專訪香港大學校長:未料到內地學生蜂擁報考

2020-12-12 央視網
  專訪香港大學校長:未料到內地學生蜂擁報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1日 23:23 來源:

    來源:央視《東方時空》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7月21日播出「港大校長—徐立之」,以下為節目實錄:

    解說:2006,香港大學在內地計劃招生300人,雖然招生人數只比去年只多了90多個名額,但卻吸引了許多內地考生報名。2006年7月12日,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出現在第三屆大學校長論壇上,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徐立之:55歲

    著名遺傳學家

    生於上海 長在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

    現任香港大學第十四任校長

    記者:今年報考香港大學的內地學生增加了很多,在您的意料之內嗎?

    徐立之:有些意外,為什麼突然之間那麼多學生報考香港大學,不止是香港大學,其他香港的大學報考也很多,我想可能是風氣。是一種新的嘗試,因為以前只能夠在內地報考,現在可以報考香港的大學,所以我想學生有一個新的嘗試,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先兆。

    解說:今年七月初,香港大學對各地考生進行面試。面試的考題五花八門,比如世界盃對舉辦國的影響,如何看待婚外戀等?香港大學一位考官說,「高考成績並不是最關鍵的,主要的是考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能力。

    雖然報考的學生中大多數成績十分優異,難分高下,但是,香港大學對表現活躍,有創造力的學生卻十分偏愛。

    記者:學生應該怎麼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徐立之:我想每個學生不一樣,有的學生比較文靜的,不喜歡講話的。當然不是指不好的學生,香港大學的學生我們希望他多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科技上面更能夠參與,所以希望是活潑的學生,靈活的學生,有自己的邏輯思維比較高的學生//做一個活潑的學生,可能在香港大學受歡迎,得到的學習的本領也比較多。

    記者:現在似乎已經把學生和別人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看成重要的一條,不能缺少的一條,您的觀點說只是其中的一類人才是嗎?

    徐立之:我認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非常多,香港大學只適合剛才說的那類人才。

    記者:像香港中文大學已經取消了面試了,對於香港大學來講,面試的重要性在哪?

    徐立之:因為我們剛才說的,教學的模式不一樣,讓學生多參與,不是坐在那裡老實聽課,所以我們希望學生有直接參與學生的過程的,所以希望學生能夠適應我們大學的教學的模式,我們是看學生能不能適應,學生也看能不能適應,這是雙方面的。大學在認識這個同學,同學也在認識大學。

    解說:7月16日,香港大學公布了錄取結果,這次他們一共招收了325名內地考生。

    徐立之:我覺得內地好的學生非常多,香港大學來招生數字非常小,香港大學看中的學生是很特別的學生,是能夠適合香港大學教學模式的學生,學生選香港大學,不是因為香港有大學,是因為我們香港大學特別的地方,所以我希望他們是因為這個原因報考香港大學。

    解說:香港大學於1911年建校,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它擁有全香港最優良的基礎設施,最大的圖書館藏。精算學、土木工程學和醫學是香港大學最熱門的三大專業,其中醫科是港大永恆的強項,孫中山就畢業於這個醫科的前身。

    與香港中文大學不同的是:港大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它的師生來自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非本地生人數在全港各院校中所佔比例是最高的。另外,港大與世界逾九十所院校開展學生交換計劃,與全球三百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教研合作,每年,校內十分之一的同學都有機會到海外學習。

    記者:香港大學是用英語,全部用英語教學,而其他大學是雙語的,為什麼有這樣的傳統?

    徐立之:這是創校的宗旨,香港大學創校就是以英語為主,我們的優勢,也是因為我們以英語為主。因為學生交流的時候,很多其他國家的大學,喜歡跟香港大學籤約,是因為我們是英語教學//其實內地學生來到香港大學,好處很明顯的,就是說他的國際眼光一定會馬上增加非常多。//香港大學因為我們很多學生交流,交換的計劃。可能第三年因為他的成績好,語文能力高,強。可能第三年已經交流到外國的學校去了,到英國去,到美國去,到歐洲去。所以一個學生在香港大學念書的時候,其實到三個地方的好處都會集中在上面。這個可能是內地學生看中香港大學的原因之一。

    記者:有不少學生看中香港大學是看一些非常直接的效果,比如可以更好的練習英語,或者出國的機會更強,更多,或者就業更容易一點,您覺得這是選擇大學的標準嗎?

    徐立之:學生應該想這些問題,但是你看看能不能適合香港大學的教學模式,因為每個大學都有不同的教學的辦法,香港大學是採取很自由的學習方法,如果他不能在香港大學自動的學習,好像在中學一樣,老師教學的方法,那會吃虧的

    解說:在香港大學學習,大多數的同學都感到輕鬆、有趣。課堂上,老師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死學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於是,港大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教學理念「全人教育」。

    記者:香港大學倡導全人教育。這個全怎麼理解?

    徐立之:我們希望各方面能力都有,希望他們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使用。這是我們在培訓引導的人才。所以學的當然要多方面。應變的能力要很強。表達能力要強。所以我們學生進學校的時候,我們第一天就說,你來學校是教你怎麼去學習,不是把知識灌輸給你們,東西全部在這邊,你們自己去拿。就是比如說,一群學生可能是10個學生,在課堂裡,在一個小的房間裡,老師不是站在課堂前面,甚至坐在學生的後面,聽學生跟其他學生的交流和解釋,比如今天學頭髮的生長,學生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準備好,可能在多一點時間,上課前已經把資料準備好,上課時是學生在課堂上做解釋,老師在後面只是輔導,學生講的不對的話,老師就說這個方向不對。改一下。所以這些學習模式比較新,如果只是在中學的時候,老師在下面聽,學生只能習慣那個教學模式,到香港大學可能有些課程不適合。

    解說:正像徐校長所說,全人教育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表達、應變等各項素質和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轉變。

    徐立之:香港大學是希望培養出一些很靈活,能夠適應社會轉變的人才,所以這些是領導性的人才。當然這些人才也包括研究性的人才。作為香港大學的學生,我們希望他每一個都是領袖。

    解說:此外,全人教育也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記者:有一種觀點說,學生到一所大學去上學,這個大學好的話,氛圍本身就可以把學生燻得很好。在香港大學是怎麼樣的?

    徐立之:大家有這樣的風氣,有學習的風氣,很特別,主張學生自主的學習,然後在課堂外面參與的,我們主張希望學生多參與,所以有了奇怪的現象,你看香港大學的校友,通常校友見面都問你幾年畢業的,念什麼?香港大學不一樣,第一個問題問哪個舍堂來的,就是你住的宿舍是哪一個。他們對宿舍親切感非常高。

    解說:在港大,師生們把宿舍叫做舍堂。之所以學生們對舍堂的親切感非常高,是因為港大的舍堂卻與其它院校的宿舍有著根本的不同。港大提倡一種所謂「舍堂教育」,就是通過舍堂內所舉辦的各種文化、體育及娛樂活動來凝聚堂友對舍堂的歸屬感和團隊精神,從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中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

    記者:以您的觀察來看,內地的學生在香港大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適應的怎麼樣?

    徐立之:當然我們香港大學招生的時候,我們也加上了面試這個環節,我們看學生能力的時候,也看他思想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英語能力,因為我們香港大學是英語教學的,所以這些學生全部是沒有問題的。

    解說:被香港大學錄取的內地學生先要在內地接受委託培養,一年後才正式開始在香港大學讀書。港大的學制是三年,三年後他們中有的人會選擇繼續深造,大部分的畢業生將走向社會。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港大畢業生的平均月薪1.4萬多港元,最高月薪達7.4萬多元,他們的能力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雖然香港大學被亞洲周刊譽為亞太地區最好的三所大學之一,在二零零四年英國《泰晤士報》公布全球最佳二百所大學中排名第三十九,但是,徐立之卻認為,香港大學仍然只是好大學,還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學。

    記者:您認為香港大學現在是一個好的大學,但還不能算一流的大學,差距在哪裡?

    徐立之:香港大學可能是幾個領域,是世界一流的。得到不是很多。在學校裡,我希望大學裡有10個到12個學科,一談到這些學科,世界各地的學者馬上就想到香港大學。是其中一個領導者,那我們就很成功了。

    記者:2002年您剛剛上任校長的時候,您說把香港大學建成東方的哈佛或劍橋不是什麼難事,4年過去了,您是信心更強了,還是會謹慎一些。

    徐立之:當然香港哈佛不是同一個程度的講法,名氣來說大家知道哈佛是什麼,大家知道耶魯是什麼,斯坦福是什麼,我希望將來香港大學本身的名氣也有那麼高。

責編:石豔

相關焦點

  • 田學軍: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高漲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有超過1.6萬名港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臺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教育交流不斷深入。
  • 香港八所大學未被教育部認證而在內地招生,家長請慎重
    香港八所大學未被教育部認證而在內地招生香港的大學歷來都是被視為可以和國內一流大學相媲美的,特別是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更是和北大清華「搶生源」
  • 香港大學:2019年計劃內地招生300人 與內地報考無衝突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 《高招時間》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的一檔專訪欄目。節目邀請各高校招辦負責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幫助家長與學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近日,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黃依倩、香港大學法律系大四學生劉逸衝做客央廣網,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香港大學2019年招生信息。
  • 香港學生內地讀大學熱度上升,報考人數增加近一成
    和黎洋做出同樣選擇的香港學生不少。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其中,今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近一成。
  • 南都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
    即日起,我們推出「港澳大學校長灣區訪談錄」系列報導,專訪港澳多所高校負責人,展望大灣區高等教育及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藍圖。「過去十多年,香港中文大學非常榮幸能夠深度參與深圳以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發展和科研建設,推動創新人才的培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今年10月14日,他獲邀出席了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 如何保護內地學生利益?香港教育局局長回應
    據上觀新聞12月28日報導,上觀專訪了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他在專訪中表示,香港人也是中國人,將嚴懲「問題教師」。楊潤雄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上觀新聞:修例風波以來,一些內地學生在學校受到不平等對待。教育部門有什麼方法來保護內地學生的利益?
  • 報考人數增加近一成,香港學生來內地讀大學熱度上升
    和黎洋做出同樣選擇的香港學生不少。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其中,今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近一成。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歡迎內地學生來科大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在其辦公室接受人民網專訪。楊牧攝 【點擊進入視頻訪談】 僅有22年歷史的香港科技大學,已連續三年蟬聯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亞洲最佳大學排行榜榜首。人民網年度赴港主題採訪的其中一站走進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專訪該校掌門人——校長陳繁昌教授。
  • 香港公大校長黃玉山:開設內地分校將成香港大專院校主流
    【解說】10月28日,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非常歡迎特區政府的舉措,香港需要更多的海歸學者,香港這座城市過去的成功也正是因為能海納百川,吸收各國各地的精英人才貢獻香港,公開大學過去幾年也陸續在海外招聘了十幾位優秀的教授加盟。
  • 招收香港學生的內地高等院校增至122所 深圳大學在列
    參與計劃的院校比2019年大幅增加了11所,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工程大學,提供的課程各具特色。香港特區教育局會將繼續與內地商討,讓更多內地知名學府參與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以及參與國家發展的機會。
  • 內地考生報考香港高校必看信息
    香港高校是高考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之一。目前,部分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已經啟動,內地考生報考港校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招生地區  自2011年起,有關香港高校可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收自費生。
  • 香港特區教育局:122所內地高等院校招收香港學生
    原標題:香港特區教育局:122所內地高等院校招收香港學生27日,香港特區教育局發布新聞公報,歡迎國家教育部公布2020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劃)(前稱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具體安排。
  • 香港中文大學內地生致校長段崇智公開信
    致香港中文大學段校長公開信尊敬的校長閣下:我們是一群來自中國內地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閣下也許會說「他們是中大的學生」,但希望閣下能記得內地學生同樣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我們卻無端受到了人身攻擊、歧視及不平等的遭遇,我們認為基本權利應該得到最起碼的尊重。另外必須要聲明的一點是,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我們堅決拒絕被任何暴力示威者代表。
  • 環球時報:內地學生遭打,香港高校在加速沉淪
    在昨天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與學生公開對話的「校長論壇」上,一名內地學生遭到當地黑衣學生的暴打,致頭破血流。發起攻擊的激進學生表示,那名內地生將一名當地學生推倒在了地上。但是視頻顯示,那名內地學生當時手插在口袋裡,倒地學生被疑「假摔」。  最近兩天香港多所大學的校園成為激進示威和暴力的焦點。
  • 香港學生報考內地學校如何強化DSE考試技能,選擇香港博雅線上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青睞於內地讀高校,一是內地高校的選擇性大,二則許多內地高校對香港學生的認可度較高,並且內地對香港學生有招生優惠政策,三則是學生為香港戶籍但是一直在內地讀書,想要繼續留在內地報考大學。
  • 教育部公布《2021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辦法》
    日前,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港澳臺辦公室)公布了《2021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辦法》。這也是官方正式公布明年內地高校招收DSE考生的指導政策,全文如下:《2021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辦法》為做好2021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工作,特制訂本辦法。一、報名1.
  • 香港教育局:歡迎內地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高校將增至109所
    中新社香港10月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8日表示,歡迎國家教育部公布2019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具體安排。參與該計劃的內地高校將增至109所,「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推薦名額將每校增至8名。特區政府教育局發言人表示,2019年的免試收生計劃將繼續優化。
  • 香港學生來內地讀大學熱度上升 港生:內地機會多 教學質量好
    「我很喜歡內地綜合性較強的學校,可選各類別專業。而且很多高校環境十分優美,符合我對大學環境的想像。最後我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選擇了中山大學。」黎洋對記者表示。和黎洋做出同樣選擇的香港學生不少。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
  • [直通香港]香港八所大學在內地招生
    大學校長關注「港校熱」    香港8所大學正式全面進入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系統,是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政策一經推出,內地考生報考香港學校的熱情就顯現出來。    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圍繞著港校「內地掐尖」「教育全球化」等話題,中外大學校長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表示,香港的大學在內地招生人數上升,並非要「挖走」內地的尖子生,而是人才的自然流動。在未來幾年內,香港高校還將進一步擴大在內地的招生名額。
  • 香港大學新學期將於1月如期開學,2020內地招生政策不變
    香港大學校園。校方供圖香港大學針對內地高考生的「多元卓越入學計劃」報名2019年12月18日截止,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中國事務)黃依倩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內地考生2020年報考香港大學的政策維持不變,並且優惠增多,報考多元卓越入學計劃的內地考生可以百分百獲得面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