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位於臨港地區的上海海事大學迎來秋季新生。迎新現場,在一張張青春的臉龐中,有一張特別的「面孔」——他就是50歲新生常法軍。今年,來自黑龍江省的常法軍,以超出全國一本線的好成績,被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航海技術專業錄取。新生報到日,這位「大叔」級新生,帶著妻子女兒幫他準備的行裝,走進美麗的海大校園,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這位「勵志大叔」頂住壓力,連續4次參加高考,4年裡,每天早上5點多鐘起床,每天晚上將近12點鐘才休息。「既然決定了,再困難也要堅持不放棄。」 常法軍說,「我是帶著一份敬畏的心情來讀這個大學的。」面對現在校園中比自己年齡小近30歲的同學,常法軍坦言,不擔心有代溝。
常法軍,今年50歲,以超出全國一本線的好成績,被上海海事大學錄取。家住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的常法軍,1966年4月出生。1987年,畢業於黑龍江省郵電學校(中專),後被分配到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郵電局,從事通信技術工作。之後,他自考大專(計算機),成為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聯通公司的一名通信工程師。
為什麼在近50歲的「知命之年」,還這樣不認命地又重返校園讀大學?常法軍說,在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圓的「大學夢」。雖然由於家庭和生活的壓力,讓他的這個夢想擱置了許多年,但他對自己的大學情結始終念念不忘。尤其是每年一到高考,他就特別關注,心裡挺不是滋味,始終覺得有一個心願未了。「有時候,做夢都能夢到自己在考大學、上大學。」
2010年,女兒考上大學後,常法軍把女兒的高中課本拿來翻看,他覺得,雖然與多年前在學校裡所學知識完全不一樣,但是可以看懂。他諮詢高考政策後,知道自己還能參加高考後,就產生了想考大學的想法。
「我當時每天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上上班,下班後打打麻將喝喝酒,日復一日,然後等到退休。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不是我最想要的。」常法軍說,每次打完麻將喝完酒後,總是覺得內心異常空虛。
自從重新有了考大學的心願,這個願望就像一團火焰在他內心不斷燃燒。經過無數個夜晚的輾轉反側,2011年,常法軍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並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無論付出多大的勢力,我要上大學!
「當妻子和女兒知道我準備考大學時,開始非常不理解。妻子對我說,萬一你考不上,在同事朋友那裡不是鬧笑話嗎?女兒也堅決不同意,覺得我這麼大年紀,還要上大學,在熟人面前說起來,是件很沒有面子的事。身邊的同事、朋友也全部反對,說我不務正業也好,說我腦子進水也好,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面對重重壓力,常法軍覺得自己無法說服周圍的人。「人生不該就這樣停滯不前。為什麼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何必太在意別人說什麼呢?爭論沒有意義。我採取的措施就是『少說多做』。當我成功了,相信他們自然會支持我。」
到高三教室裡做插班生反對的聲音不但沒有讓常法軍打退堂鼓,反而更激發了他迎難而上的勇氣。他把女兒的高中複習資料全部找出來,利用閒暇時間開始努力自學所有課程。目標一旦明確,學習就成了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在學習過程中,我從來沒有覺得苦和累,反而特別開心,全身充滿了力量。和自己十七八歲學習相比,心境完全不一樣,那時學習是被動的,現在學習是主動的。」
因為已丟掉書本多年,為了能夠得到系統複習,他還來到當地一所高中做了半年插班生。「與學生們坐在一個教室,每天看書學習,聽老師講課,我覺得心中有一種非常踏實的感覺,內心充滿平靜、滿足。這種感覺,不是我掙了多少錢就能獲得的。課間不少學生趴在課桌上補覺,但我卻從沒有覺得瞌睡過。」
常法軍坦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現今的高中教材與他學生時代教材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等於是重新學習。另外,記憶力也不如年輕的時候,很多知識背完了就忘,忘記後再重新背,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循環記憶。
當被問及遇到困難有沒有想過放棄時?常法軍說,從他4年前下定決心準備參加高考那時起,他便沒有再想過放棄。4年裡,他幾乎每天早上5點多鐘起床,每天晚上將近12點鐘才休息。儘管比較辛苦,但他感到生活非常充實。
連考4年終圓大學夢事與願違, 2012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常法軍只考了351分、全省排名6萬多。他告訴自己,沒關係,重新再來。第二年高考雖然成績比上年好了許多,但離分數線仍差一點。第三年即2014年高考,常法軍的成績達到了二本錄取分數線,可他沒有被心儀的高校錄取,他看到三年下來自己的成績因為不斷努力而逐漸提高,就決定再繼續考。
2015年,常法軍取得了483分的好成績,達到理科一本錄取分數線,其中數學111分、語文98分、英語98分、理綜176分。經過4年埋頭苦讀,他終於圓了大學夢,被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航海技術專業錄取。
常法軍說,考上大學後,家人和周圍人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變。「我愛人現在非常理解和支持我,很為我能考上大學感到自豪。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她逐漸理解了父親的這種選擇,很佩服我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同事朋友們也都為我能考上這麼好的大學,豎起了大拇指。」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闖闖」在將近50歲時踏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殿堂,常法軍表示會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沒過過大學生活,不知道大學生活是什麼樣,我是帶著一份敬畏的心情來讀這個大學的。」
常法軍說,上海海事大學很大很漂亮,不管是上海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還是他今後要面對的四年大學生活,對他來說,都充滿挑戰。他對自己的新生活充滿憧憬,充滿信心,也充滿了力量。他表示,雖然航海技術專業是個比較辛苦的專業,之前也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自己會盡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難,順利圓滿完成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
常法軍稱自己是北方人,對大海有嚮往,所以選擇了上海海事大學。世界那麼大,他想去闖闖。
如今,50歲的常法軍又有了新的人生願景。如果有更長遠的規劃,那麼他下一個人生目標是,圓滿完成四年大學學業後,如果有機會,畢業後一定要上船做幾年海員,駕著輪船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畢業時我還年富力強,完全可以在船上再幹幾年。如果實在沒船公司要我,我覺得,就算再找些別的適合自己去幹的事情,也是我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
夢想,什麼時候綻放都不晚50歲「大叔」勇敢執著、不輕言放棄,高考4年終圓「大學夢」的故事,也激勵了90後、00後的大學生們,大家紛紛為他點讚,稱這位「勵志大叔」,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我比大叔還老嗎?只要我對生命有所嚮往,夢想,何時開始都不晚。」
「人的一生,永遠不能失去的就是夢想,並且為了夢想去奮鬥的勇氣。」
「只有懂得嘗試新鮮事物,丟棄過去的自己,敢於在未知的白紙上寫下新的印記,才能創造出更美的人生藍圖。」
常法軍說,感覺自己其實沒有什麼可贊的,如果能夠作為一個小小的正能量,激勵一下身邊的人,他倍感榮幸和欣慰。他說他網上查閱過資料,工作多年甚至退休之後到大學學習的大齡學生,其實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很普遍,人們為了彰顯個性、追求知識、追求理想而進行的種種努力,會得到社會的高度讚揚和支持。
「隨著富裕程度的提高,人們會更加重視精神追求,去做自己想幹的事。不管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不管是小理想還是大理想,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常法軍說,人的學習是終生的,他會朝著自己的目標,繼續前行。
校方表示,常法軍同學完全符合學校招生條件,很歡迎他來海大深造,師生們會幫助他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班級輔導員盧老師說,航海技術專業一直有傳統,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都會與學習好的同學「結對子」。通過相互幫助,保證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能跟上學習。為了讓常法軍的求學之路更順暢,他會安排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為他提供學業輔導,在學習上多幫他一把。「我們航海技術專業今年共招347人,作為一個集體,我們決不會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
大叔、爺爺級大學生渴望得到認同澎湃新聞了解到,
自從2001年教育部宣傳取消高考年齡限制後,越來越多的大叔、爺爺級的考生走上了高考考場,今年全國年齡最大的考生已達86歲。但是大齡考生的高考成績往往並不太理想,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的仍然是少數。例如,四川「最牛考生」梁實至今已高考19次,還是沒能圓大學夢,他打算2016年第20次挑戰高考,但他也表示,這是最後一次參加高考了,無論是否能成功,都會在此劃上句號。
2015年8月30日,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也迎來了一名「大叔級」新生王紅愛,他在來報到的前3天剛過完42歲生日。
2013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同樣迎來了一名「大叔級」大一新生,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譚伶48歲,成為該校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一年級學生。譚伶同樣是參加了4次高考才圓了大學夢。
除了大叔級的大學生,還有爺爺級的大學生,今年74歲的鄒偉敏2014年從嘉興學院畢業,獲得了學士學位證書,圓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大學夢,他還打算繼續考研。
「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來得及,」這是大叔、爺爺級大學生們重複最多的話。他們也表示,得到社會、老師尤其是同學的認同,是他們的心願。
著名社會學專家、上海政法學院章友德教授告訴澎湃新聞,在實現科舉制度的時代,像這樣的考生並不在少數,因為人生所有的目標就在考試中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和家族的社會聲望。但是今天,高考本身並不像過去成為社會分層的唯一指標,通過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上大學已經是社會普遍的方式。多樣化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徑也使這個年齡的考生越來越少。
「之所以還會有這類考生,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到正規的大學讀書是他們心中的一個願望,為此他們會努力實現這一人生目標。對他們的努力和行為,我們應該予以理解和尊重,但並不值得鼓勵和提倡,因為人生還有比讀大學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更大的責任需要承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