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親戚來家裡玩,吃飯時我做了排骨山藥湯。大家邊吃飯邊聊天,突然他說:「嗯~這個山藥其實挺好吃的,一點也不苦。」親戚30多歲,他說這個話的時候大家先一驚,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是因為山藥的名字裡有個「藥」字,所以他從小一直以為山藥是苦的,很排斥山藥。直到30多歲才知道,原來山藥跟他概念裡那種「苦苦的藥」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身邊的人或者自己,竟會對一些基本的常識一無所知。比如我直到上了中學才知道孩子的屬相併不是跟著父母屬的。因為我跟我爸的屬相一樣,我弟弟跟我媽的屬相一樣。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以為大的孩子跟爸爸屬,小的孩子跟媽媽屬。碰巧我發小家裡也是同樣的情況。由於從沒人給我普及過這類常識,導致我對屬相有很長時間的誤會。
所以,現在為了避免我的孩子出現類似的困惑,我幾乎不會敷衍孩子平時提出的問題。好在現在有各種信息可供參考,即使有自己不了解的知識也有方法可尋。比如,一本好的科普書,對於求知慾強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頓美味的「大餐」。
Wolledge工作室——國內一個專注做原創兒童人文素養教育的團隊,它的創始人及核心團隊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學府。作為一群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創作者,Wolledge秉持「用老師和父母的愛,做孩子一聽就懂的知識」的理念,創造出一系列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比如科普系列書《時間書》、《溫度書》、《色彩書》和《空間書》。
就拿我手裡這本《溫度書》來說,精美考究的裝幀、豐富的知識、巧妙的設計,剛拿到手裡就讓我愛不釋手。直到被我三歲的兒子果果發現,直接搶過去,然後一個人站在沙發邊上看了好久好久。
《溫度書》從介紹溫度是什麼開始,引申到介紹各種現象和事物中的溫度,以及如何測量溫度和改變溫度,讓孩子從宏觀和微觀上對溫度有了全面的認識。最重要的各種機關設計能讓處在不同敏感期的孩子不知不覺「沉迷」其中。
從觸覺開始認識溫度
人們對溫度最初的認識都是從觸覺開始的。《溫度書》在第一頁設置了三種不同材質,讓孩子直接用手感受溫度的不同。絨布摸上去是熱熱的,普通的紙張摸上去是常溫的,而另一個類似金屬的特殊材質摸上去是涼涼的。
用不同材質感受不同的觸感以幫助孩子認知事物,這是很多童書都會用到的方式,而Wolledge用材質的不同感受溫度的變化,帶給孩子的啟發不僅是單一的「觸覺」,更重要的是通過觸覺的不同,讓孩子體會到了冷熱之分。
而且,旁邊的圖片中描繪了一個人不小心碰到燒水壺時的誇張表情,告訴孩子不可以碰燒水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僅如此,圖畫的背面還詳細解釋了人體是如何知道冷熱的。這部分內容對於大多數學齡前孩子可能就需要家長來講解了。不過生動的圖畫加上文字的講解,本來晦澀難懂的生理知識很容易就可以被孩子理解了。
摺疊立體圖,不單是讓你感到震撼,更多的是幫助孩子認知空間變化與溫度的關係。
立體書的設計往往最能體現出設計者的智慧和專業性。翻開平面的書頁,一座巍峨的高山逐漸立體地呈現在眼前。每次果果翻開這裡的時候,總忍不住發出「哇~」的感嘆。
這樣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讓內容最大程度地體現出整體性。無論你先看到的是山腳下流淌的河流,還是山頂上的積雪,你都會有序地了解到:溫度因山的高度不同而不同,山上的動植物因溫度的不同而不同。大自然的豐富與神奇,不一定只有帶孩子親自接觸到自然才能體會。像《溫度書》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用它來作為孩子親自接觸大自然之前的「前一站」。
因為,不管是逛博物館還是自然公園,如果孩子事先對相關知識一點都不了解,那麼即使親自接觸到某個事物,孩子也不能很好地去認知。
各種熱鬧場面之後,用環保概念升華了主題——給孩子心中種下善的種子。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逐漸變熱。近百年來,在地球溫度上升不到1℃的情況下,地球已遭受到了巨大的災難。珍惜動物滅絕,自然災害不斷都跟地球溫度的上升有關。所以,保護環境,從小開始。
年齡小的孩子或許還不知道什麼叫全球變暖,但家長用書中的圖畫和文字結合生活實際,孩子就能對這環境保護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比如,告訴孩子要節約用水,以及出門不開車而選擇坐公交或地鐵就是環保的體現。
另外,這部分有個點也拓寬了我的認知:紐西蘭會因為牛放屁打嗝而徵收放屁稅。原因是牛打嗝放屁排出的氣體中有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而有人統計,一頭年一年排除的氣體對氣候變暖的影響竟然能超過一輛小汽車。
這個世界無奇不有,只是我們不知道。還好有像《溫度書》這樣的作品,能將各種我們想像不到卻又跟我們緊密相關的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
科普,不管對於孩子還是大人都是有意義的話題。Wolledge的科普書通過立體、翻翻、抽拉、轉盤以及觸摸等將溫度相關的知識呈現在孩子面前,讓陪孩子讀書的大人也被深深吸引。而且,和孩子一起看這樣的書,不但對孩子有高效的陪伴,還增加自己的知識,這不也是「育兒就是育己」的體現之一嗎?
我是Que佳佳,一位專注0-6歲兒童教育的寶媽。0-6歲是孩子人格形成重要時期,如果你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歡迎互動交流。
【關注我,收穫育兒乾貨】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