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書皮我買了兩套,直尺買了三把,橡皮買了兩塊,姓名貼也買了兩套。這些都是在得知買錯後,返工數次後重新購買的。」在經歷了一番波折後,開學前一天,小一新生家長丁茜(化名)終於買齊了老師規定的所有文具用品。包書皮必須是書套型的,而不能是自粘式的。直尺必須長約20釐米,透明無洞,一邊是直線,另一邊是波浪線的。「買個文具都要『被統一』,而且規定如此繁瑣,這樣形式大於內容的要求,真的有必要嗎?」
光直尺就買了三把,有洞也不行
「做個家長真心不易,買套文具都得返工數次。」前不久老師來家訪後,丁茜收到了一張長達12項的學習用品清單。她照著清單備齊用品後去參加家長會,結果聽完老師的補充要求後徹底傻眼了:原來學習用品全都買錯了!
「光直尺就買了三把,最初買了一把透明直尺,發現沒有波浪線,重新買了一把,尺子上有個洞,又得重新買。」丁茜說,老師的意思是尺上有洞,孩子上課容易分心,而且孩子喜歡戳尺上的洞眼,這很危險。
事實上,諸如此類的規定還有很多,如橡皮必須是某品牌的4B橡皮。連小小的姓名貼都有大講究,必須是四行的,可以寫上學校、班級、姓名和學號,多一行或少一行都不行。「最讓我胸悶的是,姓名貼的位置都是統一的,必須貼在書本的右下角,位置錯誤請重貼。老師總是『擠牙膏』式地提要求,為何不一次性交待清楚呢?」丁茜很鬱悶。
牛皮紙不能包書,統一用透明書皮
談及「被統一」的學習用品要求,不少家長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鉛筆盒不能用鐵皮盒,只能用筆袋,因為萬一掉在地上聲音太響,影響上課。」三年級家長程女士告訴記者,餐墊、便當袋、水壺都還算是「常見配備」,最奇葩的是學校還讓每個孩子自備手持式小畚箕,用來清理桌肚和臺面,這讓家長「大開眼界」。
這幾天,在使用什麼材質的包書皮上,小一家長周玲(化名)很是糾結。「學校規定必須使用指定的透明書皮,可最近杭州有位爸爸送檢後發現,包書膜中含有多環芳烴和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物質,這讓我很擔心。」周玲告訴記者,出於安全考慮,她向老師申請能否使用其它材質的包書皮,可被老師一句「這是標準化要求」就給打發了。
「花花綠綠的包書皮不許用,但連淡雅素色的包書皮也不能用,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用的都是掛曆紙和牛皮紙包書,和爸爸媽媽一起包書是多少人童年珍貴的回憶。為何我們的孩子非得用這種有安全隱患的透明紙呢?」周玲對老師的規定表示不解。
多些合理化建議,少些整齊劃一規定
記者調查了解到,多數學校都建議學生統一使用透明塑料書皮,且對文具的種類、型號或品牌進行了規範要求。「我們一般要求語數外必須包書皮,這種塑料包書皮經濟實惠,一目了然,還防水防油耐用,適合大多數學生使用。」資深班主任、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李莉說,對直尺的規定也同樣是出於對學生安全的考慮,確實曾出現過有學生把手指戳進洞中拔不出來的案例,有些學生還喜歡把手指伸進圓孔亂轉,直尺飛到學生臉上傷人。
不少老師都表示,對學習用品做出詳細的規定,都是多年帶班經驗的總結,絕非多此一舉。「小一新生本來就容易手忙腳亂找不到書,家長在包書皮上寫上科目名字,許多生字孩子也不認識。再說,五顏六色的包書皮或卡通圖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位老師如是說。
「不能否認,一些學校關於文具的規定可能是死板了點。因此,對於老師,我們建議合理化的解釋和建議多一點,整齊劃一的規定少一點,在執行上多一些人性化,給孩子一定自由選擇的空間。同時,也請家長多一些理解。」李莉說。
記者了解到,有部分學校直接向學生發放統一採購的文具。「統一發放文具,可避免學生互相攀比,學校還定製了墊板,上面印有學生安全守則。希望每個細節都有教育的內涵。」虹口三中心小學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