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個小時的長途飛行,記者乘坐的CA943航班在經停杜拜之後,於當地時間早晨6點,北京時間昨天中午12點降落在了雅典。
走出機場的一刻,數十名同機抵達的中國記者不約而同地抬頭看天,隨即臉色一沉。此時的雅典天空一片陰雲,正淅淅瀝瀝地下著細雨。
變數一:天氣變化
下雨!這正是24日聖火採集儀式的最大威脅。
陪同我們的地陪看出了我們的擔心,安慰大家說:「希臘的晴天遠遠比陰天多,這雨看樣子不會下多久。」果然,兩個小時後,燦爛的陽光投射在雅典衛城斑駁的石柱之上,不一會,我們已經感到了燥熱。
「她們現在反覆練習的就是點火、點火、點火,但誰也不能說100%的成功」,希臘奧委會新聞部主任帕帕赫裡斯一臉疲憊地坐在沙發上,這些天來,這樣的話已不知從他嘴裡說了多少次。但面對記者,他能說的也只能是這個,「歷史上只有兩次火種沒有採集成功的情況,還都讓澳大利亞人趕上了。」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和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都沒有成功採集到聖火,只能用前一天彩排儀式取到的火種代替。根據希臘氣象臺的最新預報,24日當天奧林匹亞的天氣會是晴天。「天氣的事情只能由他來定」,帕帕赫裡斯的手指向天空,「但我想,中國人會有一個好運氣的。」
變數二:祭司經驗
根據古希臘傳統,首席女祭司在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朗誦致太陽神的頌詞,然後通過將太陽光集中在凹面鏡的中央,產生高溫引燃聖火。這是採集奧林匹克聖火的唯一方式。因此,聖火採集是一個要求較高的技術活。而讓人擔心的是,女祭司瑪利亞·娜芙普利是第一次擔任這個職務。
帕帕赫裡斯說:「人們都以為女祭司高貴的氣質是第一位的,其實她的應變能力才最重要。」他表示,以娜芙普利為首的幾個女祭司已經進駐奧林匹亞多日,每天排練五個小時以上。「我知道這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但我相信她的心理素質。」
雅典現場
奧運,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踏上希臘土地開始,記者就試圖竭力尋找奧運氣息。但是,一切似乎和預想的不一樣:奧運會,距離雅典很近,又似乎很遠。
奧運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雅典街頭,希臘人依然按照他們的固有節奏生活,和平時一樣的閒散,酒吧中人們談論的焦點也依舊是風花雪月。不過這一切也好理解。希臘或許是世界上對奧運最沒新鮮感的國家。無論是夏季奧運會還是冬季奧運會,幾乎每屆聖火的採集都是在奧林匹克的故鄉點燃。一個雜貨店老闆告訴記者,「奧運對我們不稀奇,就像吃飯、兜風一樣,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聽說你們來了3000人」
但希臘人肯定知道即將在這裡發生的會是遙遠的東方、那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最為關注的事件。這幾天雅典街頭上東方面孔的人驟然增多,不時有中國話夾雜在希臘語、英語之間,這讓希臘人感受到了本屆奧運會不一樣的東西。「聽說你們來了3000人?」雅典機場的一個地勤好奇地問本報記者,他是從雅典當地的報紙得知來參加本次聖火採集儀式的中國嘉賓有這麼多人的,「天啊,你們中國人對奧運會真夠重視的。」
記者反問他:「如果希臘從來沒有舉辦過奧運會,但突然獲得了舉辦資格,你會比現在更關注奧運嗎?」帥哥地勤咧開嘴笑了:「那當然,或許我會比你們中國人更瘋狂。上屆奧運會,我可是專門積了半個月的假期,看了個痛快。」
帥哥地勤的話,其實就是所有希臘人心態的一種寫照。奧運,早融入了整個希臘社會之中。
聖火傳遞 希臘奧委會主席驗收聖火傳遞車
在大理石體育場外,記者意外邂逅了希臘奧委會主席。希臘時間昨天下午,他和停在這裡的聖火傳遞車來了次親密接觸。
這輛聖火傳遞車是用黑色「途銳」越野車改裝的,由北京奧運官方贊助商大眾汽車公司提供。在這輛車的背後,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小型火炬臺。火炬臺呈三稜體狀,頂部是一個小型的圓盤,圓盤底部是一根青銅管,這就是供火炬燃燒的輸氣管。
希臘奧委會主席對這輛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圍著這輛車左看右看,讚許有加。工作人員介紹說:「主席先生認為,這是奧運聖火傳遞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他決定親自出席驗收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