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標龍棍:前段時間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碎片閱讀。(所謂的碎片閱讀只是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沒怎么正經讀書)接觸到了一些有趣的話題,例如creepypasta、deepweb、和一些都市傳說,當然這些內容訊息我還在整理。
其中十分有趣的一個話題是 Candle Cove,中文通常翻譯為蠟燭灣,這則議題十分有趣,拿來與諸君分享。
生於95前的我在未上學之前曾經接觸過許多有趣的動畫片,只是當時未刻意去記住動畫片的名字,長大後只剩下些許片段和畫面留在腦海中,例如:一群動物開車運送貨物,嚮導熊貓的臉被壞人用刀劃破;一群水墨風格會法術武功的古裝人和妖怪戰鬥;幾個小孩同居在一輛車裡...
直到通過近些年的不斷發掘以及網絡間同好的舊事重提才讓我知道(或者是想起)了這幾部動畫片分別是《特別車隊》、《人參王國》、《快樂家家車》。
當然還有許多動畫片我清楚地記得情節,但具體是哪一部或許我永遠也想不起來了。例如一部關於健康的動畫:我能清楚記得擬人化病毒在小朋友體內作祟,誘騙細胞和細胞跳舞,最終一口將其吃掉,但我身邊沒有一個人能記起曾經有過這樣一部動畫,包括我的親人。
但直到現在我會堅持這部動畫片是我曾親眼所見而並非編造出來的的...
更加詭異,匪夷所思的是一部名為 Candle Cove (蠟燭灣)的動畫,至於其是否真實存在,目前尚未定論。
據傳聞,蠟燭灣這一議題被舊事重提是在2009年。在美國論壇,一位名叫skyshale033的網友發帖問詢各位是否曾看過一部叫《蠟燭灣》的動畫,播出時間大概是在1972-1973年,帖子一經發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因為這其中不乏網友聲稱自己曾看過這部動畫。
概括網友的討論:蠟燭灣是一部類似木偶劇的卡通片,在1972-1973年在美國電視臺58頻道播出,共有兩季,大約30集,每集20分鐘,在下午4時播放。
故事情節屬於冒險題材,講述的是一個名叫Janice的小女孩與海盜船長Pirate Percy駕駛一艘名叫Laughingstock的船(這艘船會說話),去蠟燭灣尋找寶藏。旅途中有兩個壞人阻止主角找到寶藏,這兩個人叫Horace Horrible 和 Milo。故事中還有一個叫Banana King 的朋友為Janice 指點迷津。
看似腦殘的劇情卻暗藏許多恐怖的細節:
網友skyshale033回憶,海盜船長Pirate Percy的造型十分詭異,好像是七八個洋娃娃的殘肢拼裝起來,而且頭部是由古董公仔的頭部摘下被強行裝在身體上。
網友Jaren_2005回憶,片中的配樂反覆重複汽笛風琴聲,十分低沉。
關於會說話的船Laughingstock,網友回憶這艘船有一張可怕的臉,口腔空洞,聲音刺耳,笑臉就像小丑一樣。
片中還有一個叫剝皮人的反派角色,他的鬥篷是由小孩的皮膚縫製的...
網友skyshale033還說,自己曾做過一個關於蠟燭灣的夢,夢見自己站在蠟燭灣的舞臺,所有的木偶(包括小女孩Janice)雙腳離地,吊在半空,陰影剛好切掉了他們的頭。周圍人不斷逼近小女孩,小女孩尖叫,聲音愈來愈大。
而之後不止一位網友反駁skyshale033,說他所描述的情結並非噩夢,而是卡通片中的一集!並且這一集的結局是剝皮人踩在倒在地上的小女孩身上,用手插進她的身體...
YOUTUBE上流傳的《蠟燭灣》片段,個人感覺有點假
請注意:視頻中37秒小朋友尖叫鏡頭後,閃過一個詭異的戴面具的男子。
之後的言論則將蠟燭灣的討論推向高潮:
mike_painter65 回復各位網友:我今天去老人院拜訪了我的母親。我問她是否記得70年代早期的一個兒童節目,叫Candle Cove。當我話音剛落,她便表現的非常驚訝,她不敢相信我還記得這些事情。再三追問下她說有段時間,每逢4時我都會著魔一樣的對她說,「媽媽,我要看Candle Cove」,之後我就會打開電視機,轉到一個沒有任何畫面,的電臺,死盯著只有雪花的屏幕30分鐘...
網友討論的記述,百度可以搜到這些對話的翻譯,英文版請點閱讀原文。
事情仍未結束,在蠟燭灣事件正被熱議的時候,突然有更為詭異的論斷出現:
《蠟燭灣》根本未曾存在過。
聲稱是此議題的發酵催生者、製作人Kris Straub 站出來,聲稱《蠟燭灣》只是其惡作劇產物。他為了好玩創建了幾個帳戶自問自答,捏造出了《蠟燭灣》這樣一個節目,營造恐怖的氣氛。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堅持自己真的曾經看過《蠟燭灣》。
(從事件中其實不難看出,整個事件的導向和論調往往是那幾個人引導的,但這卻遠不足以作為否認《蠟燭灣》存在的證據。)
蠟燭灣事件在恐懼鳥的作品《DEER WEB 2.0 FILE#人性奇談》中也有記述,恐懼鳥先生試圖用心理學家Elizabeth.F.Loftus 的商場迷失試驗來解釋記憶捏造存在的真實性。
Elizabeth.F.Loftus
一九九一年,Elizabeth Loftus找來24個人,分別從他們的多名親人口中搜集到各人年幼時證實確有其事的三個生活片段。她把這些事情,加上一個捏造的片段,形成四個記憶片段,寫好交給各當事人,並告訴他們,他們的親人都記得發生過這樣的事。這些人要就各片段補充記得的細節,若忘記了就說忘得了。之後,她分別會見各人,再詳細追問。
捏造的片段差不多一樣,就是當事人約五歲時由父或母帶同兄弟姊妹在去逛商場,拿著父母給的零錢一進商場就一馬當先跑去買雪糕,結果迷路了,最後被找到時,正向一個老人家哭著。
結果,24個人中有6人(四分之一)說記得發生過這樣的事,並為片段增加了不少細節,例如14歲男童 Chris記得遇到的那名老年男子穿的燈芯絨外衣是藍色的,頭有點禿,戴眼鏡;再見到母親時,母親說了句:下回不要再這樣了。
Elizabeth Loftus 最後告訴24名接受測試者四個片段中有一個是捏造的,要他們圈出來。6名相信曾在商場迷失過的當事者中,仍有5人相信事件是真的。
——上述文字引自:《記憶可以植入──關於「商場迷失」實驗》 筆下留情
關於Elizabeth Loftus的講演,您還可以搜索一段TED演講視頻:《美妙的神經系統:Elizabeth Loftus:記憶的虛構》。
以上事件與討論讓我想起了曾在天涯熱議的「童年時的小飛機」話題:
這種「小飛機」據說大概30cm—100cm長,飛行高度在10米以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人目擊,80年代為目擊高峰,90年代後則逐漸減少,目擊者大多是兒童。活動範圍在全國各地,但大多目擊發生於農村或偏遠地區。
據傳有些目擊記述小飛機上還有乘客,這些乘客和小飛機一樣,都是等比例縮小的,還會透過窗戶向目擊者招手,或者是走下飛機,多為金髮白人。
以下是截取的些許網友目擊記述:
當然童年時看到的詭異事物不僅有小飛機:
事件大多發生於80年代,自然可以排除無人機等可能。
由此我突然想起我小時候我兩個姐姐曾告訴我,她們曾在姥姥家臥室看到一隻能蓋住整個窗戶的大鳥從窗邊飛過。
仔細想想我自己也有類似經歷:記得我三歲左右我爺爺帶我去樓下捉昆蟲玩,我在牆角發現一隻巴掌那麼大的蒼蠅,我想用腳踩死它,而我爺爺在一旁目睹,雖阻止了我卻未有異樣。那究竟是我眼中巴掌大的蒼蠅在我爺爺眼中並無異常,還是這段記憶根本就是我捏造出來的...
由此看來,從某種意義上看來,《蠟燭灣》和「童年的小飛機」的發酵、傳播、聯繫自我、認同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此,我不禁發問:
我們的記憶真的可靠嗎...
-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