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 吳平
九峰山位於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寶鄉境內,冬季被白雪覆蓋,美麗的雪景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後,在元旦等節假日吸引大量遊客前往,也帶來刺眼的一幕,九峰山遊客棧道人滿為患,沿途垃圾遍地,野生猴子也在垃圾堆裡覓食……1月5日,經四川在線首發相關視頻報導後,網友們在譴責部分遊客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熱議——面對遊客猛增的情況,九峰山的管理是否到位?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全媒體傳播時代,大量網紅景區的湧現,對我們的旅遊發展機制提出了怎樣的新要求?
帶著這些問題,1月9、10日,記者再訪九峰山,尋找答案——
走紅的九峰山
不僅遭遇垃圾挑戰,也面臨安全隱患
1月9日,記者來到成都市彭州市龍門山鎮九峰山腳時,滿眼銀裝素裹,山路上最厚的雪堆可以輕鬆沒過腳踝。但儘管每隔一段距離都設置了垃圾桶,仍有遊客將食品包裝袋、食物殘渣、口罩等垃圾隨手丟在路邊,破壞雪山美景。
而一周之前的元旦假期,這種破壞更加嚴重。
「當天我們上山的時候是上午十點,山上已經到處是垃圾,幾乎每一級臺階都有!」回憶當日的九峰山旅遊經歷,成都遊客曹女士稱很不愉快:大約每隔二十分鐘的路程有一個垃圾桶,但每個垃圾桶當天全部爆滿,還有很多垃圾溢出來散落在周圍,上山棧道內外都是成堆的垃圾,已經把美麗的雪景覆蓋了。儘管所有垃圾桶都滿滿當當,也沒有看到有保潔員清潔垃圾。有的遊客帶著垃圾袋,但更多的遊客都是吃完隨手就丟。
「只要車子停過的地方,一開走絕對是有垃圾的。"九峰山後山入口處的停車場引導員張先生同樣告訴記者,元旦期間,停車場也是遍地垃圾。「我們沒有專門清垃圾的人,我們主要工作是引導停車,而且垃圾堆積快,靠我們清不贏。」
垃圾清運人員沒有及時上山這一點,記者此後從彭州市龍門山鎮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那裡得到證實,他告訴記者,九峰山目前尚未收取門票,加之山路險峻,節假日清運人員上山清運垃圾的難度非常大,導致垃圾無法正常清運下山,大量滯留在山上。
而對更多遊客來說,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旅遊安全問題,記者注意到,上九峰山有兩條山路,其中前山入口是一條不到2米寬的石板路,一旁的護欄僅有兩個橫欄杆,欄杆與地面間有著約40釐米的空隙。而後山入口路面雖然比較寬,但卻是泥巴路面,路面打滑且崎嶇,道路兩旁也沒有護欄護網,不少兒童跑到路邊的雪堆上玩耍,而雪堆外一兩米處就是陡坡,安全隱患極大。
德陽遊客李先生告訴記者,帶孩子來這裡玩雪,到了後發現山路打滑嚴重,山中也沒有安全員維護,需要時時刻刻盯緊自己的小孩,「上山就有點後悔了,帶著娃娃很害怕,擔心腳一滑就滾下山去。」1月9日,記者上山時也是小心翼翼,儘管周末上下山遊客不少,但缺少道路實時監控、正規勸導員和安全員,若有獨行的遊客不小心打滑掉進道路之外的山林,應該很難被發現。
九峰山的管理挑戰
僅靠村裡鎮上難以化解
對於遊客吐槽九峰山的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九峰山的管理主體——龍門山鎮鎮政府和九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卻也有著自己的委屈。
他們認為,節假日九峰山會出現一系列亂象,與遊客呈幾何數增加的情況密不可分,這對他們的管理造成了相當大的挑戰,而這些挑戰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應對,不是一個鎮、一個村就能解決的。
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作為離成都市區較近的免費賞雪地,遊客自發拍攝的九峰山雪景的照片和視頻,開始在網絡上大量傳播,九峰山迅速成為一個網紅景點,大量遊客慕名前來。記者在美團網上看到,不少自駕遊團隊組織到九峰山玩耍,甚至有旅行社推出了九峰山一日遊的旅遊產品。
據事後統計,元旦假期九峰山日流量達2萬人次,即使是1月9日,記者再訪九峰山時,日流量也達5000多人,而據當地人介紹,按照九峰山現有的配套設施和人員配備,一天最多能夠接待1000人的遊客量。國家5A級旅遊景區峨眉山接待遊客也僅日均2萬人次。
與遊客幾何數增長形成反差的是,九峰山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景區。
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九峰山範圍很大,此次遊客進入的區域處於龍門山風景名勝區內,當前能允許少量遊客進入該區域進行觀光,但要進一步開發旅遊,其旅遊發展規劃必須要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審批備案。
龍門山鎮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說,由於旅遊發展規劃一直沒有審批,九峰山還處於未開發狀態,目前雖然建有簡單的石梯和護欄等,但所能配備的環境維護人員非常有限。「假期前我們有一定的預判,但實際上暴增的遊客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判,第一次遇到如此量級的遊客湧入九峰山,此前沒有經驗,人手也不夠。」該負責人說,他們按原有預判提前制定了假日應急預案,確實此前經驗有限預判不夠精準。現場雖然聯動了派出所民警維持秩序,但人手也有限。
九峰山上簡單的石梯和護欄
九峰村村支書彭資貿告訴記者,當發現遊客太多,必須要限流時,村民們也在山腳下勸返遊客,但畢竟不是職能部門人員,遊客旅遊意願又很強烈,已經到了山腳下的遊客,一般不願意返回。談及垃圾清運問題,彭資貿更是頗為煩惱:「從1月6日開始,我們村黨員幹部帶領40多個村民上山撿拾垃圾,用背筐、垃圾袋等運到山下,再由龍門山鎮1輛垃圾清運車以及2臺拖拉機運走;花了三天時間突擊清理了90%的垃圾。這幾天清垃圾的人工費和拖拉機租賃費,估計在6萬元左右。」「這次是單獨的項目費,因為兩條山路長達十多公裡,平時沒有錢請保潔員負責這麼大範圍的保潔任務。」
多個網紅景區遭遇成長之痛
實際上,遭遇管理難題的網紅旅遊地,不僅僅是九峰山一地——
2017年,網友「南卡nk」連用8張圖片,展示了網紅景點牛背山垃圾汙染的嚴峻狀況——在雲海、日出、雪山等美景襯託下,牛背山遍布山頂的塑料瓶、垃圾袋、罐頭盒觸目驚心;
去年,在問政四川平臺上,也有網友反映成都都江堰市龍池鎮、成都東部新區丹景臺景區等網紅旅遊地管理混亂等問題。
野生網紅景區遭遇成長之痛的背後
還有哪些深層次問題?
民情記者將繼續追蹤調查
民情追蹤丨九峰山或將探索「垃圾銀行」模式
在四川有困難,找問政四川。如果您在四川遇到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請登錄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或川觀新聞·民情熱線求助通道留言反映、求助或建議。我們將充分發揮平臺的互動聯繫作用及輿論監督功能,第一時間傳遞民聲,推動問題得以及時解決——聽得見聲音,看得見態度。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