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決定未來,教育成就夢想。」教育,關係每個孩子的前途,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近日,新華社發布了題為《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學有所教」篇》的文章。深刻闡釋了學有所教的逐步實現,正在為中華大地每一個孩子插上翅膀,讓他們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從貧困地區的山鄉學校到書聲琅琅的菁菁校園,從苦練本領的職教學子到紮根西部的支教教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教育事業,他關心一件件教育「小事」,推動「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願景早日成為現實。一次次寄語激揚青春夢想,一聲聲問候溫暖教育希望,教育的靈魂因愛的傳遞愈發閃耀,青春的光彩在與中國夢的同頻共振中競相綻放。
教育為偉大復興夢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歷史使命,更是億萬人民的期待。國家要發展,要振興,要實現中國夢,離不開高科技,而高科技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人民教師。教育關乎國家未來,人民教師擔負著新時代的使命,是國家日益強盛的鋪路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義務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從解決鄉村教育短板,到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消除「大班額」,再到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讓360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吃上了免費營養餐,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舉措都推動義務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實施,必將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要永葆人民教師的青春活力和奮鬥精神,努力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所謂「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價值觀念在社會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所以要加強價值觀念的體系建設,強化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將教育定位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契合、同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弘揚真善美,促和諧的良好風尚,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好的價值觀念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立德樹人的現實追求。《禮記·大學》有「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醒世教育格言。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北京大學師生時也曾指明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本。跨越幾千年的時空,立德樹人始終是中華民族永恆的教育價值追求,綿延不斷,源遠流長!身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一程,我們要引導年輕一代設定自己之於國家、民族的價值坐標,走好新一代人的長徵路,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既有真才實學,又不斷增進個人道德修養、家國情懷,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要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聯繫,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夢想,聽黨話、跟黨走,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過,「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今天的修枝固本,正是為了明天的繁茂興旺。我們要重視教育,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為國家培養更多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