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acBook想用ARM處理器,但要面對的坑真不少

2020-12-09 虎嗅APP


北京時間 6 月 23 日凌晨 1 點,蘋果即將召開第一次線上開發者大會活動——WWDC 2020。


按照慣例,這是一個屬於開發者的饕餮盛宴,人人都在期待新的 iOS 14,期待新的 macOS、iPadOS、watchOS、tvOS 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硬體更新一般都要等到秋季和春季。



但今年的 WWDC 上可能會有一些對硬體事關重大的變化措施。


就在最近,傳出了蘋果要轉換平臺的消息。準確點說,是蘋果準備推出 ARM 版本的 MacBook 產品,而最近幾年和在售的筆記本與桌面產品,蘋果一直使用的是英特爾平臺。


從 PowerPC 轉向 intel. 圖片來自:iMore


從英特爾到 ARM,是整個軟硬體生態的遷移


其實平臺轉換這事蘋果並不是第一次幹,早在十五年前蘋果就經歷過一次從 IBM 的 PowerPC 平臺轉換到英特爾平臺。但今天和 2005 年不一樣,當年蘋果的平臺轉換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因為 IBM 本身設計能力跟不上,PowerPC G5 的功耗和發熱都很高,根本不適合筆記本電腦這樣的移動平臺。


根據知乎用戶@蓬岸 Dr.Quest 在相關問題下的答案,我引用了一部分蘋果從 PowerPC 轉向英特爾幾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


2005 年 7 月 6 日,蘋果宣布進行平臺轉換,並向部分開發者提供開發者轉換工具,同期發布的 Xcode 2.1 支持生成通用二進位格式的應用程式。


2006 年 1 月,蘋果發布 15 寸 Macbook Pro 和英特爾處理器的 iMac。


2006 年 8 月,蘋果發布英特爾處理器 Xserve,完成產品線的轉換。QuarkXPress 7.0 以通用二進位形式發布。


2007 年 10 月,Mac OS X 10.5 發布。這是最後一代可以安裝在 Power PC 處理器上的 Mac OS X。同期發布的 Xcode 3.0 增強了對 64 位處理器的支持。


2009 年 8 月,Mac OS X 10.6 發布。10.6 以及更新版本的 Mac OS X 無法安裝在 Power PC 處理器的蘋果電腦上,但仍然提供 Rosetta 轉譯器使用戶可以繼續使用為 Power PC 處理器編譯的軟體。


2011 年 3 月,Xcode 4.0 放棄了對 PowerPC 處理器的支持。


2013年 8 月,蘋果結束對 PowerMac G5 的支持。


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蘋果當時能夠轉換成功有很多現實原因,比如當時體量比現在更加小眾,英特爾在移動處理器方面足夠強勢等等。而如今 iPhone 的爆紅和蘋果生態粘性的逐漸加大,在 Mac 平臺上促生了大量的 iOS 開發者。


移動平臺的壯大成熟,也反哺了桌面平臺,現在很多開發者都是先從 iOS 起步,之後再轉向 OS X開發,從軟體生態上就能看出來,先有的 iOS 版之後才有的 Mac 版的情況並不少見。


而在 iOS 時代之前,Mac 的生態其實處於比較小眾的狀態,甚至說難聽點就是蠻荒時代,和今天完全無法相提並論,自然也是沒有歷史包袱。


圖片來自:IDC


根據 IDC 的統計,2005 年蘋果電腦的出貨量為 217 萬臺,而在 2019 年這個數字達到了 1768 萬臺。這其中固然有筆記本電腦市場整個市場的擴大,但 Mac 的市份額仍然提升到了之前的兩倍。


而從絕對數量上說,如今使用 Mac 電腦的人數,可能是十幾年前的十倍。今天蘋果是這個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要撬動這個龐然大物的生態,即便是蘋果自己來做也著實不容易。


從英特爾切換到 ARM,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是整個軟體生態的顛覆。


圖片來自:blopeur


如果把這些眼花繚亂的軟體追根溯源,我們可以回到處理器和軟體運行最原始的一種關係——指令集。


簡單說,指令集就是處理器運行的「指導思想」,是一套讓處理器能理解程序的行為規範。如果「指導思想」不同,那肯定就沒有互相理解的基礎,而基於這一整套架構開發出來的下遊軟體就像由此衍生的各國文化,但亞洲不懂非洲的文化,非洲也不懂南美的文化。


如今的 macOS 其軟體生態構建在多年來使用的英特爾處理器上,而英特爾使用的是 X86 架構,現在整個 macOS 軟體生態都遷移到了 64 位,也可以說是 X86-64 或者 X64 架構。


圖片來自:9to5Mac


像 iPhone 等移動產品使用的晶片則用的是 ARM 的 ARMv8 指令集,你別看現在蘋果已經使用自研的架構多年,但在指令集部分依然是基於 ARMv8 的,不過傳聞說蘋果也準備對指令集這部分動手了。


也就是說,桌面設備和行動裝置在指令集的層面就是不一樣的,所以換到 ARM 平臺後,軟體是並不能通用的。


有人可能想說,那個誰,微軟不是早前一點也發布了使用 ARM 晶片的 Surface 產品嗎,就那個 Surface Pro X,它不是也能直接運行 Windows 10 的程序嗎?



沒錯,Surface Pro X 使用的 Microsoft SQ1 的確是微軟找高通定製的 ARM 處理器,同時運行的也是完整的 Windows 10 而非先前 Windows RT 那樣的「殘疾版」系統,同時也能運行 Windows 10 的應用。


但 Surface Pro X 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它只能運行 UWP 應用和 32 位的 Windows 應用,基於 64 位開發的軟體就無法支持。另外通過翻譯架構的方式兼容 win32 應用導致性能出現大幅損失,效率大概只有原生應用的 30%~40%,更別說閃退、軟體重啟等各種各樣不穩定的小毛病。


微軟 Surface Pro X.


而對於蘋果來說,連通過翻譯架構兼容 32 位的程序也無法實現,因為蘋果已經通過自己對生態的控制力將全部的應用遷移到了 64 位。而面對大批不能直接運行的軟體,這個陣痛期一定會比想像中的更痛。


蘋果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控制力,去要求開發者將已有的軟體在一定的時間內編譯成 ARM 平臺可以運行的版本。只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各個軟體的情況複雜,某些軟體要想遷移到 ARM 可不是重新編譯一下那麼簡單。


Dell XPS 13 2020. 圖片來自:Dell


在軟體之外,如今的 ARM 在性能和功耗上可能也佔不到什麼優勢了。無風扇的被動散熱,接近 20 小時的續航,如今已經陸陸續續被非 ARM 的筆記本完成,比如最新的戴爾 XPS13 2020 就號稱有最長 19 小時續航。


而且對於桌面環境來說,蘋果目前基於 ARM 的 A 系列晶片性能仍然是不夠的,比如頻率已經處於「灰燼」狀態,再往上就撞到了功耗牆,也就是沒有超頻或者說像英特爾處理器類似的睿頻空間。


更別說十幾二十個核心的高性能伺服器版本,還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的狀態。


如果今天 MacBook 還在被說散熱不佳和續航普通,那蘋果可能應該更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比如 WWDC 2020 都快來了但還是 Bug 一身的 macOS 10.15 Catalina?


運行 Windows 的 MacBook. 圖片來自:Jon Rettinger


選擇 ARM 對蘋果來說可能還有一個預料之外的打擊——這些蘋果電腦將不再能用 Windows 系統。


眾所周知,購買 MacBook 並不一定等於加入蘋果生態,選擇裝 Windows 系統使用的用戶也大有人在,因為本身蘋果早就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件事,並推出了 Bootcamp 工具讓用戶能夠選擇雙系統運行,但如果推出 ARM 版,那肯定無法使用了。


ARM 版 MacBook 的對手還有  iPad Pro


比起生態遷移和兼容帶來的不確定,ARM 版 MacBook 其實並沒有什麼外敵,Surface Pro X 肯定不算,這個產品在微軟這裡只是一款實驗性產品,而真正會對 ARM 版 MacBook 造成威脅的,其實是內患。



當「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的廣告語從今年 iPad Pro 宣傳片中蹦出來的時候,就意味著 iPad 和 MacBook 這兩條原先還算平行的線路終於「火星撞地球」一樣,正式短兵相接了。


如果對比一下這兩條線,可與看到 ARM 版 MacBook 其實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iPad Pro,採用 ARM 處理器,使用精簡指令集,iPadOS 系統脫胎於行動裝置 iOS,在妙控鍵盤的加持下從移動走向桌面。


MacBook,英特爾處理器,使用複雜指令集,立足於 macOS 桌面作業系統和生態。


ARM 版 MacBook,採用 ARM 處理器和精簡指令集,繼續使用 macOS 的話原先的桌面生態會丟失,只能通過部分移植應用或者zh虛擬機的方式運行之前的桌面軟體,效率大打折扣。



其實到這裡我依舊沒有想通,蘋果出一個 ARM 處理器版 MacBook,失去了桌面生態最大的優勢,然後去和 iPad Pro 打架,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或者說其巨大的內在驅動力到底在哪。


當然,倒也並非找不出蘋果想要這樣做的理由,比如說想要對自己的產品和生態有更多的控制力,就像 iPhone 上使用的自家 A 系列晶片,早期的時候 CPU 用的是三星的,GPU 用的 PVR,到了後面全部變成自研架構之後,A 系列晶片的性能才算在手機和平板中一騎絕塵。


圖片來自:TechCrunch


而現在 iPhone、iPad、乃至 Apple Watch 這些產品的生態與核心硬體已經被蘋果攥在了手裡,幾乎就唯獨筆記本和桌面系列還要看英特爾的臉色,像英特爾過去幾年那種「擠牙膏」以及打磨 14nm 的行為,對於 MacBook 系列來說其實是挺大的一個掣肘。


但最後我還是覺得這樣的理由不足以說服我,至少我不覺得英特爾沒有餘力。


因為英特爾過去幾年的「擠牙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AMD 在 K10 架構的錯誤方向之後一直沒有緩過勁來,直到 Zen 和 Zen2 架構的奮起直追,終於讓很多人喊出了「AMD Yes!」。


圖片來自:TechSpot


面對 AMD 的窮追猛趕,英特爾確實在製程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導致新的工藝節點一直在延後,但在這幾年中並非只是放羊摸魚而沒有技術積累,新品 Tiger Lake性能提升明顯,終於牙膏管擠出了一截。


而從英特爾轉向 ARM 也非朝夕之功,顯然還有好幾年的路要走,甚至可能要付出移山挖河般的時間和財力才能逐漸追上,而那個時候,可能已經是 2025 年甚至更久之後了。


相關焦點

  • 蘋果不再售基於英特爾處理器MacBook air或雙埠英特爾MacBook Pros
    劍客網11月11日訊 蘋果不再銷售基於英特爾處理器的MacBook air或雙埠英特爾MacBook Pros。蘋果公司今天發布了三款全新的Mac電腦,分別為13英寸的MacBook Air、13英寸的MacBook Pro和Mac mini。
  • 蘋果首款搭載ARM處理器的電腦或為重啟的12寸MacBook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6月13日消息,伴隨著蘋果WWDC線上活動開啟時間的愈發接近,關於蘋果新品MacBook的傳言也逐漸喧囂塵世。有消息稱,蘋果將會推出其首款搭載ARM處理器的MacBook筆記本電腦,並重啟已經停產的12寸MacBook產品線。此前已經有媒體爆出,今年蘋果準備了至少三枚基於5納米製程A14處理器,除了應用在iPhone和iPad上之外,還有一枚就是專為MacBook準備的。同時,蘋果還在抓緊研發3納米製程的A15處理器,為更多的MacBook電腦準備。
  • 蘋果或正在研發基於ARM處理器的12英寸MacBook
    4月20日消息,據外媒MacRumors報導,爆料人士@L0vetodream在推特爆料了一些數據,其表示蘋果正在研發包括支持Touch ID的iPad Air、搭載ARM處理器的12英寸MacBook和Apple遊戲手柄等等產品。
  • 蘋果要上天?連MacBook都要用上A處理器了!
    [PConline 資訊]近日外媒MacRumors稱,分析師Ming-Chi Kuo(郭明錤)預測,蘋果在2020年第四季度或2021年第一季度將推出採用自主研發處理器的MacBook,但並沒有具體指出是那款MacBook將搭載。
  • MacBook Air 2017筆記本電腦評測
    但是Air系列,是蘋果賣得最好的mac電腦之一,可能蘋果更新其它mac電腦後,大家都覺得只能買得起Air了,i5、8+128GB起售價約5988。雖然外觀和2010年的設計並沒有啥區別,但還是挺耐看的。全金屬的設計,可能沒新的macbook好,但做工還是不錯的。有一點很好,保留了MagSafe,磁性吸附很不錯。
  • 標配A13處理器?蘋果真香iPad又要來了
    去年上半年,蘋果一次性在官方發布了兩款低價iPad——iPad mini 5和iPad Air 3,由於這兩款iPad搭載了A12處理器,又被網友稱為真香iPad。如今時隔一年,這兩款iPad的繼任者也要登場了。
  • 現在入手15款蘋果MacBook Pro MF839/840/841,是種什麼體驗?
    很多使用過iphone手機的小夥伴們,都被蘋果流暢的系統和皮實耐造的硬體給迷住了,就拿蘋果15年推出的6s來說,如今市場保有量依然是同年所有智慧型手機中最高的,因為系統流暢硬體耐造,很多小夥伴都還手持6s為主力機,而同年的安卓機基本已經看不到了,這就是蘋果的魅力所在!
  • 蘋果A系列處理器又要加強:ARM A57/A72/A76架構之父入職蘋果
    今日(26日),據外媒消息,蘋果已經聘請了ARM公司首席架構師Mike Filippo,目前該消息得到了Linkedin檔案證實。蘋果A系列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業界標杆,GeekBench跑分穩壓同代的高通驍龍處理器和華為麒麟處理器。即便是最新的高通驍龍855的單核跑分成績也才堪堪追平蘋果A10處理器,更別說最新的A12處理器了。iPhone可以想像,在半導體行業資歷極深的Filippo將會讓蘋果A系列處理器更加強大。
  • 剖解蘋果A6 採用全新定製Cortex-A15處理器
    9月27日消息,據國外網站iMore披露,已有專業人士深入了解過蘋果新款手機iPhone 5內部使用的全新定製的蘋果A6片上系統(SoC)。以下是文章摘要:  拆開iPhone 5後,研究人員發現其A6處理器上印有B8164B3PM的標籤,這意味著該處理器為1GB的屬爾必達旗下LP的第二代雙倍數據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一般稱為DDR2 SDRAM。此劃痕標籤與圖片更加證實了蘋果A6處理器是由爾必達公司生產的產品。  大體上來說,A6處理器中的邏輯電路板布局自動貼合在了該先進的計算機軟體的使用中。
  • 蘋果6S用戶表示換個電池還能再戰兩年,蘋果A系處理器確實強
    蘋果手機作為全球最頂尖的手機品牌,每一代的推出都會掀起新的科技熱潮,不少小夥伴砸鍋賣鐵也想要去買一部。但是也有不少經典款,讓消費者甘做釘子戶遲遲不肯換新手機。就拿蘋果6S來說吧,距今已經5年左右的時間了。隨著手機市場的發展5年前的機器可以算古董了,畢竟手機市場發展日新月異。
  • 蘋果A系列處理器為什麼這麼強大?網友:原來是這樣!
    一直以來,機圈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笑話,能打敗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只有蘋果自己。也確實如此。舉個例子,2018年發布的蘋果a12處理器還能與2020年最新的高通驍龍865一較高下。2019年發布的a13處理器就更不用說了,而且兩個月後蘋果還將發布最新的a14處理器,妥妥碾壓性優勢。那麼蘋果處理器為什麼如此強大呢?原因很簡單。
  • 蘋果首款ARM版Mac產品或為新款12英寸MacBook
    IT之家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蘋果其實就一直致力於開發ARM晶片版的Mac產品,當時MacBook Pro中包含的T1協處理器以及後來又更新的T2協處理器就是基於ARM並由Apple設計打造的,這些晶片可管理重要的安全性和控制功能。它們也在蘋果打造自己的ARM晶片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蘋果M1版MacBook可以裝Win10了?你想的太美了!
    11月份科技圈最熱的新聞就是蘋果發布基於自研M1晶片設計的新一代Mac電腦,打造了一套成熟穩定的ARM架構軟硬體生態,並在跑分、視頻編輯等應用領域打得X86架構處理器找不到北。CFan早前也對M1版Mac電腦進行了很多報導,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參考《X86處理器的夢魘?蘋果M1自研晶片到底有多強?》《ARM的逆襲!M1版蘋果MacBook體驗真有那麼好?》、《秒天秒地秒空氣!
  • 這次蘋果栽在了電池門上...而起因,是個17歲高中生一時不爽發的...
    蘋果就是在有意放緩老機器的運行速度。我的6買了3年最近簡直慢的要死。「電池的問題對macbook也通用,那些老舊的macbook只是換個電池,性能就差很多,簡直是新生!這大概就是為啥我的macbook神特麼慢。絕對的!我以前說過這個事兒,還被人譏諷不懂裝懂。
  • 蘋果Mac必備!這些高效軟體,讓你的macbook更好用!
    蘋果Mac電腦越來越受更多人的青睞,因為Mac上很多軟體都可以更高效的幫助用戶提高效率。新入手了Macbook,首先要考慮的也是在自己的macbook上安裝哪些軟體,要知道,想要高效使用自己的Macbook有些軟體你不得不用,今天macdown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Mac上的高效軟體,讓你的macbook更好用!
  • arm為何與華為斷交?能掀起多大浪花?
    1979年公司更名為Acorn Computer,並設計出了一塊名為Acorn RISC Machine的晶片,這是arm三個字母的最初形態。日資英企聽美國的?1990年,Acorn為了和蘋果合作,特地成立了一家名叫arm的公司,不過公司的全稱為Advanced RISC Machines。
  • 彭博:微軟或效仿蘋果為 Surface 研發自家 ARM 處理器
    而來自彭博的消息指,現在微軟也有意效仿蘋果自行研發處理器,處理器除了可用在Surface 電腦外,更可以為自家Auzre Cloud 上使用。據報導,微軟正在為伺服器設計自己的ARM處理器,未來還可能發布搭載該處理器的Surface設備。微軟在過去幾年也一直有招聘一些處理器設計工程師,當中包括來自高通已放棄的伺服器晶片設計人員、也有來自英特爾、AMD 及英偉達。
  • M1太成功 蘋果將研發更多ARM處理器進軍高性能設備
    蘋果自研M1晶片獲得不錯的成績,蘋果將再接再厲,開發更多ARM處理器,進軍高端市場。近日彭博社的最新報告顯示,蘋果在研發多款高性能處理器,最強型號具備32核心,預計2021年下半年就可以看到。現有的蘋果M1晶片是8核心處理器,蘋果為了覆蓋更多市場正在研發4核心處理器、16和處理器以及32核心處理器,這些處理器將在新版本的Mac Pro、MacBook Pro和iMac上搭載。除了增加CPU內核數量之外,彭博社報導稱,蘋果也在開發具有更多GPU內核的晶片。
  • 基於RISC-V做定製處理器
    這裡不妨參考ARM處理器核的deliverables。當然,如果只是一個自己用的專用處理器,不一定要有這麼完整的交付物。硬體:主要是處理器相關的RTL代碼,驗證環境,EDA工具的腳本,文檔等等。下圖是ARM的編譯工具的例子,主要包括armclang(C編譯器),armasm(彙編器),armlink(連結器)和fromelf(image工具)。
  • 蘋果將發布ARM架構Mac電腦,或重新引爆PC處理器大戰
    據報導,蘋果公司預計於周二(北京時間11月11日凌晨2點)發布採用自家處理器的新Mac電腦。分析人士稱,此舉可能重新點燃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處理器市場的競爭,並讓高通等公司從中受益。自2006年以來,英特爾和AMD一直主導著全球PC處理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