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又一家支付機構「棄療」預付卡業務。12月14日,有消息稱,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通」)註銷支付牌照,且已獲得央行批覆。對此消息,北京商報記者獲得了華夏通公司的官方回應。後者稱,根據支付業務許可證範圍,華夏通僅能在安徽地區開展線下預付卡業務,提出註銷申請,主要是基於蘇寧線上支付業務發展戰略。
根據央行披露,華夏通於2011年12月獲得支付許可,有效期至2021年12月,經營業務範圍為安徽省內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目前辦公場所在蕪湖市鏡湖區蘇寧廣場。另據天眼查,目前,蘇寧易購為華夏通實際控股公司。
當前,支付公司註銷預付卡業務並不鮮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僅近半年內就已有多起類似案例。就在8月,支付機構商連商用曾發布公告全面暫停預付卡業務。此外,9月7日,央行同意御嘉支付、艾登瑞德(中國)終止支付業務。根據披露,這兩家公司牌照業務範圍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其中,艾登瑞德業務範圍為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四川省,御嘉支付業務則覆蓋北京市、河北省。
「華夏通註銷支付牌照其實是近年來中小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艱難生存的一個縮影。」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客觀來看,預付卡業務在數字經濟時代逐步被市場拋棄,過去預付卡被用來增強實體企業的用戶黏性,但數字經濟時代有了替代品。另在主觀方面,也不乏一些預付卡機構,因沒有適應時代的發展為實體企業服務,沒有踩準轉型節奏,在數字時代的潮流中也容易逐漸落後。
眾所周知,從2015年開始,央行嚴控了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加強了支付行業監管。在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看來,一方面,備付金統一交存、實名管理等,對於預付卡業務的影響非常大,靠備付金利息收入作為主要業務模式的機構失去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隨著行動支付的便利化,預付卡的支付體驗失去優勢,沒有業務生態作為支撐的預付卡業務價值明顯下降。因此,近幾年預付卡業務註銷的情況比較多。
嚴監管下,預付卡牌照持續縮量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年內頻現機構被註銷預付卡牌照外,在央行最新公示的已註銷許可機構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牌照成為「銷牌」大戶,34家不予續展的支付機構中,28家支付機構牌照業務類型包含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於百程預測,後續預付卡業務優勝劣汰會進一步加劇,目前看,支付業務需要與場景生態和業務結合,打造「生態閉環」,具有大量交易場景的網際網路巨頭對支付牌照的興趣依然不減,通過與金融等業務結合,能比較好的發揮支付牌照的價值。
蘇筱芮同樣稱,後續預付卡行業的馬太效應會繼續凸顯。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是巨頭競逐的賽場,預付卡也不例外,未來預付卡主要應用於巨頭的自營場景中,起到的是提升合規性的作用。另對機構發展,蘇筱芮建議,在營機構需加速數位化轉型,針對實體企業的數位化營銷手段變化適時推出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