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都經過了2-5歲這個階段,2-5歲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時候,我們一起讀了許多繪本,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2-5歲正是激發孩子想像力的最佳時候。推薦兩本:《一起玩形狀遊戲》和《落葉跳舞》。
1、《一起玩形狀遊戲》的作者安東尼•布朗說,「人們長大後,創造力卻消失了。」繪本中的象小妹和大熊哥哥在玩形狀遊戲,一個人畫出一個形狀,另一個人根據形狀來補充完成圖畫。畫上一個簡單小形狀,可以變成一隻小狗,一條魚,一頭豬。後來,他們撿來包裝紙,小樹枝,小貝殼,然後再變出各種各樣的圖案。這是一個非常有趣又鍛鍊創造力、想像力的遊戲,孩子們都超級愛玩哦!
2、《落葉跳舞》是一本由落葉組成的繪本,孩子們在讀過後會禁不住自己撿來落葉,拼湊出不同的動物圖案,這本繪本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以及豐富的創造力。
二、2-5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我是誰,我叫什麼名字,我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推薦兩本自我意識的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和《媽媽不知道我的名字》。
1、在《我不知道我是誰》中講了一隻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小兔子,它一直在找尋「自己是誰」的答案,它不斷找自己和別人的相同處,它以為自己是鳥、松鼠、蝙蝠……後來黃鼠狼來了,它好不容易得知自己是一隻兔子,卻又聽到同伴們叫它「英雄」,它又糊塗了。2-5歲的孩子自我認知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不斷地質疑自己,又認識自己,原來自己可以有很多稱呼,也可以有自我的閃光點,自我認知的大門開啟了。
2、《媽媽不知道我的名字》也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的繪本,繪本中的媽媽總是會「叫錯」主人公漢娜的名字,像「小麻雀,小南瓜,小鱷魚」,這讓漢娜很苦惱,自己明明叫漢娜,媽媽為什麼要亂叫。最後在漢娜的一再強調「自己是漢娜,不是……」的時候,媽媽溫柔地擁抱她回答,「我知道啊,你是漢娜,你就是我那個快樂又有趣的小寶貝。」這個時候,漢娜不但得到了認可,也得到了來自媽媽的安全感。原來自己就是媽媽最愛的寶貝,原來自己就是漢娜,原來媽媽心中那些外號也是愛的代號。
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2-5歲開始孩子有了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釋放情緒,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關於情緒的繪本,推薦這三本:《請不要生氣》,《生氣湯》,《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1、《請不要生氣》的封面畫了一個既生氣又委屈倔強的小男孩,我跟兄弟倆讀的時候,他們都嘟起嘴說小男孩太可憐了。
繪本中的小男孩明明是好意做某些事情,卻總是得到相反的結果。可他從不解釋,所以沒有人理解他,別人總是覺得他很調皮搗蛋。他只能獨自委屈,然後用生氣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可他憤怒的樣子,真的很醜。
我問孩子們,你們也經常這樣生氣,你們覺得這樣好看嗎?他們搖頭,不好看,醜死了。我接著說,對,不但醜死了,還解決不了問題。你們看,後來小男孩終於說出了內心的願望「請不要生氣」時,老師和媽媽對他的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
他們說,老師哭了,跟他道歉了。媽媽抱了他,也道歉了,小男孩終於笑了。所以你們看,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不是比生氣更可愛。以後你們心裡怎麼想,一定要跟媽媽說,不要生氣,這樣媽媽才能懂得。不管怎樣,記住,爸爸媽媽都是愛你們的!
2、《生氣湯》這本繪本中,小主人公霍斯因為在學校做不出題目,被表演的牛踩了一腳,還有來接他的珍珠阿姨車技一點也不好等等小事加起來,就有了一籮筐的不如意。他一個人生悶氣,踩小花朵。這些都被媽媽看在眼裡,她喊霍斯一起來煮湯,並不告訴他是煮什麼湯。她等鍋裡的水開了,拉著霍斯一起對著鍋大喊大叫,還有做鬼臉,直到霍斯吐出最後一口火龍氣。
霍斯的火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他對著媽媽開心地笑,問到底煮的是什麼湯?媽媽笑著回答,生氣湯啊。這時,霍斯一天的不如意都消散了。繪本中媽媽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孩子也有情緒,他們的不如意並不少,我們需要做一個情緒釋放的引導者。陪他學會釋放情緒,而不是壓制,誰都有情緒,孩子也是。
四、自己為人父母后,才明白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想把全世界都捧給他們。可是,該如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即使平日裡爸爸媽媽會生氣會批評他。這裡推薦兩本愛的繪本:《逃家小兔》《我和老爸》。
1、《逃家小兔》裡講了一隻可愛的軟綿綿的小兔子,有一天突然想逃跑,可是媽媽總是說,我會去追上你的。你變成一條鱒魚,我就變成一個漁夫,捉住你;你變成高山上的石頭,我就變成登山的人,爬向你;你變成番紅花,我就變成園丁,找到你;你變成小鳥,我就變成一棵樹,等著你飛回來;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想去的地方;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在空中找你;你變成小男孩,我就變成小男孩的媽媽,抱住。最後小兔子說,我還是做你的小兔子吧,兔媽媽獎勵了一根愛的胡蘿蔔給它。
雖然兔媽媽對小兔子的答案,隨著小兔子的變化而變化,但她對小兔子的愛不變。「你還沒有自立的時候,無論你逃去哪裡,我都要去追你。我會給你安全範圍內的自由,讓你自主選擇人生,看著你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2、《我和老爸》是一本溫暖的父子繪本,爸爸從來不愛表達,但他會給小恐龍當爬樹的梯子,會陪小恐龍玩小遊戲,也會在小恐龍去冒險的時候,偷偷跟在它身後,默默保護它。父愛如山,他不說,但他用身心在詮釋愛。讀完這本繪本,兄弟倆都在歡笑過後說,爸爸真是太好了,總是偷偷在背後幫助小恐龍,有爸爸在小恐龍可以去任何地方。是啊,爸爸就是那個幫你扛起了一片天,卻從不言說的人。
五、2-5歲會經歷幼兒園的分離焦慮,該怎樣陪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呢?推薦兩本緩解分離焦慮的書本:《魔法親親》、《小兔子去上學》。
1、《魔法親親》通過魔法的親吻,告訴孩子們父母的愛永遠陪伴著他們。這是一本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書本,繪本中的小浣熊要去上學了,但它不想和媽媽分離,於是媽媽在它的掌心印了一個魔法親親,這個親親會代替媽媽一直陪伴它。而媽媽也讓小浣熊給了她一個魔法親親,因為她也需要寶寶的愛一直陪伴。一個魔法親親,讓孩子明白,去上幼兒園,不是因為媽媽不愛自己,媽媽也是捨不得自己的。無論在哪裡,媽媽的愛都在孩子的手掌心裡。
2、《小兔去上學》裡的小兔子第一天上學,它沒有說自己很緊張或者不想上學,它只是一定要帶著心愛的玩具查理馬兒一起去上學。查理馬兒是它的依戀物,帶著依戀物能幫助小兔子很快適應陌生的環境。兔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鑑,她沒有強烈反對不行,而是讓小兔自己帶著查理馬兒去上學,讓它自己去經歷去感受不能帶查理馬兒去上學的原因。
果然,第二天,小兔子沒有再帶查理馬兒去上學,雖然它說是因為查理馬兒太調皮了,其實它明白所謂的調皮都是自己犯的錯被推脫到查理馬兒身上。而小兔子明知如此還不再帶查理馬兒上學,就表示它明白自己犯的錯要自己承擔,自己的生活要自己面對,當然還因為它在幼兒園交到了新朋友。
當然,適合2-5歲閱讀的繪本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也能一起分享交流你正在陪孩子讀的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