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樸三思孫愛思:藝術跨界商業地產、文旅地產,是一種必然

2020-12-20 和訊網

  尼採曾說,當藝術穿著破舊衣衫時,最容易讓人認出它是藝術。

  或許,這句話也可以被解讀為:藝術是一種大眾消費,它呈現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應該是真實的、接地氣的,並且貼近生活的。只有這樣,藝術才能更好地與大眾消費美好共融在一起。


  在近期由素樸三思主辦的「素樸三思首屆視覺藝術博覽會」上,這種共生共融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出於對中國文化創意生態的觀察,素樸三思用獨特、創新的思維重新詮釋了視覺藝術與商業、大眾消費之間的關係。

  這場全新的沉浸式視覺藝術博覽會匯聚了30+知名藝術機構,協同新銳藝術家,在3000平方米的場館探索無儘可能。

  擔任執行長的孫愛思說,藝術是包羅萬象的,他跟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等各行各業都能有很好地嫁接。她希望做好一個溝通者、傳播者和推動者的角色,關注這個時代最前沿的東西,並迅速作出判斷、作出反應,創造出服務大眾的好內容,助力藝術和大眾之間的連結和黏合。

  Q1:您給首屆視覺藝術博覽會打多少分?

  60分吧。首先是整個場地還不夠大,很多人反饋都沒看夠;其次,展會的很多跟大眾之間互動的細節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布展時間更長一點,可能細節會做得更到位。

  但是,我們的參展商以及邀請來的B端商戶,對這個展會能打到90分的高分,他們還是非常滿意的。

  今年我們主要就是總結經驗,第一年做,還是希望把這個概念落地,把品牌樹立起來,做出影響力。之後,會將這些寶貴的經驗運用到下一次的展會中。這個展會集合國內三十餘家潮流藝術展覽主辦方,勢必將成為藝術與商業、大眾之間交流創新的新範例。未來展會還將繼續落地上海、深圳等城市。

  Q2:為何會想到做這樣的一個模式上的創新?

  我自己有一個藝術空間,雖然在業內口碑很好,但由於位置偏遠,導致來到展覽現場的人比較少。這就相當於,我有高品質的內容,但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卻不能觸達更多的人,這是比較遺憾的事情。當然,也是因為當代藝術還偏向於小眾,所以關注者也有限。但是我比較關注大流量的事件,就是所謂的「網紅效應」,或是一些商業跨界展,這種現象很有意思,跟觀眾的互動性也很強。

  所以,我就在思考:在這樣一個流量時代,如何攪拌藝術、策劃、體驗與人互動之間的經驗?基於此,我就嘗試做了這種平臺效應的模式。這個想法醞釀了半年時間後,就開始籌建團隊,從團隊建成到做完展覽歷時三個月。這期間的策劃也一直在修改。

  然後我就發現,效果非常好,因為這種形式會在一個集中的時間段內,將優秀的內容給到需求方,不論這個需求方是賣家還是消費者。

  Q3:如何做好B端和C端之間的溝通?

  to B端目的跟to C端不一樣,但他們可以在同一平臺上發聲。這個集合平臺可以展示一些高流量的內容,而這個高流量IP集合恰恰就是我們的特色。

  Q4:藝術本身以及藝術和大眾之間還存在什麼問題?

  大眾對視覺藝術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感。大眾對於審美、對於視覺的需求,還處在萌芽期。讓他們理解藝術需要一個過程。

  中國現在其實不缺生產、不缺消費者、不缺資本,什麼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原創力,缺乏好的內容。甚至,現在都有了「國際IP的搬運者」這樣的說法。與其這樣的話,為什麼不扶持我們自己的原創?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同大麥網討論成立視覺產業聯盟的事情,就是希望帶有某種公益性質的聯盟,把中國原創IP推出來,促進行業發展。

  Q5:現在行業跟行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你們也會跨界商業地產、文旅地產嗎?如何看待跨界這種現象?

  其實每個人、每個行業都不能固步自封,都需要向不同行業的人去學習。不同行業之間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是一種必然。

  比如,文旅地產,我本人為文旅項目或者是商業項目做過好多服務類的工作,曾參與策劃、組織商業地產項目、旅遊地產項目中的視覺文化部分。所以比較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清楚地知道商業如何需要藝術,它需要的方式是什麼。可能有的傳統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那種思維模型或需求。

  Q6:如何看待資本這個角色?

  拉資本進來的時候,就可能會失去一些話語權和原創性,這個是我比較擔心的。因為我的初心還是希望把內容做好。當然我也希望有資本進來,這樣可以在宣傳上做更好、規模做得更大,也可以在不同城市去複製我的內容。兩者之間需要做好平衡的工作。

  Q7:當代藝術最需要的是什麼?

  當代藝術有與時代對話的必要性,它涉及到我們的生活和社會,這是當代藝術最最核心的生命力。

  當代藝術的內核本來就是先鋒性和批判性,但今天的現狀卻是令人失望的,表達的東西模稜兩可,甚至是顧左右而言他。這也是我建構素樸三思的原因之一,素樸三思可以理解為一個綜合生命體,個體差異揉入有著自我進化意識的母體裡面,就像是生物和機器聯姻,無機物和有機物相互的嵌套,在某種意義上說其本質相同的。

(責任編輯:徐帥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去哪裡捕捉愛的藝術?在素樸三思!
    如何讓藝術變得好玩?如何讓藝術包羅萬象?如何在一個地方,解鎖30+展覽?這些問題,一個答案:Suprasense素樸三思首屆視覺藝術博覽會!關於Suprasense素樸三思Suprasense素樸三思以視覺、創意、潮流、體驗為關鍵詞的藝術項目。Suprasense匯集全球頂級的視覺藝術展覽,力圖構築一個專業的平臺給品牌、機構、地產、空間、美術館和創作者進一步拓展視覺藝術的邊界。
  • 整合六大版塊成立文商旅集團 碧桂園「搶灘」文旅地產
    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跨界轉型尋求新增長點成為房企的必經之路。消費升級下,開發商的文旅故事從未間斷。雖然在此過程中不乏失意者,但在政策的加持下,文旅融合已成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房企布局文旅產業,搶佔各線城市的稀缺資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獲知的消息,曾經的「三四線之王」碧桂園也已入局文旅地產。
  • 主題公園地產化難以為繼 文旅地產該如何掙錢?(圖)
    其實,文旅地產未來不再是簡單的「賣房子」,不再是以銷售房子為導向,而是實現從開發土地、建設住宅,到經營旅遊物業和商業物業,乃至房地產服務業的全流程、多組合盈利模式,使得企業可以取得綜合性、多元性、跨領域複合效益。   文旅地產如何掙錢?
  • 聚焦城市運營,預見美好商業——中海地產演繹商業「跨界玩家」
    作為中海商業核心業務的「中海環宇商業」始終保持著跨越式發展。2020年伊始,中海地產便以超62億底價聯合摘牌上海真如副中心總建面超過40萬平米的商業地塊,正朝著「2023年開發運營超過40座集中商業」的目標進一步加速發展。中海地產提振商業地產這一「明天業務」的戰略意圖不言而喻。
  • 融創文旅城:濟南文旅與地產的首次際會帶來了什麼?
    離濟南融創文旅城商業開街不足兩百天的當下,該項目為濟南又帶來了什麼?文旅地產為何成為開發「禁區」?文旅地產雖然涉足的房企眾多,但是真正能由此盈利並形成良性運維模式的房企少之又少,大多房企布局文旅產業僅為「重在參與」。
  • 輕文旅內容矩陣:個性文旅地產的操作標準化也可逆天
    根據「輕文旅」團隊的調研顯示,近十年以來,文旅地產都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謀求企業轉型升級、獲取大規模土地、拓展新領域的首選方向,大部分開發商均基於傳統地產思維模式,以壕形象、高人氣、快速實現利潤為主要目標,但隨著文旅地產客群價值觀和審美意趣的日趨成熟,標準統一但簡單粗暴的開發方式已經無法實現文旅地產客戶所需的精細化服務要求
  • 文化賦能地產是地產行業的3.0時代?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美麗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萬達、碧桂園、恆大、融創中國、龍湖等知名地產企業迅速組建了文旅地產集團,將包括商業地產、住宅、宗教、旅遊、藝術、教育、健康等一系列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和文化主題的地產內容,通通裝進了打包盒。2018年文化部、旅遊部合併以來,更是以大勢所趨的氣魄,將文旅地產項目的確立和發展推向了嶄新高度。
  • 【大咖說】林世偉:「旅商文」跨界整合 重現產業文化的厚度
    本次峰會以「商業地產大變局」為主題,以「文創+」和「商業地產O2O」為議題,針對商業地產轉型的兩個主要方向——網際網路+、文創,邀請兩岸巨頭和行業權威專家分析、分享成功案例,討論當下商業地產的破局之路,從商業地產發展中的機遇、挑戰、現狀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探求未來的發展趨勢。
  • 故宮出版社王亞民:賦能商業地產 要從故宮文化中汲取精華
    無論是城市運營、數位化賦能,還是有機更新,這些解題思路能否在商業地產下一個十年成為新勢力的擔當,值得思考和探討。   2020年12月18日,以「未來」為主題,由贏商網、中國商業經濟學會主辦,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創新分會協辦的「2020中國商業地產創新大會」在北京東升匯隆重舉行。
  • 文旅地產面臨多方面挑戰
    近年來,在文旅投資熱的背景下,眾多百強地產商跨界轉戰高增長、慢周轉的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文旅+地產」,開闢新賽道。但文旅地產這塊炙手可熱的萬億級市場,蛋糕雖大,落地卻並不容易。文旅地產受資本青睞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57%以上的百強房企中涉水文旅地產領域,其中,有10餘家房企專門成立了文旅集團公司。
  • 格樂利雅&華僑城商業戰略籤約首戰告捷,開創商業地產新形態
    高端婚禮品牌與優質商業地產相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12月17日,格樂利雅與華僑城商業戰略合作暨寧波項目籤約儀式隆重開幕,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這無論對於婚禮行業還是商業地產行業都是首次,宣布著兩個行業正式牽手並落地,將在婚慶、地產等領域掀起新的"浪花"。
  • 海坨山谷,是地產「異類」更是文旅標杆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在當今地產界也有一個「異類」項目,它就是海坨山谷。當諸多房企還在追求「高周轉」時,它卻在慢悠悠的打造帳篷營地、房車營地;當諸多文旅項目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時,它卻在尋覓如何把文化的內容、藝術的內容融入度假生活。
  • 中厚明德鄉村振興戰略之文旅,文旅地產
    當我們在談文旅地產的時候,我們在談些什麼···顯而易見,「文旅地產」這個詞的核心內容是「文旅」,而非「地產」。所以文旅所帶來的內核,才是一個文旅地產的精髓之所在。關於近幾年文旅地產為何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向生,又為什麼文旅地產未來還有黃金十年靜待開放,這些論述網上有很多文章,羅列了很多數據,這裡就不贅述了。
  • 格樂利雅 華僑城商業戰略籤約首戰告捷,開創商業地產新形態
    >高端婚禮品牌與優質商業地產相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12月17日,格樂利雅與華僑城商業戰略合作暨寧波項目籤約儀式隆重開幕,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這無論對於婚禮行業還是商業地產行業都是首次,宣布著兩個行業正式牽手並落地,將在婚慶、地產等領域掀起新的"浪花"。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旅地產?
    三是住宅地產時代的老思想沒有轉換過來,仍舊以銷售為導向,不注重運營,只重視賣房。文旅地產要想走出死胡同,必須解決上述問題。那麼,在這場文旅地產的轉型之戰中,究竟誰能夠率先破局脫困?融創成都文旅城走進了我們的視線。融創登上舞臺,請世界給它一個聚光燈沒有大格局,難以成就文旅地產。
  • 新天地商業董孫華:以人為核心的文商旅的融合之道
    2019年10月31日,由陝西省商業聯合會、贏商網及文商旅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文化旅遊商業地產節在西安隆重舉辦!   本次活動以「賦能·融合·變革」為主題,匯聚國內外200+知名開發企業、300+全業態品牌、30餘位文旅地產行業意見領袖、國際國內文旅行業翹楚、度假目的地及景區項目操盤手、旅遊學者大咖出席了此次盛會,一同探討文旅商業的前沿變革。
  • 地產水果跨界啟程,果味LIFE讓申活更精彩
    桔色唇膏、桔子狀文具、桔子特色文創……12月11日,「果味LIFE·申活更精彩」本地水果跨界整合計劃暨「鄉土有約·桔味之旅
  • 傅軍文旅地產敗局
    傅軍向來崇尚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從商三十年,其一手打造的新華聯集團已涉足文旅與地產、石油、投資、金融、陶瓷、酒業等多個產業。而在眾多的產業板塊當中,傅軍最偏愛文旅。近日,新華聯文旅因延遲披露年報等事宜獲深交所關注。
  • 中海商業斬獲「年度商業地產卓越企業「等2項大獎
    在中國購物中心【金鼎獎】頒獎盛典暨招待晚宴環節,中海商業一舉斬獲兩大獎項:中海商業榮獲「年度商業地產卓越企業」稱號,旗下項目上海中海環宇薈榮獲「年度商業地產城市影響力項目」稱號。   截至目前,中海商業地產已落成及在建商業項目中的投資性物業逾1000萬平方米,其中投入運營的商業地產面積逾430萬平方米。   在商業發展上,中海商業已形成「UNI環宇商業」購物中心、「COOC中海商務」甲級寫字樓、聯合辦公、星級酒店、長租公寓、城市公益設施運營等業務線。
  • 寶能集團的「旅遊+地產」打造怎麼樣的商業帝國
    先後引入兩員大將,各挑地產和文旅重擔,寶能集團的高管變動背後是寶能集團釋放的投資信號和發展野心。陸續空降的寶能高管記者得到寶能集團確切回覆:餘英已於近日正式加盟寶能,擔任寶能投資集團高級副總裁、寶能地產總裁、寶能城市發展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