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愛心助學往年資助的部分學生
《三峽商報》今日見報版面
玉樹第二完小的「嘉庚樓」
玉樹第二完小的陳嘉庚銅像
四川梓潼縣文昌中學的「嘉庚樓」
臺海網8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黃智敏 曾宇姍 三峽商報記者 趙春豔/文沈威 常海軍/圖)愛心的暖流,在這個火熱的夏日,將再一次匯聚成河,滋潤著許多寒門學子,為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眼下,高考剛剛結束不久,許多高中畢業生都期盼著自己可以考上心儀的大學,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然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卻因家境貧寒,被學費擋了路。尤其是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一些貧困家庭的生活更是因此雪上加霜。
在這座大愛之城,匯聚社會各界的愛心,海峽導報一年一度的「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活動,今年將升級為「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大型策劃之愛心助學活動,今日在廈門與湖北宜昌兩地同步啟動。
今年,海峽導報將攜手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宜昌市教育局、三峽日報、三峽商報,在繼續幫助廈門貧困學子的同時,把愛心延伸到宜昌,讓宜昌人民感受廈門的大愛,助力兩地貧困學子圓他們的大學夢。
廈門是偉大的教育家陳嘉庚先生的故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已經凝結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中。我們誠摯邀請社會各界的愛心單位、團體、機構、企業及愛心人士加入這項跨越千裡、兩地聯動的愛心助學活動,伸出援手,傳揚廈門大愛,共築美好明天。
16年愛心助學籌集愛心款上千萬元
「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活動,是海峽導報的一項品牌公益活動,自2004年暑假啟動以來,海峽導報攜手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共同開展愛心募捐,今年已是第17個年頭。
每一年,海峽導報都會報導一批寒門學子,講述他們在困難的家境中頑強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的故事。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約500位同學登上了報紙。這些同學多數來自廈門,也有不少來自福建各地乃至全國各地……他們勵志求學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在「幫我一把我能飛」的口號下,16年來,無數的市民、愛心團體、企事業單位加入愛心助學的行列,籌集到的愛心款已超過1000萬元。每年的暑期,在海峽導報社都會出現令人感動的一幕幕——耄耋老人來到報社,捐出自己的退休金;幼兒園的寶寶們端來儲蓄罐,捐出自己的壓歲錢……還有許多愛心人士或單位與貧困學子結對子,一對一幫扶,不但用錢資助,更用心關懷。還有愛心企業家連續十多年舉行愛心義賣,義賣所得全部捐出來資助貧困學子。
16年過去了,如今,愛心助學活動所幫助的學生們,很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社會各界的棟梁之才;許多人也回過頭來參與到助學的隊伍中,反哺社會,將愛心繼續傳遞。
匯聚廈門大愛跨越千裡傳遞到宜昌
今年,在繼續幫助廈門貧困學子的同時,廈門的大愛還將跨越千裡,傳遞到湖北宜昌。
根據中央統一安排,今年2月起,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抗擊疫情。3月,海峽導報社攜手湖北宜昌三峽日報社,共同發起「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大型策劃,兩地聯動推出六大「愛心行動」,發動廈門社會各界向宜昌人民獻愛心,將戰「疫」情化為疫後建設新家園的築愛行動。
今年,宜昌共有2萬多名學生參加高考,很多學子克服了疫情導致的重重困難,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卻因為家庭貧困,面臨著可能無法繼續上大學深造的困境。
作為六大「愛心行動」之一,「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大型策劃之愛心助學活動將廣泛籌集廈門各界的愛心助學款,並將廈門的愛心送到宜昌,幫助因疫情陷入家庭困境的寒門學子圓大學夢。
今日,宜昌三峽日報社旗下《三峽商報》也同步啟動愛心助學報導,在宜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廣泛向社會徵集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接下來將走訪貧困學子家庭,對其家庭、學習情況進行深度報導,相關內容也將在《海峽導報》上持續刊發。
愛心感言
不被眼前困難嚇倒不辜負愛心人士期望
小吳(宜昌市夷陵中學高三畢業生)
今年的高考,對於湖北學生來說,面臨很大的挑戰。作為疫情「重災區」,那裡的孩子們經歷了更加曲折的求學之路。
宜昌市夷陵中學的小吳,今年高三畢業。為了備戰高考,疫情期間,他堅持居家學習3個多月,絲毫不敢懈怠。
高考成績出來,他考了560分。他說,想報考北京印刷學院,希望能夠如願以償。但他的家境本來就不富裕,再加上疫情影響,父母一想到他上大學的學費,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得知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宜昌市教育局、海峽導報、三峽日報、三峽商報攜手資助宜昌貧困生的消息,小吳的心裡感到特別溫暖。「今年2月,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把精兵強將選派到宜昌救治一線,宜昌與福建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作為應屆高中畢業生,很感謝廈門、宜昌各界對學子們的關愛,我們不會被眼前的一點困難嚇倒,生活中處處充滿陽光,我們一定更加勤奮學習,不辜負社會愛心人士的期望!」他說。
愛心傳遞
愛心助學行動走出廈門邁向全國
事實上,海峽導報的愛心助學之旅,並不是第一次走出廈門。在福建,愛心助學行動已經連續多年資助來自漳州、龍巖和省內多地的貧困學子,他們之中,不乏考上清華大學等頂尖學府的「尖子生」。
愛心助學行動也走出福建、邁向全國。汶川大地震後,愛心助學行動也及時關注到災區學子,資助了多名從四川災區來廈門就讀的高職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特區人民的關愛。
愛心行動並不限於資助貧困學子,更有助力災區學校災後重建。2008年「5·12」大地震後,海峽導報社立即聯手四川省紅十字會,發起了為災區捐款的活動,短短9天,收到廈門1532位市民、971家企業捐贈的近1100萬元善款。
應廣大讀者要求,在導報建議下,四川省紅十字會同意從導報發起籌集的1000多萬元捐款中撥出300萬元,為四川省梓潼縣文昌中學建設一棟新教學樓,用廈門的驕傲、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為「嘉庚樓」。2010年5月10日,文昌中學「嘉庚樓」及全新的電教室正式啟用。
2010年4月14日,玉樹大地震消息傳來。災後第三天,海峽導報就攜手廈門市慈善總會發出倡議:讓我們向玉樹災區伸出援手。
玉樹市第二完全小學,在地震中幾乎被全部摧毀,重建三棟連體教學樓,成為玉樹災後重建的重要項目。重建項目使用了廈門人民捐獻的愛心款1086萬元,其中6264189.12元通過導報募捐。因此,其中一座教學樓根據廈門人民的意願,命名為「嘉庚樓」。2014年6月8日,玉樹第二完小「嘉庚樓」正式投用。
把嘉庚精神從廈門傳到四川,再傳到青海,這是導報人的心願,更是廈門數百萬市民的共同心願。而今,我們將把廈門人民的愛心在宜昌繼續傳遞。
愛心連線
建教育基地,弘揚嘉庚精神
劉翔宇(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文昌中學校長)
今年中考結束後,文昌中學校長劉翔宇高興地給導報記者報喜:「今年我們學校的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綿陽中學、南山中學上線52人,最高分805分,700分以上131人,600分以上452人!」
一轉眼,「嘉庚樓」已投入使用超10年。這些年來,每一屆學生都在學習和傳揚嘉庚精神,感恩廈門大愛。
如今,劉校長又有了一項新的規劃。「這些年來,『嘉庚樓』在學校承載了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我覺得還不夠。我們已經請了中國美院的教授在設計,計劃在『嘉庚樓』一樓設立一個教育基地,專門用來弘揚紅色黨建文化、兩彈一星精神文化和嘉庚文化,預計下學期可投入使用。」
劉校長說,基地投入使用後,將把廈門人如何援建「嘉庚樓」的故事作為重要部分,不僅要讓每一屆學生學習,還將開放給家長以及社會大眾,讓全縣人民都牢記廈門人的大愛,永遠傳頌。
愛心寄語
連續14年支持導報愛心助學
向協法師(虎溪巖寺監院、虎溪巖寺基金副執行人)
14年來,虎溪巖寺堅定不移地做著慈善助學這件事。在方丈淨心大和尚的帶領下,從2006年至今,每年海峽導報的愛心助學活動剛一啟動,虎溪巖寺總是第一時間送來愛心助學金。助學的善款來自「虎溪巖寺慈善基金」,該慈善基金成立於2011年11月,主要用於敬老、扶貧、助學、助孤等公益事業。
愛心助學活動,旨在幫助家庭有困難的學子能順利進入理想的象牙塔完成學業。作為宗教寺院、宗教人士,愛心助學活動是不忘初心、崇德向善、踐行菩薩道精神的具體表現,是發揮慈善作用助力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也是凝聚社會愛心力量深入開展愛心濟困、響應「愛心廈門」建設的具體行動。
今年,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峽導報的愛心助學活動,希望貧困學子們克服困難,圓滿完成學業,將來繼續傳遞愛心,把學到的知識化為力量,為祖國的繁榮安樂做出貢獻。
愛心回訪
加入宣講團還當上了部長
洪品紅(廈門受助大學生)
一年前,洪品紅作為湖濱中學高考理科狀元考入了西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第一次離開父母生活、第一次到另一座城市,大學開啟了她全新的人生旅程。更加幸運的是,在海峽導報愛心助學行動的幫助下,洪品紅獲得了助學金,解決了大一一年的生活費與學費,讓她無所顧慮地投身到自己的大學生涯中。
和高中不同的是,大學的每堂課都是「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十分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儘快適應這種模式,品紅在課餘時間下足功夫,逐漸掌握學習的「門道」。
再次和導報記者交談,品紅的變化很明顯,性格更開朗,談吐也更自信了。「這一年我加入了校史宣講團,不僅著手撰寫文稿,還參與宣講會的策劃和舉辦。充實大學生活的同時,提升了寫作、溝通和實踐的能力。」品紅說,在一場場活動的執行中,她的身心得到歷練,學年結束時還成功競選上學研部部長。
大一剛剛結束,品紅已為自己做好了未來規劃:大三考取教師資格證,大四備戰考研。「大學的日子自由但珍貴,一定不能任其荒廢,找自己喜歡的事做,朝自己的目標努力,豐富自己的履歷,才能成為更好的人。」品紅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