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07年工程碩士招生簡章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師職業背景密切相關的碩士學位,該專業學位的設置主要在於培養高層次的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人才。學員採取「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學位。我校是國家首批批准招收、培養工程碩士的學校之一,招生名額和錄取分數線由我校自主確定。
一、報考條件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在職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人員,或在學校從事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教學的教師可以報考:
1.2004年7月31日前獲得學士學位,具有3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2007年7月31日前工齡3年。
2.2006年7月31日前獲得學士學位,獲學士學位後工作經歷雖未達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2007年7月31日前工齡滿4年。
3.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且具有4年以上工齡,2007年7月31日工齡滿4年。
報考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領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入學前未達到上述工作年限要求而被錄取為工程碩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課程並從事工程實踐2年以上,結合工程任務完成學位論文(設計),方可進行碩士學位論文(設計)答辯。
5.報考條件要求的工作年限的計算均截止到2007年7月31日。
二、考生報名
1. 報名方法:
採取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即報考者在網報規定時間內,通過網際網路登錄有關省級主管部門指定網站,按照要求填寫、提交報名信息並牢記網報編號;然後在規定的現場確認時間內,到指定現場照相、確認報名信息。
2. 考生一般應在招生單位所在地指定地點報名考試,也可在考生工作單位所在地指定地點報名考試。如招生單位有特殊要求,應按招生單位指定的地點報名考試。
3. 網上報名時間為2007年7月中、下旬。「中心」網址(http://www.cdgdc.edu.cn/zz07.html)向社會公布,請隨時關注。
4. 現場確認時間:中國地質大學安排在2007年7月30日至31日兩天進行。
5. 現場報名地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
三、資格審查
對考生是否符合報考有關學位類別的條件的審查,由招生單位組織,在錄取前進行。
報考者本人填寫《2007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報考資格審查表》(附件五)一式二份;《資格審查表》可在學位中心主頁下載,網址:http://www.cdgdc.edu.cn/scb.zip);也可到我校研究生院網址下載:(graduate.cug.edu.cn/masteng/index.asp)貼本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1張,由考生所在單位人事部門(無工作單位的考生指其檔案所在部門,下同)在其照片上加蓋公章,並對其所填寫的內容進行審查確認,並填寫推薦意見。考生將資格審查表、相關學歷、學位證書一併交我校研究生院進行資格審查。
四、考試工作
(一)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入學考試實行全國聯考。全國聯考時間為:2007年10月27日、28日。
(二)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採取兩段制考試方式。
第一階段:所有考生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GCT」考試(考生取得的「GCT」成績有效期暫定兩年)。該階段主要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考生當年只可選擇1個培養單位報考。學校將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我校工程碩士研究生的「GCT」成績合格分數線。
第二階段: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績單,到我校申請參加學校自行組織的專業考試及相關測試,持有2006年GCT有效成績的考生,可以此成績向我校申請報名參加相關領域的專業考試和綜合面試。參加第二階段考試的所有考生需填寫《2007年參加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第二階段考試的考生情況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見附5)。我校將根據考生的「GCT」成績和綜合測試結果決定是否錄取。第二階段的考試工作須於2007年12月中旬全部結束。
(三)全國聯考科目的命題依據
五、招生工作
1. 我校的招生名額不受限制;錄取分數線由我校自主確定。有學士學位的考生GCT成績百分位在30%以上的均可錄取。
2. 錄取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但未獲得學士學位的人數,不得超過本校當年錄取限額的10%。
3. 我校在水利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五個領域錄取具有國民教育序列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但未獲得學士學位的人數比例為20%。
4、錄取「GCT」成績百分位在30%以下考生的理由要充分,質量保證措施要具體,並需填寫《錄取「GCT」成績百分位在30%以下考生的情況登記表》一式兩份於2008年1月10日前傳遞到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備案。
六、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
學校根據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制訂有關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按本工程領域並結合工礦企業或工程建設部門的實際需要設置。
七、學制與學習方式
以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在職攻讀,按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正規和系統的培養,一般時間為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
由考生所在單位自行組織合格生源達到一個整班(25人以上),可以先開班上課修學分,後參加入學考試,可由學校派副教授以上的老師到考生所在單位集中上課。
八、學位授予
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按培養的要求,取得規定學分,通過學位論文(設計)答辯,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作出決定,授予工程碩士學位,發給工程碩士學位證書。工程碩士學位證書格式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由中國地質大學頒發。
九、工程碩士招生專業領域
(一) 機械工程領域 代碼 430102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機電一體化技術;
2、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其自動化;
3、設備故障診斷;
4、工程技術及設備管理;
5、表面處理工程;
6、自動檢測與控制;
7、機械CAD、CAM;
8、現代工業管理
9、先進位造技術;
(二) 材料工程領域 代碼 430105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功能材料
2、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
3、材料結構性能與表徵
4、超硬材料
5、複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
(三)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 代碼 430109
信工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通信GIS
2、計算機圖像處理與多媒體技術
3、網絡通信與安全
4、信號檢測、識別與智能化
5、信息處理與信息技術
6、數字系統設計
7、現代數位訊號處理
1、圖像處理與多媒體技術
2、信息系統與通信技術
3、信號檢測、識別與智能化
4、智能人機接口
5、網絡通信與網絡安全技術
6、數字系統設計
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智能人機接口
2、智能儀器設計
3、信號檢測、識別與智能化
4、傳感技術與微弱信號處理
5、數位訊號處理
(四) 控制工程領域 代碼 430111
機電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現代控制理論及應用;
2、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
3、智能儀器與儀表;
4、數控技術;
5、計算機控制與管理一體化;
6、運動控制與過程控制理論及技術;
7、工業過程控制與工廠自動化;
8、非線性與複雜系統;
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控制工程設備及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2.控制工程設備的生產與製造;
3.控制工程設備的管理、使用、保養和維護;
4.經濟、金融社會系統的分析、決策及管理;
(五) 計算機技術領域 代碼 430112
計算機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
2、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
3、網絡計算與信息安全
4、空間資料庫技術
5、GIS應用軟體開發
6、圖像處理
7、演化計算及應用
8、可視化技術
9、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
10、多媒體軟體開發
信工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計算機網絡
2、虛擬實境與三維可視化
3、空間資料庫
4、軟體工程
5、並行與網絡計算
6、3S技術及應用
7、圖形與圖象處理
8、嵌入式系統開發與移動計算
9、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
10、基於網際網路的MIS及電子商務
機電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
2、知識發現與決策支持
3、網絡計算與信息安全
4、國際網際網路GIS與移動
5、空間資料庫研究
6、實用虛擬實境技術
7、GIS應用軟體
8、圖像處理與多媒體通信
9、網絡安全技術
10、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開發技術
11、智能人機接口
12、計算機圖形學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13、可視化技術
14、資料庫與信息系統
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系統軟體
2、軟體工程及軟體工程環境
3、軟體工業化生產技術及系統
4、軟體復用及軟體構件技術
5、計算機圖形圖象技術
6、資料庫技術及應用
7、人工智慧
8、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
(六) 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 代碼 430114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巖土工程數值模擬理論與應用
2、巖土加固新理論與新技術
3、工程項目管理
4、室內與景觀設計
5、建築工程設計及施工管理技術
6、巖土工程施工技術
7、地下建築與橋隧工程
8、安全科學與工程
藝術與傳媒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裝潢與室內設計
2、城市設計
3、環境設計與生態修復
4、村鎮規劃與管理
5、園林規劃設計與管理
6、風景旅遊規劃與管理
(七) 水利工程領域 代碼430115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壩基巖土體穩定性評價
2、庫岸穩定性與工程治理
3、水庫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研究
4、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災害評估
5、水庫滲漏分析與防治
6、水工結構設計與仿真
環境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的理論及新技術和新方法
2、滲流理論及其應用技術與方法
3、土壤水運移理論與應用新技術
4、水汙染控制與劣質水資源化新技術和新方法
5、水利工程堪察、施工及其模擬技術與方法
6、城鎮排水與水資源保護技術和方法
7、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理論及方法
(八) 測繪工程領域 代碼 430116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GPS、GIS技術的工程應用
2、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分析
3、空間信息的採集與處理系統
4、"3S"技術集成與應用
5、數字攝影測量
資源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地籍管理與地籍測量
2、不動產經濟與管理
3、土地規劃與生態修復
4、土地信息系統與國土資源遙感
(九) 化學工程領域 代碼 430117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油田化學
2、計算化學與材料化學
3、電化學工程
4、精細化學品與工藝
5、分析測試
6、環境化學
7、應用化工
(十) 地質工程領域 代碼430118
地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構造地質學
2、礦物巖石學
3、地史古生物學
4、地球化學
5、遙感地質學與3S技術
6、第四紀地質學
7、地質調查與研究
8、石油勘探與工程
9、礦產資源勘探與評價
10、災害與環境地質
11、生態與環境地質-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
12.、地學信息工程(與計算機學院合作)
13、地理信息系統(與計算機學院合作)
14、地學數據挖掘(與計算機學院合作)
資源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
2、礦產勘查與評價
3、礦業開發地質
4、資源經濟與環境
5、礦床統計預測
6、油氣地質工程
7、油氣田開發工程
8、地礦信息系統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鑽探與鑽井工程
2、巖土工程施工技術
3、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
4、地質工程中的信息化設計與施工
5、巖土體工程性質理論與實驗研究
6、地下建築工程
7、安全科學與工程
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資源與能源地球物理(研究方向包括:地震、磁法、電法、重力、測井)
2、工程與環境物探
3、固體地球物理
4、地學信息工程
5、檢測技術與儀器
環境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 . 地質環境保護
2.地下水與地質災害防治
3.巖土工程施工技術
4.探測技術與3S技術應用
5.地質災害危害性評估
6.生態地質與環境地質-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
(十一) 礦業工程領域 代碼 430119
資源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礦山地質
2、礦業開發地質
3、資源經濟與環境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系統安全與計算機應用
2、安全仿真及軟體開發
3、火災與爆炸災害控制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5、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體系
6、現代安全管理技術
7、地下建築與礦山安全技術
(十二)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 代碼 430120
資源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油氣地質工程
2、油藏工程
3、採油工程
4、鑽井工程
5、油藏精細描述
6、開發地質與測井地質
(十三) 環境工程領域 代碼 430130
地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農業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及評價方法
2、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和農業發展規劃、管理
3、環境監測與評價
4、地球化學工程對「三廢」處理與處置技術方法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系統安全與計算機應用
2、安全仿真及軟體開發
3、火災與爆炸災害控制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5、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體系
6、現代安全管理技術
7、地下建築與礦山安全技術
8、三廢處理技術與企業環境保護管理
環境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水體(地表水與地下水)汙染防治技術與方法
2、固體廢物(含核廢料)的處理與處置技術與方法
3、環境監測與評價
4、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預測與防治技術與方法
5、與環境保護及地質災害防治有關的新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6、新型環保及地質災害防治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十四) 工業工程領域 代碼 430137
管理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生產組織及管理
2、供應鏈及物流工程
3、市場營銷管理
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5、電子商務
6、會計及財務管理
7、旅遊規劃與設計
8、企業戰略與創新管理
經濟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2、產業結構與產業演進
3、資源產業發展與規劃
4、組織行為學
5、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6、企業管理
7、管理信息系統
8、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
政法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人口、資源與發展經濟
2、產業結構與產業演進
3、資源產業發展與規劃
4、組織行為學
5、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6、企業管理
7、管理信息系統
8、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
9、公共管理
10、公共政策
11、環境與資源保護
機電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企業信息化工程
2、企業戰略管理
3、電子商務
4、物流工程
5、工程項目管理
6、工程質量管理
7、人力資源管理
8、機電一體化技術
9、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其自動化
10、製造系統工程和現代集成製造系統
(十五) 項目管理領域 代碼 430140
管理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項目評估與決策管理
2、項目財務成本管理
3、項目質量管理
4、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5、項目組織及協調管理
6、項目風險管理
7、項目採購管理
8、項目的產要素管理
9、項目營銷管理
10、項目信息管理
經濟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2、產業結構與產業演進
3、資源產業發展與規劃
4、組織行為學
5、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6、企業管理
7、管理信息系統
8、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
政法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資源與環境項目管理;
2、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
3、礦產開發項目管理;
4、土地利用與開發項目管理;
5、自然遺產保護與利用項目管理;
6、巖土工程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管理;
7、交通建設項目管理。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建設項目管理;
2、工程項目管理;
3、地質災害防治與管理;
4、安全工程管理;
(十六) 安全工程領域
工程學院主要研究範圍
1.系統安全與計算機應用
2.安全仿真及軟體開發
3.火災與爆炸災害控制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5. 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體系
6. 現代安全管理技術
7. 地下建築與礦山安全技術
報名地址: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
聯 系 人:陳老師
電 話:027-67884110
電子信箱:chenjy@cug.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