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全國春播糧食1億畝 華北地下水漏鬥區繼續休耕

2020-12-11 騰訊網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 圖片來源:中國網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4日就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糧食種植意向面積穩中略增的,目前夏糧長勢較好,豐收有基礎。截至4月3日,全國春播糧食1億畝,明顯快於去年同期。

他說,目前我國稻穀、小麥這兩大口糧品種的面積基本穩定在8億畝。按照14億人口計算,每2個人有一畝以上的口糧田,一畝地平均產量800斤,人均口糧消費150公斤,因此口糧生產是有保障的。目前我國小麥產需平衡有餘,稻穀產大於需。經過連續幾年的調整,目前玉米面積穩定在6億畝以上,產需處於緊平衡的狀態。大豆產需缺口較大,還需要進口彌補國內的缺口。

潘文博表示,今年的糧食生產「穩」字當頭,核心是穩定糧食麵積,稻穀、小麥要繼續保持8億畝,擴大雙季稻,穩定玉米。發展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高蛋白大豆,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此外,今年要繼續開展輪作休耕,但堅持輪作為主、休耕為輔,擴大輪作、減少休耕,輪作繼續以種植糧食為主,休耕減少減少一部分,但華北地下水漏鬥區繼續休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下一年豐收播種希望——全國加快部署秋冬種工作綜述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今年秋冬種生產將力爭冬小麥麵積穩定在3.3億畝以上,優質專用麥比例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冬油菜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克服不利因素挑戰 抓緊抓實秋冬種「連續下了幾天雨,明天天一晴就可以下地種麥了。」連續兩年取得大豐收之後,河南省上蔡縣邵店鎮十里舖村的種糧大戶陳伍臣信心滿滿。
  • 統計局:2019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單產水平提高
    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攝糧食播種面積穩中略降2019年,各地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落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
  • 0.6%水資源量產出全國5.6%的糧食
    從近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統籌糧食生產與節水壓採,以發展節水農業為導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強力推進節水種植技術,農業用水佔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2019年的62.7%,用佔全國0.6%的水資源量生產了全國5.6%
  • 節水+穩產 河北用0.6%水資源量產出全國5.6%的糧食
    「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統籌糧食生產與節水壓採,以發展節水農業為導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強力推進節水種植技術,農業用水佔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2019年的62.7%,用佔全國0.6%的水資源量生產了全國5.6%的糧食,養活了全國5.4%的人口,實現了農業節水與糧食穩產的統一。
  • 世界上最大地下水漏鬥 華北危機怎解?
    中國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關係到世界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價格。因此很多研究機構關注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其中華北平原是重點之一。華北如果減產,中國的糧食安全就可能出問題了。  過去30年,遼闊的華北平原經歷了規模巨大且刻骨銘心的一場自然與社會經濟變革。華北區域已經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口約1.2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糧食產量佔全國10%。
  •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儲備是充足的、口糧完全自給,米麵隨買隨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19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工作情況,請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陳萍女士、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女士、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先生、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甲雲先生,請他們就農產品市場情況、糧食和肉蛋奶生產形勢、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 2019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
    農業農村部22日發布,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突破15000元大關,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2019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7.4億畝以上,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糧食生產實現了歷史性的「十六連豐」,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棉油糖、果菜茶等生產保持穩定。質量興農快速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擴大到3000萬畝,啟動實施長江重點流域禁捕。
  • 重磅:農業農村部公布2020年28個重點農業扶持項目!
    目前全國已批准創建四批10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繼續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12、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根據農業農村部2020年一號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完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建設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採田間配套工程建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清查,建設農田管理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統一上圖入庫。
  • 農業農村部:能守住口糧絕對安全底線,大豆等適度進口是我國糧食...
    8月26日,農業農村部就當前糧食市場運行和生產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大概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佔到了2500萬噸。
  • 鄉村振興之我國古代的輪作休耕
    2016年,原農業部等十部委印發《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提出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帶、地下水漏鬥區、重金屬汙染區、西南石漠化地區、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等特定區域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擴大輪作休耕試點。
  • 華北地下水超採怎麼治?中國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日前,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早在上世紀70年代,華北地區就出現地下水超採現象,累積了數十年的問題,治理難度可想而知。」中國水科院副院長王建華10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農業農村部:東北地區要抓緊抓實當前春耕生產 全力以赴奪取糧食和...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宋維東)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農業農村部4月26日召開東北地區春耕生產視頻調度會,分析近期降溫降水影響,調度東北春播進展情況,進一步部署安排春耕生產各項工作。會議強調,東北四省區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東北地區「大糧倉」作用,主動擔當,勇挑重擔,不失時機抓好春耕春播,全力以赴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會議指出,東北地區春播糧食麵積佔全國一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抓好東北地區春耕生產,就掌握了全國春播工作的主動權。
  •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發出2018鄉村振興財政大禮包!
    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實施的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如下(有部分刪減):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2.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資金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實行補貼範圍內機具敞開補貼。
  • 地方支持輪作休耕,每畝補貼補貼200元;「草餵牛」養殖循環模式
    「要聞」1、韓長賦:未來十年中國與日韓農產品貿易額力爭實現翻番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10日表示,中日韓三國在技術、產業、市場等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建議三國加強鄉村發展、農業科技和農業經貿合作2、韓俊:我國肉蛋菜果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回顧了農村改革4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國糧食產量已由1978年的6000多億斤增長到2017年的12358億斤。
  • 農業農村部: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還很多
    中國網財經4月23日訊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這是堅持問題導向。剛才我在形勢發布當中也講了,今年農業農村經濟一季度實現「開門紅」,運行良好。但確實,影響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還很多,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還有國內宏觀經濟的走勢,都會直接間接影響到農業農村經濟運行。
  •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2019年增長0.9%
    一、糧食播種面積增加1056萬畝,增長0.6% 2020年,各地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積極落實各項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止跌回升。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
  • 2019糧食產量「好嗨呦」
    「各地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落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全國糧、經、飼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 黃秉信解讀稱。
  • 乾旱頻發地下水超採 漏鬥上的糧倉折射糧安隱憂
    過去十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產生「十連豐」奇蹟的同時,也頻繁伴生著結構性缺水和農業用水超採的現象,尤其是乾旱頻發,抽取地下水成為諸多糧食主產區增產和受旱地區抗旱的主要應對策略,連年超採造成「地下漏鬥」嚴重,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呈現為「漏鬥上的糧倉」。
  • 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
    分地區看,多數省(區、市)糧食增產。2020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26個增產,其中,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新疆糧食產量均增加10億斤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對本報記者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等衝擊下,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且產量創歷史新高,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