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要為他負責。」
·哪有什麼橫空出世,不過是不斷嘗試
舞蹈、書法、打鼓、唱歌、變臉、葫蘆絲……你能想像的一切,千璽都試過。爸媽拉著去他學培訓班,老師說你家孩子有天賦。
年紀小小的千璽在心裡不屑一顧,你不就是想多掙錢嗎?
可後來,千璽慢慢地發現:
跟別的小孩一起上課,他們做不到,我做得到。
真的是學得快,感覺更到位一些。
從被逼迫,到發現自己的天賦,再到慢慢喜歡。
不得不承認,父母其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的興趣有可能是父母播撒的種子。
被迫輾轉各地學習的7歲
北京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早晨,小小的千璽懵懵懂懂地被媽媽拉上了公交車,他不知道,那是自己「不平凡」一生的開始。周二、三、四放學後,都要換乘2個多小時的交通到達培訓班,周末還要再轉戰另外幾個班。晚上10、11點下課後,媽媽拿出一塊菜板,易烊千璽在公交車上完成作業。在公交車上吃飯、換衣服、寫作業,從一開始的羞澀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公交車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一面照亮夢想,一面承載現實。媽媽帶他基本上搭的都是末班車,在「夢想之都」北京最深的夜裡,探索著自己未來的可能。有時候太晚了,地鐵都趕不上了,就只能在表姐家借住一宿,第二天5點再起床回昌平上學……這種日子直到爸爸給家裡添了小汽車才算結束。
辛苦嗎?
可以說媽媽99%的精力和財力都花費在了培養千璽這件事上。潛移默化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詞。
你放進去的是偷懶和投機取巧,得到的是竹籃打水。
你放進去的是時間和一心一意,嘗到的是苦盡甘來。
一秒鐘不礙事,一分鐘不礙事,甚至一個小時、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都不礙事。
然而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慢慢地,就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況下,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媽媽的目標不是成名,她只是想讓千璽再好一點。
於是當有經紀公司邀請千璽加入,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太小了,要學習。
直到千璽13歲的時候,鋒芒再也掩不住了,一個成都的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與此同時,還有另外2個男孩和千璽一起,組成了一個少年組合,TFboys。
後來的故事,你也知道,這三個男孩子火遍全國。
從當初青澀的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到如今的花開三朵,各表一枝。
不是所有堅持都有結果,但是總有一些堅持,能從一寸冰封的土地裡,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
我們大多數孩子,可能都不知道天賦在哪,興趣在哪,不都是在一寸一寸的摸索中長大?
星辰大海,努力自有努力的力量。
越努力,才能越優秀。
不斷懷疑的17歲
但你說,這樣的雞娃教育就一定正確嗎?
不見得。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千璽都無法和媽媽和解,和兒時的辛苦和解。
他很孤獨。
小時候父母帶他去拍攝,他其實特別害怕,身邊人一多就感到壓抑。
他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孤獨好像是刻在身上的詞。
在拍攝《親愛的客棧》時,劉濤的老公王珂說:
我特別心疼他,特別想抱抱他。
在冷靜和熱情之間遊移,
在主動與被愛之間彷徨,
在合眾與離群之間徘徊。
他很內斂。
小時候知道媽媽不容易,所以太累了受不了的時候不是對媽媽大吼大叫。
而是偷偷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枕頭髮洩所有的疲憊。
他會像刺蝟一樣把自己包裹起來,不止一個人說他不會笑。
看,你會笑啊。
多笑笑啊!
他時刻緊繃,像個隨時準備戰鬥的戰士一樣。
需要別人不斷提醒他:
笑一下,看起來很放鬆。
沒人想到這個超級巨星,
只是個害羞的男孩。
他習慣性悲觀。
自我懷疑和否定是日常。
不夠、不好,是他常用的詞。
別人說:千璽,夠了夠了,停下來。
不行,還好還好就是不是特別好。
別人安慰不了他,他也不相信。
他沒有童年。
他很喜歡一些小孩子的東西。
小時候被媽媽被扔掉的紙人,變成了長大後不斷尋找的玩具。
童年的欠缺,有時候要靠一生的時間去彌補。
學那麼多東西真的開心嗎?
「不,我只是習慣了。」懂事得讓人心疼。
同齡人在打籃球,而他從13歲開始就在工作。
他從高一開始就沒有在學校裡上過課。
高三生活也只有開學演講這一天。
那也是他唯一一天在學校。
高三那年,他白天拍戲,晚上加班加點上聲樂課。
明明嗓子已經疼到發不出聲來,也只能躺在沙發上短暫休息10分鐘。
時間一到,立馬跳起來學習文化課。
5年高考3年模擬果然是所有孩子都逃不過的宿命。
他不是玩玩而已,是真的一個題一個題做。
當時他正在錄製《這就是街舞》,每天都錄到半夜,最長一次,從凌晨2點錄到早上8點。千璽媽媽,值得我們學習的不是「雞娃」。
而是,她把「學習」二字刻在孩子骨子裡。
不分地點和環境,學習本身就值得每個人終生「努力」。
開始自我選擇的18歲
13-18歲是真正產生自我認知的一段時間。
如果說17歲之前,是被選擇的易烊千璽一生。
那18歲之後,才是真正屬於易烊千璽的一生。
當媽媽和經紀人的意見從生活中退出,他開始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當年那個特別聽媽媽話、循規蹈矩的小孩,現在明確表達自己的喜好:「我不喜歡」。
當年那個不苟言笑的孩子,也會放肆大笑。
當年他不是TFboys裡最受歡迎的一個,但現在已經成長為最獨特的一個。
當年那個不想讓別人失望的男孩,現在開始學會「不讓自己失望」。大膽嘗試,也承認無能為力。
千璽:「你怕高嗎?」
攝影師:「不怕。」
千璽:「我特別怕。」
因為他終於發現:人生的種種努力,不是為了要讓周圍所有人都對你滿意,而是讓自己滿意。
習慣迎合別人的期待,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18歲,是個大人了,要用實力說話了。
於是有了這就是街舞裡易烊千璽「老師」。
想要好好演戲,就有了長安十二時辰裡青澀又倔強的少年天才。
有了《少年的你》裡不羈叛逆又善良溫暖的小北。
小北可能是最像千璽的一個角色。
他不是千璽這個「乖」孩子的對立面,其實就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自己。
這一路上他受過很多傷,吃過很多苦。
年紀小小就在訓練室裡揮灑汗水。
好好吃一頓飯,睡一個好覺,是他18歲最「奢侈」的願望。
他逐漸明白:所有的無限風光背後都是疼與痛、淚和汗交織,所謂的一夜成名,不過都是百鍊成鋼。
一階之下,雲泥之差;
一念之間,天壤之別。
那個夢想自己成為警察和老師,每個月拿3000-4000工資的孩子,終於笑著接受了自己的不平凡,原諒了兒時的苦難。
從被選擇的一生 到 決定自己的人生。
他終於讓世界知道:我叫千璽。
可有一天,當他突然發現,我現在會的東西,都是小時候學的。
他突然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再次回憶起,小時候從昌平坐公交一路到市裡上課的日子,想到的不是北京的大太陽曬得又熱又困。而是,那段最辛苦的時候,您一直陪在我身邊,鼓勵我。他開始學著和媽媽和解,會給媽媽做一頓飯,給媽媽一個驚喜。會唱著:當別人愛慕你的年輕和美麗,我愛你蒼老臉上的皺紋。他說:小千璽啊,抱歉之前只看到你不好的一面,給你了很多責備和壓力。現在很想回去摸摸你的頭,告訴你,沒關係啊。他問媽媽:我終於感到幸福了,您幸福了嗎?
他會慶幸弟弟:讓你在一個好的環境中長大,哥哥走過的路你不用走了。
也會害怕:我怕來不及長大,怕跑不過時間,你就老了。
最大的願望,是待在家裡,和家人吃一頓飯。
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快樂」和「雞娃」都離不開父母的努力。有一個網友說: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但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變成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
不管是快樂還是雞娃,孩子啊,你儘管去瘋去狂,去乘風破浪,去變成星光。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風箏為何飛得高,因為地上有人蹣跚奔跑。
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天才,不過是夜以繼日努力之後的,如願以償,苦盡甜來。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