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網訊(楚天快報記者魏鵬 通訊員李厚芬 王琳)「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聽到這樣的歌曲,70後、80後們應該會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為人父母之後,他們的孩子,每天聽的、唱的,還是自己小時候經常唱的歌曲。
這難免讓人感慨:中國的幾代人,都在唱同一首歌。
小朋友:唱的都是半個世紀前的歌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後,幼兒園的老師們教孩子們唱關於「媽媽」的歌曲。襄陽市實驗幼兒園老師李子榮,就教班上的孩子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和《我的好媽媽》。「我從事幼教超過30年了,到了婦女節和母親節,基本都會唱這兩首歌。」她說,又如開學時,會教孩子們唱《上學歌》,也是非常老的歌了。
幼教老師程靖雅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幼教專業,上大學時,老師會在課堂上設置情景,帶著她們唱兒歌。「老師教我唱《拔蘿蔔》《我愛北京天安門》,基本與現在我教孩子們唱的歌差不多。」她說,目前,幼教課堂上老師的歌曲教材大同小異,版本不同但歌曲類似,《白龍馬》《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些已經算最新的歌曲了。」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唱得比較多的歌曲,諸如《世上只有媽媽好》、《拔蘿蔔》、《兩隻老虎》、《上學歌》、《一分錢》等,都是70後、80後耳熟能詳的歌曲,創作年份距今大都已超過半個世紀了。即使是「最近」的歌曲如《白龍馬》《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也已超過20年。
老師們:希望音樂人多創作好的兒歌
小學音樂教材也大抵類似。在這些教材裡,首先出現的歌曲就是《國歌》《共產兒童團團歌》,接下來就是諸如《賣報歌》《讀書郎》《小毛驢》《時間像小馬車》等兒歌。
松鶴路小學音樂老師呂鳳嬌說,小學教材裡的歌曲,大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歌或童謠。除了教材,平時她也會在網上找一些新的兒童歌曲,雖然也找到了一些,但流行度、傳唱度要差了不少,很多都不太適合教孩子們唱。
在一些老師看來,最近20年,兒歌的數量和質量都大不如前,大家都希望音樂創作者,能製作更多易傳唱的兒歌。
一名音樂製作人向記者介紹,在全國各地,常年會有一些兒歌徵集類比賽,但由於作品與市場的對接沒有完善的機制,雖然偶有見諸報端,但很快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中,比賽一結束,兒歌的傳唱也跟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