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各地紛紛組織了新學期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試。期中考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考生可以此檢驗過去,分析問題,調整計劃。
那麼,考生如何科學規劃下一階段的備考複習?下一階段的重點是什麼?自主招生在線提供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心態調整,利用考試有所收穫
1、正確看待考試成績
如果取得了高分,固然高興,因為是對過去一段時間付出的肯定;分數不理想,難免氣餒,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其實,無論成績如何,考生難免會受到來自自己和外界的多方面壓力。
此時,要做的是走出負面情緒,看淡成績和結果,然後分析問題的原因並調整下一步學習計劃才是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畢竟,期中考試的作用更多在於檢驗和提醒。檢驗過去一段時間學習的成果,從中發現問題,查漏補缺、調整學習方法。
2、分析試卷
考試過後的試卷分析才是真正收穫的手段。試卷分析要遵循以下策略:
(1)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從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
(2)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統計各科目因各種原因所丟的分值數,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能在下次考試中避免的。
(3)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加以追問總結。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3、分析總結學習方法和知識漏洞
通過試卷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知識體系中的漏洞,找出薄弱點重點加強。還可以分析出考場答題審題不清、答題結構混亂等問題,一一加以改正。
4、制定下一階段計劃
問題和問題的原因找出來了,接下來就根據暴露出來的問題調整現有的學習計劃,安排好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成功不是驕傲的資本,失敗卻是努力的理由。
二、初步院校定位提上日程
期中考試是高三複習中的第一次大考,部分地區會進行校內或全市排名。這對於考生初步院校定位和擇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特別是準備報考自主招生的考生。
自主招生院校定位有三種策略:(1)獎項過硬,主要依據獎項等級擇校;(2)獎項較弱,綜合參考成績擇校;(3)沒有獎項,主要依靠成績擇校。
隨著學科競賽省級比賽的落幕,考生獎項基本確定,成績成為擇校中必要參考依據。依據成績擇校的考生,要根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做動態調整。
初步定位可以在綜合興趣愛好和特長、地域傾向、獎項等級、自身成績、往年錄取情況等因素下,儘可能多的選擇幾所目標校。
三、政策研究應落實到目標校
期中考試後,家長要開始對自主招生的政策進行深入研究,最好具體到目標校。
目標清北的考生,11月重點關注冬令營活動,尤其是高三生,這是自主招生前最後的籤約機會了。自主招生在線整理往年冬令營信息,供參考。
目標校的政策研究,可以從招生簡章入手,重點關注學校的報名條件、招生專業、報名材料要求、優惠政策、考核模式等信息。然後,搜集該校往年報考數據、錄取分布、高考錄取分數線及排名等信息,全面了解高校自主招生的「真面目」。
四、輕比賽,重複習
顯而易見,高三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高考複習和提高成績上。但也有部分高三考生和家長有疑問,之前沒有積累獎項,現階段還要不要參加競賽、發表論文。自主招生在線有以下幾點建議:
(1)理科生,理科競賽、科創活動。現在認可度較高的幾項理科競賽和科創活動都已經沒有機會報名,其他部分小眾比賽還有機會報名。此種情況,自主招生在線不建議考生放太多精力在參加賽事上。
一來,此前沒有進行專門訓練的考生獲獎較難;二來此類賽事一般高校招生簡章中沒有明確認可,作用不詳。
(2)理科生,文科賽事。文科賽事一般佔用時間和精力較小,如果考生確實對此有興趣且未來意向報考偏文科類專業,可以報名參賽。
(3)文科生,文科賽事。新概念作文、語文報杯、葉聖陶杯等文科賽事,高三均可參加,如果此前沒有參與的考生,高三階段可以報名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