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清朝寫詩詞最多的人是乾隆皇帝,勝在量大。
清朝寫詩詞最好的人是納蘭性德,勝在質優。
乾隆皇帝和納蘭性德,都是滿族人,都酷愛漢文化,但是,他們的文學修養卻有著天壤之別。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
比如,同樣是詠雪,乾隆皇帝在那首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飛雪》中寫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嗯,確實是適合小學生讀。
納蘭性德也有一首詠雪名作,題曰《採桑子·塞上詠雪花》,其詞曰: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的這首《採桑子·塞上詠雪花》堪稱詠雪詩詞中的極品佳作,不僅是問鼎清朝,縱觀整個歷史,也絕對是鮮有人能及。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所作,那是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十月,23歲的詞人初到塞外,切身感受到塞上的風雪凌冽,遠非中原的溫潤氣候可比,於是有感而發,寫下此詞。
整首詞,沒有一個「雪」字,卻句句都在詠雪,更重要的是,納蘭性德詠雪,不落窠臼,視角新穎,不描寫雪花的輕盈漫舞,不讚美雪花的不畏凌寒,偏偏歌頌雪花的高潔品性。
(納蘭性德:冷處偏佳,不是人間富貴花)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我偏愛雪花,並非源於它漫天飛舞時的輕盈姿態,也不是因為它越寒冷越美麗。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我偏愛雪花,是因為它有人間富貴花無法比擬的高潔之姿。
這裡的「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別有根芽」的意思就是另有原因。「人間富貴花」則是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有言:「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陸遊亦有詩曰:「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這兩句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流傳度極高,「人間富貴花」現在更是經常被單獨拎出來引用,比喻明豔動人的氣質美女。
(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謝道韞故去後,又有誰能真正讀懂雪花的漂泊?
此處涉及一個重要典故,《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才女謝道韞曾有詠雪佳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後世常用「詠絮之才」形容才女。
此處不僅僅是用典貼切,同時也是借謝道韞暗喻同為才女的盧氏,表達了他對亡妻的無限思念——只有謝道韞懂雪,只有盧氏懂納蘭。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雪花飄啊飄,看過天涯冷月,聽過胡笳悲鳴,感受過塞外的萬裡西風和浩瀚沙海。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正如著名詞論家林花榭所言,「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字字句句,都是納蘭性德對自家身世的真實寫照。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就喜歡借詠花來表現自己的品德高潔。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用梅花的不畏嚴寒、傲雪獨開,比喻自己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
又比如,周敦頤的《愛蓮說》,用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自己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
再比如,陶淵明的《飲酒·秋菊有佳色》,用菊花的隱逸特性,比喻自己隱居終身、不問世事的決心。
「以花自喻」本身並不新鮮,但前人詠的都是真正有生命的花,納蘭性德則不然,他不去詠「人間富貴花」,偏偏詠塞外的雪花,此花非彼花,卻更具高潔品性,對象選擇獨特,蘊含寓意深刻,獨具匠心,千古無二!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