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幹細胞目前有合成版本,是由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的。經研究表明合成幹細胞與天然幹細胞療效相同,而且風險比天然幹細胞少,保存穩定性比天然幹細胞更好,該技術可推廣到其他類型的幹細胞。
幹細胞療法是通過促進內源性修復而發揮作用,通過分泌包括蛋白質和遺傳物質來輔助受損組織實現自身修復。幹細胞治療的風險包括促進腫瘤生長和免疫排斥。此外,細胞本身非常脆弱,需要做好儲存和鑑定。
研究人員使用Poly(乳酸共乙醇酸)或PLGA(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聚合物)製備了細胞模擬微粒(CMMP),然後從培養的人心臟幹細胞中收穫生長因子蛋白並將其加入到PLGA中。最後,他們用心臟幹細胞膜包被顆粒。
體外測試中,CMMP和心臟幹細胞都能促進心肌細胞的生長。在心肌梗死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了CMMP,發現在心臟病發作後,CMMP進入心臟組織進而促進生長的能力與心臟幹細胞相當。與此同時CMMP降低了腫瘤形成的風險,原因在於其結構,CMMP不能複製。
合成細胞的運行方式與滅活疫苗類似,合成細胞的生物膜可以再不觸發免疫反應的情況下,進入到心臟組織,釋放生長因子達到修復的效果,合成細胞本身不能擴增,所以可以獲得幹細胞治療的好處而沒有風險。
合成幹細胞比人類幹細胞更耐用,可以耐受嚴酷的冷凍和解凍。也不必來源於患者自身的細胞。並且製造過程可以與任何類型的幹細胞一起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點個讚和關注吧,關於「幹細胞」方面的相關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小編會逐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