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眼前黃澄澄的土豆絲,綠油油的炒綠豆,還有涼拌蓮藕……
多吃菜,多吃菜。
打住!主食吃太多了。
咦,這不是菜嗎?怎麼說主食吃多了?
先來講講中國人的主食。其實,並不完全是大米和白面。
或者說,在歷史中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大米和白面。
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中寫道:「八旗兵丁,不慣米食,往往由牛錄章京領米易錢,折給兵丁,買雜糧充食。」
所以完全大米和白面作為主食,其實也就只有這幾十年的事情。在長期以來的歷史中,我們絕大多數平民百姓,都是以雜糧,粗糧作為主食。
也就是說,在現在,我們平時吃的很多被我們稱為「菜」的食物,例如土豆,雜豆類,紅薯等雜糧和粗糧,其實在過去,是作為主食存在的。
其實它們作為主食,是完全有道理的,完全能有能力的。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粗糧雜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並不低。
用米飯作為對比:
每100g米飯大約有25g的碳水化合物,而每100g土豆也含有18g左右的,100g番薯含有碳水化合物16.5g左右,連我們認為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的蓮藕,每100g也含有11.5g左右的碳水。
我們從米麵等主食中主要的到的就是碳水化合物。
而這些被我們認為成為菜的粗雜糧,完全有能力提供我們需要從主食中得到的碳水。而且之前有說過,粗雜糧增加飽腹感,而且GI相比精米精面低,所以升高我們血糖和胰島素的能力更弱,於是對於多囊妹子來說,是更好的食物。所以,對於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多囊妹子們來說,這一部分本來被當作菜的食物,應該用來替代一部分精米精面。
那到底哪些粗雜糧可以作為主食替代我們的精米精面呢?
最好的是雜豆類,包括紅小豆、芸豆、幹豌豆、蠶豆等。
豆類能夠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白米飯含量近似,所以完全能夠替代白米飯。
同時,豆類還含有很高的蛋白質,豐富的纖維素,所以飽腹感特別強,不加糖的話,想吃過量都難。而且雜豆類雖然碳水含量高,但是消化和吸收緩慢,不會照成大幅度的升高血糖,真的是多囊妹子們及好的選擇之一。
所以下一次做飯的時候,可以增加一把雜豆類,可以煮、可以炒、可以熬粥,來替代等量的白米飯。
其次就是燕麥、蕎麥、小麥粒、黑米、小米等粗糧,以及糙米等全穀物。
同樣富含纖維素,碳水含量較低,不容易照成大幅度的血糖升高。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使用糙米來替代白米飯。但是絕大多數朋友可能會覺得口感不好。
我們就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黑米,小米等口感好一點的粗糧。
對於燕麥蕎麥可以和著米飯一起煮,或者做燕麥粥等食物。
最後是土豆、番薯、山藥、芋頭等薯類
注意一點就是我們現在市場上很多賣的號稱「全麥」之類的全麥食品,有很多是精面(小麥粉)加上少許全麥麵粉製作而成,甚至還加了紅糖作為上色劑,所以並不推薦。
根據相關規定,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那麼顯然這種就是不那麼真的全麥了。
其實飲食指南推薦我們每日攝入50~100g的薯類。
但是,必須用來替代我們的精米精面。如果是把它們當作零食或者菜吃的話,是會促進長胖和加重胰島素抵抗的。
具體到底應該怎麼吃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每頓攝入的主食,一般要在自己的一拳頭和兩拳頭之間。注意這個主食,不是指精米精面喲,指的是所有能夠作為主食的包括粗雜糧。而且多囊妹子們我們可以儘量減少精米精面,增加粗雜糧的攝入。
對於精米精面,最好減少,用糙米,用黑米等粗糧替代。
如果覺得口感不好,還是喜歡精米,那麼,每頓最好只吃半個拳頭不超過一拳頭大小的米飯,麵食。第二是粗雜糧,我們每天吃半碗米飯,那剩下的半碗,就用粗糧和雜糧來補充,也差不多是半拳頭左右的大小。這裡建議首選豆類、全穀物,其次就是土豆、番薯等薯類。
PS. 微信公眾號推送規則又雙叒叕改了。
關注小醫生,打敗多囊不迷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