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可使蓮瓣蘭的花蕾更加結實飽滿,開花豔麗。有一盆荷形赤殼素,因為管理經驗不足,放在陰涼處過冬,結果開花時花色較淡,花瓣也較窄長。後將其放在光線最足的地方,花色豔麗,稈、瓣紅色加深,十分鮮豔,而且花瓣變得寬大,更接近於荷瓣。
但相反的是,減少對素花花蕾的光照則會取得素花更白的奇效。聽說雲南有「白稈白花」小雪素(蒼山瑞雪),但我先後從滇西各地引進的幾百苗小雪素,為什麼開不出很門的花朵呢?我採用「花蕾避光」辦法試驗,就是把花盆置於弱光線處,同時用錫紙或生皮紙這些不透光的紙捲成圓簡,將出土的花蕾嚴實地罩住,使其不見光,等到氣溫升高,化箭迅速長高,馬上要開花時,就把紙套取下,結果稈也白了,花也白了,「白稈白花」出現子。
這些試驗說明,光照不僅對蘭花生長作用明顯,而且對蘭花開花影響很大。在北方的冬季裡,蓮瓣蘭不論置於什麼地方,對光照可以「能收盡收,不必客氣」,只是要在初冬和早春季節注意強光是否使葉面產生高溫的問題即可。
通風在植蘭諸多因素中是比較重要的因素。通風良好,則事半功倍;通風不良,則事倍功半,甚至更慘。有一年,由於動遷的原因,我把幾百盆蘭花臨時放於辦公室旁的一個大倉庫裡。1年裡,儘管我費盡心機,用燈光補助光照,用自動裝置定時噴霧,用電扇增加通風等,但還是沒有真正解決好通風問題,結果是爛苗、爛蕾、滋生介殼蟲等現象接踵而至。後來我又修建子暖窖子,在春、夏、秋三季揭掉頂蓋,予以充分通風,只放遮陽網,通風良好,同時加強綜合管理,蘭花長勢喜人。
我曾把部分較差品種甚至要扔掉的蘭頭、次苗等移到窖外院內的幾棵龍鬚柳樹下,充分接受朝陽,四南通風良好,秋天的時候,我發現這些次苗爛苗都「出息」了,共長勢甚至比窖內的還要好,這顯然是通風良好的結果。此後,每到春天,我索性把害內的蘭盆都搬到院子裡來,放在樹蔭下面,蘭花長勢更加茁壯。
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高度重視蘭花在夏秋季的通風問題,蘭花最怕悶熱的空氣和不通風,這和人需要良好的氧氣供應是一樣的道理。
我始終選用當地闊葉林或針葉林腐葉土為最基本的植料。東北三省這樣的植料十分豐富,方便實用。我認為栽培蓮瓣蘭的用土最主要的標準就是疏鬆透氣,「"寧粗而不細」。以下兩種植料較為理想。
①柞樹葉腐爛上。此土上盆後1年內可保持透氣疏鬆性,並有-定的肥力。其保溼效果顯著,如配合少量粗砂則更好,可使澆水流暢,盆中不積水,蘭根潔白健壯。上盆時,可將粗料置於下部,上部稍細。這種植料的缺點是不耐久,I年後則腐爛成泥質,容易積水。如果每年換1次盆則沒有問題。
②落葉松腐葉土。這種針葉較不易腐爛,維持時間長,其透水性良好,而且很肥沃,有利於蘭草生長。如果用當年新落葉松針葉種植蓮字蘭,其效果更佳(良好的透水性和抗腐爛性使蘭根更壯,發新根速度更快)。其問題在於沒有充分腐熟,在盆中遇高溫容易燒傷蘭根,可用避高溫和適時用低溫水澆灌等方法控制溫度。
用其他植料也可以裁培蓮瓣蘭,但我看到其他蘭友也都採用類似植料裁蘭,我就借鑑了這種方法並因地制宜加以改進,也取得良好效果。
栽培蘭花在管理上有一套綜合技術。除上述主要措施外,應當做勁位的工作還有許多,像澆水,要內地、因時、因種適當適時澆水,原明就是保證蘭盆存水正常化,不幹不溼不燥,以潤為佳。用肥方面,蓮耀蘭如果每年換土就不必施追肥。我曾做過蓮瓣蘭用肥不用肥、少用肥的試驗,結果說明用肥過量不好,不用肥和少用肥好。在室外因長期受雨水海者、可適當施追肥雲南蘭發在範村中加此草木灰和腐熟的馬糞,我是用草木灰和偏熟的羊黃(用量更要少此,因為羊糞肥力很大)。蓮搬蘭根系發達,栽蘭用盆以深腹的泥瓦盆最好。雖然蓮瓣蘭適應性和抗病害能力都很強。但每年還要預防病蟲害這樣可確保萬無失只要我們在實踐中勇於探索,就會不斷地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來。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