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F廣州·設計之春——春的氣息

2020-12-09 CIFF中國家博會

《春的氣息》

致2020當代中國家具設計

春天,我們又燃起希望,

即使是2020般的特殊,我們仍共沐春風……

回首前塵、咀嚼經年,居室連同家庭,使用連同伴隨,幾乎不分先後,幾乎無所謂因果,晝夜交替時刻嚙合的人群,同步在將就舊物、添置新品;同步在製作「一成不變」、生產「日新月異」……在新時代新生活新經濟新零售的海量標誌物中,「家具」,顯然不高深不庸俗,既「中不溜」又貼切精準地始終在詮釋著「美好生活」;所謂「詮釋者」不限專家不限官員不限百姓不限貧富,幾乎「全民皆內行」。究其原因:「生活經驗」;究其理由:「生活經驗為全民認知的最大公約數」!

春之土壤

廣州、家具展、「設計之春」的氣息漸近……

與離不開住房一樣,人們也離不開家具。與家具互為依存,既因此形成主要與「姿態」相關的各種行為,也因此形成主要與「依託」相關的各種基面。

這種「互為依存」象極造句、行文和修辭——在室內,人的動態,似單詞似句子般地不斷產生;而家具,則猶如「逗號、句號」般地或連接或區分著各種姿態,猶如「省略號、驚嘆號」般地或穩定或強調著各種姿態。

因「互為依存」,故往往會由於變換的「依」而不經意地忽略不變的「存」;因象極「語句與標點」,故往往會由於變幻的「句子」而不經意地忽略不變的「標點」。

因「依與存」的不可分離,於是,無論供給側消費側,都認定僅憑「生活經驗」就足以產出家具、掌控家具;

因上述「語句與標點」的天然關係,於是人們堅信僅憑「生活經驗」也足以「會選家具、會用家具」;

於是,「生活經驗」既標定了家具產生的原點和家具品類的屬性,可也「天然地」拉低了家具的衍生基石、桎梏了家具的價值閾限。

於是,「生活經驗」令人很難再去關注家具的科技含量,關注家具的力學魅力,關注家具的構造差異,關注家具的計測邏輯。

於是,「生活經驗」導致家具的商品屬性被簡化為「耐用大件」,家具的應用場景被簡化為「居室擺設」,家具的觀感品評被簡化為「形式風格」,家具的質量基準被簡化為「真材實料」。

於是,「生活經驗」導致家具「一看就明白,一摸就有數,一放就不動,一用就長期」……

於是……於是根本無需藉助「品牌」,來辨識什麼或保證什麼。

——企業品牌:只能說明你「大產能和批量化」的屬性,這對買方來說,正好是爭取低價折扣的最好由頭;

——商品品牌:充其量只願藉助其區分「進口合資南方北方」這類淺層信息,而「天然地」不會繼續去讀取其它的內容;

——在規模化與標準化家具的基盤上,理應產生「企業品牌」;

——在專屬與類型化家具的基盤上,理應產生「商品品牌」……

——企業品牌和商品品牌,總體來說僅屬工業與製造業品牌的範疇,甚至無關設計。

春之氣息

春風正伴隨萬家忙碌,春意在滋潤人間煙火

「生活經驗」,與生活剛需生活功效生活可能及生活成本等相連,側重於「實惠」。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消費的迭代,家具品類的概念也開始有了截然的區分:以下這「五類物品」的基本屬性可謂「實惠」——已全然從「家具」,轉換為「工業產品」,轉換為「功能器具」。

例如:

空間尺度契合類(如壁櫃鞋櫃)

集成分類收納類(如衣帽間)

廚房衛浴設備類(如衛浴區)

技術密集機電類(如家庭影院、視聽室)

內外環境耐候類(如健身房、泳池)

為此,無論是供給側還是消費側,都自然而然地用「工業級」去要求這五類產品,用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去評價它。也因此,這五類產品在製造、管理、營銷、客服、維護等環節中所應呈現的集合平臺,也基本是「企業品牌」和「商品品牌」。

生活與剛需相關、實惠與功能相連。如果說,以企業品牌和商品品牌串連起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那部分家具的話,那麼,近四十年來突飛猛進的家具工場、職場和賣場,客觀上在全球產業鏈的秩序下,在產能和原材料的保證下,在人工紅利的廉價支撐下,在從無到有的旺盛需求下,以環境為代價,以量產為特徵,圓滿壘就了與「生活經驗」相呼應的巨無霸般的「家具高原」。

春之清風

春是孕育新生命的季節。胚胎如何萌發,幼芽如何出落,水土如何涵養,果實如何結成

——「起承」生活經驗,「轉合」文化經驗,正是家具業態發展與蛻變的新水源、新土壤。

與家具的「分級分類」相輔相成,當家具的發展與蛻變,致使「上述五類」幾乎全歸於工業產品時,那麼「不在五類之列」的其它家具,實際就可與「生活經驗」拉開距離,騰挪空間,以容納其它的消費經驗,例如「文化經驗」。

文化經驗顯然與感受性、體驗性、符號性、暗喻性等有關;以文化經驗作為基石,(家具)須具備但不止於使用功能,(家具)須包含但不限於物理價值。

——當「使用功能」和「物理價值」皆可軟化可跨越時,這無疑給「設計」釋放出了極大的創造空間。

以文化經驗解讀「家具藝匠」,顯然可流暢地釋放「有關製作」的多義性:

——依此路徑,在產品的其它諸要素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單就構造邏輯和製作狀態進行深耕:包括工法的沉澱與迭代、技藝的伴隨與傳承;或生動但零碎或執拗但系統的經驗濃度、或偏頗但有趣或「巫術」但討喜的匠作特徵、或偶然但出彩或「僵化」但「儀式」的師門粘度等,都可梳理並連接成「密藏」技術、品牌線索、價值梯次、營銷載體、單品脈絡以及商品類型;

——依此邏輯,可望累積並進而塑造和達成「人格化品牌」。

以文化經驗定義「家具功效」,顯然可立體地呈現「有關效果」的生動性:

——依此路徑,在產品的其它諸要素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單就「形態類型化」進行深耕:包括同類單品中節點、廓形的適度群化,紋理、線性在向次上的邏輯或非邏輯處理,色彩、色層等在明確表達或非明確避讓間的調度與控制,嵌件、輔型等在「融入至對比」之間有關程度的選擇,拼合、接縫等細節的逆材料和反工藝處理等;

就「跨界」進行深耕:包括「元幾何形」的純化與群化、「白家電族群」的流線和弧狀廓形、汽車及太空飛行器級別的表面凃裝材料與技術、生物動植物的局部形態、顯微肌理、數理和像素維度的點線面組織方式、非線性和參數化般的調性,鈍化表皮與鏡面反射的形態再造,把手、按鍵等觸點和部件的黑科技化、智能化、「舊物件」化、人格化及故事化等。

藉助於這些途徑,可望搭建並連接品牌線索、價值梯次、營銷焦點、體驗方式以及新品矩陣;

——依此邏輯,可望累積並進而塑造和達成「藝術化品牌」。

以文化經驗詮釋「家具價值」,顯然可系統地釐清「有關價值」的迭加性:

——依此路徑,在產品的其它諸要素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單就創製周期和應用場景進行深耕:包括原生材料的生長故事和不可再生性,「素材變型材」過程的理化周期,工序、機具和物流,工業材料的技術含量,科技加持、成型過程、人機工學、環保考量,批量或定製下的推進和控制模式及機制,高技術與高情感的互動,對「大眾共識」的提取和「分眾需求」的揳入,對生活範式、風格楷模、身份適配、時代觸點、價格認同等要素的洞察、調節、平衡與分級,對直觀、可觸、可移動、可開合等人機界面的精密化、柔軟化、情感化及識別化的處理策略,對單品的群化、專屬化、行為化、場景化的預測及建議等。

藉助於這些途徑,可望搭建並連接價值線索、價值單元、價值梯次、價值焦點以及價值矩陣;

——依此邏輯,可望累積並進而塑造和達成「願景化品牌」。

以文化經驗衍展「家具部類」,顯然可全方位地擴展「品種的豐富性」:

——依此路徑,在產品其它諸要素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單就「家具系列化」的再定義、家具的主輔分離、衍生及周邊化等進行深耕:包括「系列」並非尺度或體量變化的同款產品,「系列」是依「特定要素」串連的各款產品;「要素」不特指「形體」,而包括任何「有形元素」甚至「無形感覺」;「系列」不特指「統一」,而更多是指「混合有度、合而不同」;「系列」不特指「漸變」,而更多是指「有爆點的平衡、有悖理的和諧」;「系列」的基準甚至不再是「同形同色同質」,而是按交互與轉換邏輯,使「異形異色異質」同樣可達成「系列」。

與前述「五類」高度集成的家具相反:以「可移動」為特徵的家具,則大有「一物一用」、「一品一格」的細分化趨勢,這樣的「分離」,暗合了使用者「藉助功能」或小題大做、或大題小做、或無中生有、或「DIY」及「掌控體驗」等需求。這是在有限空間中承載更多元價值的需要,是在實用功能下生發更豐富感受的需要;這給「置換場景」提供了可能、給個性化和品格化互換,奠定了基礎。

家具的衍生及周邊化趨勢,決定了一部分家具「離空間設計更遠、離產品設計更近」。

因此,在尺度計測上更側重於人的使用行為而非「空間的可能性」;在界面設計上更側重於人手及人力的拿揑、掌控和挪動,而非「固定置放一成不變」;在材料運用上更側重於複合型材、科技新材及有趣味有溫度之特殊物料而非「常規家具用材」;在品類的定義上更側重於美品、擺件、寵具、伴物,而非「套裝輕家具」……

藉助於這些途徑,可望梳理並連接部品線索、屬性梯次、設計單元、組合策略以及產品矩陣;

——依此邏輯,可望累積並進而塑造和達成「族群化品牌」。

春之萌動

因為《設計之春》,我們比對、回望、梳理……在春日中理清思緒

在行業的一般語境中,「家具」是基於居住、居家、居室而生發和展開的——設計圍繞著「家的味口」、產業圍繞著「家的容量」、營銷圍繞著「家的理想」、市場圍繞著「家的消費」……

家具迄今為止,作為行業,我們的規模和產量是全球之最;作為產業,我們的技術與產能是全球之最;作為市場,即使不算外銷,僅國內市場我們也是全球之最——市場、設計、質量、管理、渠道、運維、服務……我們都認真在做細緻在改,可……總覺得「缺乏設計」;

家具設計迄今為止:作為從業人員,我們的規模可能也屬全球第一;作為設計量,中國的市場規模和發展速度也決定了它應屬全球第一——能想得出的風格、形式、品類;能企及的傳統、傳說、文化、情懷、意境;能納入之土的洋的、異域風情、大師鐵律、小眾創新,都不知做過了多少輪……我們的設計師,已相當講究一點一線的關連、相當在意一絲一毫的微差;我們在出展、擺場、拍片、導購等各個環節,其實都一絲不苟,「至少不比老外差」……我們都認真在學在吸收在改進,但……仍覺得「缺乏設計」。

暫時跳脫「家具」——我們不妨與多方面相似且多項指標也居全球之最的「建材陶瓷」作些比對——建材業也是,什麼都好,但……仍覺得「缺乏設計」!

不難發現:我國海量的建材陶瓷產品中,幾乎只圍繞著「面材、尺幅、質地」大幹快上,結果是:我們的面材質量過剩、而輔材幾乎空白;

原因:我們很難在建材陶瓷目錄中找到以下產品:轉折磚、三面折角磚、弧形角磚、球面轉角磚、碗面轉角磚、凹面收口磚、各型截面棒材……

顯然,建材陶瓷行業的設計,因單一和狹窄,一方面設計過剩,一方面設計空白,從而造成總體上的設計失衡和「缺乏設計」;

再回到家具:

或許,家具設計也失之單一和狹窄?一方面設計過剩,一方面設計空白,設計失衡和「缺乏設計」?

春之層綠

春色雖始於一抹嫩綠並變幻著黃綠、草綠、碧綠……但,她還需融入奼紫嫣紅

「居家的器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具設計;

「造形和形制」,在一定程度上擠兌了基於行為與應用場景的研究;

我們不妨汲取「建材陶瓷」的經驗,轉換方位,走出「居家」之門,體驗其它多個維度的設計:

陳設類家具

如果說家居「私密」,與之匹配的大宗家具都與私人生活相關的話,那麼社會化的室內空間,則主要由半私密、準公共、團體場所、限時空間、有償區域等組成。與這類空間相匹配的陳設物、景觀點、休閒區,往往可藉助於「特殊的家具」來達成——由此派生出家具的一個部類,構成家具設計業的一個版塊;由於「陳設」,這類家具「只看不用」或「多看少用」。為此,在設計中可大幅度消解人體工學類限制,可按「在地」概念靈活確定尺度系統;甚至可充分利用尺度的「非常規」和「不合理」,來達成陳設效果的外溢價值;由於「陳設」,這類家具的設計往往將結構形式,作為承載光效的載體。通過形態的點線面體與光點光跡的配合,藉助光影及明暗的傳遞,藉助其它輔助元素的介入,令空間、場面、家具、光照等互為因果——使「陳設成景」;由於「陳設」,這類家具的設計可承載更多的形式元素和藝匠品質,可選擇更多非功能和非實用的型制和構造,以與觀者的生活經驗拉開距離,以形成特殊的觀賞張力。由於「陳設」,這類家具的設計不再受制於「使用」,因而可以搭建主題、可以附著元素、可以形成系列、可以串連空間……對應特定空間的公共程度和室內調性,這類家具的設計有可能「在地設計」,有可能「場外定製」,也有可能產品先決、隨機選配等。儀式類家具

用於社會化空間和社交場域的家具,其基本屬性是「非生活化」,其基本功能是「便利地組合與轉換」,其應用特徵是「集中性觀賞、表現性使用」。

由於「儀式」,這類家具往往將「舒適性」讓渡於「典型性」,因此,在尺度上往往大於生活類家具,在外觀上往往誇張強調,在材質上往往在意吸光率和低反射(以利於拍攝),在色彩上往往強調明度的對比……

由於「儀式」,這類家具的設計尤其在意「型制」的歸類,例如分別歸屬黨政類、團體類、企工類、傳媒類、科教類、文藝類、展演類、論壇類、研討類等。

由於「儀式」,這類家具往往須變換不同的組合格局,以對應不同的儀式需求。為此,儀式類家具得藉助標準化和互換性的概念,通過必要的節點和基面處理,以達成相應的互換與組合。

由於「儀式」,這類家具往往需可拆卸和可更換界面,例如「靠背」的局部形廓可更換、「座墊」的整體可更換等;

由於「儀式」,這類家具有時會針對具體的主賓身材條件,設置一些可隨機調整姿態的「機關」,以使「應用場景」看似整齊劃一,實則「微差」精巧,尊卑分明。

春之新蕾

春天不戀舊物,春日復甦夢想。

設計的形而下僅是「產出產品」,設計的形而上則有可能是「創造作品」。

——處於「家具金字塔」頂端的品類,一定是「適度的功能性、中度的辨識性、高度的特殊性、重度的幻想性」之集合體;

——這樣的集合體,應是高於生活經驗、超越社會共識、橫跨類型體驗的;其「物理胚胎」儘管仍屬家具,但其「品相性狀」應已屬精神層面。因此,這樣的集合體應歸於藝術品類別。

——藝術品類的家具,其散發並漾溢的魅力,理當可淨化、可活化、可改變甚至可重塑承載並容納它的空間及場域。

藝術屬性的家具,至少可沿下述的多種路徑展開:

1、符號辨識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附加「家具外」因子,提高符號性與注目率,以高辨識度來凸顯其獨特與價值;

2、次元混合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阻斷」常規的造型邏輯,製造界面之間的含混與錯位,以複雜次元的氣質,來託舉作品的藝術風貌;

3、悖理失序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改變部分形態的秩序和關係,借與「原型」之間的差異和距離,來顯現「失序」的跌宕之勢與矛盾之張力;

4、構造裝置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作「有意味的」刪繁就簡處理,以「骨骼化」和「最低限」的塑形路徑,來表現「極度極端極致」的「觀念級」取向;

5、藝匠手造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附加甚至強調匠作器具加工的「過程痕跡」,保留並強化手工製作的偶然性,以凸顯作品的血脈與溫度;

6、臨界制衡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作不均衡、不穩定、不對稱、無焦點的處理,使作品在置放中,顯現「物理性平衡」和「知覺性失衡」之間的臨界狀態;

7、失重飄浮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施以視覺的「輕量化」調校和承重部分的「隱形化」處理,以「摧毀」觀者對於「家具量感」的固化經驗;

8、質感相悖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施以表皮與實體「不符」且悖理的矛盾和反差(例如表皮看似海綿般輕軟、而實際則極其堅硬),以喚起「匪夷所思」和非經驗性的感動;

9、珍稀附著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添加「非家具因子」和細節(例如桌腿上貼滿海洋牡蠣——猶如輪船底部吸附海洋生物,但這些「牡蠣」晶瑩剔透五光十色),反襯原型的「市俗」,消解對家具的「熟悉」;

10、時尚弄潮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塗裝時尚的視覺信息(例如後浪金句、非主流詞曲、世紀預言手稿、網絡凃鴉、手遊角色、次元人形等),以承載「無害的墮落」和「守法的叛逆」;

11、藝術介入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印製「聯手藝術家」的籤約作品(例如可作定期活動:藝術展、藝術+家具沙龍展、藝術家在「裸版家具」上現場創作、現場拍賣、限量複製「印畫家具」、籤約藝術家及聯手活動……),畫作與家具互為載體,形成「介於博物館與會客廳之間的」準收藏品;

12、數字記錄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表現和記錄有特殊意義的信息(例如:「居室」用——表現的信息可用入住日期、居所番號、寵物體重、距本城地標距離數字等;「會所」用——表現的信息可用吉利數字、各廳堂面積數、主要植物株數等),這些數字元素,可單用、復用或交替用;可作為底紋、肌理、拚貼面、附加塊、花邊、圖形等。以此達成「平面浮光掠影」與「深度故事內涵」的融合,私密而安穩、機巧而溫情;

13、綜合構成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作有關「構造」與「連接」的表達。例如最簡約的構造可從「三條線材」開始,隨著結構的複雜,材料單體數量也相應增加;同樣數量的材料單體,可搭建全然不同的構造;「完形」的構造,可經切割,呈現「不完整的」局部特效;透過質地、色彩、型材的置換,可呈現不同的豐富感觀效果……它們離「家具」漸遠,但卻使家具價值大大增量和外溢,變得「不可計算、不必細算、不能象家具那樣算」;

14、時光痕跡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作「手工、隨機、偶然、遊戲」等意味的表面處理;或局部做舊、局部翻新、局部縫合、局部緻密等「對話式」界面;其間若隱若現的下意識、歲月感、隔世情、伴隨性……令家具從「原型」蛻變至「不可解、不求解、求無解」的藝術次元;

15、典藏傳承類:保留作為家具的最基本元素,在其上注入「家族文化信息」:例如姓氏信息、出生地信息、屬相及星座信息、吉祥符信息、族系遷徙信息、家庭成員各居地信息等;這些信息經圖形化、抽象化、符號化、縮略化、紋理化的處理,應為似有似無、隱伏、美好、私密且無岐義的表達;配合有來歷的材質、有名頭的藝匠、有說法的尺寸、有內容的養護指南……以莊重和專屬的方式,回歸上乘家具本該具有的「名貴內核」——傳世性。

春之腳步

春意是易逝的美好和希望的氣息,而呵護春色則需「水土保持」,和腳踏實地……

前述各類藝術家具的實驗、實踐和實施,既是家具設計行業的「標高」和文化身份,也是家具價值的「成色」和圈層分級;既是家具作品的「引擎」和開路先驅,也是「設計師品牌」養成、培育、立效、並為供需諸方認可的「最必須、最重要、最可行」的路徑。

——一般來說,供需諸方很難通過生活型家具「產品」,去認同「設計師品牌」;

——肯定地說,供需諸方只能通過藝術型家具「作品」,才有可能建立起「設計師品牌概念」;

——所有的設計門類,無一例外都是通過「不實用的」作品,來爭取「品牌」回報;並以此帶動「實用的」商品,以換取「經濟」回報。

設計師品牌

「設計師品牌」的培育,有待於定製、訂製、特製等「客群場景」的搭建與經營;

「設計師品牌」的養成,有待於單品、孤品、限量品等「作品場景」的堅持與形成;

「設計師品牌」的成長,有待於稀有、獨有、特殊、不可再生、高新素材的系統與梯次化運用;

「設計師品牌」的完善,有待於對藝匠、工法、結構、理化處理特徵等塑造環節之差異化的認可……

為此,設計小組、設計團隊、設計公司、設計集團等,都需整合資源、匯集成果,持續精準且靈活多元地塑造品牌的代表性人物;

只有供給方和消費方共同對上述各點形成默契,形成共識,形成條件反射,「設計師品牌」才有可能切實地得以實現。

應《設計之春》總策展人溫浩教授之囑,擬此前言。

祝福《設計之春》!

誠摯的趙健

2020年7月4日

趙健

二級教授上海大學博導澳門科技大學博導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教學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原職: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委員會主任廣州市政府城市規劃與建設顧問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

主要專業經歷: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展示設計專家組成員;2010廣州亞運會:整體視覺形象及景觀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2011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整體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2016年20國集團杭州峰會(G20):視覺形象設計專家組成員;2022年杭州亞運會:視覺設計評審專家組成員;

設計之春|三人行

設計之春X殷智賢丨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中國

設計之春丨開啟2020年中國設計第一展

設計之春丨大家茶館·春之聲論壇

設計之春x青舍|陳仁毅x春在

設計之春x青舍|陳燕飛x璞素

設計之春x青舍|武巍x素元設計之春x青舍丨吳濱x未墨

設計之春x青舍丨沈寶宏xU+

設計之春x青舍|周宸宸xFrankChouDesignStudio設計之春x青舍|宋濤x自造社

設計之春x青舍|侯正光x多少

設計之春x青舍|溫浩x先生活

設計之春|有間書房設計之春|YUANMUSEUM(下)

設計之春|YUANMUSEUM(上)

設計之春|見證「設計新生」(下)

設計之春|見證「設計新生」(上)

設計之春丨在這裡

「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DesignSpring」ContemporaryChineseFurnitureDesignFair),倡導藝術、設計、生活「三位一體」,以獨立的、包容的認知邏輯重新審視、挖掘當代中國家具設計所獨有的文化、藝術、設計和品牌價值,面向全球釋放中國家具設計的魅力。「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是了解中國家具設計現狀的窗口,是推動中國家具設計發展的平臺,是消費中國家具設計產品的指南。

「設計之春」打造理想的中國家具設計展。

宋濤、周宸宸、溫浩、侯正光

總策展人:溫浩創作人、策展人、學者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文化驅動型家具品牌[先生活]發起人中國家具協會設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聯合策展人:侯正光安,家具設計碩[多少MoreLess]原創家具創始《曬上海》和《意思》設計展策展中國家具協會設計作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業設計協會副會

聯合策展人:宋濤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TAOGALLERY、自造社創辦人YuanMuseum館長

聯合策展人:周宸宸FRANKCHOUDESIGNSTUDIO[周宸宸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及創意總監米蘭衛星展、巴黎時尚家居展設計獎得主HC28、良辰、梵幾籤約設計師

(排名不分前後)

展會亮點沒看夠?快速預約登記,親臨展會現場,暢覽更多行業趨勢、優質品牌、優秀設計。7月27-30日,第45屆中國家博會(廣州),我們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期待你的到來!

瀏覽更多展會資訊,盡在中國家博會官網

相關焦點

  • CIFF廣州·設計之春
    「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Design Sp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urniture Design Fair)將於2020年7月27-
  • CIFF廣州·設計之春——大家茶館·春之聲論壇
    「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DesignSpring」ContemporaryChineseFurnitureDesignFair)由溫浩先生為總策展人,侯正光、宋濤、周宸宸先生為聯合策展人,共同打造理想的中國家具設計展。
  • CIFF廣州·設計之春——虛擬放映計劃 之「濃淡」未墨
    如此一副極具東方美感的詩意畫卷,生動刻畫了未墨即將在「設計之春」所推出的四款新品——「鳶」、「影」、「岸」和「簷」。這次,未墨會以他們一直所主張的「摩登東方」為主題,捨棄刻板的中式符號,把東方文化中的藝術、生活元素巧妙融入於家居產品,通過全新的當代設計語言展現東方美學。
  • 廣州2020中國設計第一展「設計之春」:展現中國原創設計力量
    廣州2020中國設計第一展「設計之春」:展現中國原創設計力量西式風、中式風、中西融合風;單人沙發、雙人沙發、壁櫃……展示中國家具設計最新作品和理念的「設計之春」被刷圈了!昨日,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A區3.2館舉行的「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開放大眾參觀日,成為大小主播的直播現場,也成為年輕粉絲的「打卡聖地」。據悉,展覽將於7月30日結束。
  • 首屆「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3月將空降廣州
    一萬平方米2020年3月18日至21日,第45屆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舉行,位於A區的3.2館(一萬平方米)將成為「設計之春」首屆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對於世界來說是了解中國家具設計現狀的最大窗口,對於中國來說是推動中國家具設計發展的最大平臺,對於產業來說是增加中國家具設計創新的最強力量,對於用戶來說是消費中國家具設計產品的最佳指南。設計在中國已成為實現美好生活嚮往的強大動能。豐富的精神需求正在改變著單一的物質需求,中國迎來了真正的「設計之春」!
  • 奼紫嫣紅都是春——廣州花市折射美好生活之變
    新華社廣州2月4日電題:奼紫嫣紅都是春——廣州花市折射美好生活之變新華社記者胡林果、徐弘毅熱鬧的廣州花市,奼紫嫣紅;南方的暖陽,照耀著花市上的一張張笑臉。2日,廣州傳統迎春花市悉數開張,花市開放時間為3天,從2月2日8時30分開始至5日凌晨結束。一年四季繁花似錦,廣州享「花城」美譽已有1700多年歷史。
  • 跟著古詩來感受春的氣息
    馬上進入三月份,春的氣息也是逐漸的越來越濃,古人有大量描寫春的詩句,讓我們跟著這些詩句一起來感受下春天到來時的氣息吧。「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一首《春曉》生動的將春天的景象展現個了我們。
  • 廣州4月20日活動:「海歸之春」COCKTAIL PARTER
    廣州4月20日活動:「海歸之春」COCKTAIL PARTER【導語】: 國青年海歸協會廣州聯手廣州新浪樂居,將在4月20日(周六)晚珠光御景壹號會所[「海歸之春」COCKTAIL PARTER]。
  • CIFF廣州——辦公家具新銳黑馬,中意設計碰撞出品牌「魔力」
    2020年7月27-30日,第45屆中國家博會(廣州)將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與大家相會。展會在即,CIFF準備了系列精彩預告,讓大家在觀展前夕可以預覽各大品牌展商的百態風採,感受一個更精彩、更立體、更強大的新品首發,商貿首選平臺。
  • 春的氣息花的柔情,就在長泰花仙谷
    閩南的春天,正是花果飄香之季。走進花仙谷園區,一種純淨的綠進入人們的視野,各種各樣的花朵競相綻放,有著這個春天最妖嬈最張揚最怒放的色彩,她們是春天的使者,在大地塗抹下一道道生機盎然的色彩和芬芳。行走其間,煙霧繚繞,有一股仙境的感覺,這是花仙谷的特色。
  • 蛋是春,是春天的「春」
    每一年春季,農村裡養的雞鴨鵝呀,跟商量好了似的,趕著趟兒生下一窩又一窩的蛋,客家人稱之為"春"。雞蛋是雞春,鴨蛋是鴨春,魚卵為魚春……春,是客家地區對"蛋"的普遍叫法。蛋者,卵也。卵,凡物無乳者卵生。乃承其古義。然而,客家人對一些事物的叫法往往是比較慎重的,通常情況下,避其之諱義,取其吉祥之意。
  •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春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春》,僅供參考!   《春》     (一)     A.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B.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
  • 敖幼祥:在廣州實現事業第二春
    文/羊城晚報記者 郝婧羽圖/採訪對象提供今年,剛好是敖幼祥在廣州紮根的第十年。提起「敖幼祥」的大名,在漫畫界可謂無人不知,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被稱為臺灣「漫畫四大才子」之首;他創作的《烏龍院》等漫畫作品,單行本總銷量超過4300萬冊;他還在第七屆「世界漫畫高峰會議」上獲得「傑出成就獎」的殊榮。
  • CIFF廣州——為美好設計發聲,助力中國原創設計力量
    7月28-29日,中國家博會(廣州)聯合一點資訊、建E室內設計網以及多家設計專業媒體,特別邀請曾建龍、黃全、莊子玉、青山周平以及謝英凱、鄧麗司、吳巍、鄭鴻等大咖,參與到趨勢主題分享、城際高峰論壇、潮流選品之旅和「品牌x設計師」對接會等活動中,為家居與設計業界帶來前瞻性思考、為設計師與展商、需求方搭建良性互動溝通渠道,打造設計師專屬的「設」交生態圈。
  • 《春去春又回》熱播 李宗翰演繹絕版好男人(圖)
    由其主演的民國大戲《春去春又回》正在廣州臺熱播,他說,這部戲讓他學會了「放下」,不再拘泥于帥哥形象。他的又一部民國大戲《春去春又回》(下稱《春去》)近日成為廣州臺綜合頻道開年大戲,並在《7點合家歡劇場》熱播。對於其「苦情王子」、「民國戲第一小生」等諸多稱號,李宗翰表示「受寵若驚」:「至少這是一種肯定,總比你在螢屏上混了很多年都沒有任何定位好吧。
  • 春之聲
    鳥雀在河畔枝頭鳴叫,嘰嘰啁啁,傳遞春的信息。暖風中,春鳥報喜,此起彼伏,你呼我應。覺得唱不過癮,便嗖地一聲飛離枝頭,在風中飛舞,呼呼的風聲,讓它更暢快地接著一路唱下去。鳥鳴如線,把春日天空劃成一個個十字田字。報春鳥在村莊上空飛來 飛去,春風把它們的歌聲傳得很遠。牛欄裡的水牛已歇了一冬,呼吸一口甜絲絲的春風,它哞哞地叫得歡。
  • 第二十屆 「同裡之春」國際旅遊文化節開幕
    4月16日,在一場春雨中,第二十屆中國吳江「同裡之春」國際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水墨同裡劇場隆重舉行。該活動由吳江區人民政府主辦,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同裡鎮)和吳江區旅遊局承辦。作為「山裡寒舍」的姊妹品牌「水岸寒舍」,對蘇州吳江「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人文氣息情有獨鍾,相繼在吳江區的三大古鎮——黎裡、同裡、震澤設立連鎖酒店。2015年9月,黎裡·水岸寒舍已經正式落成營業;隨著本屆「同裡之春」的開幕,同裡·水岸寒舍也將為廣大遊客在同裡古鎮提供一個高端、精品的酒店。
  • 春,夏,秋,冬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風十裡,春氣盎然,大地復甦,到處都傳遞著春天來臨的氣息。。春天是一年四季春播的時節,到處紫陌春情,漫額裹春紗, 自餉春耕,小梅春瘦,細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記那年春好,向春鶯說破春情。 到於今,想春箋春淚,都化春冰。 憐春痛春春幾?
  • 《春去春又回》華麗轉身 經典再現綜藝
    既《還君明珠》後,臺灣金牌製片人楊佩佩繼續翻拍自己的舊作《春去春又回》。當年,這部戲可謂紅極一時,創下了收視率高峰之奇蹟,劉松仁、馬景濤、李立群、夏文汐的表演至今仍深植不少戲迷心中,如今的翻拍,製作人楊佩佩對演員的遴選,角色的設計,情節的構築和衝突的渲染,都經過了精心的考量。
  • 《春去春又回》上演 李宗翰讓人愛恨交織(組圖)
    繼《還君明珠》後,臺灣金牌製片人楊佩佩翻拍自己的舊作《春去春又回》5月3日起,在上海電視劇頻道黃金劇場每晚三集連播。李宗翰演繹的角色讓人愛恨交織。當年,《春去春又回》可謂紅極一時,創下了收視率高峰之奇蹟,劉松仁、馬景濤、李立群、夏文汐的表演至今仍深植不少戲迷心中,如今的翻拍,製作人楊佩佩對演員的遴選,角色的設計,情節的構築和衝突的渲染,都經過了精心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