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以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2020-12-17 澎湃新聞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以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果蠅的一系列神經元。 Z. ZHENG ET AL. 圖

本報訊 科學家近日首次對黑腹果蠅的整個大腦進行了足夠詳細的成像,從而能探測每個神經元之間的單獨連接,或者說突觸。由此獲得的圖像資料庫可幫助研究人員描繪支撐果蠅嗅聞、嗡嗡叫、空中飛行等各種行為的神經迴路。

「可以說,這個數據集及其創造的研究機會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並未參與最新工作的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Rachel Wilson表示,「世界上任何對此感興趣的人都可以下載這個數據集並且查明任何兩個神經元之間是如何『對話』的。」

同人類頭骨中的約1000億個神經元相比,含有10萬個神經元的果蠅大腦非常初級。但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妮莉亞研究園區神經科學家Davi Bock認為,果蠅不只是「你在吃晚餐時從酒杯上揮手趕走的小汙點」。果蠅大腦中的一些系統,比如負責探測和記憶氣味的系統——可能和人類共享「通用的準則」。

為闡明單個突觸的特徵,Bock和同事利用了和傳統光學顯微鏡相比能分辨更細微細節的電子顯微鏡。他們將果蠅大腦浸在含有重金屬的溶液中。這些重金屬同神經元的細胞膜和突觸的蛋白質捆綁在一起。Bock解釋說,這使得大腦看上去像一團麵條,並且外面是黑色的,裡面是白色的。隨後,研究者用金剛石刀將大腦切成約7000片。每片都會被來自顯微鏡的電子束撞擊以產生圖像。

這一過程需要每秒能捕捉100幀的相機、一個使每個大腦切片快速進入納米尺度位置的機器人系統,以及將由此獲得的2100萬幅圖片拼湊在一起的軟體。產生的重建圖使研究人員得以聚焦單個突觸的特徵。

「這篇論文從技術成就的角度來說絕對是傑作。」洛克菲勒大學神經生物學家Cornelia Bargmann表示。Bargmann研究秀麗隱杆線蟲的神經系統。秀麗隱杆線蟲的302個神經元的布線圖,或者說連接組在1986年發表。為獲得果蠅的類似圖像,研究人員不得不利用獲得的最新圖像追蹤每個神經元同它在大腦內「聆聽」和「對話」的其他每個神經元之間的關聯。

迄今為止,Bock及其團隊針對大腦中一小部分神經元完成了此項工作。這部分大腦涉及學習和記憶氣味,被稱為蕈形體。這項日前在《細胞》雜誌上得以描述的研究,提供了關於果蠅嗅覺系統的新細節。比如,將氣味信息傳遞給蕈形體細胞的神經元形成了異常緊密的束狀物。目前,Bock團隊正在尋找關於果蠅如何從環境中嗅到氣味的線索。

如果全球的研究團隊成功描繪出果蠅大腦的完整布線圖,隨後他們將需要把這一信息同記錄活體果蠅大腦活動的其他技術結合起來。Bargmann表示,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隨著不同情形和時間發生改變。「我在30年裡致力於研究一種生物體的連接組,而目前我們仍在探尋這一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不過,最新論文描述的技術能力表明,很快就有可能描繪出另一種在進化上同人類更接近的生物體的大腦連接組。「考慮到他們已經證實這些方法在果蠅身上奏效,斑馬魚具有同樣量級的複雜度。」Bargmann說,「我認為,我們可能很快在脊椎動物身上獲得突破。」

(原標題: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鼠大腦神經元連接圖譜繪製取得新進展
    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珍妮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期完成繪製1000多個小鼠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圖譜,若這些神經元端對端放置將長達80多米。  一種完整的神經迴路圖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大腦是如何連接,以及信息如何通過神經迴路進行傳播。研究人員開發的算法和軟體為科學家們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路徑提供了便利,縮短了耗時。雖然這些初步數據提供了關於小鼠大腦如何連接的新線索,但小鼠大腦(含有大約7000萬個神經元)的大部分區域仍是未知狀態,對整個大腦的連接系統有一個模糊的認識需要追蹤大約10萬個神經元。
  • 谷歌發布史上最高解析度大腦連接圖,可覆蓋果蠅大腦的三分之一
    圖 | 這個新的「連接體」描繪了果蠅大腦中大約 25000 個神經元,這裡顯示了其中的一部分(來源:谷歌研究人員分享了一個 3D 模型,該模型追蹤了果蠅大腦中約 25000 個神經元的 2000 萬個突觸,它們可以被分成數千種不同的細胞類型,橫跨大腦的幾個區域。
  • 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大腦圖譜!顯示了果蠅大腦中的每一個神經元
    詳細繪製人類大腦圖譜有助於解開其中的一些謎團,但我們自己的大腦是如此令人驚嘆的複雜器官,以至於我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朝著這個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個團隊剛剛創造出了一種更小的3D圖像——果蠅的大腦。它展示了大腦10萬個神經元中的每一個,這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大腦圖譜。
  • 40萬億像素的果蠅大腦圖像來了 這意味著什麼?
    更完整、更精確的大腦圖像,使得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工作機製成為可能,如追蹤控制記憶形成和回憶的電路、研究感官輸入如何導致特定行為、分析情緒如何與決策結合等。       他們使用數千個谷歌雲TPU(註:即張量處理單元,是一款為機器學習而定製的晶片),重建的完整果蠅大腦高達40萬億像素。有了完整的大腦圖像,科學家距離了解大腦如何工作更近了一步。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果蠅的大腦切成了成千上萬個40納米的超薄切片,而後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對每個切片進行成像,產生了超過40萬億像素的大腦圖像,並且將這些2D圖像整合成連貫的3D果蠅大腦圖像。
  • 谷歌自動重建了果蠅完整大腦:40萬億像素圖像首度公開!
    果蠅是公認被人類研究的最徹底的生物之一,截至目前,已有 8 個諾貝爾獎頒發給使用果蠅的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一直夢想通過繪製完整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以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最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果蠅的大腦。
  •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2:29:57 美國紐約大學Claude Desplan、Nikolaos Konstantinides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 使用AI和TPU人類首次重建果蠅大腦神經元,論文登上《細胞》雜誌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通過 AI 算法和 TPU 晶片,人類首次成功重建了果蠅大腦神經元的 3D 模型。這項成果意味著人類對於腦科學的研究更進了一步。新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目前該成果已開源,人們可以在 Neuroglancer 上對果蠅的大腦進行 3D 預覽。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Janelia 研究組長 Davi Bock 表示:「此前人類從未對果蠅大腦實現神經元連接級別的成像。」這種級別的細節是繪製大腦電路的關鍵——只有獲取精確的神經元連接網絡,我們才能了解果蠅行為的生成機制。連接組學研究的目標是繪製大腦的「接線圖」,以了解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
  • 40萬億像素,谷歌AI自動繪製果蠅的大腦圖譜
    參與這項研究的團隊給一隻果蠅的大腦細胞和突觸注入重金屬,用來標記每個神經元及其連接的輪廓。為了生成圖像,他們用一束電子束轟擊大約7062個大腦切片,然後電子束穿過了除含有重金屬部分以外的所有物體。圖丨果蠅大腦圖(來源:谷歌)這篇最新論文的共同作者希望,他們在連接組學方面的工作,如連接組的製作和研究、生物體神經系統內連接的綜合圖譜等,能加速 HHMI 和劍橋大學對果蠅大腦中學習、記憶和感知的研究。本著開源的精神,他們使用內部交互式 3D 界面 Neuroglancer 提供了可供下載和瀏覽的完整結果。果蠅並不是隨意選取的目標。
  • 25000個神經元,2000萬個突觸,谷歌等機構耗時十年重建突觸級果蠅半腦
    嘗試重建大腦(使用精細的成像技術繪製大腦物理路徑)是連接組學的一個方向,也是神經科學家對揭示大腦工作方式的一種探索。由於人類大腦過於複雜,研究者們嘗試從果蠅等較為簡單的生物入手,試圖重建果蠅大腦的完整神經連接圖。人類大腦有 1000 億個神經元,果蠅大腦只有 10 萬左右。
  • 科學家繪製果蠅全腦神經圖譜—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ristin Branson 神經系統科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了解大腦神經元與特定行為間的聯繫。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構建出一個大型的全腦神經圖譜資料庫。這些全腦神經圖譜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蠅中的一部分神經元的行為影響。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細胞》雜誌(論文連結)。 「該研究的終極目標是將神經元迴路與特定的行為關聯在一起。當前的神經科學技術,如電生理學成像或鈣離子成像,僅允許一次對少數神經元進行低通量記錄。在此之前,沒有人開發出全腦方法。」
  • 精確映射5萬個大腦神經元 MAPseq或改變神經科學
    據悉,螢光技術的是目前關於繪製腦圖的黃金標準,但只是在分析少量神經元上的效果最佳。這個項目是作為一名神經生理學家的扎多爾在「日常工作」期間遇到的難題中誕生的。扎多爾研究嚙齒類動物的聽覺決策:它們的大腦如何聽到聲音,處理音頻信息並決定相應的行為方式。電生理記錄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其他傳統工具使得扎多爾這位有數學專長科學家並不滿意其結果。
  • 科學家發現:果蠅擁有神經「羅盤」 來實時更新自己腦海中的地圖
    科學家發現:果蠅擁有神經「羅盤」 來實時更新自己腦海中的地圖  Winnie Lee • 2019-12-25 16:42
  • Nature:果蠅大腦內存在「熱敏元件」
    生物谷報導:蒼蠅不像人類可以改變環境溫度,為了生存它們需要選擇溫度合適的地方活動,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大學研究認為果蠅體內有類似熱敏元件的組織。研究結果發表在11日《自然》雜誌上。生物學家Paul Garrity和他的同事們發現,果蠅大腦內有4個大型熱感應神經元細胞,它們將在環境溫度高於理想溫度的時候被激活,溫度改變通過細胞膜上的dTrpA1離子通道,該離子通道本身就擔任著溫度傳感的職責。果蠅能使用腦內的傳感器測量環境溫度。大型動物使用外圍神經元監控周圍環境溫度,而普遍的看法是像果蠅這樣的小型生物也是如此。
  •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13:20:5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 睡眠可以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從果蠅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事實
    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再次強調了睡眠對大腦的意義——進行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睡眠是一種進化工具,增加大腦的可塑性,幫助動物去適應具有挑戰性的新環境。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剝奪了果蠅的飛行能力後,他們發現這些果蠅是通過睡眠來適應無飛狀態的。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規模果蠅腦連接數據。即使之前使用了分子基因、光學顯微鏡和神經解剖學標記技術,兩萬五千個果蠅中央神經元細胞中仍有一半是未知的。電子顯微鏡重建(reconstrcuction)促成了細胞和亞細胞結構的無偏差渲染。
  • 科學家成功利用雷射控制果蠅思維
    科學家成功利用雷射控制果蠅思維 P迪 | 2014-05-28 9:33:50 | 科技資訊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在果蠅大腦的3D圖像中發現了隱藏神經元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數據加快理解大腦如何影響行為。An adultfruit-fly brain in all its glory.成年果蠅大腦完全時期。科學家製作出了如此細緻的果蠅大腦的3D圖像,通過圖像研究人員可以看清整個器官中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Fruit flie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display a suite of complex behaviours, including courtship dances and learning.
  • 浙大一項果蠅研究 探討未來人類實現睡眠2小時,精神一整天
    在果蠅,小鼠和人類中,都能觀察到這兩種行為共同作用來控制動物的周期性睡眠。隨著近年來對各種模式生物的研究,科研人員對分別調控這兩種行為的分子和神經通路了解得很多。但在大多數生物中,對節律神經迴路如何輸出到睡眠中心的連接機制依然未知。使得這成為睡眠領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人工智慧:與其坐等認知科學家「猜謎」,不如直接繪製大腦結構圖譜
    具有更強智能的「電子大腦」還是生物大腦和生物智能的對照物,更易操作調控,能夠加快腦科學和數理科學家破解大腦奧秘的歷史進程。從結構層次認識大腦本來就是現代神經科學的起點。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在神經系統結構研究上的工作」的卡米洛·高爾基和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他們提出神經元染色法並繪製了大量精美的生物神經網絡圖譜,沿用至今。神經元是大腦神經網絡的基本單元,對於它的功能,1943年麥卡洛克和皮茨想像成「全或無」的邏輯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