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客觀題是筆試部分常考題型,中公教師網整理了美術教師招聘中常見習題,快看!
一、單項選擇題
1.法國畫家米勒以其質樸平凡的筆調,深刻地表現了田間勞動者的生活面貌,他的代表作品有:( )。
A.《紅色的房間》《牧羊女》 B.《向日葵》《亞威農少女》
C.《鳶尾花》《春》 D.《拾穗》《晚鐘》
【答案】D。解析:《紅色的房間》現代野獸派馬蒂斯,《向日葵》《鳶尾花》19世紀法國後現代主義凡高,《亞威農少女》現代立體派畢卡索,《春》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波提切利。《牧羊女》《拾穗》《晚鐘》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米勒。
2.以下作品與作者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最後的晚餐》——德拉克羅瓦
B.《星月夜》——達文西
C.《日出·印象》——高更
D.《睡蓮》——莫奈
【答案】D。解析:《最後的晚餐》—達文西,《星月夜》—凡高,《日出·印象》—莫奈。
3.下列作品中,( )不屬於浪漫主義。
A.《梅杜薩之筏》 B.《自由引導人民》
C.《舟發西苔島》 D.《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
【答案】C。解析:《梅杜薩之筏》是浪漫主義畫家籍裡柯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是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作品。《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是西班牙浪漫主義先驅戈雅的作品。《舟發西苔島》是洛可可畫家華託的作品。
4.下圖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工藝品「唐三彩」。對此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馬是文化藝術中最常見的題材,尤其是在唐代盛行
B.它屬於瓷器製品
C.色彩以黃、褐、綠三色為基本釉色
D.種類繁多,動物以馬和駱駝為主
【答案】B。解析:唐三彩是唐代低溫鉛質彩釉陶器的概稱,因常用黃、綠、白等色釉在器皿上構成色彩斑斕的裝飾效果而得名「三彩」,實際上並不限於三種色釉,具有絢麗多彩,富麗堂皇的特色。
5.下列線條中,具有明晰、明快、主動等特點,給人以挺拔、崇高、剛毅、莊嚴的感受的是( )。
A.水平線 B.垂直線 C.斜線 D.曲線
【答案】B。解析:水平直線給人以平靜、沉穩、舒展、安寧的感受;垂直線給人以挺拔、剛毅、莊嚴的感受;自由曲線給人以自由、活潑、流動與愉悅的感受。
6.不同顏色的相貌、名稱稱為( )。
A.色彩 B.色相 C.色度 D.純度
【答案】B。解析: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徵。自然界中色彩的種類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種類和名稱。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的種類變化就叫色相。
7.「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是( )說的。
A.謝赫 B.曹不興 C.顧愷之 D.張僧繇
【答案】C。解析:《世說新語·巧藝》記載: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理論,強調繪畫重「寫照」更重「傳神」。
二、簡答題
1.簡述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主要藝術特色和藝術成就。
【參考答案】
(1)達·文西
達·文西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的作品以自尊和高貴的人性提升著人們戰勝中世紀的信心,個性鮮明,將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發明了「漸隱法」,成功地表現出人物微妙的內心活動,作品含蓄,充滿哲理思考。代表作品:《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巖間聖母》。
(2)米開朗基羅
在繪畫、雕刻、建築方面都有著傑出的成就,並且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作品迸發著一股悲憤壯烈、騷動不安的反抗情緒,充滿了英雄主義、被壓抑的力量與悲壯的激情,充分發揮了人體表現力。代表作:《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最後的審判》;雕塑《大衛》。
(3)拉斐爾
最著名的作品主要是表現聖母子題材的繪畫作品,作品優雅,秀美,筆下人物具有溫和高貴的氣質,在這些作品中,他創造出了一種與中世紀那種符號化的、乾枯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聖母形象,他們既具有人間母親那種慈祥與關愛的神情,又具有一種超脫世俗的理想主義美感。代表作:《草地上的聖母》《椅中聖母》《西斯廷聖母》。
2.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的性質是什麼?
【參考答案】
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美術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
(2)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運用傳統媒介或新媒體創造作品,發展想像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3)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培養人文精神。
(4)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
3.「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畫家」?他們在山水畫上的特點是什麼?
【參考答案】
元四家指的是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主要特點為:元四家強調以畫「自娛」,注重主觀性情的抒發,突出繪畫的文學趣味,詩書畫的結合達到統一和諧。在筆墨方面各有獨特創造,使畫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的理想,從而開創了一代新風,形成了以「文人畫」為主流的山水畫派。元代文人畫家在藝術上標榜「寫胸中逸氣」「自娛」而不趨附社會審美愛好。如倪瓚「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