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年輕人 在最需要的地方當好防疫「翻譯官」

2020-12-13 環京津網

春暖花開,各地疫情形勢向好,人們都在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復工復產、迎接美好生活的到來。在城市復甦、生活有序運轉的背後,是很多人的默默付出,特別是近階段嚴防國外疫情輸入的形勢下,許多年輕人挺身而出、踴躍報名,積極投身到防疫相關工作當中。這其中,就有許多「85後」「90後」和「00後」的身影,他們利用專業所長,當起了雙語「翻譯官」,不僅將政策、疫情相關知識傳遞給外籍人士,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而且傳遞了志願服務、堅定信心的精神。

「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近這段時間在集中隔離點增援,看到社區醫院、疾控中心、衛健委的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我深受感動。」3月30日,在集中隔離點協助工作的靜安區外事辦工作人員樓文博說道。今年2月開始,「85後」的樓文博支援到天目西路街道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從年後入滬人員的疫情防控和社區的疫情防控,到近期的防輸入,和很多一線人員一樣,樓文博的工作任務也在不斷變化。

眼下,他在集中隔離點的一線提供翻譯服務。「除了我主要與使用英語的人士進行交流、宣傳疫情知識外,這裡還有衛生系統翻譯幹部。」樓文博說,前段時間,一旦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人群入住,能用英語交流的,他都會及時向他們宣傳疫情的政策和相關知識。「他們來的時候往往都容易焦慮,我儘可能地用對講機與他們交流,疏導他們的情緒。」

作為區外事辦工作人員,樓文博往常的工作中也經常要用英語與外籍人士打交道。這次防控疫情的工作中,他也積極學習專業詞彙,以準確地與外籍人士交流,維護隔離點的穩定。

除了一線從事翻譯服務的樓文博,區外事辦的「90後」金徐紫桑和張雪琦則在後方從事著翻譯服務。從最新的政策到告知書、登記表等,她們都發揮西班牙語、英語等專業特長,進行最及時的翻譯服務。「只要有任務,就會立即響應,將翻譯材料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到機場等場所。」作為市外事辦借調到區外事辦的工作人員,金徐紫桑第一時間投身到翻譯服務的工作中,「我們24小時待命,包括筆譯、口譯,只要前方有需要,我們的電話、微信都隨時暢通,第一時間與外籍人士連線,傳遞政策、疫情相關知識。」

金徐紫桑告訴記者,因為每個國家的防疫手段和措施不同,因此在服務的過程中,她感到取得外籍人士對國內政策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要徵得外籍人士的理解是需要做工作的,要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政策,一開始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們太嚴格了,但所有人都一視同仁。」金徐紫桑說,當時有一位外籍人士不願意去集中隔離點,她通過解釋政策以及說明疫情情況後,讓這位外籍人士同意前往集中隔離點。一個星期後,這位外籍人士又向她發來求助,說自己有恐慌情緒。「我們聯繫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目前,他已經解除隔離。」

有英語專業特長的張雪琦說,連日來,各項翻譯工作都做到了及時響應,「每次根據新的政策進行翻譯,再根據政策改變進行調整,都是為了更好地宣傳防疫知識,為守護國門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是守護者,也是迎接入境旅客的最初印象」

「居家隔離」「冠狀病毒」「及時就診」……面對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士,如何把「高頻」詞彙轉換成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語種,積極解答對方的各種疑難提問?成為擺在守護國門一線工作人員、志願者面前的問題。為減少防疫工作中的「散裝英語」,靜安公安分局將有外語特長的青年民警迅速組建起來,成立了上海首支公安防疫外語應急小分隊,這支小分隊有37名公安青年,平均年齡30歲,涵蓋了英語、俄語、義大利語、韓語等11個語種,隊裡不乏有人參加過中意聯合巡邏、聯合國維和任務等上海公安重要涉外警務工作。連日來,他們在機場、在社區,承擔著翻「疫」官的任務。

作為增援浦東機場疫情防控的一線民警,同時也作為應急小分隊成員,英語專業出身的民警趙雅韻認真比對每一位入境並居住在靜安的旅客信息,即使通宵達旦,也要確保「不漏一人」,守好防範的「第一關」。她還參與製作了防疫外語的卡片,用標準的英語錄製了音頻,做成二維碼印在學習卡上,以便英語底子薄弱的同志學習。

趙雅韻說,有次凌晨4點多,一位外籍人士靦腆地走到靜安區工作點,怯生生地打了招呼。「我按照流程與其核對信息和確認隔離條件的整個過程中,他都十分配合,還連連感謝中國政府如此周到。」趙雅韻說,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臨上大巴時,他望著志願者的身影支支吾吾了半天,說想要合個影,回去告訴他留在美國的朋友「Youreallydidagreatjob.」

趙雅韻說,語言交流只是一種方式,更多的是信息的傳遞和暢通:「我們是守護者,也是這個城市迎接入境旅客的最初印象。」

「雖不曾見面,但語言交流把我們聯繫在了一起」

「我們後來還加了微信,他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85後」的尤昱哲最近報名參加了江寧路社區志願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工作。前幾天,他接到志願服務中心任務,要向一名泰國籍隔離對象用英語宣傳疫情相關知識,由於這名外籍人士對於隔離的政策不太了解,為此,尤昱哲電話通過英文交流的方式,將疫情相關知識傳遞給這位泰國國籍的人士。

「雖然不曾見面,但通過網絡、電話,可以把最新的政策告訴他,我覺得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尤昱哲說。

為了做好翻譯志願服務,社會服務組織暘升招募了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有外語特長的學生參加。其中「95後」「00後」學生佔到大多數。通過在微信群「搶單」的形式,志願者們進行著相關的翻譯任務。「00後」的上海紐約大學大一學生範嘉茵,報名以來一共搶到了2次翻譯任務,將有關疫情防控知識和科普文章翻譯成德語手冊,由暘升提供給社區、發布在微信平臺。

範嘉茵告訴記者,初高中時她學習的第一外語就是德語。這次參與志願服務讓她收穫很大。「大家根據所學的語種,都很積極地搶單,真的就是秒搶的那種。」由於很多都是專業詞彙,第一次翻譯時,範嘉茵還專門登陸了德國衛生部門的網站,了解德國方面對於「病毒」「肺炎」等詞彙的表述,再進行更好地翻譯。

郝馨瑞是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到目前為止,她在暘升群中一共搶單4次任務。在郝馨瑞看來,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翻譯了一首由上海戲劇學院學生原創的抗疫歌曲《同樣的心》。「這首歌是我和其他兩位志願者共同翻譯的,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歌詞是我們身在同樣的天地,從不曾分離,這是我們擁有的權利。」

郝馨瑞說,雖然他們無法像醫護人員一樣奔赴一線,但是可以利用外語特長,以實際行動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戰「疫」一線】看,靜安這個社區來了一批90後「翻譯官」
    【戰「疫」一線】看,靜安這個社區來了一批90後「翻譯官」 2020-03-12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群「少年翻譯官」一周翻譯12份材料9000多字 將最新防疫信息傳遞...
    靜安區不少白領發現,除了中文宣傳材料,該區的國際化辦公樓宇還紛紛貼上了製作精美的英文版宣傳海報,但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海報上的英文翻譯出自靜安區市西中學一群「少年翻譯官」之手。自2月4日接到上海市靜安暘昇創益青少年發展中心委託翻譯了第一份文件以來,這支近40個人組成的翻譯志願者團隊翻譯了12份、9000多字的「戰疫」英文宣傳材料,幫助生活或工作在該社區的外國友人們更及時地掌握防疫信息。
  • 上海公安首支防疫「翻譯官」隊伍亮相!會11種語言,時常「江湖救急」
    (您好,我是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經偵支隊民警,會說義大利語。)」電話這頭,熟悉的母語從剛剛返滬的義大利夫婦的手機中傳出,而那頭,通著電話的並不是專業的外語翻譯,而是來自靜安公安分局經偵支隊的民警白文超。能夠操著一口如此流利的義大利語,其實,白文超還有另外一重身份,他是上海公安防疫外語小分隊成員。
  • 汨羅講師資源庫 當好「翻譯官」讓四中全會精神落地揚花
    汨羅講師資源庫 當好「翻譯官」讓四中全會精神落地揚花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7日訊(見習記者 吳廣 通訊員 楊莎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汨羅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創新宣講絕不可少,要在全市建立「黨員領導幹部、黨校教師、基層村幹、道德模範、行業精英、文藝工作者」等組成的講師師資庫,結合汨羅實際,原創精品課程,為不同部門、單位、行業提供「菜單式」宣講服務,做好全會精神「翻譯官」,用全會精神統一幹部群眾思想認識。
  • 胡同裡的「歪果仁」VS見招拆招的「翻譯官」
    起初,我以為他只是語言上的翻譯,但其實,這個「翻譯官」不簡單。他需要察言觀色,處理很多關係微妙的事情,更要付出真情實感。尤其,在疫情期間。
  • 親愛的社區防疫「翻譯官」
    早在2月初,居委會就在小區業主群發出倡議,招募了一批懂外語的志願者,擔任社區防疫「翻譯官」,協助開展人員排摸、登記等工作,精通英語的寧久蘭成為其中一員。打電話詢問外籍居民返滬日期,指導他們上報體溫、登記個人信息,協助採購急需物品,成為她的日常服務內容。
  • 「新國展」裡的大學生「翻譯官」
    「新國展」裡的大學生「翻譯官」(眾生相)  3月10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以下簡稱「新國展」)啟用作為入境人員集散點。「響應號召,守護國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3名師生志願者馳援「新國展」,提供防疫語言志願服務。疫情之下,「95後」「00後」大學生有著怎樣的擔當,一起讀讀他們的故事。
  • 上海靜安用八國語言宣傳防疫知識
    2月9日下午,在靜安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凌惠康帶隊下,靜安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季軍,會長江泓、理事田庭峰代表區知聯會將自行翻譯、設計、製作的中文和7種外語的疫情防控指南海報,送至凱迪克大廈和靜安高和大廈等商務樓宇以及世紀時空酒店公寓,交給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張貼,為在滬外籍人士送上防疫指導。
  • 招募「翻譯官」,期待你的加入!
    招募「翻譯官」,期待你的加入!」你在哪」疫「線需要你當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員健康管理給社區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為此嘉興路街道和北外灘街道發出招募令期待你的加入
  • 全市「最大」、「最難」的改造項目!靜安怎麼讓2000多戶居民滿意?
    2020年12月31日曆時三個月的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籤約工作截止記者從彭浦新村街道了解到,彭一小區是全市戶數規模最大、改造難度最高、情況最複雜的舊住房拆除重建成套改造項目,截至當天晚上12點,彭一小區362戶產權房100%完成籤約;1748戶租賃房籤約率達到99.88%。
  •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書記當好「六大員」 確保防疫復工兩不誤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河南省周口市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組織引導駐村第一書記當好「六大員」,送技術、送農資有效促進派駐村疫情防控和復耕復產兩不誤,持續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尖兵」作。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視頻|今日社區防疫「翻譯官」 未來還會為外國遊客講述老城廂故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最近,豫園附近社區活躍著一群「線上翻譯官」,無償為居家的外籍住戶提供生活便利。令人期待的是,等疫情過後,這群志願服務者還將在豫園景區為外籍遊客提供多語種翻譯,講述老城廂的故事。
  • 【戰疫進行時】嚴防外來輸入,楊浦這群「編外翻譯官」奧利給!
    【戰疫進行時】嚴防外來輸入,楊浦這群「編外翻譯官」奧利給!大橋街道一名居委幹部介紹說,由於之前出現的疫情重點國家大多不是英語系國家,即便有懂英語的年輕人,在開展社區排摸時,面對小語種也束手無策。為嚴防外來輸入,大橋街道一方面廣發英雄帖,召集外語志願者加入社區防疫隊伍,另一方面則組織編錄外語常用工作指南,方便工作人員對照開展工作。
  • 製片人:《翻譯官2》已開始籌備 以韓語為背景
    行業劇的外衣,偶像劇的套路平心而論,《翻譯官》成為三部劇中的吐槽之最,一來是觀眾基數大,二來也的確在三部劇中顯得製作嚴謹度不夠,偶像劇氣質太濃,自帶吐槽屬性。同為行業劇《女強》的劇情發力點緊緊圍繞行業本身,而《翻譯官》相比之下,不夠深入、細緻,其中最多被吐槽的紕漏就是,明明是政府機構的法語翻譯,可他們涉及的所有外事活動都是對瑞士。
  • 抗疫最前線的「翻譯官」
    同時,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前線「翻譯官」,因為萬兵是湖北黃岡人,曾在武漢生活過8年。萬兵和同事們現在治療的患者年齡超過60歲的達到三分之二,很多老年患者雖然能聽懂普通話,但是不會講,只會說方言,與醫療隊成員溝通上存在較大困難。身為湖北人的萬兵當起了抗疫前線的「翻譯官」。
  • 親愛的翻譯官中提到的高翻院存在嗎?高翻院在什麼地方?
    翻譯官中提到的高翻院存在嗎?高翻院在什麼地方?由楊冪、黃軒領銜主演的職場大戲《翻譯官》終於在眾多粉絲的長達兩年的期待中登陸湖南衛視熱播了,在該劇中楊冪飾演劇中女一號「喬菲」,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官。喬菲畢業之後報考高翻院,很多網友都疑惑所提到的「高翻院」真實存在嗎?高翻院到底在什麼地方?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高翻院到底指的什麼地方?
  • 源甲專業的靜安餐飲管理打造口碑不錯的靜安食堂承包
    我們說對於一家靜安食堂承包的企業而言,它的靜安餐飲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專業的靜安餐飲管理,就能讓靜安食堂承包系列品質化,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標準化,靜安食堂承包也一樣,大型的單位與企業,能擁有一個口碑不錯的食堂,對員工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福利,畢竟一日三餐,員工們就不用再操心要吃什麼了呢。
  • 星暉動人心 共濟迎春來——水運行業志願者的防疫一線故事
    這個眼角總是掛著笑的年輕人連忙解釋。董亞(中)在村口監測點。楊向宇 攝董亞是中交一航局安裝公司阿布達比港口項目的一名安全員。如今,他多了一個身份: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鎮董樓村防疫志願者。從生產一線到防疫一線,「保安全」成了他不變的工作。春節前夕,在項目上忙了一年的董亞回家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