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高考之後不能看山看海,那就先來看看西南政法大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吧!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法學+英語」、「法學+工商管理」3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學校依託法學和新聞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新增的以培養複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專業!
今年,3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將面向全國各省市招生,快來先睹為快吧!
新聞學+法學
項目簡介
「新聞學+法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9年新出臺的《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依託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兩大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開辦的新型人才培養項目。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學科優勢,開展新聞學+法學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既具有新聞學專業技能,又具有法學專業思維的複合型跨學科人才。
培養目標
「新聞學+法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貫徹「立德樹人、新法雙修」培養理念,根據「堅定理想信念、紮實理論功底、系統專門知識、良好職業能力」的一流人才培養要求,旨在秉持 「中國立場、全球視野、法律正義、社會責任」理念,適應媒介融合變革與社會發展需求,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適合從事政法報導、法治傳播、傳媒法務的複合型、創新型一流人才。
培養特色
(一)每年招生人數、班數設置
1.每年招生人數:40人
2.班數設置:在新聞傳播學院開設1個教學班
(二)特色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
1.特色課程
雙方聯合開設法治新聞報導、媒介智慧財產權、人權概論、法律邏輯學等特色課程。
2.人才培養模式
(1)學制、修業年限與學位
學制: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習年限。不低於3年不高於6年(應徵入伍保留學籍者除外)。
學位:文學學士學位、法學學士學位(只發放一本學位證書,所授兩個學位在證書中予以註明)。
(2)學分要求:最低修讀186學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16學分,通識必修課21學分;專業必修課88學分,專業選修課最低修讀33學分;實踐實驗實訓教學必修17學分,實踐實驗實訓教學選修最低修讀11學分。
(3)合作模式為「6+1」合作模式:「6」:法學類課程由6個法學院支持開設;「1」:新聞傳播類課程由新聞傳播學院開設。
3.具體人才培養方案反映的特色
(1)優秀的師資隊伍。授課教師專業能力強、知識背景豐富,學生將受益於高質量的教學模式與高水準的師資指導。培養學生具有清晰的法治傳播從業者的角色認知,具備積極樂觀、競爭協作的良好個性,掌握法治新聞傳播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2)交叉的專業課程。專業課程為法學、新聞學專業核心課程,由6大法學院與新聞傳播學院提供,培養學生紮實的理論功底,培養學生具備運用新聞學、法學理論和方法調查、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
(3)豐富的實踐鍛鍊。培養方案要求學生在掌握新聞傳播和司法行業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的同時,積極投入法治傳播實踐,提供了藍鯨計劃等實踐類課程,培養學生具備與新聞傳播實踐、司法實踐相適應的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
招生計劃
註:北京、天津、浙江、山東為高考改革省,不分文理。
法學+英語
項目簡介
卓越法治人才「法學+英語」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由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與外語學院聯合舉辦,通過跨學院跨學科方式培養國際化人權法學專門人才,入選教育部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項目、重慶市高校國際化特色建設項目。
培養目標
本專業切實貫徹「國際視野、中國立場、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理念,根據「堅定理想信念、紮實理論功底、系統專門知識、良好職業能力」的一流人才培養要求,充分吸收近年來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成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政法特色、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並能夠滿足經濟社會需求的國際化、複合型、創新型高素質一流法治人才。
培養特色
本專業堅持國際化導向和人權專業特色,按照「法學+外語+人權」三疊加培養模式,旨在面向聯合國和國際組織、國家機關與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社會團體等單位,為培養掌握法學基本原理、具有紮實人權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從事人權外宣、人權國際交流、人權決策諮詢,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人權事務工作的國際化、複合型、創新型高端人才奠定基礎。
1.「法學+英語」雙學士項目規模:60人,在外語學院開設教學班,獨立培養。
2.人才培養模式
(1)學制、修業年限與學位
學制: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習年限,不低於3年不高於6年(應徵入伍保留學籍者除外)。
學位:法學學士學位+文學學士學位(只發放一本學位證書,所授兩個學位在證書中予以註明)。
(2)學分要求:最低修讀191學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16學分,通識必修課16學分;專業必修課92學分,其中法學專業必修課44學分,英語專業必修課48學分。英語專業必修課中12個學分為在線修讀學分,分別為英語閱讀(2)、英語視聽說(1-5)和英語口語(1-5)。專業選修課最低修讀38學分,其中法學專業選修課最低修讀24學分,英語專業選修課最低修讀14學分;實踐實驗實訓教學必修19學分,選修最低修讀10學分。
3.單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分階段培養。第一、第二學年注重專業基礎教育,第三、第四學年強化職業素養和實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4.合作模式為「6+1」合作模式。「6」:法學類課程由6個法學院支持開設;「1」:英語類課程由外語學院開設。
5.選聘校內外優秀師資授課。從校內選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任務,根據實際需要,聘請具有豐富對外人權工作實務經驗的校外兼職教師為學生授課。
6.實行雙導師制度。在選聘學術功底深厚、教學效果顯著的骨幹教師作為校內導師的基礎上,建設一支對人權法律實務具備豐富經驗的兼職教師隊伍,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
7.給予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出國交流、深造,並為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課外實踐活動創造條件。
招生計劃
法學+工商管理
項目簡介
「法學+工商管理」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9年新出臺的《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依託西南政法大學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法學以及重慶市重點學科工商管理開辦的複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項目。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科、工商管理優勢,開展「法學+工商管理」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既具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又具有法學專業思維的複合型、創新型、應用型跨學科的「精商明法」人才。
培養目標
「法學+工商管理」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貫徹「精商明法」的培養理念,根據「堅定理想信念、紮實理論功底、系統專門知識、良好職業能力」的一流「法商融合」人才培養要求,旨在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具備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能夠從事與商業相關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工作以及相關領域的其他社會服務工作,德才兼備、務實創新的複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一流「法商融合」專業人才。
培養特色
(一)每年招生人數、班數設置
每年招生40人,在商學院開設1個教學班。
(二)特色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
1.特色課程
《企業法務管理》、《法商管理學》、《企業戰略管理》、《商法學》、《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法》、《網絡與信息安全法》等(詳見人才培養方案)。
2.人才培養模式
(1)學制、修業年限與學位
學制:標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習年限。不低於3年不高於6年(應徵入伍保留學籍者除外)。
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法學學士學位(只發放一本學位證書,所授兩個學位在證書中予以註明)。
(2)學分要求:最低修讀188學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16學分,通識必修課-體育、大學英語、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創業基礎-共計16學分;專業必修課86學分,專業選修課最低修讀38學分;實踐實驗實訓教學必修20學分,實踐實驗實訓教學選修最低修讀12學分。
3.具體人才培養方案反映的特色
(1)合作模式: 「6+1」合作:「6+1」合作模式:西南政法大學6大法學院法學學科師資支持;商學院工商管理學科師資支持。
(2)融合模式:「法商融合」:已初步建立了「法商融合」師資,工商管理專業具有10餘位管理學博士、法學博士後專職教師;開設法商融合課程,《企業法務管理》、《法商管理學》、《企業戰略管理》(開設雙師同堂講授專題)。
(3)服務模式:「以本為本」:自2016級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卓越法商融合人才實驗班以來,三屆學生均提出了對於雙學位的渴求,雙學位班的開設恰逢其時,不僅是為培養法商複合型人才,還體現了以本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服務理念。
招生計劃
歡迎廣大考生報考
西南政法大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