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的好劇,這次重刷如懿傳我才發現如懿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過自負。
記得她封為繼後之前,太后對她有過提點,跟她說過:皇帝是天子,身在萬人之上,他們永遠都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女人的夫君,便是皇后也只是他們身邊的臣子,奴才。
可惜因為太自負如懿完全聽不進旁人的勸告,在她心裡她和乾隆年少相識相知,旁人是不懂他們的情誼的。所以她不但聽不進好姐妹海蘭的勸解,對太后這個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也是充耳不聞。
如懿和乾隆第一次矛盾大爆發是永壽宮的鹿血酒事件。對於這次事件乾隆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一直是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他一開始就不想與如懿正面衝突,所以才讓衛嬿婉傳話說了事後會去皇后宮裡。第二次他親自出面也是好言相勸希望如懿先回去,不要把事情鬧大。
如懿卻一直是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大庭廣眾指責衛嬿婉大白天魅惑主上,這不是也側面說明了皇帝是昏君才會被魅惑嗎?接著不僅逼皇帝喝醒酒湯,還下跪逼皇帝,完全讓乾隆下不了臺。
如懿的本意是好的,而且就像她說的作為皇后有規勸皇帝的責任,但這次矛盾完全可以不必激化到這個程度。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如懿退一步先回宮,私下再勸皇帝效果應該會比當面硬碰硬要好得多。
再想想如懿如何聰慧,平日裡整治後宮一直是剛柔並濟恩威並施,這次的處理方法怎麼會如此有失水準。有人說是如懿用情太深,所以才會有失分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用情太深,還不如說是她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試想想她如果有聽進太后的勸告,認識到自己即使身居後位也只是乾隆的臣子甚至奴才,那作為一個奴才她還敢這樣跟主子說話嗎?
如懿是乾隆的初戀,因為太后的關係乾隆沒能如願以償地迎娶如懿為他的正妻,所以對如懿他應該是有愧疚和補償的心理。再加上太后因為如懿姑母的緣故時不時的為難她,這就更激起乾隆對如懿的保護欲。所以不否認乾隆待如懿是比待其他嬪妃有所不同。如懿肯定也感覺到了,她才會仗著乾隆的寵愛發發小脾氣使使小性子,這倒也沒什麼,只要她把掌控住這個度即可,掌控好了在乾隆眼裡還能彰顯出她的真性情。可是像這樣當面懟得乾隆顏面盡失就太過了,別說去世的孝賢皇后不曾這麼對乾隆就連太后也不曾這麼逼迫皇帝。
鹿血酒事件結局是因如懿有喜,乾隆大喜,算是個小團圓結局。但只要如懿還依然這麼自負,依然相信自己和乾隆的情誼不比旁人,依然先把乾隆當作她一個人的夫君,那發生像鹿血酒事件這樣的矛盾就只是早晚問題。這樣一看後面如懿會做出斷髮這樣激進的方法表示和乾隆恩斷義絕也就沒什麼好意外的了。
如果不是因為太過自負,如懿應該會在深宮生活得極好。她年少時因為姑母的緣故就經常出入皇宮,所以她很清楚深宮的殘酷,更清楚這裡的生存法則,再加上她和乾隆年少相識相知的情誼,在其他妃嬪要絞盡腦汁討好乾隆時,她早就熟知乾隆的喜好。她的起點本身就比一般妃嬪要來得高,再加上她還有兒子,本來她的結局應該像甄嬛一樣坐在太后的位子上。
可惜如懿最後心死,自盡而亡,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