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甲骨文」你能猜出是什麼嗎
一片甲骨驚天下。作為目前中國最早成系統的文字,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迎來了發現120周年的紀念時刻。一系列國家層面舉辦的紀念活動陸續開展,這是甲骨文發現以來的第一次。
2019年10月18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安陽正式拉開帷幕。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河南商報推出系列報導,採訪推廣甲骨文的小人物,聚焦甲骨文文創產品行業,帶你「穿越」上下三千年,感受甲骨文從古至今散發的迷人魅力。
10月18日,在河南省安陽市舉辦的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化·創新·傳播」論壇中,圍繞如何推動甲骨文的文化傳播和創新設計,如何讓甲骨文在網際網路新時代煥發青春,如何真正被更多人喜愛,與會大咖觀點碰撞,金句迭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就甲骨文文化與創新發言
時尚
甲骨文變成了表情包、漫畫、嘻哈歌曲……
「去油膩」「吃瓜」「你說神馬?」「汪!想吃狗糧。」10月18日晚,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化·創新·傳播」論壇上,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向與會者展示自己設計開發的甲骨文系列表情包時,會場內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甲骨文表情包中,有的依託甲骨文現有文字,將其轉化成更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有的進行了再創造,比如「大家好」,「大」字像個男人,「好」字像女人和小孩,家裡還有一豬,都跑到屋簷下,生動有趣。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設計者之一,首款甲骨文設計字庫、章草設計字庫設計者陳楠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數位化甲骨文設計」的研究與創作工作,除了目前已設計開發的7套甲骨文表情包外,用甲骨文元素製作的繪畫(漫畫)、賀卡、聯名卡,創作的嘻哈歌曲等,吸引了廣泛關注。
陳楠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經過創新設計的甲骨文創意產品,注重表現現代設計語境,甲骨文不再是神秘而古老的文化符號,而是流行時尚元素,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文創
甲骨文參與到漢字文創開發中
「很多外國朋友來到殷墟後,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漢字還像甲骨文,我們早就學會漢字,學會漢語了。」論壇上,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的這番話讓人印象很深。
近年來,北京國際漢語學院常務副院長桂帆和她的團隊開始推廣中華漢字體驗園項目,通過在教學中加入甲骨文元素,通過形象的描述,讓文字在學習者的腦子裡構成一幅畫,讓文字「活起來」「動起來」。
小象漢字的創始人劉良鵬也從孩子的需求中看到了甲骨文文創產品的價值。
劉良鵬設計的《甲骨文遊戲字卡》中,每一張字卡都包含甲骨文、簡體字和英文三種形式,從每一個字的眾多甲骨文字形中挑出最具表現力的一個,加入當代意趣,創造出一種比象形更象形,更接近指代對象的圖形化文字。
此外,在「漢字叔叔」斯睿德建立的漢字字源網站上,通過將甲骨文、金文等古漢字掃描錄入,建起了一個古漢字資料庫,免費對公眾開放服務,也受到歡迎。
電商
一篇文章就能帶來8000套相關產品銷量
近幾年,在大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中,以甲骨文為原型開發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受關注。
陳楠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截至上個月,甲骨文創意表情包在網際網路上的發送量已經達到132萬次,下載量超過16萬人次。2018年,鹿晗團隊發現了甲骨文的宣傳後,雙方合作,推出了一條含有鹿晗和甲骨文元素的一分鐘的視頻,轉發量3900萬人次,視頻播放量達到2000萬次,高中生和初中生紛紛關注有關甲骨文的話題。
這些讓陳楠很振奮,「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大眾,重新煥發活力,有時候可能就缺一個契機、一種傳播方式。」他還透露,目前國內許多院校、設計機構都跟他聯繫,溝通策劃關於甲骨文傳承與創新的研究、活動等。
在甲骨文研究、開發傳播者看來,「這是甲骨文最好的時代。網際網路的助推讓一切變得比以往容易,也更好檢驗效果。」
劉良鵬以小象文字為例,「產品目前大約有60萬用戶,卡片系列有二三十萬套的銷量,通過微信公眾號上的團購,有時一篇文章就能帶來8000套的銷量,這都是以前不能設想的。」
大咖說 甲骨文文創開發的前提是普及甲骨文文化
對於國內甲骨文文創產品的開發,受訪的業內人士大都表示,雖然目前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但已經比較活躍。但同時,包括甲骨文在內的文字項目的開發,目前在整個產業中佔比還非常非常低,參與度也有限。
桂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國內以純漢字為主體的文創開發,盈利方面也比較難,有些開發者是懷著情懷在做,需要多方支持。
陳楠也提到,甲骨文的文創開發想做得更好,首先要解決甲骨文文化的普及,這是基礎和前提,同時,要保護好智慧財產權,讓行業更健康。
人民日報海外版世界遺產周刊主編齊欣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甲骨文的一些文創開發中,一旦過於注重「形」,忽視了文字本身,很可能陷入「知道是甲骨文,但一個不認識」的尷尬。對於甲骨文的文化傳播和創新,齊欣和其他一些觀察者還用了一個形象的說法,「洞(甲骨文學界)中千年,世上(社會大眾)一日,要讓甲骨文研究開發走出博物館、走出實驗室、走出專家群體、走出安陽,真正被社會大眾喜愛,真正讓甲骨文「活起來」「動起來」。
相關閱讀
90後鄭州姑娘製作了
全網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
一個普通人,能對甲骨文推廣產生多大影響?你還記得創作出全網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的人是誰嗎?她叫李子一,90後,畢業於鄭州大學考古系。「你瞅啥」「呵呵」「比心」「怪我咯」……24個以甲骨文為元素的表情包,成為「鬥圖」的一股清流,同時也掀起了一股甲骨文表情包使用熱潮。
「甲骨文很像表情包啊」
2017年5月,李子一隨手翻開一本甲骨文字典,書中甲骨文的「熊」字長著一對翅膀,這引起了李子一極大的注意和好奇。李子一發微博和微信求助大家:為啥甲骨文的熊字長翅膀?
隨後,這個問題得到了積極回應,眾多網友腦洞大開,有人認為漢字「熊」下邊是「水」,熊得有翅膀才不會掉水裡淹死;有人覺得「翅膀」是魚,熊把捕的魚別到身上,就像吸菸的人把煙別在耳朵後邊……
李子一用漫畫記錄了這個有趣的過程。在和好朋友李舒桐閒聊這件事兒時,李子一迸發出靈感:「甲骨文很像表情包啊!」李舒桐精通PS,得知這個想法後也十分激動,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合作製作甲骨文表情包。
自學PS製作甲骨文表情包
雖然李舒桐是PS大神,但是遠在上海,李子一決定現學PS,創意由李舒桐和她一起把關。她在網上搜索怎麼用PS做動圖,根據步驟一點一點做,剛開始,一個簡單的動圖,她需要做整整4個小時。
比如,在製作「回家咯」動圖時,她覺得「家」字的甲骨文字形頗像一隻小烏龜,就決定用小烏龜的爬行來表達回家的含義。為了畫得生動,李子一蹲著觀察家裡養的烏龜,用手機錄下它的爬行過程,再慢速回放,看烏龜的眼睛怎麼眨、尾巴怎麼擺。
經過兩個星期的摸索,李子一搞定了動圖製作,又經過兩個月的反覆修改,2017年7月份,全套24個表情包終於全部做完。推出表情包那天,李子一在朋友圈發文說:「我一直想用比漫畫更有互動性以及參與性的方式,讓看似冷門的考古和古文字小知識進入我們的生活,這個表情包算是我的新嘗試吧!」
「瘋狂甲骨文」表情包下載量超10萬
在微信表情商店裡,「瘋狂甲骨文」下載量已經超過10萬,李子一獲得了近900人的讚賞。去年,李子一給鄭州康園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的學生上過甲骨文課。她教孩子們簡單的甲骨文字,引導孩子們用甲骨文編故事。在李子一看來,作為考古學生,有一顆向別人傳播考古知識的心,用什麼方式都是可以的。
李子一很喜歡魯迅說過的一句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李子一還沒想好接下來要做什麼,但她希望用自己小小的發聲,在科普考古的道路上毅然前行,「能發光發光,能發熱發熱」。
當古老文字遇上現代曆法
這本日曆「穿越」了三千多年
60歲的韓建周,來自甲骨文的故鄉河南安陽,他花了8年時間,自費編撰出版了《甲骨文字釋義》。今年他還編寫了一本《甲骨文日曆》,為的是讓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甲骨文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一本日曆,讓古老的甲骨文走進尋常百姓家
近日,不少安陽市民家中都有了一本特殊的日曆——巴掌大小、被精緻的深紅色絨布外衣包裹著。翻開內文,彩色的印刷紙摸起來細膩順滑,每一頁的日期都由甲骨文寫成,每一天都有一個甲骨文字的講解。
古老的甲骨文搭配現代的數字日期,古今滄桑、時空交錯之感撲面而來。
「我們保留了日曆原有的各項功能,加入了甲骨文元素,每天講解一個甲骨文字,同時附上該甲骨文字對應的成語或格言。」這本日曆的編寫者就是韓建周。
韓建周身材略有些瘦弱,他說是這十幾年來癌症纏身的緣故。不過,聊上幾句便會發現他嚴肅、專業,且神採奕奕。
「人們總覺得甲骨文是高高在上的,看不懂、學不會,這本日曆就是讓甲骨文走進大眾,讓大家都能愛上甲骨文。」韓建周表示,「我的夢想就是讓甲骨文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個微信群,匯集全國甲骨文愛好者
這十多年來,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前來拜訪請教,廣東的、陝西的、洛陽的……「濮陽有個小夥子來找我,這本日曆編好以後,我讓他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我在群裡發語音來教大家認甲骨文。」韓建周說,自己老了,微信不會用,就由年輕人來教大家認甲骨文。
這名濮陽的小夥子杜慶奎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在群裡教過的年紀最小的學員只有5歲,小朋友一直堅持學習,家長的反饋也不錯。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他曾經花了8年時間,自費編撰出版了集甲骨文字典、字帖於一體的《甲骨文字釋義》,用輕鬆易懂的語言解釋甲骨文。書稿完成後,他拿出自己2年的工資,自費出版,「你選擇了一個事之後,把它幹好,能夠體現你的價值。我覺得這是個高尚的事業,這事值得做。」
甲骨文還可以進教材、進市場
編書期間,韓建周已經被賁門癌折磨了十幾年之久。有時候他會想,如果自己走了,這些沒完成的書稿、甲骨文字庫怎麼辦?值得欣慰的是,他一直在培養年輕人。除了愛人,本科為法學的女兒,碩博期間改為研究甲骨文。目前,女兒女婿都在從事甲骨文研究。
如何真正讓甲骨文「活」起來?韓建周精煉地表示,「進校園、進社區、進市場。」「現在很多服裝印外文字母,為什麼不能印我們的甲骨文呢?它既是圖畫又是文字。」韓建周說,「進教材是普及甲骨文最好的抓手,現在可能有困難,但是去搞個講座,教中小學生甲骨文字不難。」
在韓建周看來,甲骨文、殷墟、紅旗渠是安陽的三條文旅主線,是安陽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世界走近安陽的燈塔。他的願望是,未來的某一天,安陽人都會寫甲骨文,中國人都認識甲骨文。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