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小巴開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 自動駕駛主動避人

2020-12-14 廣州日報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無人技術」早已從概念變為現實,例如無人便利店、無人食堂、無人書店等等,「無人經濟」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走進社區、商業體及校園。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出現了一輛外形小巧的「雙頭」白色小巴,與傳統小巴不同的是,這輛小巴便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明教授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

在當天體驗中,記者發現,無人小巴的車內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無人小巴會自動觀測環境,進行轉向和加減速控制。目前小巴最多能搭載8位乘客,乘客只需通過微信掃碼呼叫,無人小巴接到指令後就會自動到達車站並接送乘客到達目的地。

上車後,乘客還可以通過車上的車載觸控螢幕或人工智慧語音交互系統隨時調整目的地,去往其他車站。由於車上的自動駕駛系統採用了感知地圖匹配的方法,通過雷射點雲對無人車進行定位和導航,無人小巴不僅能自主駕駛,還會主動躲避行人。

此次負責主要研發技術的楊明及其團隊已有十多年的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經驗,早在2007年,其團隊就已研發製作了無人駕駛電動車,並在上海東方綠洲演示;2015年,團隊研發的無人車也已在萬科投入使用,這次在上海交通大學試運行的無人小巴便是其「升級版」。

▍楊明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此次試運行的無人小巴充電5-6小時,可續航一天。我們採用了16線雷射雷達,通過感知地圖匹配的方式,使小巴擁有高清定位的功能。除此以外,我們還與青飛合作開發了更為可靠的核心傳感器,保證無人小巴安全性的同時,擁有全天候運行的能力,即便是面對惡劣天氣,無人小巴依然能夠正常工作。」

值得一提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高成本曾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為此楊明及其團隊在研發成本上做了諸多嘗試與研究,最終使得這款無人車的硬體成本價格比其他數百萬元的同類型無人車降低了5至10倍,以利於其在社會上有更大範圍的推廣及應用。

「低速環境雖然同樣複雜,但相對安全。」楊明坦言,目前團隊更專注於低速園區無人小巴和無人物流系統的開發,暫時不會考慮將無人小巴投放到園區之外的道路上。無人小巴現仍處於試運行中,行駛區域限定在校園內,最高時速限制在15公裡。「但只需要一份電子地圖,1至2天的車輛部署時間,無人小巴就可以投放到其他環境中。」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校園現師生自製「無人駕駛小巴」
    上海交大校園內運行的無人駕駛小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攝  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正式對外宣布,由該校師生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小巴將在校園內進行試運行。記者今天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園裡見到了這輛造型別致的白色小巴。學生只要在校園隨處可見的小巴站臺上使用微信掃碼,點擊呼叫車輛按鈕,就可以實時呼叫小巴前來接站。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計算出小巴準確的抵達時間。
  • 「無人駕駛小巴」在上海交大校園上路
    中青在線上海5月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今天上午,上海交大正式對外宣布,由其師生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小巴將在校園內進行試運行。記者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園裡見到了這輛造型別致的白色小巴。學生只須在校園隨處可見的小巴站臺上使用微信掃碼,點擊呼叫車輛按鈕,就可以實時呼叫小巴前來接站。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計算出小巴準確的抵達接站時間。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小巴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楊明所帶領的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發,研發團隊成員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
  • 「雙頭」無人駕駛校車在上海交大上路,八座小巴雙休日載客量達200...
    今天(8日)上午10時許,上海交通大學電院2017級博士生袁偉,在徐匯校區體育館門口用手機微信掃了掃站點立牌上的二維碼,呼叫校車前來接他。2分鐘後,只見一輛白色車身、墨色玻璃的小巴緩緩駛來,停在袁偉面前自動打開車門。
  • 「雙頭」無人駕駛校車在上海交大上路
    5月8日上午10時許,上海交通大學電院2017級博士生袁偉,在徐匯校區體育館門口用手機微信掃了掃站點立牌上的二維碼,呼叫校車前來接他。2分鐘後,只見一輛白色車身、墨色玻璃的小巴緩緩駛來,停在袁偉面前自動打開車門。全車8座,都是乘客座位,沒有駕駛座、副駕駛座,也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等。
  • 交大「雙頭」無人駕駛校車上路
    掃二維碼看無人駕駛校車解放日報報導,昨天上午10時許,上海交通大學電院2017級博士生袁偉,在徐匯校區體育館門口用手機微信掃了掃站點立牌上的二維碼2分鐘後,一輛白色小巴緩緩駛來,停在袁偉面前自動打開車門。全車8座,都是乘客座位,沒有駕駛座和副駕駛座,也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等。  「上車後,乘客可通過車載觸控螢幕或人工智慧語音交互系統,告訴小巴想去哪兒,大屏幕顯示徐匯校區現有4站。」上海交大智能車實驗室負責人楊明說,這款無人小巴目前處於試驗階段,行駛區域限定在校園內,從5月2日試運行至今,情況良好,雙休日單車載客量達200人次。
  • 全國首批城市微循環輕舟無人小巴在蘇州亮相
    其中的輕舟無人小巴,是由國內自動駕駛新銳企業輕舟智航部署落地,可應對各類城市複雜交通場景,運行速度為20km/h-50km/h,旨在開啟智能化的城市「微循環」交通時代,打造更順暢的出行體驗。據介紹,由輕舟智航部署的這款無人小巴車內空間很大,設有9個座位,保證乘坐時的舒適性。此外,這款無人小巴保留了司機駕駛座,這也讓這輛小巴成為國內首批能開上城市公開道路且應付自如的無人小巴之一。
  • 臺北首輛無人駕駛巴士上路 無人車時代是否來臨?
    另據臺灣媒體報導,2017年6月7日高雄市便引進了全臺第一臺無人駕駛小巴,高雄市長陳菊更親自到場試乘並宣告「高雄無人車時代來臨」。據了解,4月時高雄市長陳菊曾率團隊赴歐洲考察,與法國無人車製造商Easymile及其臺灣營運夥伴喜門史塔雷克公司籤署引進無人駕駛小巴的「備忘錄」。
  • 「無人安全駕駛」島城圓夢,山東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海洋...
    無人駕駛車輛在園區內行駛。無人駕駛車輛的指揮室。韓星攝日前,在國內頂尖技術的「加持」下,青島的「無人安全駕駛」夢想變成了現實——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試運營。可以實現最高時速60公裡 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園區內,6輛無人駕駛小巴正在平穩運行;目前,園區共設置了7個站點,每個站點前都會有車輛自動停站。
  • 3D列印自動駕駛班車開起來啦!就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
    3D列印自動駕駛班車開起來啦!現在,Olli正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正式運營,把前端的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帶到大學校園。「我們和這個學校一起,通過開放合作、數據共享,共同研發新型自動駕駛班車,」當地汽車運營商馬修·裡維特表示。對布法羅大學來說,Olli自動駕駛車既有教育意義,又能輔助校園製圖和校園交通。該項目由紐約州能源研發管理局和紐約州交通部共同管理,在州長Andrew M.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我上一次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還是在2008年的世界智能交通系統大會上。那輛史丹福大學改裝的代號junior的大眾帕薩特在兩條封閉的街區上跑了一趟,時速25英裡。短短幾年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在繁忙的高速路上以70英裡的時速行駛。足以說明自動汽車發展神速。「這輛車時速可達75英裡,」烏爾姆森說,「它可以追蹤行人、自行車;可讀懂交通信號燈;可以高速匯入車流。」
  • 無人計程車明年將在蘇州大規模試運營,全國首座自動駕駛商用城市就...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與此前無人駕駛項目多在園區或者封閉的道路上運營不同,此次開行的無人公交位於城市開放道路上。這輛小巴有 9 個乘客位置,共設置了 5 個站點,運營時速在 20 到 50 公裡之間,運營裡程長約 4 公裡,是國內已知路程最長的一條無人公交線路。 要實現無人自動駕駛,不僅需要聰明的車,還需要聰明的路。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其中2020年國內新增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數量相較於2019年下降了26%,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數量下降了31%。不僅如此,由於疫情的衝擊,一批早幾年入局的玩家去年也紛紛在自動駕駛戰略上進行調整,或直接退出自動駕駛賽道,或調整戰略的優先級,自動駕駛領域再度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發展態勢。
  • 2021中國長春國際無人駕駛汽車冰雪挑戰賽,即將在淨月潭拉開帷幕!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全球汽車、電子信息技術、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與發展的制高點,已經開始走進我們的現實生活。目前的智能汽車僅能在特定場景運行,自動駕駛的算法想要達到人類駕駛員水平還需要大量的場景訓練來完善。
  • 我們體驗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試著回答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2日電 (常濤)2017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通過視頻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情景。當時車輛行駛在北京五環路上,車內沒有人觸碰方向盤,李彥宏描述體驗時說:「現在車非常多,但還是很平穩。」有網友評論:這刺激的場面,讓人肝兒顫!
  • 「神筆馬良」、無人駕駛……上交會上看「AI」
    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資料圖片)  4月18日至20日,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進出口交易會在上海舉行。本屆上交會上,北京小小牛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這套獨家研發的Wonder Painter專利系統,顛覆人的想像和現有行業標準,讓人著迷。  Wonder Painter致力於打造一種全新交互型媒體形式。
  • 美無人駕駛巴士出師不利 對中國車企的啟示?
    當地時間11月8日,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拉斯維加斯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在獲準上路的首日,便捲入了一場車禍事件。本次事故的發生,無疑為無人駕駛安全問題蒙上了一層陰影。   與此同時,11月7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2017世界智能網聯大會上透露,2018年6月我國有可能發布首張自動駕駛上路測試牌照,這預示著中國在無人駕駛汽車路測上將很快趕上美國步伐。
  • 從L0-L5,帶你秒懂自動駕駛的分級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交通安全問題,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願景之一也是提高車輛安全水平、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和傷亡人數。」——工信部2016年至2019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高速發展,「自動駕駛」這個新鮮的名詞,仿佛一夜之間席捲了大眾的視野,也有不少「專家」不斷地引爆著「自動駕駛」的話題。
  • 中智行開展線下校園宣講會 招募無人駕駛生力軍
    光明網9月9日訊今天,中國領先的5GAI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智慧出行公司中智行啟動2021校園招聘線下宣講會,並首先進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中智行線上宣講會也將持續進行。自6月份啟動以來,中智行2021校園招聘線上宣講會累計有數萬人參加。截至目前已收到不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的數千份簡歷。各地的優秀畢業生用熱情融化了疫情的堅冰,部分同學順利拿到了offer,成為中智行駛向未來的生力軍。
  • 每款無人駕駛汽車背後,都有一個碉堡了的大學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美好願景,各國政府也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製表現出了支持的態度。不過,在這些無人駕駛汽車研製的背後,有哪些大學的精英們一直在默默支持?布裡斯託大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2010年,很多英國人在倫敦希斯羅機場親眼目睹了許多無人駕駛汽車「優爾特拉」(UT Tra)載著旅客並順利抵達車站的奇妙場景,而它們正是英國布裡斯託大學聯合英國先進交通系統公司開發研製的
  • 以80輛自動駕駛接駁車「走遍」全球的Easymile,能否順利入華?
    在短途的交通中,也出現了低速自動駕駛接駁車,協助人類完成最後一公裡的交通。最後一公裡的交通看似非必須,但對於每天要進行長時間通勤的上班族、行動不便和攜帶行李的人來說,一輛小巴遠比共享自行車要更友好。而在一些封閉的園區中,例如校園、景區、工廠、機場等地,接駁車也成為了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