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千千萬萬普通黨員中的一員,可意識到疫情嚴重的第一時刻,他想到的不是自身安全,而是工作崗位需要他。本打算陪年邁體弱的父母在南方過年,結果年三十的餃子都還沒吃上,他就決定自駕返程。為了避開途經武漢,繞了三百多公裡的路;為了避免傳染儘快回到崗位上,他自覺隔離全程吃住都在車上,日夜兼程開了將近4000公裡,用不到四天的時間就趕回了家。
單位領導體恤他趕路辛苦,讓他歇兩天再上崗,結果他到家第二天一早就去單位報導了。單位起初值守高速路口,帶班領導輪值每人12小時,他主動找年齡大的同志調換,讓人家值白班他值夜班,說人歲數大了熬夜容易血糖高,咱得將心比心。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了,他們又負責設卡點登記,早6點到晚10點兩班倒,體恤女同志體弱照顧孩子怕黑不能起早,考慮老同志抵抗力低天寒地凍身體超負荷受不了,他就兩頭不見日頭,早班晚班都在現場盯著;全國上下口罩緊缺,好不容易託朋友弄到一點3M口罩給一家老小準備著,他看單位防疫物資緊缺,怕同事們值班不安全,轉身就拿給大家分了;長時間站在室外值班,滑雪服大棉鞋穿什麼也不覺得暖和,回到家裡捂著被子猛喝熱水還是覺得冷。看著這樣的他,我是又心急又心疼,無奈的問:是不是你感冒了就可以被隔離起來休息啦?你要是倒了誰替你值班呢?
他說,他體格好,不能。他說,國難當頭,不敢說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但得保證做黨最忠誠的兵,站崗就得站好嘍。他說,事無大小想細了做實了,他也就能睡踏實了。此刻看著他酣然入夢,我的心也踏實了,再難闖的關也難不倒中國,因為中國有千千萬萬像他這樣的普通黨員。」
這是遼寧營口大石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質檢科主任高齊翔妻子熊路寫給丈夫的一封告白信,也是熊路送給高齊翔的情人節禮物,「我想這麼有意義的事,我給他留個紀念。」
告白信道出了在這場疫情狙擊戰中無數個像她一樣的妻子的心聲。
因為疫情襲來時這些人心裡裝的是「大家」,雖然沒人規定他們一定得挺身而出當英雄,但他們都選擇了火熱與赤誠。人心齊,泰山移。
看到妻子的告白信,高齊翔說:「共產黨員幹工作是默默的幹,心甘情願的幹。況且我還有我的團隊,得把這個隊伍安全的帶好,得把全市人民安全的守好。感謝老婆理解。疫情就是命令,站崗就得站好嘍,因為我們都是黨最忠誠的兵!」
放下沒包完的三十餃子 日夜兼程4000公裡趕回崗位
大石橋住建系統是個龐大的群體,承擔著全市建設工程、供暖、物業、市政、園林、環衛、消防、人防、垃圾汙水處理、自來水等民生工程。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年初二由系統內320名同志組成了一支黨員先鋒隊就分布到了全市各個關卡。
高速路口是他們的身影,火車站站口有他們在堅守,棄管小區無人值守?他們挺身而出。這支隊伍裡有59歲再過半年就要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初為人父尚不適應角色轉變的年輕人,有父親手術沒出院就主動到崗的不孝子,也有帶病堅守不肯回家休息的一根筋。
妻子眼中的高齊翔就是帶有「一根筋」氣質的一個人。
本來兩口子乘飛機到南方陪老人過年,可是疫情發生後高齊翔就坐不住了,大年三十的餃子還沒包完,就拉著妻子上路往回趕。
在當地找朋友借了一輛車,搶購了麵包、方便麵等,夫妻倆踏上了返程。為了避開途經武漢,繞了三百多公裡的路;為了避免傳染儘快回到崗位上,他自覺隔離全程吃住都在車上,日夜兼程開了將近4000公裡,用不到四天的時間就趕回了家,第二天就回單位報到。
連值16小時班守在小區門口 妻子說「他出去跟鐵一樣」
回到工作崗位上的高齊翔和其他同事們一樣,24小時輪值堅守在全市各個重要關卡,吃不好、睡不好。
單位起初值守高速路口,帶班領導輪值每人12小時,高齊翔害怕年齡大的同志熬夜容易血糖高,主動調換,讓人家值白班他值夜班。
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了,他們又負責設卡點登記,早6點到晚10點兩班倒,體恤女同志體弱照顧孩子怕黑不能起早,考慮老同志抵抗力低天寒地凍身體超負荷受不了,他就兩頭不見日頭,早班晚班都在現場盯著。
寒冷的冬日裡,他們值守在小區門口測量體溫、排查隱患、入戶走訪調查,忙碌著細緻而又瑣碎的工作。
有時高齊翔還替別人值班,加上自己的班,一天在寒冷的戶外站16個小時,「這麼冷的天,8小時都不知道怎麼挺過來的,何況是16個小時。」
高齊翔長時間站在室外值班,滑雪服大棉鞋穿什麼也不覺得暖和,回到家裡捂著被子猛喝熱水還是覺得冷。妻子熊路又急又心疼,「出去了跟鐵一樣,回到家裡就慫。是不是你感冒了就可以被隔離起來休息啦?你要是倒了誰替你值班呢?」
偷拿自家口罩分給同事 一盒口罩就給家人留4個
在這萬家團員的佳節,在這疫情嚴峻危及生命的時刻,這份堅守到底值不值?能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值!
在與疫情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裡,表決心、請願的時間都化為默默行動,咬牙堅持。
值守需要的防疫物資短缺,先把自家存貨拿來頂一陣,口罩、酒精、體溫槍,有啥勁使啥勁。
全國上下口罩緊缺,妻子熊路四處聯繫購買3M口罩,但要麼訂單被取消,要麼對方遲遲沒有發貨,好不容易託朋友弄到一盒3M口罩給一家老小準備著。
然而熊路發現,家裡人沒出門沒用口罩,但是口罩卻不見了。
「家裡五口人,除了他還剩下4人,一盒50個口罩也就剩下4個。」熊路後來才知道,高齊翔看值班的同事們不安全,把口罩偷偷拿到走給同事們分了,「剩下4個是給家裡人按每人一個留的。」
不是一個人戰鬥 175支突擊隊1700名黨員築起「紅色屏障」
高齊翔只是一個普通的基層黨員,代表的卻是千千萬萬的黨員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面對疫情的一種初心與堅守。
為了抗擊疫情,營口大石橋市委緊急組建起175支黨員突擊隊,1700名黨員主動請戰,加入突擊隊,全面接管大石橋市200餘個棄管小區,在基層一線撐起「紅色屏障」。
值守棄管小區,私家車橫在路口兩頭充當路障;物業辦僅12個人,承擔74個有物業管理小區的24小時巡查監督工作;網傳有廢棄口罩被惡意回收,他們就在全市新設了515個專用回收箱,每天專人專車回收消殺,只為讓生活在這方水土裡的人多一分心安;環衛工作站的15名工作人員,因為負責了監督清理生活垃圾,尤其是隔離人員的特殊生活垃圾,這個春節就把自己也隔離在了垃圾處理廠裡。
他們也為人父母子女,他們也渴望闔家團圓,他們也難抵疲憊焦慮,但疫情當前,哪有什麼個人得失。他們知道,國好家才好!生命,無價!
遼瀋晚報首席記者 呂洋
編輯: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