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2日報導:中新社主辦的《視點》雜誌最新一期推出題為《飛利浦的遠東陰謀》的特別報導。全文如下:
【原編者按:繼長達12年的彩電反傾銷訴訟之後,去年以來,飛利浦又一手泡製了歐盟對中國節能燈的反傾銷調查。
把中國節能燈企業逼上絕路之後,飛利浦又扮演救世主的角色願意為中國反傾銷應訴提供法律援助,既整我們假惺惺地幫我們,飛利浦演的那出戲?
飛利浦在中國已有32家企業,一方面是對中國市場的大力開拓,一方面又對中國產品竭力封殺,兩種行為出自一家之手,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那就是欲以高額反傾銷銳將中國產品趕出歐洲市場,從而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飛利浦的遠東陰謀
在彩電反傾銷的吶喊聲中,或許誰也沒有注意到圍繞毫不起眼的節能燈所湧動的暗流。中國節能燈生產廠家怎麼也鬧不明白,國內市場一夜之間冒出個大買家,甚至把庫存產品都搶購一空。然而來自歐洲市場的信息則是一番之與形成強烈反差的景象:歐洲節能燈市場,被飛利浦佔盡風頭,價格也比中國低,於是一場歐洲市場節能燈保衛戰拉開帷幕。而這場戰爭各方使用的唯一武器便是降價,這是繼彩電之後的又一場價格大戰,正當中國節能燈為保住歐洲市場而頻頻降價時,一紙反傾銷訴訟,把中國節能燈生產企業搞懵了,因為起訴他們的是他們熟悉的節能燈的發明者飛利浦公司。
正是由於飛利浦的精心策劃,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和節能燈發起了反傾銷調查,致使中國的彩電不能進入歐盟市場,節能燈也面臨被趕走的命運。形勢危急之際,中國企業恍然大悟,決心聯合起來,共同禦敵。
2000年8月7日,7個彩電企業、兩個節能燈企業的代表以及部分法學家、經濟學家、律師聯合宣言。呼籲全社會重視中國產品遭到外國近400起傾銷指控的現實,鼓勵遭到指控的企業積極應訴。
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企業家們在同一份宣言上簽名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遭遇到了一個共同的敵人: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
封殺中國彩電,飛利浦作急先鋒
從1988年開始,歐盟對來自中國的彩電立案反傾銷,徵收的稅率從15.3%,到28.8%,又到25.6%,最後達到44.6%,致使中國出口歐洲的彩電逐年減少,最後完全被趕出歐洲市場。這一過程持續了12年之久。
2000年4月2日,歐盟向中國彩電徵收的44.6%的高額反傾銷稅到期。按照歐盟的有關法律,如果歐盟起訴方於2000年1月2日前不提出日落覆審,則這項導致中國彩電長期不能出口歐洲的稅率將會自動停止。
4月2日過後,從歐盟委員會傳來消息,歐盟彩電企業趕在2000年1月2日前提出日落覆審,要求維持對中國彩電的44.6%的高額反傾銷稅。
雖然歐盟起訴方提出日落覆審沒有出乎人們的意料,但是對於熟悉此案內情的中方有關人員來說,心中頗不是滋味。因為,歐盟起訴企業中,有一家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企業,這就是飛利浦公司。
從1985年飛利浦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建立,至今15年,飛利浦已在中國建立獨資、合資企業32個,投資超過10億美元,在中國的電子市場上佔據了可觀的份額。
同樣的,在長達12年的驅逐中國彩電的訴訟中,飛利浦也是最主要的起訴方。
一方面是對中國產品的竭力封殺,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市場的大力開拓,這樣兩種行為由同一家公司做出來,給人的感覺只有一點,那就是飛利浦裡外佔便宜。
彩電案尚未結束,在封殺中國節能燈的訴訟中,飛利浦又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封殺中國節能燈,飛利浦借刀殺人!
2000年5月1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接受三家歐盟節能燈廠家於4月4日提出的訴訟,對來自中國的節能燈進行反傾銷調查。無獨有偶,在三家起訴企業中,飛利浦又出現了。
中國的節能燈廠家憤怒了,因為他們最清楚,飛利浦在這場訴論中,擔當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從去年開始,飛利浦公司從中國部分廠商那裡大量收購明顯低於國家質量標準的節能燈,打上飛利浦的商標後低價銷往歐洲。為保住歐洲市場,中國廠商被迫頻頻壓價,之後飛利浦反手一擊,對來自中國的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
有關人士分析說,假如此次應訴中國企業失敗,那麼飛利浦將成為最大的贏家,中國節能燈企業則幾乎面臨滅頂之災。飛利浦這一招「借刀殺人」之計,陰險之極,讓中國節能燈企業怒不可遏。
飛利浦是節能燈的發明者,但是這個發明者卻在其後的產品開發中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倒是中國的產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成本下降,樣式繁多,深受消費者喜愛。
上海德士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培鈞告訴記者,飛利浦早先生產的電子節能燈,單是電子鎮流器就有50餘只電子元器件組成,直到1999年,飛利浦推出ECOTONE系列產品,其電子鎮流器仍有40餘只電子元器件。而中國生產的節能燈,電子鎮流器只用20餘只元器件,同樣達到了歐盟產品的技術性能標準。由於中國產品成本低,價格相對就便宜。戴經理以德國市場為例說,飛利浦節能燈的售價接近20馬克,中國產品只是其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戴培鈞說,市場經濟是無情的,消費者總是喜歡價廉物美的商品,飛利浦不去設法降低產品成本,致使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它不從自身找原因,反倒怪罪起中國企業來,這是本末倒置。
深圳中電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節能燈作為一種綠色產品,得到歐盟官方的大力扶持,由於中國這方面的市場尚未成熟,於是大量中國產品就出口到了歐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產品越來越有競爭力,許多品種是獨一無二的,飛利浦根本不生產。
但是飛利浦似乎沒有認真考慮過為何在市場中競爭不過中國產品,面對日益困難的局面,它首先想到了利用法律武器將中國產品趕出歐盟。
深圳中電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飛利浦及另一家德國廠商西凡尼亞一直在向中國的節能燈廠家收購產品,去年開始,這種收購突然起了變化,不僅量大了,而且質量要求極低,價格也很低。
陳剛說,節能燈是有質量標準的,中國規定的標準是5000小時,大部分廠家完全有能力做到。以中電照明有限公司來說,即使不用特別把關,該公司生產的節能燈壽命也會超過8000小時。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去年飛利浦向中國廠商收購節能燈,要求壽命只有2000到3000小時。陳剛說,去年年初飛利浦公司也找到了中電照明,中電照明拒絕了飛利浦的訂貨要求。
飛利浦在收購中將價格壓至最低,挑起了中國廠商的激烈競爭。許多中國廠家為了獲得飛利浦及西凡尼亞的訂單,競相以微利報價,從而導致了中國節能燈市場價格嚴重下滑。
飛利浦收購的產品,百分百是中國造,但在燈體和包裝上卻大大方方地印上飛利浦商標,只有一行極小的字表明是中國製造,然後飛利浦利用中國某進出口集團作為出口商,協助其將節能燈銷往歐盟。
飛利浦此舉有兩大作用,第一,用質量更低,價格也更低的中國造產品在歐盟市場上排擠其他中國產品,從而擴大市場佔有率。第二,由於其產品是通過中國的進出口集團作代理,歐盟有關機構就可以輕易獲得中國節能燈低價傾銷歐盟的海關證據。
當然,飛利浦此舉還有更惡劣的影響,就是大量的中國廠商為了同飛利浦競爭,被迫壓低價格,歐盟市場上的中國節能燈,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價格戰。
中國企業焦頭爛額的時候,飛利浦早已夥同其它廠商,從從容容地收集著中國節能燈傾銷的證據,然後突然給中國節能燈企業致命一擊。
飛利浦及西凡尼亞在中國大肆收購節能燈的時候,許多中國企業意識到,中國人被飛利浦「玩」了,浙江某廠家在接受了飛利浦的訂單後也感覺到,這些訂單「不懷好意」,但是明明知道是個套,還是有人往裡鑽。不過,當時大家大多認為飛利浦只是種用中國產品從中漁利,很少有人想到,飛利浦還會祭出反傾銷這一招。
亡羊補牢,飛利浦端來有毒的飯
這麼多年來,飛利浦的產品在普通百姓中總有較好的信譽,許多人知道「讓我們做得更好」這句飛利浦名言。
從4月下旬開始,中國部分媒體開始就飛利浦參與封殺中國產品一事進行報導,嚴詞批評飛利浦的所作所為,相關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這下飛利浦慌了,它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其品牌形象將嚴重受損,進而威脅其在中國的業務。為此,飛利浦採取了兩項措施挽回影響。第一,與相關媒體進行溝通;第二,對中國彩電、節能燈企業表達善意。
6月9日,飛利浦電子集團行政副總裁兼東亞區主席總裁韋達浩先生、飛利浦照明總裁兼主席鄧達世先生、飛利浦照明高級副總裁胡克明先生、飛利浦電子中國集團副總裁許少玲女士匯集北京,專門約見長期關注飛利浦事件的本文作者,介紹了飛利浦在反傾銷案中的立場及處境。
在雙方的交談中,筆者了解到,飛利浦作為節能燈的發明者,目前已經具備生產壽命為6萬小時產品的能力,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飛利浦每年向中國廠商採購1500萬隻節能燈,並且要求產品的壽命為3000小時,低於中國的國家標準。
在回答記者關於為什麼要節能燈壽命有3000小時即可的問題時時,飛利浦照明總裁鄧達士說,不同的用戶對產品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商業用戶如機場、飯店要求產品壽命要高一些,一般要達到6000-8000小時,因為更換燈具需要人力,這是一種成本,節能燈壽命長一些會節省這樣的成本。而作為普通家庭的消費者,燈具是自己更換,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些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價格,一般來講,他們的需求是3000小時,為了滿足普通消費者在價格方面的要求,飛利浦將產品的壽命定在了3000小時。
飛利浦本想給媒體一個滿意的答覆,但是它在記者面前的表白恰恰證明了媒體的報導。首先,飛利浦承認在中國低價收購低質量的節能燈,其次,飛利浦以更換燈具的人力成本作為節能燈壽命的依據,顯得可笑與牽強。業辦人士說,飛利浦等於是承認自己在毀自己的品牌。
飛利浦沒有給媒體一個滿意的答覆,它帶給中國企業的「善意」也被嚴詞拒絕了。飛利浦行政副總裁韋達浩先生表示,當飛利浦了解到中國廠商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相關應訴程序有困難時,曾要求歐盟推遲最後期限,但是遭到歐盟委員會的拒絕。為了幫助中國企業,飛利浦願意組織必要的專業人士和資源使中國廠商搞懂調查的過程,提供所要求的信息。
飛利浦要幫助中國企業的請求尚未得到中方的明確答覆,6月16日,飛利浦高層官員真的率領從英國聘請的律師來到中國,與中國廠商及有關行業協會、政府官員會面,要幫中國企業。
這次會晤在飛利浦北京分公司進行,飛利浦駐歐盟辦事處國際貿易處主任Carig Burchell率領英國路偉律師事務所律師Lourdes Catrain及飛利浦中國集團多位官員與會,中方則有上海德士、深圳中電照明及其他廠商代表,以及有關行業協會及有關政府官員。Carig Burchell表示,他此次帶來的路偉律師事務所律師願意免費為中國廠商代理訴訟。針對Carig Burchell的建議,中方廠商當即予以拒絕。他們表示,飛利浦告了我們,現在又要來幫我們,這讓我們想不通,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中方廠商還表示,飛利浦此舉就像是給一個快要餓死的人,送去了一碗帶毒的飯,比鱷魚的眼淚還惡毒。中方廠商當場嚴詞拒絕了飛利浦的「善意」,並要求飛利浦撤訴。飛利浦表示,撤訴不可能。現場氣氛一度緊繃。
飛利浦在中國廠商面前碰了壁,其聘請的律師只好返回歐洲。
甘願受損,向飛利浦說「不」
中國企業奮起反擊飛利浦的反傾銷起訴,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個意義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打破了對外國投資者的盲目迷信,使人們意識到跨國公司也有其弱點,也會犯致命的錯誤;第二,部分中國企業冒著風險站起來向飛利浦說「不」,擺正了自己與飛利浦的合作關係。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說「不」。
吸引外資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有些地方為了吸引外資,用盡了一切辦法,相關人員事事小心,生怕嚇跑外資,生怕吸引不來外資。不知不覺中,人們的潛意識裡對外資產生了一種盲目的迷信心理,這就使得有些人在與外國企業打交道時,預先擺出了低姿態。殊不知,外國企業之所以到中國投資,並不是因為你的態度好,而是因為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又有優惠的條件。他們帶來了資金,帶來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但首先一點他們是要賺錢的,如果中國沒有錢賺,你就是跪在地上求,他也不會來。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吸引外資越來越多,同樣的,外國企業在中國賺的錢也成正比例增長,這是不爭的事實。
飛利浦進入中國已經15年,眾多的國內廠商與其有合作關係,而從去年廈華彩電對彩電案提出臨時覆審、第一個對飛利浦說「不」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站起來直面飛利浦。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部分企業是冒著風險與飛利浦抗爭的,他們當中,有的被飛利浦終止合同,遭受了巨大損失,有的則可能喪失與飛利浦的合作關係。
如果說在東芝筆記本電腦事件中,消費者向東芝說「不」並不會帶來筆記本之外的損失,那麼,中國廠商向飛利浦說「不」就等於是說,為了求得公平的地位,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
如果說向飛利浦說「不」,是中國企業與飛利浦「鬥勇」,接下來的訴訟程序,則標誌一場空前規模的「鬥智」開始了。
實話實說,面對強大的跨國公司和繁瑣的訴訟程序,中國企業鬥勇有餘,鬥智不足,也許我們會敗訴,會交一筆學費,但這卻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經濟大潮的必須經歷的一步。這一步,意義重大。
廈門東林挺直脊梁應訴
報導節能燈案,不能不提起廈門東林。
今年6月19日開始,歐盟4名官員到中國對9家節能燈企業展開市場經濟地位核查,其中有一家民營企業-廈門東林電子有限公司,其生產的節能燈名稱為螢火蟲。不少人告訴記者,廈門東林是個很小的企業。等到記者到了這家工廠,才發現,雖然去年出口達350萬美元,東林確實是一家小廠,就連其總經理賈強的專車,也不過是一輛價值10多萬的兩廂富康而已。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開富康車的民營企業家,在得知歐盟對中國節能燈提起反傾銷起訴後,第一個趕到歐洲,請來洋律師參加應訴。6月26日、27日兩天,歐盟兩位官員到他的工廠進行了市場經濟地位核查,賈強和他的下屬不卑不亢,坦然應對,據理力爭,讓歐盟官員見識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風採和膽識。
賈強表示,他是今年5月15日得知歐盟將要對中國節能燈提起反傾銷訴訟的,接著就趕到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一方面對有關情況進行了解,同時開始著手請律師參加應訴。5月17日,歐盟正式向中方通報反傾銷應訴代理協議。
5月23日,大律師約翰先生趕到廈門,幫助東林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了有關材料,6月26日,另一名洋律師來到廈門,幫助東林應付歐盟的市場經濟地位核查。
在歐盟官員核查期間,廈門東林為什麼去應訴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賈強告訴對方,因為他覺得自己搞的是市場經濟,他一定要把企業的狀況告訴歐盟,讓他們看到真正的中國民營企業是如何做的。實際上中國的民營企業在一些方面已經過分地市場化了,然而歐盟還覺得我們是在政府的保護之下,這就使歐盟的一些企業趁機利用政府的無知為自己撈取好處。
賈強表示,歐盟官員來看工廠,是件好事。總體上講,不管它承認不承認東林是市場經濟,但是可以肯定,對方已經認同東林是沒有受到任何政府的影響,是獨立自主做生意的。
賈強表示,不管是什麼結果,他準備9月份到歐盟召開一次聽證會,當面介紹企業的情況。作為應訴企業,有這樣的權利要求召開聽證會,對方會派一個官員來聽。
中國彩電、節能燈路在何方
代理7家中國彩電業應訴的布魯塞爾VBB律師事務所中國籍律師付東輝在談到彩電案時,多次使用「悲壯」一詞。據他分析,此次彩電應訴,兇多吉少。因為除了廈華,其他彩電企業只能參加日落覆審的應訴,日落覆審只有取消或者維持反傾銷稅兩種結果,歐盟當然不可能取消44.6%的高額反傾銷稅,因為這將導致中國彩電大舉進入歐盟市場。
節能燈案也不太好,7月底,歐盟委員會對9家申請市場經濟地位的中國企業作出裁決,裁定飛利浦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上海飛利浦亞明照明有限公司及另一家外資控股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另有5家獲得分別裁決。這個裁決背後的含義是,歐盟對此案終裁時,一旦認定中國節能燈構成傾銷,則只有飛利浦亞明及另一家外資企業有可能以零傾銷稅進入歐盟市場,其他上百家中國企業,將被徵收高額反傾銷稅,其中5家的稅率可能稍低一些。如果此案按照目前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中國節能燈企業被趕出歐盟市場已成定局。
按照歐盟反傾銷法規定,反傾銷調查一般應在1年內結束,每一案件徵收反傾銷銳的期限為5年。歐盟對我節能燈展開反傾銷調查的時間是今年5月17日,此案有可能在明年5月前結束,屆時如果裁決中國企業傾銷成立,則歐盟對中國節能燈徵收的高額反傾銷稅將持續到2006年。
節能燈是綠色產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節能燈生產國之一。鑑於這種特殊的情況,記者分析,歐盟委員會在市場經濟地位的裁決中別有用心。如果像彩電案那樣對中國產品統一徵收高額反傾銷稅,致命名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不能進入歐盟市場,這對歐盟及歐盟的消費者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同時,歐盟又不願意目前這種上百家企業一起向歐盟出口的情況繼續,於是給中國產品留下了兩條大道(兩個市場經濟地位),外加5條小路(5家分別裁決。這樣一來,中國節能燈既可以繼續出口歐盟,其利益又被歐盟企業飛利浦佔去大半,至於給5家中國企業的分別裁決,不過是點綴而已,在飛利浦零傾銷稅的強大競爭力面前,這5家企業棄守歐盟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飛利浦正在為席捲中國節能燈產品作準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飛利浦關閉了它在本國荷蘭的工廠,同時對設在波蘭的工廠加大投資力度。波蘭的勞動力成本遠比荷蘭低,該工廠將是飛利浦佔領歐盟市場的大本營之一。據悉。該工廠目前已向上海、杭州等地的中國節能燈廠家大量採購電子鎮流器件,中國企業由此成為飛利浦的零件製造商。第二,飛利浦繼續採用老辦法,向中國其它廠家採購節能燈。打上飛利浦的商標出口歐盟。飛利浦自稱,1999年它向中國其它廠家採購了1500萬隻節能燈,相信今後這種採購的數量將大幅度上升。第三,此案裁決之後,中國數百家節能燈企業要麼被迫轉產,要麼經營困難瀕臨倒閉。飛利浦可以藉此機會挑選自己認為合格的廠家進行大肆的購併活動,快速擴大自己的生產量。
節能燈案進展到現在,數百家中國企業,數萬工人,面臨四條路:第一,轉產其它產品。這是一些小企業的生存法寶,雖不甘心,卻無可奈何;第二,仰人鼻息,成為飛利浦的產品製造商或零件製造商。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好過不了;第三,開闢其他海外市場。這條路將異常艱難,而且還有遭到傾銷指控的可能;第四,大力開發國內市場。這也有難度,因為市場開發是逐步進行的,歐盟封殺中國產品卻是一步到位,中國的節能燈市場容量不可能一天之內擴大數倍。
其實,早在歐盟宣布對中國節能燈展開反傾銷調查時,中國節能燈企業已經危機四伏。市場經濟地位的裁決,讓人們更加看清了這一點。不過有一點也許許多人沒有想到,飛利浦藉此機會,並不是想完全置中國企業於死地,而是淘汰大部分企業的同時,對那些骨骼健壯的收編之、改編之,為其所用。畢竟,節能燈是綠色產品,既造福歐盟百姓,又為飛利浦帶來利潤,何樂而不為?
多少年來,國人對外資企業懷有崇敬和感激之心,因為他們帶來了資金,帶來了技術,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為城鄉居民的就業作出了貢獻。但是很少有人點破外資進入中國的真正目的,他們是來賺錢的,他們賺走了大把大把的錢。甚至,為了賺錢,他們會使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招數。這些招數之惡毒,會讓國人大吃一驚:天哪,原來老外這麼黑!
飛利浦的面紗已被撕去,真正的面目暴露出來。這值得我們深深思考。彩電已被趕出歐盟市場多年,節能燈出口歐盟的生殺大權也將捏在別人手裡。如果我們搞合資企業,搞出了這麼個結果,被別人卡住了喉嚨,這是我們當初的願望嗎?
(《視點》2000年第9期作者王義偉)
【作者簡介:王義偉,中華工商時報機動組資深記者,被稱為關注「飛利浦現象」的第一人。】
【附:2000年8月7日「迎接國際化挑戰-應對歐盟反傾銷研討會」聯合聲明
2000年8月7日,同中華工商時報社主辦的「迎接國際化挑戰-應對歐盟反傾銷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經過認真的交流與討論,與會的企業家、經濟學家、法學家達成6點共識,茲聲明如下:
一、1979年以來,中國產品在國際上已受到近400起傾銷指控,給中國相關企業造成嚴重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鎮居民的就業。我們呼籲全社會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加強協調指導,專家學者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新聞媒體對此給予相應的關注。
二、我們呼籲所有出口企業,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以合法的程序、合理的價格開拓海外市場,創立中國產品良好的國際形象。
三、我們呼籲所有受到國外傾銷指控的企業,以積極的態度參加應訴。各企業參加應訴的經驗、教訓及心得,應主動、無條件地相互交流、學習。
四、反傾銷是世界貿易組織允許的貿易保護的合法手段,但我們反對有關國家借反傾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我們反對狹隘的民主主義情緒,同時也反對不合法、不公正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五、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建立起來。我們對有關國家至今不肯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表示嚴重關切。同時,我們也堅決反對有關國家藉口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繼續採用第三替代方法對中國反傾銷,尤其反對在繼續採用第三國替代方法時不合法、不公正地計算中國產品的傾銷幅度。
六、我們認為本次研討會對於中國企業和社會各界了解國際反傾銷現狀、增強中國企業的反傾銷應變能力、增加企業界、學術界在這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我們希望並支持中華工商時報社定期主辦這樣的研討會,使之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中國企業討論並促進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合理化、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高級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