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門診上遇到一位很著急的媽媽,他說孩子額頭摸著很燙,然後就匆匆忙忙的帶孩子來醫院了,在家沒有任何處理措施,路上花了四十分鐘才到醫院。
問這位媽媽孩子發熱了,那麼到底多少度呢?因為我們醫生只有知道了孩子的溫度之後,才能夠給予及時而準確的建議,但是這位媽媽說只是用手摸了摸,感覺孩子很燙,然後認為孩子發熱就過來了。他說孩子哭鬧厲害不配合,沒有辦法給孩子測量體溫。那麼就涉及到了一個怎樣給孩子測量體溫的問題。
我們傳統的測量體溫的用具是水銀溫度計。這個水銀溫度計呢,需要把孩子的腋窩先擦乾,然後讓孩子夾著5分鐘後才能夠測出孩子的體溫。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哭鬧啊,不配合啊,就會出現家長遇到的這個問題,就是無法給孩子測量體溫。
其實在物流和科技這麼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給孩子備一個耳溫槍或者是數位化的其他類型的電子體溫計。這些電子化的體溫計不需要孩子過長時間的測量。像耳溫槍很快就能夠測出孩子的溫度。簡單快捷又無需過久等待。
美國兒科學會的醫生們現在已經不再建議使用水銀溫度計了,因為考慮到它有很多破碎的可能性,造成其中的水銀揮發,並被人體吸入,從而導致中毒。數位化的電子體溫計比如耳溫槍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當然,我們這裡要指出,不管家長用的是怎樣的體溫計。我們只要正確操作就可以給孩子測出較為準確的體溫。如果孩子是因為活動劇烈或者是在高溫環境中待了過長時間,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安靜一會兒,或者是把孩子帶到一個較為涼爽的房間裡面,安靜5分鐘,再給孩子測量。測量的時候先將孩子的腋窩內的汗液擦乾,然後讓孩子夾緊溫度計,使腋窩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空間,這樣才能夠獲得準確的體溫。
但如果我們使用耳溫槍呢,耳溫槍的探頭必須將外耳道完全的封閉,這樣才能夠獲得準確的耳溫。我們可以將孩子的小耳朵拉一拉,將耳溫槍全部阻塞外耳道,然後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密閉的小空間,再開始測量。測量後,如果我們孩子的體溫超過38度5,就要給孩子服用退熱藥了。
下面是臨床工作中認定的中低高熱的一個範圍,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收藏作為參考。
正常孩子的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是正常的,一般腋窩的溫度是36~37度4。低熱我們暫時定義為37度3~38度,中度發熱定為38度1~39度,高熱定為39度1~41度,超高熱定為大於41度。
家長朋友們,學會了如何在家裡給孩子測量體溫之後,可以找一個小本子記錄上孩子體溫的變化,如果孩子的體溫在38度5以上,就可以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或者是進行物理降溫。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特別好,但是體溫反反覆覆超過三天,也需要及時帶孩子來醫院就診。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您。下一期我們講什麼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並且給我留言,您的問題我一定會認真閱讀並總結出自己的臨床經驗發給您。
#別怕有我#
(#世界兒童日#人身安全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