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源於濮陽考

2021-02-28 張姓祖根


關於張姓的起源問題,歷史上一向眾說紛紜。不過,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張姓出自黃帝第五子青陽氏玄囂子揮(暉鼓)。如《秘笈新書》引《元和姓纂》曰:「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轉引自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卷五)。關於這段資料的理解,由於歷史上曾有過兩個青陽氏,即黃帝之子玄囂和金天氏少昊,因此也有認為張揮是少昊金天氏的後代。但根據近年一些人的考證可知,少昊金天氏並不屬於黃帝系統,而是另有所出,因此張揮也不可能是他的後代,而應是黃帝之子玄囂的後裔。

《元和姓纂》是在唐代中葉修撰的一部影響較大的姓氏書籍,對張姓起源的記載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只是由於這部書早已亡佚,我們目前已經無法見到其原貌;而其他一些引用該書的書籍,也由於所見不同而存在著差異。如《路史後記》五注中所引《元和姓纂》謂「青陽生暉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引文中的「主祀弧星」則作「主祀張星」。如果上述兩處引文果真保存了《元和姓纂》原貌的話,那麼張揮也就是暉鼓,所祀的弧星也就是張星(因形近而訛),張姓的姓氏來源於星宿①,《元和姓纂》中的有關記載也應進一步更正為:「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暉鼓,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

基於上述考證,既然我們已經認為張姓始祖張揮與黃帝和玄囂有關,那麼讓我們再來看看張揮其人及其主要活動範圍,以便進一步揭開張姓起源之謎。

一、從張揮血緣近親的活動範圍看張姓起源

由於張揮或暉鼓是歷史上的一個傳說人物,我們對他一生的事跡所知甚少,只知他曾觀弧星制弓矢,以及主祀張(弧)星。至於他生活在哪裡,一生到過哪些地方,活了多大年紀,去世後葬在什麼地方,等等,我們至今仍無法得知。不過,從他的一些血緣近親的主要活動來看,還是可以推知一些的。

我們已從《元和姓纂》的記載中得知,張揮是黃帝之孫,青陽氏玄囂之子。另據《史記》等書記載,黃帝又是一個多子多孫的人。如他的孫子名顓頊,曾孫名帝嚳,玄孫名堯。這些人作為黃帝的後代,與同樣作為黃帝後代的張揮顯然是血緣近親關係。為了更明確張揮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今據《史記》等書,將其承屬關系列表如下:

      蟜極—帝嚳—堯

    玄囂—

    黃帝—   暉鼓(張揮)

    昌意— 顓頊

    由表中可見,除黃帝和玄囂以外,顓頊應是張揮的從兄弟,帝嚳是張揮從子,堯是張揮從孫,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如果我們得知了這些人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活動範圍,也就不難推知張揮的一些情況。

    1. 黃帝的活動地域

    根據史書記載,黃帝的活動範圍較廣,但其主要活動地區之一是在今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如《史記·五帝本紀》謂黃帝「邑於涿鹿之阿」,《世本》也稱「黃帝居涿鹿」,此外又有書籍謂「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可知黃帝是曾主要活動在涿鹿和阪泉的。那麼涿鹿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世本》中稱「涿鹿在鼓城南」,或「在彭城」。鼓城即今河北晉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彭城在河北省南部的磁縣西50裡。由此可見,黃帝的居處、都城、以及戰爭等都是在河北省中南部,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一地區至少是他在一個時期中的活動中心。

    2. 顓頊的活動範圍

    據某些資料記載,張揮的制弓矢和觀張(弧)星等事跡都發生在顓頊時期,而顓頊又是他的從兄弟,因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顓頊的活動範圍也就是張揮的活動範圍。

《竹書紀年》說顓頊「居濮」。《史記·五帝本紀》集解也說顓頊「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又《漢書·地理志》:「東郡濮陽:故帝丘。」由上述可見,顓頊的居住地和都城都在帝丘,亦即今天的濮陽(屬河南省)。這裡距黃帝的活動中心河北省中南部較近,說明顓頊仍然生活在這一範圍,只是向南有所遷徙。

    顓頊的活動中心不僅在濮陽一帶,去世後也把這裡當作埋葬之地。《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覽》曰:「顓頊冢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裡中。」《帝王世紀》:「顓頊冢,葬東郡頓丘,城南廣陽裡大冢是也。」此外,《山海經》中的《中山經》和《大荒經》也說顓頊葬於「鮒隅之山」。那麼「鮒隅之山」在何處呢?《十道志》說:「鮒隅山即廣陽異名。」由此可見,無論是頓丘還是廣陽裡、廣陽山、鮒隅山,所指都是一處,即今濮陽一帶。

    從顓頊的居住地和葬地來看,他沒有較大的遷徙活動,濮陽一帶當是他的勢力中心。

    3. 帝嚳的活動範圍

    帝嚳是張揮從子,也是黃帝部落中繼顓頊之後的部落聯盟首領。理清了他的活動範圍,也有助於我們對張揮事跡的推斷和理解。

    關於帝嚳的活動範圍,《竹書紀年》曰:「帝嚳……居亳。」《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亦曰:「帝嚳高辛……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關於亳的地望。《竹書紀年》和《水經注》等書都認為「亳本帝嚳之墟」,近人孫淼所著《夏商史稿》考證在濮陽,是較為符合實際的。

    帝嚳統治黃帝部落的時間較長,史稱他去世時的年齡已經有105歲。關於他的葬地,《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覽》曰:「帝嚳冢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中。」《山海經·海外南經》也說:「狄山,帝堯葬於陽,帝嚳葬於陰。」又《大荒南經》說:「帝嚳……葬於嶽山。」郭濮註:「嶽山即狄山也。」那麼狄山或嶽山究竟在何處呢?《元和郡縣圖志》說:「頓丘縣:狄山,在縣西北三十五裡。」由此可見,上述這些記載名異而實同,所指都是今濮陽。

    綜合上述可知,儘管我們對張揮所知甚少;但他作為黃帝之孫、顓頊從弟、帝嚳從父,與他們是有密切關係的。由於他生活在顓頊時期,而顓頊以前的黃帝主要活動在今河北中南部一帶,以後的帝嚳活動在濮陽一帶,顓頊本人的活動範圍又以濮陽為中心。由此我們可以確認,張揮的活動範圍也是在濮陽一帶的。換句話說,與張揮有關的張姓起源,也應與古代的濮陽有關。

二、從圖騰崇拜看張姓起源

    通過上篇的考證可知,張姓始祖張揮是與他的血緣近親黃帝、顓頊、帝嚳等人一起活動在今濮陽一帶的,如果我們再作進一步的考察,還會發現張揮是生活在一個對龍充滿極度崇拜的環境中,這與濮陽一向稱「龍的故鄉」的傳統習慣十分吻合。

    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有了對龍的崇拜。《竹書紀年》說黃帝「龍顏」,《史記》說黃帝「生日角龍顏」,《水經注》也提到「黃帝登龍」,《路史》更說黃帝「乘龍而四巡」。此外,《漢書·天文志》和《史記·天官書》也載「軒轅,黃龍體。」又《山海經·海外西經》:「軒轅之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這裡所謂「人面蛇身」實際上就是說人面龍體。再如《淮南子·天文上》:「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其獸黃龍。」《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春秋合誠圖》:「黃帝將亡,則黃龍墜。」上述這些記載,有的把黃帝與龍聯繫起來,有的則稱黃帝的部落是一個「人面蛇身」的部落,無不說明黃帝及其部落是把龍當作神明加以崇拜的。

    到了顓頊統治黃帝部落時,同樣把龍當作本部落的圖騰。如顓頊之孫祝融,又名燭龍,其圖騰便是龍。其後代發展成為八個支族,史稱祝融八姓,所崇拜的也大多是龍。如董姓又稱豢龍氏,所崇拜當然也就是龍圖騰。又如己姓也是龍族;羋姓中的夔也是龍。《說文》:「夔……如龍一足。」《文選·東京賦》註:「夔……如龍有角。」《尚書》中也是夔、龍並稱。此外如羋姓的分支越人,所信奉的也是龍圖騰。《說苑·奉使篇》曰:「彼越……剪髮紋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淮南子·泰族篇》註:「越入以箴刺皮為龍文。」《漢書·地理志》應劭註:「(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像龍子。顯然,這些都是從祖宗那裡繼承來的習俗。因此,這些圖騰信仰,也都可以認為是從顓頊那裡繼承下來的信仰。

    至於接替顓頊統治黃帝部落的帝嚳,圖騰信仰仍然是龍。帝嚳之子堯,在做了部落首領以後仍然奉行對龍的崇拜。甚至關於堯出生的傳說,也被賦予了龍的色彩。如《竹書紀年》說:「帝堯陶唐氏,母曰慶都,生於維之野,常有黃雲覆其上。及長,觀於山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日亦受天福,眉八彩,鬚髮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覆翼宿,即而陰鳳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太平御覽》引《春秋合誠圖》也說:「堯母慶都與赤龍合昏,生伊耆,堯也。」《路史》自注亦說:「帝堯碑云:「……有神龍首出於常羊,慶都交之,生伊堯,不與凡等,龍顏日角,眉八彩。」堯在去世後葬在狄山之陽,其地距帝嚳的葬地不遠。

    由上述可見,黃帝及其後繼者無一不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加以崇拜。張揮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也無疑是一位把龍作為自己崇拜對象的人。那麼,傳說中的龍究竟生活在什麼地方呢?《山海經·海內東經》說:「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淮南子·墜型訓》也說:「雷澤有神龍,人頭。」據此,可知古人是認為龍生活在雷澤一帶。那麼雷澤又在何處呢?《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括地誌》曰:「雷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亦即今濮陽東部的範縣城東南。

   至此,我們已經明確了張揮主要活動在今濮陽一帶,而其所在部落所崇拜的圖騰龍就生活在濮陽東部不遠的雷澤之中,  因此我們應該更加確信:張姓的始祖張揮所生活的地區以及張姓的發源地,就是在今天的濮陽一帶。

三、從考古發現看張姓起源

    1987年5月,在濮陽引黃供水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當地文物部門在縣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一帶,發現了一座原始社會時期的大墓,以及其他墓葬若干,從中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並發現了一些轟動考古界的動物圖案。根據某些專家對這些圖案的理解和釋讀,認為這些圖案中就包括被黃帝部落奉為神明的龍。這樣,便為張揮及其信奉龍的部落在當地活動提供了有力的考古證據。

    根據這次考古發掘所發表的報告可知,當時所發現的被編號為第45號大墓,墓中埋葬有4人,在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壯年男性身旁,有一個用蚌殼擺塑的「龍」,昂首拱北,身長1.78米。另外,在這座大墓南面10米處,有一個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同軀」圖案,在「龍」的頭部又有二個形似蜘蛛的圖案,「龍」的正前方又擺塑一圓球。此外,在大墓以南的35米處,又有一個用蚌殼擺塑的「龍」,頭向東,昂首,背上塑有一人,手執一小棍。與之相對的是一虎的圖案,頭向西,作奔跑狀。

    關於這些用蚌制塑的圖案的性質,究竟是虎是龍還是別的東西,目前學界還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不過,由於這座墓大約埋葬於6500年以前,在時代屬於父系氏族社會初期,並與傳說中的顓頊、帝嚳時期基本吻合;加上當時人們有龍的信仰,而當地在傳說中又有龍的活動,所以大多數人確信這是「龍」圖案,並因為它在迄今為止發現最早,還把它們命名為「中華第一龍」。

    正如海內外炎黃子孫一向確信的那樣,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的圖案在濮陽的發現當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於張姓人來說,由於張揮當年生長於斯,活動於斯,駕龍伴龍,與龍共舞,其意義當然更加重大。

四、關於張揮及「龍」的推論

    正如我們在本文開始時所說的那樣,張姓始祖張揮是一個歷史上的傳說人物,所留下的事跡並不多。根據所僅見的一些他的事跡,我們可以認為他儘管是黃帝之孫,但由於「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史記·五帝本紀》),勢力有所衰落,所以只能在顓頊擔任部落首領的時候充當一名星官,負責觀測天象及預報日時。大概是由於他善於思考或才智過人的緣故,從弧星的排列形狀中受到啟發,發明了弓箭,因此又擔任了「弓正」一職。加上負責祭祀張(弧)星,並將這一職位傳給子孫,因此才使子孫得以受姓命氏,以職官為家族的徽記,姓張。

    由上述可知,張姓始祖張揮是一個與星象有關的人物,星象之學影響著張姓的得姓和起源。如在張姓得姓傳說中所提到的弧星、張星,其實都是古代星象中的一部分。如弧星,便是由9顆星組成的星群,其位置在天狼星東南,由於其構成的圖案形似彎弓,因此被稱為弧星。《史記·天官書》:「廁下—星曰天矢。……其東有大星曰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正義》:「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又如張星,則是二十八宿之一,屬於南方七宿。《淮南子·天文》「五星八風上二十八宿」注曰:「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胄、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張揮能夠觀弧星制弓矢,祀張星得姓氏,可見當時已經有了關於星象的某些學問。

    在天上諸星中,張揮時代的人似乎對南方諸星有特別的興趣。一如弧星位置就在天狼星的東南,而張揮所祀的張星也在南方。另外,據《竹書紀年》載,作為張揮從孫的堯在出世前曾「足履翼宿」,其翼宿亦即翼星,在張星旁邊。由此可見,南方諸星影響著張揮時代人們的生活和信仰,傳說中的張揮觀弧星祀張星等應該是有事實根據的。

    從張揮觀測星象及主祀張(弧)星的傳說中,我們可知當時人已經對天文現象有所重視,因此,我們在對濮陽所發現的45號大墓中蚌殼圖案的解釋,除了認為它可能是「龍」之外,解釋為天象圖案也並非毫無道理。如對45號大墓中「弓」型圖案的解釋既可認為它是一個昂首拱北的巨龍,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彎彎的星宿圖形;墓南10米處的另一圖案也可以認為是反映的另一種天文現象,所謂「龍虎同軀」也許就是「星宿交匯」,所謂的「蜘蛛」或「圓球」或者就是某一形同「蜘蛛」的星群和太陽(或圓月);最南面的一組圖案或者是反映星宿的變化,或者意在表現當時有人根據星象的啟發而發明了弓箭的事實。

    如果,我們假定上述用蚌殼擺塑的圖案所反映的是一些天文現象,以及最南邊的一組圖案是在表現星象以及由觀測星象而帶來的弓箭的發明,那麼,它對探討張姓始祖張揮以及張姓起源的作用,顯然是不可估量的。

 

    註:①唐代《新安令張靈墓誌》說:「軒轅之後,子指張宿有孕,及誕,手有張字,因而姓焉。」(周紹良《唐代墓誌彙編》大曆026)這段資料,也說明張姓的得姓與星象有關。

    ②張揮時代的人對南方諸星的重視,從唐代的一些墓誌中也可以找到旁證。如《唐吳王府執杖張節墓誌》:「原夫南星命氏。」(《唐代墓誌彙編》鹹享30)又《遂州長史張光祐墓誌》:「天垂象而南有七星,原夫受氏,蓋所圖矣。」(同上書,開元518)。  

 

(作者:劉蓬春,女,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大良,史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後、高等教育研究所處長、教授,現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工作。此文原刊於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1997年3月編印的《豫閩臺姓氏源流》)




相關焦點

  • 2020中華張姓拜祖大典,農民工司令張全收出席
    4月28日上午,2020中華張姓拜祖大典在濮陽縣揮公陵園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農民工司令——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應邀出席大典,為石花藍揭幕並和抗疫醫務工作者代表和優秀少先隊員代表一起點燃祭祖聖火。
  • 會員代表齊聚龍都 共襄張姓發展大計——濮陽縣張姓研究會七屆會員大會召開,張躍進當選為會長
    ,濮陽市紀委正縣級巡視員張玉民,濮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建引,濮陽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宏江,濮陽縣政協副主席張宇東,濮陽縣政協原副主席,濮陽舜裔聯誼會會長王彥力,濮陽縣民政局局長張建峰,濮陽華夏張姓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偉中,濮陽劉姓研究會秘書長劉玉科,濮陽孫姓研究會孫慶國會長、孫貴增會長,濮陽任姓研究會任宗玉會長,濮陽仲姓研究會仲俊躍會長,及濮陽縣張姓研究會理事代表、會員代表等2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濮陽中招嚴格疫控和免費送考成為一道風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安立軍7月15日7時22分,位於濮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的濮陽市一高大門外約百十米遠的警戒線外,早已排起了長隊,熙熙攘攘的人群裡站著的、蹲著的,拿著麵包、喝著早茶的,全部是今年參加中招考試的考生和他們的家長們。
  • 張華夏向臺灣張氏總會、臺灣張廖簡總會贈送「揮公旗」,向濮陽「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贈送書法長卷「揮公精神」
    張華夏向臺灣張氏總會、臺灣張廖簡總會贈送「揮公旗向濮陽「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贈送書法長卷「揮公精神」        28日中午,由濮陽市政協主辦的「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
  • 張姓是黃帝後裔,貴姓之首!
    中國的張姓人口其實不少,僅次於李姓和王姓,排全國第三。張姓人口如此眾多,為什麼還是貴姓?不是物以稀為貴嗎?這是因為玉皇大帝姓張。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補充據說張姓的始祖名「揮」,他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弓箭和網罟 (gu)。弓箭和網罟作為當時的新的生產工具,使人們可以獵取更多的鳥獸,捕撈更多的魚蝦,又能夠減少猛獸對自身的傷害。揮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產弓箭和網罟為業,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張」作為自己的姓氏。
  • 2018中華張姓拜祖大典 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紀念慶典在河南...
    映象網訊(記者 秦雯 文/圖)2018年4月28日上午,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濮陽市委員會主辦,濮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紀念慶典,在河南濮陽縣揮公陵園隆重舉行。
  • 濮陽是哪個省的?已傳瘋,濮陽人都頂起!
    竟然滿屏的「濮陽是哪個省的」,「濮陽是哪個省的城市」。。。  居然還有人不知道濮陽是哪個省的....  也就是華夏民族上古時期的重要人物——黃帝、蚩尤、顓頊、帝嚳、帝堯、舜帝、張姓始祖、后羿等,大都在濮陽一帶活動。  也就是有這些...
  • 姓氏文化:張姓
    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因揮住在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是為河北張氏。揮也被後人譽為張氏始祖。「一殿」,即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大殿(華夏張氏祖庭),總體規劃構思源於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繹上古祭祖建築的「品」字形古風,規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約90畝,加上外圍緊密區綠化、廣場、甬道等共計300畝。「兩園」,即張氏文化生態園和世界張氏工業園。
  • 濮陽八大景點 你都去過嗎?
    濮陽八大景點 你都去過嗎?濮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盧、張、範、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那麼你們知道濮陽好玩的地方嗎?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濮陽縣為中華張姓祖根地」 的研究認定結論》不具法律效果!
    河南省高院裁定:《關於「濮陽縣為中華張姓祖根地」 的研究認定結論》不具法律效果!行政裁定書明確裁定: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裡籍研究認定中心作出《關於「濮陽縣為中華張姓祖根地」 的研究認定結論》的行為僅屬於學術研究意見上的認定,不產生法律上的效果,其本身不影響相關地域的實際權利義務。
  • 「中華龍鄉」--濮陽
    濮陽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早在上古時代,五帝之一的顓頊在此制定曆法,改革原始宗教,區分神事和民事;造字聖人倉頡在此仰觀日月星辰,俯瞰山川脈絡,旁觀鳥獸蟲魚之跡,創出我國原始的象形文字;萬世宗師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其中有十年的壯舉發生在位於濮陽的當年衛國;位於戚城的會盟臺遺址,被江澤民總書記譽為「春秋時期的聯  合國」;張、範、姚、秦、顧、孟、駱七大姓氏都源於濮陽,並且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 濮陽這些個好玩的地方,想來看看麼?
    濮陽這些個好玩的地方,想來看看麼?濮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那麼你們知道濮陽好玩的地方排行榜是怎麼樣的嗎?濮陽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把濮陽好玩的地方推薦給大家,一起看看吧。
  • 張姓的起源、遷移與分布(二)——張姓的遷移
    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張姓人口歷史上的遷移擴散和現今的地理分布加以粗略的梳理,以期對我國張姓人口的來龍去脈有一個較系統的了解。在我國眾多姓氏中,張姓是最具影響力、歷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數字,張姓人口約為84800000人,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07%,位居全國第三。此外,在海外約有張姓人口2000萬人。
  • 張姓圖騰
    張姓是中國第三大姓,總人口約為八千五百多萬,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點七九。
  • 張姓祖根地文化論爭(8-3)期
    漢有張耳、張釋之,後周改賜叱羅氏,隋復舊」,概論由晉迄隋,張姓皆張侯後裔。明代宋濂亦承此說,在《張氏譜圖》序中引此雲:「張以字為氏,出於晉之公族有解張者其字曰張侯,故晉國世有張氏」。此說肯定張姓是晉張侯之裔不錯,但說張姓始於張侯則大差,因張侯之前就有張姓,西周張仲即是一證。鄭樵、宋濂不言西周張仲,是否疑及《詩》詠之張仲無其人?
  • 張姓起名:嬌豔驚人的女寶名字,有的還可以做網名哦
    一、「張姓」起源黃帝之孫揮 ,夜觀弧星(即弧矢星,共9顆,在天狼星東南,其中8星如滿弓 ,一星像矢,在大犬、船尾兩星座內,很像上弦的弓箭),受到啟發,創製弓箭,對剛進入父系氏族制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 因此在都城帝丘(今河南濮陽 )被顓頊任命為弓正(監管制造弓箭的官),並賜為張姓。
  • 青陽張姓——全國排名第三大姓,更有甚者是皇族後裔!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屬於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人口近8800萬人。我下鋪有個兄弟,姓張,河南張家九代單傳。河南來的就是不一樣,及其囂張跋扈,專橫暴戾,蠻橫無理,猖狂粗魯,冷血無情,殺伐果斷。當然,在此沒有針對河南人,只是就事論事,僅針對他個人。
  • 張姓的來源和宗族發展歷史
    張姓圖騰由「弓」和「長」組成。圖騰像一個人手持蓋天圖。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湯谷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號,「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的分界線。日夜兩個蓋天圖合起來就是渾天圖,代表一整天。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 張姓宗祠通用對聯——張氏文化
    〖張姓宗祠五言通用聯〗閥閱傳京兆;聲名重曲江。——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張姓郡望,「京兆」,指襄陽郡,舊治在今湖北襄陽西。為張姓望族所在地之一。下聯典指唐代詩人張九齡,曲江縣(今廣東省韶關)人。梧雨鳳苞潤;松風鶴韻高。
  • 張姓寶寶取名應該怎麼起?
    所以在給張姓起名的時候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大問題,如何起名才能給自己的寶寶一個獨特的名字,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寶寶的名字與別的寶寶的名字重名又有內涵呢?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好聽的張姓名字,告訴各位張姓家長如何為自己的寶寶起一個好聽的張姓名字,如果你還在心存困惑,那麼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好聽的張姓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