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採風曹燁瓊:說到法律格言,相信每一位好友都能脫口而出N多句。哪一句曾深入你心?本期我們一起來聊聊。
河北肥鄉李薇:一說到法律,大家難免會有「冰冷、尖銳」的感覺,而羅馬五大法學家之一的烏爾比安那一句「法律乃良善允正之術」,卻道出了法律真諦。法律是善良美好的,是公允正義的,是人們用來保護自身權益、追求良善允正的一種規則、手段和保障。前不久,我院自偵部門在審訊犯罪嫌疑人趙某時,發現趙某的情緒很不穩定。原來,趙某是獨子,多年來,一直是他自己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此時恰逢母親住院,無人照看。我院領導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安排3名志願幹警到醫院輪流看護。怕老人知情後有心理負擔,志願者還隱瞞了身份。當審訊室裡的趙某得知這一消息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他說:「你們是好人,也是我的恩人,不僅照顧了我的家人,還讓我迷途知返。」這不正是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法律乃良善允正之術」的真諦麼?
基層採風曹燁瓊:同感,嚴格司法與溫情司法並行不悖。
安徽合肥廬陽馬雲東:與李薇所說的異曲同工,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法律格言是塞爾蘇斯的「認識法律不意味摳法律字眼,而是把握法律的意義和效果」。要說為什麼,還得從今年5月的一次案件回訪說起。回訪對象小張今年24歲,去年年底因為一時貪念,偷了同鄉2000餘元。鑑於小張的犯罪情節輕微且系初犯,認真態度較好,並積極退賠違法所得,取得被害人諒解,我院經綜合衡量後對其作不起訴處理。回訪中小張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在一家工廠找到了工作,每個月工資有6000元左右。妻子在不起訴決定宣布後,原諒了他的過錯,帶著剛滿月的孩子從娘家回來了,現在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回來的路上,我思索良久,法律不僅僅是懲罰,其包含更多的應該是拯救。
江蘇揚中張莉莉:法國的孟德斯鳩說「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利」。近日,我院辦理的一個盜竊案,讓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揚中男子顧某看到園博園1號門附近花壇栽種了火焰南天竹樹苗,聽聞該種樹苗很值錢,且認為「樹苗長在花壇裡,不是私人所有,誰都可以拔」,便夥同蘇某等4人連夜拔了1100餘株。後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3000元。超出法律規範使用「自由」,顧某等4人付出了失去自由的代價。
河北肥鄉李薇:所以知法、懂法,也是守法的前提和保障。
陝西扶風張建國:說起公民的法律意識,那我要談談盧梭那句「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就說「中國式過馬路」吧,大家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可還是有人會冒這個風險,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法律條文如果沒有植入公民內心,就形同虛設,因此我們在法律宣傳時,更要注意宣傳效果,讓公民對法律產生足夠的敬畏與信任。當然,作為法律人,我們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守法者。
安徽合肥廬陽馬雲東:贊同建國的觀點,不遵從法律,如何捍衛法律?
江蘇揚中張莉莉:是啊,及時面對沒有那麼理想化的現實情況,我們也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那麼現實也會隨之變好。
基層採風曹燁瓊:格言,讓人在深省的同時,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道理依據。千萬條法律格言,我們雖不能一一銘記,但卻時常能從中獲得力量。選擇一條法律格言,作為新一年即將開始的鼓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