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南小中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過去,
法院使用紙質封條查封財產,
不僅容易自然脫落,
而且遭到人為毀損後,
法院取證困難。
如今,
秦淮法院在全市首次啟用「電子封條」,
上述難題輕鬆化解。
案情回顧
12月12日下午,秦淮法院執行法官一行來到查封的被執行人房產處,並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安裝了電子封條。
這是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執行人楊某於2011年與工商銀行籤訂《個人循環借款合同》,並以其名下房產作為抵押,銀行向其發放了300萬的個人經營貸款,若楊某未如期償還貸款,銀行有權拍賣其抵押的房屋以保證債權的實現。後楊某未按約償還貸款本息,經法院判決,楊某構成違約,需償還所欠的200餘萬元的本金及利息、罰息、複利,若其不及時履行上述債務,銀行有權依法處置楊某抵押的房產。判決生效後,鑑於楊某未能履行還款義務,銀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秦淮法院執行立案後,迅速完成了執行通知、財產四查等規定動作,但被執行人一直避而不見,承辦法官遂前往抵押房產處張貼拍賣公告等材料,卻發現所張貼封條屢次被損毀,也沒有證據表明是被執行人損毀,只能一次次上門張貼封條和公告。在得知「電子封條」的存在後,承辦法官立即聯繫廠家,並將其投入使用,利用這一新型技術查封了楊某的房產。
會說話的「封條」你見過嗎?
「電子封條」有何神奇之處?
外觀上,「電子封條」延續了傳統封條的樣式,用矽膠製成,通過3M膠固定在門上,既不易脫落,也很難撕毀,便於不同場合的張貼,也可保證重複使用。同時,封條上標註著「秦淮區人民法院封條」等字樣,保持了封條的司法震懾力。
「電子封條」與傳統封條的最大區別在於中間的神秘盒子,裡面安裝有感應器、揚聲器和攝像頭,當有人靠近,即會發出提示音「請注意,未經人民法院允許,不得擅自動用、毀損人民法院扣押的財產」。當有人觸碰或企圖破壞封條時,他會自動發出警報並拍下觸碰者的照片並錄製10秒左右的視頻,並及時發送至承辦法官手機。
「電子封條」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相關技術產生的,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和取證,一個封條可以連續使用至少6個月,充電後可循環使用,對於重要的查封物品或不動產,無需執行幹警24小時看護,節約了人力物力,減輕了執行法官來回奔波的負擔。同時,通過後臺小程序,承辦法官可以查看查封不動產位置,點擊【主動查控】,即可實時查看現場視頻;當需要解封房產,點擊【臨時解除】,輸入解除事由後,可以臨時解除電子封條監管, 臨時解除期間,電子封條不報警,操作便捷。
為執行插上科技的「翅膀」,「電子封條」的使用對保障涉案房產高效處置、增強執行威懾和維護法律權威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電子封條」外,秦淮法院在破解「執行難」上還有哪些新舉措?
1
推動全區層面出臺實施意見,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秦淮法院提請秦淮區委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出臺《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意見》,推動秦淮區進一步推動執行難綜合治理,深化執行聯動機制建設。
2
創立網格陪執聯動機制,建立互助事務清單。秦淮法院與秦淮區委政法委聯合印發《關於落實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行動方案》,首創「網格陪執」聯動工作機制,改變單兵作戰、單線作戰的傳統執行現狀,利用當前基層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的成熟資源,發揮社區網格員的人緣、地緣優勢,助力解決執行難。
3
司法拍賣引進智錘系統,加快財產處置進程。秦淮法院引進三家拍輔機構承擔拍賣過程中的輔助性事務,並作為南京地區首家法院引入「江蘇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輔助工作管理系統」,讓網拍輔助工作全面電子化、數據可視化、流程公開化。
4
樹立「網際網路+」「要素式」思維,大力推進執行信息化建設。秦淮法院今年先後引入訴訟自助服務終端、執行移動終端、卷宗管理中間庫、電子封條等智能設備,構建立案申請、執行實施、結案歸檔三階段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的全新「秦執」模式。
小編提醒:
請被執行人早日履行義務,
不要讓家門口被貼上「電子封條」呦!
感謝秦淮區法院執行局提供素材
文字:隋文婷
原標題:《新鮮!南京法院的封條會說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