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美媒稱,11月14日的滿月將比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任何一次滿月都要大,這一天的月亮會比最小的滿月大14%、亮30%。這個「超級月亮」值得我們走出門去看看。
超級月亮是什麼?
據美國沃克斯網站11月12日報導,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不是完美的圓形。它呈橢圓形,長大於寬。因此,當月亮沿這個軌道運行時,它與地球的距離時近時遠。近地點和遠地點與地球的距離相差約5萬公裡。同時,我們會看到不同的月相——滿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這取決於月球朝向太陽的一面是否朝向地球。
報導稱,這兩種現象並不總是一致的,當它們一致時,天文學家便稱之為近地點滿月(又名「超級月亮」)。當然,這與普通滿月相比並沒有很大區別。
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認為,對「超級月亮」的追捧有點過火。他在StarTalk電臺節目中說:「如果你有一個16英寸的比薩,你會說它跟15英寸的相比是超級比薩嗎?」
不管是否關注,的確可以藉此機會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宇宙之美。
《天空與望遠鏡》月刊報導說,13日或14日的夜晚應該會是賞月良辰(近地點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4日清晨6點23分出現)。這份雜誌寫道:「這兩個晚上的月亮看不出什麼差別。」
但是,為什麼這次的「超級月亮」格外特別呢?
報導稱,這輪月亮將比過去幾十年裡稍大純屬偶然。月球將在11月14日抵達近地點的短短3小時後達到滿月,由於近地點和滿月時間離得這麼近,這輪滿月(從地球上看)將是1948年以來最大的。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下次出現最接近這次的「超級月亮」要到2034年。
不過,真正的近距離「超級月亮」與典型的「超級月亮」相比大小相差無幾。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14日的滿月與地球的距離只比1948年創下的紀錄遠30英裡(約合48公裡)。這在天文學上微不足道,這輪月亮還會比平常要亮,這也是因為它離地球更近一點。
報導稱,我們會接連迎來「超級月亮」,12月14日會再有一次(但沒那麼大)。在那之後就要等到2017年12月了。
另據埃菲社馬德裡11月12日報導,今年11月14日月球將再次親近地球,即所謂的「超級月亮」出現。但專家指出,根本沒有什麼「超級月亮」,它不是天文概念,所包含的更多是廣告意味。
據NASA的數據顯示,14日將是月球自1948年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日子,此情此景只有到2034年才會重現。那麼問題來了,「超級月亮」距離地球到底有多近?
月球有兩個周期:一個是滿月周期,持續約29.5天;另一個是近點月周期,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每隔約27.5天就會達到近地點。這是兩個不同的周期,但每年約有三、四次近地點會適逢滿月,而這時出現的月亮就是著名的「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會引發地震嗎
美國佔星學家理察·諾勒在1979年創造了「超級月亮」這個名字,並預言2011年將出現「超級月亮」,同時地震會更加頻繁。但他的預言並沒有變成現實。
天文學家認為,並不存在「超級月亮」,這只是一個廣告術語。
報導稱,然而,真正存在的現象是近地點適逢滿月。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2公裡。月球位於近地點時距離地球356000公裡,位於遠地點時距離地球406000公裡。當近地點適逢滿月的時候,我們從地球觀賞月亮,就會覺得月亮又大又美。
根據預測,14日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將是356509公裡,而1948年月球距離地球356461公裡,而到2034年月球將距離地球356446公裡。這三個數字非常相近。
每14個月發生一次超級月亮
月亮是每經歷14次的圓缺就能夠達到一次最大、最圓的狀態。所以「超級月亮」指的是處在近地點上的滿月,這種現象平均一年會發生一次。由於月亮的繞地軌道是個橢圓,所以滿月和近地點相重合的情況並不多見。超級月亮出行的這一天,當天的月亮會比平常看上去更大,也就是人們理解的「最大最圓月亮」。這個現象每14個月發生一次,約410天。
這個天象的最佳觀賞、拍攝時機,是月亮剛升起或快落下時,有房屋、樹木等地景作為對比,會顯得更大也更美,顯示出月亮的「超級」之處。傍晚時分,公眾不妨來到較為空曠的地帶,欣賞月亮與地景構成的美妙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