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ISO/IEC國際標準,三元對等實體鑑別(TePA-EA)技術到底是什麼?

2021-01-12 51cto

【51CTO.com原創稿件】3月5日,中國企業西電捷通公司研發的三元對等實體鑑別(TePA-EA)系列技術(共5項)已被國際標準組織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業界認為「這是我國在基礎技術領域為全球網絡安全做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基礎技術、全球網絡、重要貢獻——這似乎是在通告一個重量級技術標準的誕生,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實體鑑別從屬網絡安全基礎技術序列,被視為網絡安全「第一關」,重要性毋庸置疑。

什麼是實體鑑別?

打個比方。兩個陌生人會面,一般的流程是:打招呼——確認身份——握手交談,大體如此。其實,這樣的交互邏輯在網絡世界中同樣存在。

當你的終端設備(電腦、手機等)試圖連接網絡時,終端與網絡之間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打招呼」(普遍意義上的連網請求,通常由終端側發起,有時也可能由網絡側發起),專業術語稱之為「關聯」,主要是探測網絡是否有信號,以確認雙方在物理上是否能夠連得上。

接下來就是「確認身份」——終端與要接入的網絡之間互相進行身份的識別與驗證,以此保證合法終端接入合法網絡,這一過程就是「實體鑑別」。直觀來看,它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關口。這道關口通過之後,剩下的就是「握手交談」的正常網絡通信環節了。

在現實生活中,陌生人之間確認彼此身份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譬如可以用事先約定好的暗號,見面後對上了暗號就意味著找對了人。或者更直接一點,大家先亮出證明身份的證件,彼此檢驗一下,確認是公安機關發放的可信證件,這樣也意味著找對了人。類似地,網絡環境下的實體鑑別技術也存在多個分支。

實體鑑別很重要,所以在全球網絡尚處於蠻荒時代的1991年,第一項實體鑑別國際標準——實體鑑別總體要求便被制定出來,標準號是ISO/IEC 9798-1,後續又陸續發布了ISO/IEC 9798系列國際標準的其他部分,分屬於實體鑑別的不同技術分支,比如:ISO/IEC 9798-2,學名叫「採用對稱加密算法的機制」,通俗來說類似於前述的「暗號法」;ISO/IEC 9798-3,學名叫「採用數字籤名技術的機制」,它類似於前述的方法。

比較而言,在ISO/IEC 9798序列裡,「身份證法」的安全級別更高,也更適合大規模使用,從技術應用的演進趨勢來看,隨著實體(硬體平臺等)的資源受限問題逐步得到解決,ISO/IEC 9798-3的應用會更加廣泛。

什麼是三元對等?

此次新華社報導中提到的三元對等實體鑑別(TePA-EA)國際標準即屬於ISO/IEC 9798-3序列。從技術上講,TePA-EA是基於三元對等架構(TePA)的實體鑑別(EA)技術,它給網絡架構帶來的最顯著變化就是引入了在線可信第三方(TTP),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實體之間實體鑑別的「雙向對等」,進而為網絡安全接入提供了先進可靠的技術支撐。

什麼是在線可信第三方?兩個陌生人見面,掏出身份證互認,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彼此互信問題,但是它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畢竟身份證有可能造假,也有可能失效。所以,如果現場還有一個公安身份的人,並能夠當場驗證兩個人的身份證真實有效,並把結果反饋給二人,那麼這個「陌生——互信」的過程就比較理想了。在這裡,公安身份的人就是「在線可信第三方」。需要強調的是,這兩個陌生人相認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有免檢或額外的特權,即在鑑別過程中是完全「對等」的。網絡安全界有一句名言:「不假定任何事情,不相信任何人,檢驗所有的東西」。三元對等的技術思想即是如此。

三元對等原理看似簡單,但在現實的網絡場景中,三元對等架構下的安全認證實現遠比想像的要複雜嚴苛。在實際網絡通信中,受網絡結構的限制,尤其是在目前最常用的無線網絡環境下,終端往往並不能直接與TTP對話(連接),而是要由與終端進行鑑別的網絡接入點(AP)轉發來自TTP身份驗證信息,並最終完成身份鑑別。按理說,終端和網絡接入點本來是要相認的兩個陌生人,但現有的網絡形態卻決定了其中一個人的身份信息只能通過另一個人傳口信給TTP,然後還要再次經由這個中間人把TTP的口信傳回來,這個過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設計該網絡場景下的實體鑑別機制面臨的巨大挑戰。三元對等架構的優勢在這裡得到了體現,它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具體的實現細節過於艱深,這裡不再贅述。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很多網絡技術都已經是對等鑑別了,TePA-EA有什麼特殊之處呢?事實上,TePA-EA的典型價值就在於它是從更高層面的網絡架構上解決了真正的「對等鑑別」問題,而很多網絡技術甚至是市場上的主流技術,由於結構上的缺陷,它們往往很難徹底以「對等」方式實現實體鑑別,使得在網絡中引入了一些新的風險,進而給網絡安全造成隱患。

以Wi-Fi為例,它擁有WEP、WPA、WPA2、WPA3等安全機制,在WEP被證明存在嚴重缺陷之後,Wi-Fi在WPA2和WPA3安全機制中增加了一個在線可信第三方(身份鑑別伺服器),它與接入點綁定在一起,兩者默認互信。但無線接入點沒有獨立身份,它實際上只是幫助終端和身份鑑別伺服器之間形成了雙向鑑別,而終端與接入點之間卻無法形成真正的對等鑑別,這就使其難以擺脫「中間人攻擊」的風險。

為什麼有5項技術?

新華社的這篇報導還提到,早在2010年,西電捷通就已經有2項實體鑑別技術成為了國際標準,此次新增3項,前後合計5項。一個很自然的疑問: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技術來支撐實體鑑別機制?這就要從技術的應用場景設定說起。

一項技術的研發立項,兩個要素的考量必不可少:技術的先進性如何?技術的市場(應用場景)在哪裡?前者決定競爭力,後者決定價值兌現能力。一般來說,技術的先進性比較好判斷,但市場問題卻不太容易預判,特別是對哪裡都能用的基礎技術而言,將其典型應用場景提煉出來難度較大。在這個問題上,反面教材並不鮮見:目前國際上通常的實體鑑別技術要求提前獲取對方有效驗證信息,這在很多重要應用場景中就很難實現。

對於TePA-EA而言,它「可廣泛應用於有線區域網、無線區域網、近場通信、射頻識別、移動通信、TCP/IP等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這就意味著TePA-EA要從如此繁複的網絡形態及其各自豐富的應用中,將典型的應用場景提煉出來,並針對性地形成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事實上,TePA-EA的研發就是這麼做的,這也就是TePA-EA國際標準中5項技術的由來。

從絕對數量上看,5項技術並不算多,但它卻基本確保了網絡身份鑑別的「全場景」實施,這裡面體現的就是場景提煉的功力。當然,技術先進性和質量是這一切的前提。

曾讓外國權威栽了跟頭

基礎技術的應用場景設定對研發者的綜合能力考驗極大,美國技術專家Mike在TePA-EA問題上就栽了個大跟頭。

此次TePA-EA技術體系新增3項技術,其中的一項即為「三元對等多可信第三方實體鑑別機制」,意思是說:現場來了兩個等待相認的陌生人,不同以往的是,兩個陌生人還帶來了各自信任的公安身份的人,因此,現場就會有不只一個公安身份的人要參與他們之間的互認活動,這就是「多TTP」方案。

在TePA-EA國際標準技術提案進入到第三階段,即國家成員體投票階段時,美方專家針對多TTP方案提出了強烈質疑,他認為這個方案的應用場景不夠典型,應該去掉。但中方(西電捷通)專家的反饋也很明確:這是非常典型的技術方案,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中美專家在國際標準投票意見表決會現場,執筆站在白板前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推演,美方專家舉了白旗。

美方的問題出在網絡應用場景積累不夠。其實,多TTP方案在行動網路、區域網路(包括有線和無線)等領域都有著典型且廣泛的應用:

(1)北京移動用戶出差上海,打手機時需要與上海行動網路聯接,但用戶身份無法在上海認證,需要轉至北京,認證完成後再將信息送達上海,手機用戶完成了在上海的身份認證;

(2)正在興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其信息系統中就有無線區域網安全(WAPI)技術。在這個環境裡,WAPI就將面臨多TTP應用。機場裡存在著機場運營方、海關、邊防等多方實體,海關人員工作時需要使用機場運營方搭建的機場網絡,但接入者的身份則要由海關、機場方各自所屬的身份鑑別伺服器聯合完成。

場景之爭只是TePA-EA技術體系國際標準遠徵中的一個小插曲,但它足具代表性,也很有趣。TePA-EA技術體系從2001年立項到後來下餃子般的搶佔國際技術高地,實在可喜可賀。基礎技術研發沒有捷徑,18個年頭,足以讓一個人走過青春,走向成熟,期間的投入和艱辛必不可少,這是一個時間概念,也飽含真金白銀,專心致志,專業匠心。

附:

我國三項自主研發的三元對等實體鑑別技術成為國際標準

記者5日從WAPI產業聯盟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三項三元對等實體鑑別(TePA-EA)技術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國際標準。

「這是我國在基礎技術領域為全球網絡安全做出的又一重要貢獻,標誌著中國的技術創新正在成為國際標準技術體系演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WAPI產業聯盟秘書長張璐璐說。

實體鑑別技術是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共性技術,能為網絡參與者提供身份識別與驗證。本次發布的三項TePA-EA系列技術,為實體鑑別國際標準技術體系增加了單向鑑別、多在線可信第三方等機制,有效防範了信息未經授權使用、誤用等網絡信息安全隱患。

據介紹,TePA-EA系列技術的國際標準提案由WAPI產業聯盟牽頭組織推進,西電捷通公司、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商用密碼檢測中心、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等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組成了標準項目組。其中,西電捷通公司是該技術體系的主要技術貢獻者。

「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TePA-EA在安全性和易用性上更具優勢。」該標準聯合項目編輯杜志強說。

截至目前,ISO/IEC 9798系列實體鑑別國際標準中的所有在線實體鑑別技術均由中國貢獻。此前,西電捷通研發的兩項在線實體鑑別技術於2010年獲批成為國際標準。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註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責任編輯:

周雪

TEL:(010)68476606】

點讚 0

相關焦點

  • ISO、IEC發布多項國際標準
    近期,ISO、IEC又有新動態,其中包括ISO將對ISO 26000標準進行修訂、發布電動自行車國際標準、修訂醫療器械測試國際標準等,IEC發布關於有毒物質檢測新標準、發布確保城市服務在災難來襲時繼續供電的新標準等,質量與認證(ID:cncete)將ISO、IEC最新動態整理如下: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簡介
    其他技術領域的工作原先有成立於1926年的國家標準化協會的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ing Associations,簡稱ISA)承擔,重點在於機械工程方面。ISA的工作在1942年終止。1946年,來自25個國家的代表在倫敦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其目的是促進國際間的合作和行業標準的統一。
  • SQL 之後,GQL 成為 ISO/IEC 國際標準資料庫語言項目
    Graph Query Language(GQL,圖形查詢語言) 是由同時維護 SQL 標準的國際工作組開發和維護的一種新語言。
  •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以母愛為最高標準
    從臨危受命創立「好奶粉」標準,到「開課堂」為「國粉」正名,提出「以母愛為標準做產品」……在他的努力下,三元奶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銷售額增速行業領先、連續8次榮登國產奶粉民意口碑榜首,使越來越多的國人成為國產奶粉「鐵桿粉絲」。  2010年底,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成立,年僅38歲的吳松航擔任總經理。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
  • 關於召開2020年IDF/ISO分析周會議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2020年4月6-9日,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和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CNCIDF)承辦的國際乳業會議——2020IDF分析周會議將在北京舉行,屆時,來自各國乳業權威專家將齊聚北京,共同交流國際乳製品行業法規、標準、分析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這是該會議首次走出歐洲在亞洲舉辦。
  • ISO 發布板藍根國際標準,這具體是什麼意思?
    這份標準的簡介裡說。ISO 國際標準的發布耗時耗費,一些批評者認為這剝奪了一些小公司和小機構的話語權,他們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經費加入到對標準的制定。「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術和經濟競爭的主動權。」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標準化研究團隊主導了標準的申請和確立,團隊成員王崢濤教授在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稱。
  • ISO最新國際標準發布
    ISO 12402系列標準(個人漂浮裝置)共有九個部分,旨在作為個人漂浮裝置生產商、買家和用戶的國際公認指南而對以上這些方面進行改進。該標準概述了針對救生衣、助浮物、材料與零件的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以保護用戶避免溺水,並確保設備有效運行。該系列標準最近剛剛更新,以確保其緊跟最新技術,並可繼續保證水上安全。
  • 豐元鋰能:立足國際前沿技術 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雙路線布局
    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擁有技術專利和科研成果百餘項,科研人員佔比10%。公司還先後與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四十三所分別籤訂了技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同時聘任韓國原LG-EMGX首席技術官(CTO)兼研究所所長金佑成博士及其技術團隊,實施年產1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 興業證券獲得BSI頒發的ISO/IEC 27001信息安全標準認證
    興業證券獲得BSI頒發的ISO/IEC 27001信息安全標準認證ISO/IEC 27001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國際標準,包括物理和環境安全、操作安全、通信安全等14個控制域,114項控制措施,覆蓋公司信息安全的各個領域,是當前信息安全管理領域最權威的國際通用標誌,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製造、航空運輸等各個行業有著較多的最佳實踐。
  • 雲泰互聯連續通過ISO/IEC 27001和ISO 9001兩項國際認證
    為全面優化和提升數據中心管理水平、切實保障客戶託管設備的信息安全,雲泰互聯在第三方專業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積極完善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管理流程,經過2年的建設,於2015年底及2016年初,先後通過ISO/IEC 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ISO 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兩項國際認證。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發來信函,全力支持我國...
    菲利普·梅茨格  IEC秘書長兼執行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ISO和IEC於2020年1月30日向全體成員發出通函,就近期各成員參加或承辦相關技術會議提出指導性意見,即承辦國際技術會議應由相關技術委員會和承辦方協商決定,參加國際技術會議應密切關注專家所在單位的具體規定和本國衛生部門所提出的建議
  • 形位公差ISO標準與ASME標準的符號對比
    ASME標準和ISO標準。現今已成為一家擁有全球超過125,000會員的國際性非盈利教育和技術組織。由於工程領域各學科間交叉性不斷增長,ASME出版物也相應提供了跨學科前沿科技的資訊。涵蓋的學科內容包括:基礎工程、製造、系統設計等方面。ASME形位公差標準為ASME Y14.5幾何尺寸與公差(GD&T)最新版本為2018版。
  • 獵豹移動通過「全球首個隱私信息管理體系標準」ISO/IEC 27701認證
    這是繼2019年通過ISO/IEC 27001:2013標準認證後,獵豹移動獲得的又一項國際權威安全認證,表明獵豹移動在隱私信息處理的安全性、準確性、透明化等方面達到了國際標準要求,可以更好地為全球不同地區用戶數據和隱私安全保駕護航。
  • MEM到底滿足了哪些人的需求?
    對於技術人員來說,比如IT行業,35歲是一大坎,要麼轉行要麼轉型管理。而且社會上的企業對於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關注技術和管理,希望二者相結合,滿足需求。MEM的定位就是「技術+管理」,這正好滿足了工程項目人才向管理方向轉型的目的。
  • 2020年MEM開放應屆生招收,什麼是MEM呢?
    想必大家也已經知道了~但是還會有很多學生對於MEM是什麼有所不解,下面給大家解釋一下~哦對,先讓大家看【MEM招生領域設置及要求】一.什麼是MEMMEM是工程管理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的縮寫,MEM是一個新興的學科,它將工程技術、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融為一體,有著學科交叉性和實際應用性的特徵,旨在為現代重大工程事業打造複合型高端管理人才。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支持各成員國做好疫情防控
    為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授權和國家標準委(SAC)批准,由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主辦的中國標準信息服務網在疫情防控期間,向中國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用戶免費提供相關疫情防控國際ISO標準全文在線閱讀服務
  • 乾貨解讀:三元材料到底是什麼鬼,為什麼會招惹安全是非?
    電池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三元材料動力電池被單獨暫停用於新能源客車,立刻激起業內廣泛爭議。2月26日,第一電動網在北京舉辦「三元材料電池安全性之辯」沙龍,來自動力電池、整車、科研等領域的精英代表共聚一堂,把脈動力電池技術及市場發展。
  • 主動電容筆國際標準再次讓漢王成為焦點
    更重要的是,參與到技術標準的制定中,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漢王作為USI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提交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雙向主動電容筆通信技術,後來該技術被USI規範正式採納。漢王的主動電容筆技術方案 ,代表中國大陸參與全球行業標準的制定,並成為主流方案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商戰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ISO是什麼樣的組織 國際標準制定步驟介紹【詳解】
    ISO和IEC作為一個整 體擔負著制訂全球協商一致的國際標準的任務,ISO和IEC都是非政府 機構,它們制訂的標準實質上是自願性的,這就意味著這些標準必須是 優秀的標準,它們會給工業和服務業帶來收益,所以他們自覺使用這 些標準.ISO和IEC不是聯合國機構,但他們與聯合國的許多專門機構保 持技術聯絡關係.ISO和IEC有約1000個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各 會員國以國家為單位參加這些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