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碟分區針對的是新電腦或新硬碟,如果之前電腦或硬碟裝過系統,一般可以跳過此步。
硬碟分區之前首先要進BIOS看一下或更改一下電腦的啟動模式,開機馬上連續不停的按相應的快捷鍵即可進入BIOS,不同品牌電腦和主板的快捷鍵不一樣,一般都是F1到F12、Esc、Del其中的一個鍵,有的筆記本可能要配合Fn鍵,有的開機的時候在屏幕上會有一兩秒的提示,有的一點也不提示。需要根據自己電腦的品牌或主板的品牌去查一下。
進入BIOS之後看一下啟動模式是UEFI還是傳統BIOS(Legacy),是否開啟了CSM,新電腦一般默認開啟的是UEFI模式引導,太老的電腦裡根本沒有UEFI的選項,那就是傳統BIOS。
UEFI啟動對應的硬碟分區表類型為GPT(GUID)。
UEFI+Legacy就是兼容模式,對應的硬碟分區表類型可以是GPT也可以是MBR。
開啟CSM就是開啟兼容模式,可以是GPT也可以是MBR。開啟兼容模式需要關閉安全啟動(Secure Boot)。有時候新主板插上老硬體(比如顯卡)後不能識別,可以嘗試開啟CSM。
老電腦裡根本找不到UEFI的選項,那就是傳統BIOS(Legacy)對應MBR。
例如微星的主板是按Del進入BIOS
如何選擇:
如果裝系統的整個硬碟小於等於2T可以任意選擇,如果大於2T需要選擇UEFI+GPT的方式。
如果裝Win10系統選哪個方式都可以,但還是建議選擇UEFI+GPT的方式。
如果裝Win7系統建議選擇兼容模式+MBR的方式。用UEFI+GPT也可以,但是太麻煩了。
目前絕大多數主板純UEFI啟動只支持64位的系統。
2、把PE系統啟動U盤插在電腦上,臺式機一般插在機箱後面的插口,可以減少出錯的機率。進入U盤裡的PE系統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進BIOS設置U盤為第一啟動項,一般是USB HDD或USB HARD DISK。第二種方法是開機時不停的按選擇啟動項的快捷鍵,這個快捷鍵也是不同品牌的電腦或主板都不一樣,需要根據自己電腦或主板的品牌去查一下。
例如微星主板是開機按F11進入選擇啟動項的界面,下圖第一個是硬碟啟動,第二個和第三個都是UEFI模式啟動的金士頓的U盤,不同品牌的U盤顯示的不一樣,實測第二個不能啟動,第三個可以順利進入PE。
3、進入PE之後就要給硬碟分區了,一般PE系統裡都有一個 DiskGenius 硬碟分區工具,打開此工具首先檢查一下硬碟分區格式是MBR還是GPT,如果電腦是傳統BIOS啟動則對應MBR,如果是UEFI啟動則對應GPT,下圖是在虛擬機裡演示的,就選了默認的MBR。
如果電腦是UEFI啟動的就要改一下,右鍵左邊硬碟那裡,選擇「轉換分區類型為GUID格式」。
然後選擇「快速分區」,根據硬碟大小和需要來分就可以了,主分區那裡就是需要裝系統用的C盤,Win7留50G以上足夠,Win10留80G以上足夠,最好多一些。如果是固態硬碟一定要4K對齊,勾選「對齊分區到此扇區數的整數倍」,就默認的2048扇區就可以。
GPT(GUID)分區一定要創建ESP分區,大小默認即可,ESP分區是用來放系統引導文件的,MSR分區雖然目前沒什麼用,但是還是一起創建比較好。保留空閒扇區那裡可選也可以不選。
硬碟分區完成之後就可以正式裝系統了。有時候分完區在PE裡看盤符不一定對,有可能你以為的C盤顯示的是D盤,這個無所謂,不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