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就像元素周期表第51號元素,那他一定不是很喜歡你。元素周期表中118個化學元素,各有各的神通,其中滷族元素都是有毒非金屬元素,氟(F)的毒性和氧化性最強,能與幾乎所有元素發生反應。在化學元素的發現史上,參與人數最多、危險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就是氟的提取,氟也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
科學發展的道路總是艱辛,氟的研究過程就是危機四伏。早期化學家們意識到金屬氟化物裡有氟這種未知元素,但它們沒辦法把它提取出來,後來1771年,化學家舍勒將螢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熱,得到了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竟然將玻璃容器都腐蝕了,舍勒給它命名為螢石酸,也就是後來的氫氟酸。水溶性氫氟酸是穩定性最強的氫滷酸,如果皮膚不慎接觸,將一直腐蝕到骨髓。即使是吸入氫氟酸氣體也是致命的傷害。舍勒就成了第一位犧牲者,發現氫氟酸後不久,44歲的舍勒就一命嗚呼了。
1886年法國化學家亨利莫森通過電解氟氫化鉀獲取了單純的氟元素,但在此之前,不少科學家都因提取氟而受到傷害。1813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利試圖電解氫氟酸,結果氯化銀和鉑做的盛裝的容器被腐蝕了,戴維受到影響,50歲就離開了人世。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和泰納也因為同樣操作,中毒被送進了醫院搶救。1836年一對蘇格蘭化學家兄弟在將金箔變成氟化金後,一個中毒當場死亡,一個在醫院療養了三年。
氟的製法最終被法國化學家莫瓦桑改進了,他也成為氟的最後一個「受害人」。1906年莫瓦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但是1907年他就因心臟病去世了,臨走前莫瓦桑承認,「氟奪走了我的十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