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山水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全年平均氣溫 15.5℃至 16.7℃,年降水量1500m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到57.5%。境內水能充沛,已建成百丈潭、 黃龍、雲溪三條水系梯級電站為骨幹的小水電站61座,年平均發電量7000萬千瓦時,是全國100個重點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素有「鄂南明珠」之稱。全縣地形地貌為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部開闊,溪河縱橫,洞岫博深,峰巒屏列,丘川交織,山水如畫。
通城境內名勝古蹟有堯家林文化遺址、五代三關、宋代古橋——靈官橋、徐壽輝統軍元帥印、李自成墓;革命勝地有羅榮桓元帥早期革命活動紀念館、通城縣蘇維埃駐地、楠竹溝紅軍醫院、白水巖革命烈士紀念碑、天嶽關抗日無名英雄墓;自然景點有錫山風景區、黃龍山風景區、黃袍山風景區、藥姑山風景區。全省旅遊名村荻田村,全省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寶塔村,全省生態旅遊村牌合村,三星級農莊後花園、瀛通山莊、瑞騰山莊。
國有黃龍林場
國有黃龍林場創建於1956年7月,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處,離縣城43公裡,全場總人口486人,現有幹部職工190人。林場主體山脈黃龍山、鳳凰翅屬幕阜山支脈,蜿蜒50餘公裡。建場五十餘年來,林場在生態保護、林木培育、種植業、養殖業、生態旅遊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林場經營總面積32863畝,國家、省級公益林面積佔總面積95%,活立木蓄積量11.13萬立方米。構成林場主體面積的黃龍山,山勢呈東西走向,巍峨高峻,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黃龍山東流為修江源頭,西流為汨羅江源頭,南流為陸(雋)水源頭。
黃龍山不僅自然風景秀麗,而且遺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據《三國志·吳志》記載:「黃龍現於武昌,即此山也」。登臨黃龍山,只見奇峰異石如鬼斧神工,雲海驚濤如人間仙境,流泉飛瀑宛如白練,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奇花異木,珍禽稀獸不可勝數。有雲豹、金錢豹、穿山甲及白頸長尾雉、白鷳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黃龍山上歷史古蹟遍布,其中著名的天嶽關及天嶽關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堯家林文化遺址、黃龍寺等,早在唐朝,由超慧禪師於黃龍山主峰東麓首創黃龍寺,至宋代真宗敕封其為「崇恩禪院」,黃庭堅手書「三敕崇恩禪院」匾額,成為湘、鄂、贛邊界著名佛道叢林,並以「黃龍三關」傳法說教,由慧南祖師創「黃龍宗」,成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與楊歧宗並列),至今在國內和日本等地還有廣泛的影響力。正因如此,黃龍山被列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景區內著名景點有:天嶽關、天嶽關抗日陣亡將士紀念亭、只角樓、鳳凰池、仙棋石、湫池勝井(亦稱龍湫池)、玉女拋梭、石龜問松、崩雲石瀑、神龜馱經、犀牛望月、金鯉朝天、試劍石、玉女梳妝、桃花洞、玉皇殿、石田三畝、幕阜古寨、思姑寺、流水庵、孝武廟、堯家林文化遺址等。
國有黃袍林場
湖北省國有黃袍林場始建於1963年10月,前身為通城縣國營油茶場,全場總人口387人,現有幹部職工144人。地處通城縣東南部的黃袍山,與江西修水縣、本省崇陽縣毗鄰,同兩省三縣五鄉十三村接壤,東通南昌、西抵長沙、北達武漢,相距俱為200公裡。主峰華羅寨海拔1165米,平均海拔70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林場東西寬5.1公裡,南北長5.6公裡,經營總面積20210畝,其中林業用地20102畝,總蓄積量1401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林場全部劃入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列入省級自然保護區。
林場的構成主體黃袍山,怪石、溶洞、幽泉等自然景觀繁多,還是湘鄂贛邊區革命老根據地之一。中共黃袍山支部、黃袍山赤衛隊、縣蘇維埃、中共通城縣首屆代表大會,於民國十七年秋至二十年 (1928 一 1931) 先後在此誕生和召開。被評為「湖北省旅遊名村」的荻田村紅色旅遊景區就在山下,建有烈士陵園,紀念碑,羅榮桓元帥早期活動紀念館。另外,還有已經拍成的影視作品《元帥從這裡起步》,給外界了解黃袍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窗口。著名景點有:丁家洞、金銀衝、白水巖、華羅寨 (槐寮寨 )、插劍巖等。
國有藥姑林場
湖北省國有通城縣藥姑林場始建於1957年,現有經營面積15000餘畝,林木總蓄積量3萬餘立方米,全場總人口320人,現在幹部職工150餘人。林場北與湖南省臨湘市龍源鄉交界,林場內下轄8個生產經營區,即鴉雀山、石涼亭、桂竹源、毛屋嶺、湘水坪、廬坡、大風磅、白雲寺。
林場地理區域條件較為優越,交通便利,距離京珠高速50公裡,杭瑞高速10公裡,縣城20公裡。
林場緊靠藥姑山,藥姑山又名嶽姑山,原名龍窖山、大龍山,最高峰海拔1261米,位於湘鄂四縣市交界處。藥姑山古老神奇,瑤民發祥地,文化背景深厚。史記秦朝後期瑤族先民由中原大舉南遷,從雋入窖山落根。今山中遺留有石寨、石洞、石廟、石井、石墓、石臺、梯地、茶園等。藥姑山也是革命聖地,紅色山鄉,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早年曾有彭德懷、江渭清、鍾期光等一批老革命家在藥姑山開展革命活動。動人傳說引人入勝:玉女播藥、姐妹修煉、洞賓雲遊、子牙點獅、仙姑戲伴、廣元擒龍、爛船坡、馬頸坳等家喻戶曉。自然景觀千姿百態:獨燭鋒、五馬奔槽、香山坪、掀飛泉、向天獅、老龍潭、倒掛金鐘、貓洗臉、九曲嶺、丫吉山、桂竹源、石涼亭、寒婆寨、雙龍戲珠花果園等。人文景點星羅棋布:花墩橋中國工農紅軍集結遺址、國共合作談判紀念塔、割耳坡紅軍烈士紀念碑、地下長城——橫嶺隧洞、高峽平湖——橫嶺水庫、梯級水力發電站、花果園天池、楠竹溝藥園等。
優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多樣的物種。據統計有植物種類165種,屬國家級保護的有8種,山中有被稱為「活化石」珍貴樹種水杉,還有千年銀杏、千畝翠竹、百畝楓香,層巒疊翠,萬木崢嶸。動物種類90種,屬國家級保護的有12種,山中有中草藥111類,1700餘種,人間九大仙草之一的「救命仙草」——鐵皮石斛產於此山。貴重藥材有天麻、地精、一點紅、兩面針、八角蓮、七葉一枝花、闊葉十大功勞等,被譽為「江南藥庫」,名滿神州。
山中特產,種類豐富,高山雲霧茶自明代列為貢品,年年晉京,歲歲朝貢。魔芋、蕨菜、三仙菜、玉蘭豆、山胡椒、金竹筍等天然綠色食品一年四季取之不盡。
資料來源:通城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