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勸人群保持社交距離,各國政府費盡心思

2020-12-13 澎湃新聞

為勸人群保持社交距離,各國政府費盡心思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20-05-26 21:03 來源:澎湃新聞

隨著世界多地解封,在家裡憋了多時的人們紛紛衝向大自然以及各類消費場所盡情享受。比如在過去的周末,美國多地的海灘上都擠滿了人群,他們還湧向了酒吧和泳池,完全無視社交距離的規定。對此,白宮新冠病毒工作組的響應協調員比爾克斯醫生批評說:「我沒有看到一個戴口罩的人,」她說,「社交距離至關重要,如果你無法保持社交距離,那你至少要戴一個口罩。」

上周末,美國部分地區已開始了「泳池派對」

但也不是所有政府都坐視這種情況發生,為了迫使民眾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樂極生悲」,他們各有新招。

希臘

希臘目前已經開放了「雅典裡維埃拉」(雅典南郊從比雷埃夫斯到蘇尼奧角的沿海地區)的海灘,並要求海灘上的遊人必須保持10米的社交距離,每一平方公裡的海灘上只允許40名遊客進入。為此,希臘出動了無人機監控人群。無人機在人群上方不斷飛過,重複廣播:我們需要保持距離,我們尊重公共健康。」

周六,希臘海灘上的人群

此外,當地警方和海灘護衛隊也會在現場指導民眾,確保他們遵守社交距離規定。目前,希臘已有515處海灘開放,海灘邊的俱樂部也已開放,但目前不允許供應酒精飲料,也不允許播放音樂。沙灘椅等設施都會在下一位客人到來前消毒。

西班牙

西班牙將在7月對境外遊客重新開放,如今多個旅遊勝地近日已提前開始「布局」,以確保今夏旅遊景點的安全與衛生。西班牙《歐洲新聞周刊》網站24日報導稱,為維護著名旅遊勝地「太陽海岸」的遊客秩序,西班牙安達盧西亞政府宣布將僱用一支總數為3000人的海灘助手,其主要職責就是保證遊客間的「社交距離」,還要擔負起公共安全職責,協助當地警方和救生員的工作。   

加那利群島已於本周一開放海灘

安達盧西亞自治區主席莫雷諾表示,其實這項計劃早在數月前就已啟動,旨在解決部分失業者的就業問題,目前當局已經收到超過56萬份申請。此外,「太陽海岸」景區還將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密切監控遊客數量、防止景區過於飽和。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加泰隆尼亞著名風景區濱海略雷特(Lloret de Mar),計劃對遊客進行「年齡分段管理」,在各景點將不同年齡段的遊客群體隔離開。

美國

雖然海灘上人群密密麻麻,但有些公園已經行動起來,採取措施管理人群。從上周五開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多米諾公園在草坪上用粉筆畫上了白色圓圈,規定遊客們只能坐在圓圈中,每個圓圈內可以容納2-5人。

草坪上的白色圓圈

舊金山的多洛莉絲公園也採取了這個辦法,每個圓圈直徑3米,圓圈之間間隔兩米。在此之前,由於公園內的遊人無視社交距離規定,舊金山市長布裡德曾威脅要關閉公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歐洲新冠肺炎疫情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有意思的「社交距離」.
    但日常生活人際接觸中,哪些能夠做,哪些不行,許多人並不清楚,各國專家和政府給出意見也大相逕庭,而且說法似乎一天一個樣。社交距離包括:儘量減少與人接觸;與人接觸時,儘量不要靠太近,人際距離儘量保持在2米以上。曼省還建議,外出時,儘量減少10分鐘以上的外界接觸。保持社交距離不是自我隔離穆利根表示,保持社交距離是每個人為他人考慮的一種公民責任。
  • 疫情下的雪梨:保持社交距離
    【來源:中新網】當地時間4月8日,雪梨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告牌出現保持社交距離的提示。隨著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抗擊新冠疫情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呼籲市民在即將到來的復活節長周末待在家並繼續保持社交距離至關重要。
  • 保持5個菠蘿的社交距離?法國地方政府被批「這種宣傳太幼稚」
    【環球時報記者 趙風英】據法國《新觀察家報》23日報導,為讓大家理解解禁後應遵守的社交距離,法國海外領地馬提尼克省政府22日推出一款畫著菠蘿的宣傳畫:請保持1米或者5個菠蘿的社交距離!雖然菠蘿是當地人熟悉的水果,可是大家普遍反映「讓人在腦海中擺出5個菠蘿想像社交距離,這種宣傳太幼稚!」還有人稱「政府用菠蘿來丈量社交距離似乎是把民眾當『弱智』」。此外,宣傳畫上被5個菠蘿相隔的二人形象分別用黑人(當地主要居民)和白人(法國本土居民)來表現,也引發網友熱議。法國不屈服黨主席梅朗雄直言,「用5個菠蘿分離黑人和白人是國家級別的歧視和恥辱」。
  • 從「社交距離」學英文!自我隔離、保持距離的英文怎麼說?
    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防疫措施,包括訂出社交距離、要求有感染風險的人自我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也宣布,建議人與人之間應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距離。今天就來看看與防疫措施相關的單詞有哪些吧!Social Distancing 社交距離Canceling events that are likely to draw crowds is an example of social distancing .
  • 藝術史中的人們如何保持社交距離?
    Ewa Juszkiewicz,《Untitled (after E lisabeth Vige e Le Brun》,2019 圖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不尋常的2020上半年,你是否渴望回到人群中
  • 舒服的社交狀態應該是,保持聯繫,保持距離
    最新一期《脫口秀大會》的主題,是保持聯繫,保持距離,說的是一種社交狀態,在現在這樣的快的生活節奏裡,我們怎麼樣才能找到一種讓我們覺得舒服的社交狀態?相信經過了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有了一些不太一樣的認識。
  • 用餐仍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美餐廳推出「碰碰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趨緩,美國各州開始逐漸放寬限制措施,不過馬裡蘭州一間餐廳為了讓客人們維持安全的社交距離,要求到餐廳用餐的顧客都需要套上裝有橡皮圈和輪子的移動式餐桌,在維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仍可以走動和聊天,也讓「社交距離碰碰桌」爆紅。
  • 韓國延長「保持社交距離」措施 關閉諸多賞櫻景區
    (抗擊新冠肺炎)韓國延長「保持社交距離」措施 關閉諸多賞櫻景區中新社首爾4月4日電 (記者 曾鼐)截至當地時間4日零時,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10156個。韓國政府延長「保持社交距離」措施,關閉諸多賞櫻勝地。
  • 新加坡派出機器狗提醒民眾保持社交距離
    為了提醒人們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新加坡在一個公園中派出了一隻機器狗。這隻機器狗配有攝像頭,可以穿越公園內的崎嶇地,配置的分析工具還可以評估園內的人數。新加坡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方式來讓民眾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 認知偏差:為什麼一些人拒絕保持社交距離?
    在疫情擴散期的危險時期,世界範圍內仍有不少人會選擇放棄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外出聚會,嚴重影響了那些遵循安全社交距離的人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針對該問題,本文從認知偏差的角度切入,探討了5個邏輯思維上的常見錯誤,並認為這些外出聚集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相關的認知偏差,才導致他們不願意與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 學生在校如何保持社交距離,該裝備些什麼
    問 返校復學,學生該如何保持社交距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疫情期間,學校的管理工作需要多一些創意。比如,為避免用餐聚集,學校可以開發更多用餐地點,引導學生分批用餐、隔排用餐;要鼓勵學生勤洗手又要避免洗手時的人群聚集,學校可適當增加一些洗手池,同時鼓勵學生自帶免洗洗手液■本報記者 李晨琰開學在即,迎接「神獸」歸籠,滬上的中小學已在積極準備中。如何保障學生的安全?
  • 疫情期間,加國居民開始這樣保持社交距離
    但執法的重點將放在教育和鼓勵上,皇家騎警官員也將在對個人進行上門檢查的同時,注意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 現在部分快餐店採用一些特別的方法,阻止病毒傳播的距離。 加拿大的一家快餐連鎖店已開始使用冰球棒讓顧客付款,以便與顧客保持社交距離。
  • 科學佩戴口罩 保持一米社交距離
    10月25日,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陳敏提示市民,要繼續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與他人保持1 米以上社交距離,注意飲食衛生,生熟分開、食物煮熟煮透確保安全。
  • 社交距離需要多遠?試試以鱷魚為單位
    【新華社微特稿】疫情期間,人們需要保持多遠的社交距離?專家建議一般以米為單位。美國佛羅裡達州利昂縣政府則別出心裁,以鱷魚為測量單位,讓人獲得更為直觀、形象的理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日援引利昂縣政府發布在社交平臺臉書上的貼文報導:「提醒各位:新冠疫情期間,請記住你跟其他任何人永遠保持至少一條大短吻鱷(體長)的距離。」佛羅裡達州是美國短吻鱷一大棲息地。成年短吻鱷大多體長1.8米至2.7米。
  • 索邦大學26人確診 校方堅稱保持社交距離沒必要
    該校代理行政官託馬斯·克萊表示,已經加強了手部消毒用品和口罩的供應,並錯峰安排課程以遏制疫情蔓延,但沒有必要要求學生們保持社交距離。克萊稱:「我們不會欺騙自己。我們在巴黎市中心的拉丁區大樓裡,實施了嚴格的安全措施,但我們沒有要求學生保持社交距離。這沒有必要,政府沒有讓我們這麼做。
  • 日本熊本暴雨致數十人死亡 民眾避難所中保持「社交距離」
    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7月6日,日本熊本縣八代市,當地民眾在綜合體育館的避難中心間隔一定距離休息,以保持著「社交距離」。據報導日本熊本縣政府6日發布消息稱,因遭遇強降雨,該縣累計已有44人死亡,10人下落不明,1人心肺停止。
  • 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倡導文明新風尚
    隨著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華寧縣積極倡導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勤於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習、科學健身、控煙限酒等健康文明生活新風尚。近日,筆者隨機走訪了部分公共場所、銀行,發現倡導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這一文明新風尚已全面宣傳開來。
  • 克羅埃西亞電車載特殊「乘客」 時刻保持社交距離
    克羅埃西亞電車載特殊「乘客」 時刻保持社交距離 "← →"翻頁 當地時間12月9日,克羅埃西亞奧西耶克的電車內外都被飾以聖誕裝飾,並在車裡擺上巨大泰迪熊,保持社交距離坐在座位上
  • 英國機場需引入強制防護措施 僅保持社交距離無法確保航旅安全
    原標題:英國機場需引入強制防護措施 僅保持「社交距離」無法確保航空旅行安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英國政府將在當地時間5月7日對目前的社交隔離措施進行審查,之後將於5月10日發布有完整細節加入的解封方案。
  • 什麼是社交距離?心理學解釋了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
    在當前的世界形勢下,我們經常聽到「社交距離」這個詞。全球大流行導致許多人不得不呆在室內,遵守為遏制疾病傳播而制定的新法規。對於這些新法規,人們的反應不一。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大多數時事被帶到網絡空間時所發生的那樣,圍繞社交距離的話題很多,不同的人對社會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很樂意遵守規則,因為他們知道這會保證每個人的安全。其他人不確定它是否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