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提問:研究生導師為什麼喜歡問學生家境?是想了解什麼呢?這樣一個很少人注意的問題卻在某乎引發了熱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一些網友就好奇: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已經算是離開原生家庭,有不少人甚至都成家立業了,為什麼還要問家庭情況?從家鄉、家庭成員、父母工作、經濟條件等方面都會問到。那麼,導師從學生的家庭能得到什麼好處嗎?學生的家庭情況與研究生期間的學習工作有關係嗎?導師問這個問題到底有何用意?
小編雖然在高校工作多年,卻從未關注過這樣一個犄角旮旯的問題。為此,小編在學校老師的一個QQ群裡請教了一些學校裡的研究生導師,大概有十幾位老師給出了回復。其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老師說曾專門詢問過學生的家庭情況。其他人則說,可能隨口問過,但並沒有特別關心這個問題。
以上算是一次小調研了,但採樣範圍有限,尚不能充分說明問題。小編又特意問了一下那些了解過學生家境的導師,為什麼要這個問題?從他們那裡,我大概找到了這麼幾個答案。
首先要說明的是,絕大多數導師不會在複試這類場合詢問這個問題,幾乎都是在學生入學後問。也就是說,家庭情況並不會成為學生是否被錄取的依據,只是導師了解學生的一種途徑。
答案一:為了資助困難學生
這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答案。導師發現某研究生平時生活比較樸素,工作上又比較勤奮努力,會找合適的機會,通過閒聊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如果確有需要,導師會私底下給學生補貼。
某導師曾經有一個學生,雖然家庭條件很差,家裡還有弟弟在上中學,但他為人比較好強(也可以說愛面子),寧願每天吃很便宜的飯菜,也不願意去申請貧困生資助。後來保研,晚飯基本都省了。導師甚至沒有沒有當面問他,而是從其他同學以及他本科輔導員那裡了解了他的情況。此後,每個月以獎勵的形式多給他發300元錢,如果幫導師完成了一些特定任務,導師還會另外給他報一些勞務,甚至還會幫他爭取國家獎學金。不過後來這個學生因為家庭原因,沒能繼續讀博士,稍顯可惜了。
答案二:為了拉近與學生的關係
很多導師每天和學生相處,除了學術上的話題,自然也少不了聊一些生活上的話題,聊著聊著就能聊到家鄉,聊到家裡是否有兄弟姐妹,聊到父母是否退休,退休前的職業之類的。導師通常也會介紹他自己的家庭情況。
小編當年上研究生時的導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天都在辦公室和我們一起幹活,而且還帶著我們打桌球,所以很自然就會聊起家庭。過節的時候,導師會讓我們去他家吃頓餃子什麼的,導師的女兒當時還在上小學,見到我們也叫叔叔,我們都說叫哥哥就行。導師還有我父母的手機號,有一年過年前,還給我父母買了一點禮物。這些東西對這些教授副教授們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但重要的是心意。
答案三:為了提前安排學生的職業發展
提出這個答案的導師很少,很多人並不會往這方面想。有一位導師就說,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他會主動問他們畢業後的選擇,甚至會儘量建議他們碩士畢業後就直接就業,畢竟博士幾年不能養家的話,家庭負擔還是很重的,而且,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恐怕也很難潛心做學術。當然,這些還是要看學生自己的選擇。如果選擇就業,那研究生期間就多安排一些企業橫向項目,或者讓學生多參與一些行政事務。
除了上面三個答案,也有網友懷疑,導師們詢問學生的家庭條件,是不是對學生家長有所求?其實這種概率非常非常小。對導師來說,生活圈子和學術圈子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他們的需求也是比較有限的。生活需求,通常就在本市,學術需求,通常就在本行業,如果導師真的希望學生家長對自己有幫助,那他在錄取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掌握這些情況了,根本沒有必要再去問學生。
可以說,問學生這個問題的導師,絕大多數都是出於關心的,至於有沒有後續動作,一要看導師的品格,二要看學生的表現,學生如果表現太差,導師恐怕也很難出手。
各位研究生們,你們的導師是否也問過你們這個問題呢?你覺得他們是出於什麼原因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