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硬核讀書會 硬核讀書會

電影《繡春刀》,張震身穿錦衣衛飛魚服。

歷史學者張宏傑

解讀大明王朝的權力遊戲

說起明朝,你會想到什麼?

從小說《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到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繡春刀》等,構成了中國人對明朝的影像記憶。

這個朝代無疑是中國人最為熟悉、最為關注的朝代之一,從清季民初的革命到21世紀的明史熱,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雖然已經煙消雲散,但一直縈繞在中國人的夢魂間。

但我們真的了解明朝嗎?北京的故宮、天壇、長城,是可以看到見摸得著的明朝軀幹,那些已逝於歷史長河中僅僅留於史書的人物,才是復盤這個王朝的靈魂。

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一本「歷史人物另類傳記」,大都以史料為依據,絕非民間「戲說」。在他的筆下,明朝有了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色彩。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解讀大明王朝

要接近歷史,先了解人性

歷史的背後極其複雜,人性擁有更為複雜的側面,張宏傑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稱作「翻案文章」「顛覆歷史」。

張宏傑想要顛覆的是接近歷史的心態,對於歷史中存在的「鬼」或「神」,不會心懷恐懼,因為張宏傑一直堅信他們不過是「人」。

歷史是座舊倉庫,歷代修史過程中「再高明的修改和塗飾都會留下痕跡,沿著這些痕跡探索,把那些被神話或者鬼化的人物復原為人的面孔」,這於張宏傑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張宏傑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 2016-01

朱元璋開創了明王朝的統治,張宏傑花了最大的篇幅去勾勒明太祖朱元璋個性的方方面面。

小農意識是朱元璋最大的特點,農民式的精明和保守,喜歡把萬事萬物都穩定下來。很多帝王動不動就喜歡開疆拓土,但朱元璋卻是例外,他保守得劃出一個「勢力範圍」,列出了「不爭之國」。

他是最愛操心的開國皇帝,就連後世子孫的生活細節也要親自謀劃,那部專門獻給子孫後代的《皇明祖訓》整整花了他六年時間,經七次刪改而成。

甚至,朱元璋規定親王出行時,要帶什麼東西,都寫得一清二楚:交椅一把、腳踏一個、水罐一個、水盆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

朱元璋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

朱棣與父親朱元璋的個性完全不同,他一直有種與唐太宗李世民惺惺相惜的共情。

皇位從侄子手中搶奪而來,在嫡長子/長孫繼承皇位的傳統觀念中,朱棣無疑是篡位者。來自道德的壓力,強迫朱棣勤政勤奮有為,通過成就證明自己的皇位理所應當,對天下萬民有利。

為了名聲,朱棣也表現出了他的另一面,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一陰一陽,朱棣善於包裝自己,樹立仁慈寬厚的「人設」,同時他繼承了朱元璋的手段,出招陰狠。

早在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就表現出了極致的「官場潔癖」,對貪腐零容忍。以至於,明朝出現的清官與前朝的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往往是指清正,但不會渲染生活清苦。

電視劇《大明風華》虛構了朱允炆失蹤並出家後與朱棣再次見面的場景。

明朝的海瑞,應當是明清兩代新清官的典型代表,直到他母親八十多歲壽辰時才破例買了點肉,平時,海瑞都是在衙門自己種菜,家裡燒的柴都是老僕從山上砍伐。

這背後反映出明清時期官場的共同特點:低薪制,與前朝相比,官員俸祿低了2/3。然而,明清兩代的官員貪汙比例創下了新高,大概85%的官員都參與其中。

魏忠賢走上皇權的頂端,完全是一系列陰差陽錯的小概率事件疊加的巧合。

他欠下賭債,走投無路,22歲已娶妻生女卻自宮當了太監,陰差陽錯進了宮,倒過馬桶、管過廚房,伺候的小皇孫幸運地登上皇位,但因為小皇帝不務正業,把政務都推給了魏忠賢,大明政權就以這種近似荒誕的方式旁落於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太監之手。

從底層到金字塔尖的跨越,讓魏忠賢這樣一個文盲手足無措,他有責任感,但能力與視野卻遠遠無法與權力匹配,最終演繹出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劇。

電影《繡春刀》中金士傑飾演的魏忠賢。

變,是吳三桂終其一生的特點。青年時代,他是大明王朝的道德楷模,忠臣孝子,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為救父親不顧性命。

後來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環境壓力下,他做出了投奔清朝的選擇。晚年的吳三桂基於家族的利益又背叛了清朝。一叛再叛,吳三桂成了人們眼中徹頭徹尾的叛臣。

鄭成功,與吳三桂恰恰相反,他陽剛、單純,忠於明朝。張宏傑分析過他個性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鄭成功非常喜歡讀春秋戰國的書籍,他身上有著明顯春秋精神的印記;另一方面,他的母親性格剛烈,清軍南下時,自刎,拒絕投降。縱觀整個明朝,張宏傑認為,鄭成功當是為數不多的亮點。

鄭成功石像。

歷史教科書往往會籠統地將農民起義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而定性,而那些農民起義領袖則被視為最偉大的人。

但張宏傑認為,「這支龐雜的隊伍看上去人數眾多,其實真正能參加戰鬥的人並沒有幾個,他們的主要興趣是糧食和財物」。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遠遠談不上完美,他們身上也留存著諸多傳統文化中非常負面的東西。

張獻忠是明代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的威名「八大王」傳遍大半個大明王朝,但這三個字卻是恐怖的代名詞。張宏傑指出,張獻忠代表了中國歷史一個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側面。

七個人,七個側面,張宏傑從不同角度提供了一幅明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完整圖像。

江沉銀三期考古金器出水現場。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

明朝,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

任何一種熱潮,都是被重新審視的過程,明史亦如此,或者說,越熱越需要冷靜的力量。

「明史熱」中最主要的背景,是人們將明朝看作中國封建王朝中漢族統治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帝國。然而,張宏傑提到另一種觀點,明朝嚴格意義上算不上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元朝皇帝帶著中原的印信和年號退回草原,連續幾代皇帝依舊沿用漢式年號,後來才更名為大蒙古國。從這個角度看,明朝與北元更像南北朝時期的格局。當時明朝與北元談判時,蒙古人稱呼明朝為南朝,明朝官員稱呼蒙古為北朝。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於元明易代之際,金庸虛構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交往故事。/《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明朝統治時間近三百年,絕不是一句「閉關鎖國」可以概括的,當然也不是只有錦衣衛、東廠、西廠營造的可怖與暗黑。

理解「明史熱」,要相對公允地評價明朝。晚明時期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曾經很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認為這是資本主義萌芽,但張宏傑指出,這不過是皇帝普遍懶政,放鬆了對民間的控制的結果。

後世稱許的明代白銀貨幣化,的確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但這恰恰是違反了明朝制度設計者的初衷所造成的結果。包括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在內,明朝很多成就取得的背後,都有一個極其擰巴的過程。

大明寶鈔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

明朝開國時規定民間不得用金銀與銅錢。

張宏傑也指出,明朝不是可有可無能夠被隨意忽視或漠視的時代,它承上啟下,使得元明清三個朝代具有很強的連貫性。

元朝之前的中國,是一個緩慢上升的進程:一方面君主專制不斷完善,皇帝接力式思考,如何讓皇權與國家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大臣對皇帝的監督與約束也在不斷加強。

這個來自草原的民族,將主奴意識帶進了中華帝國,從此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稱奴婢,清朝的滿族臣子則稱奴才,夾在其中的明朝繼承了元朝很多落後和野蠻的傳統,廷杖制度就是君臣地位變化的重要表徵。

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人或許會記得,整個故事的開端便是太監馮保以廷杖之刑,仗殺言官周雲逸,撕開了大明帝國的裂痕。

《大明王朝1566》劇照,海瑞站在嘉靖皇帝祖孫三人面前,右邊小海即明神宗朱翊鈞。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

硬核讀書會:「明史熱」興起後,對於明朝,很多人認為這是漢族建立起的最後一個國力強盛繁榮的時代,當然,也有相反的聲音出現,認為明朝是一個黑暗腐敗的朝代。您怎麼看待「明史熱」中的兩種觀點?

張宏傑:實際上明朝的歷史,是一段倒退的保守的歷史。舉個簡單的例子,宋朝的稅收已經實現了很高程度的貨幣化,納稅時繳銅錢或白銀都可以,但明朝卻倒退回實物付稅。

按照當時的賦稅制度,南京城中百官吃的大米都來自於南京周圍的5個府,而且都需要當地自己送米納稅。朱棣定都北京後,南京5個府就要把大米千裡迢迢送至北京,運費比大米貴得多。

朱元璋制定的制度有些非常落後,每個人自出生以來戶籍就固定了,如果你是農民,子子孫孫永遠只能做農民,不允許換職業,也不允許隨便搬家,甚至不能到外地旅遊,如果旅遊,就需要到地方政府開路條。

實際上,明朝希望把民眾都植物化,像莊稼一樣種在地裡永遠不挪動。

張宏傑談中國國民性演變史

硬核讀書會:無論是在《大明的七張面孔》還是《中國國民性演變史》之中,都提到了「順民」的概念,這個群體是如何形成的,對中國的國民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宏傑:對於順民而言,生存下去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要求不能有原則。因為原則性是每個人身體中的骨頭,恰恰是這塊骨頭往往會影響生存概率。

中國歷史的特點是不斷地周期性的興亡,歷史進程中發生的變故特別多,如果想要在災難與變故中生存,就必須身段特別柔軟,任何情況都能忍受,人們要考慮的不是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而是如何活下去,任何事都會順勢而為。

其實現在很多人也依舊是同樣的想法,好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規則、原則就是用來鑽空子的,只有鑽空子才能活下去。

張宏傑 著 / 博集天卷 / 嶽麓書社 /2020-5

硬核讀書會: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比較高傲和清高,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很多知識分子就跪拜在皇權腳下,在您看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總體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張宏傑:中國的知識分子兩面性比較突出,這有點像官場中的清官和貪官之間的反差:清官清廉得清澈見底、一塵不染,貪官貪得一塌糊塗、毫無顧忌。

知識分子也分兩類。明朝時很多知識分子為了名聲,不顧性命,甚至敢上書罵皇帝,而且明代的知識分子喜歡罵皇帝,因為罵皇帝能成名,於是在奏疏當中對皇帝百般諷刺,包括直接指摘皇帝的私生活。

皇帝生氣了,會對這些人施行廷杖,打得特別狠,臀部的肉都被打掉一塊。之後,這塊肉會被做成臘肉,供子孫後代瞻仰,把它視作家族榮光。

正是由於敢於進諫的知識分子後果太過慘烈,就會嚇得另外一批沒骨頭的人完全順應皇帝,或者永不參與朝政。

明朝的廷杖制度很殘酷,但很多言官依然不畏強權,冒死進諫。

這兩種傾向越來越向極端方向發展,到了清代,文字獄愈演愈烈,很多知識分子就閉口不提人格尊嚴,活著就成了一種動物式的生存。

明清兩代知識分子的兩種傾向都不太健康,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政治、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給予了知識分子更大的自由空間。

秦朝建立後,隨著知識分子失去了「用腳投票」的權力,漢武帝時期確立獨尊儒術,知識分子的創造精神就漸漸萎縮了。

想繼續聽張宏傑講明朝?

歡迎關注「硬核讀書會」快手號、抖音號

新周刊編撰《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本期坐館 | 尤蕾

✎編輯 | 蕭奉

✎版式 | 林彤彤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權力的遊戲》十大精彩場面,在你心目中哪個排在第一位?
    七竅流血的喬弗裡這一幕成為經典並不是因為那個令人討厭的喬弗裡終於死了,而是因為這一幕體現出了《權力的遊戲》中「權謀」方面的精彩。紅毒蛇與魔山這是《權力的遊戲》中最出彩的單人對決場面之一,雙方最後的結局也讓人唏噓。紅毒蛇用生命告訴了大家一個真理:能動手就別BB以及死於話多的並不僅僅是反派。
  • 想不到《權力的遊戲》裡居然有這麼多既會演戲又會唱歌的龍套
    HBO史詩奇幻劇《權力的遊戲》如果不是史上卡司陣容最龐大的電視劇,至少也是有著最多明星與名流擁躉的劇集之一。許多音樂人想盡辦法在劇中客串一把,過過騎士癮。他們中有些人的鏡頭一閃而過,快到難以辨認,但也有幾個人戲份相當多,而且演技可圈可點。
  • 盤點《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結局,故事中的精彩反轉!
    導語 盤點《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結局,故事中的精彩反轉!《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權遊》系列的最終結局——凜冬已至,異鬼兵臨城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已經將前七季各路人馬集合在一起,就是為了進行《權遊》系列的最後一戰!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的結局,來共同點評一下故事中的精彩反轉!
  • 《權力的遊戲》即將迎來第八季大結局,帶你回顧劇中「精彩」片段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我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是美國HBO電視網製作推出的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該劇改編的就是來自美國的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裡的內容。
  • 都是皇帝的「機要秘書」,為何明朝內閣權力遠大於清朝軍機處
    明、清兩代,雖然一脈相承,但在權力集中的方式和形式上卻有較大的區別。在這些機構中,輔佐皇帝集權的重要機構並不完全相同,明朝以內閣為主,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輔佐皇帝集權的機構則改為軍機處。雖然這兩個機構都屬於朝廷的中樞,但它們的地位是不可分割的,應該說明朝內閣的權力和重要性遠遠超過清朝的軍機處。
  • 美劇《權力的遊戲》精彩經典臺詞語錄匯總(中英翻譯)
    美劇《權力的遊戲》【目前權力的遊戲已經更新至第六季,關注》》權力的遊戲第六季1-10全集劇情介紹】根據小說《冰與火之歌》改編而來,小說作者喬治R.R馬丁與兩位劇集製片人David Benioff和D.B. Weiss根據小說內容在劇集中加入了許多絕妙的臺詞,它們有的深刻而睿智,有的機智又幽默。
  • 《權力的遊戲》拍攝地改建為主題公園,影視劇IP能給拍攝地帶來什麼?
    播出已經8年的《權利的遊戲》(英文名為「Game of Thrones」,以下簡稱為「GOT」)在明年即將迎來最終篇,但GOT的製作方HBO並不想到此為止。《權利的遊戲》拍攝地改建為主題公園本周,HBO宣布GOT在全部劇集結束後,將位於北愛爾蘭的拍攝基地改建成旅遊景點。其中,劇中的臨冬城、黑城堡和君臨城這三個地標將率先作為開放的景點。
  • 明朝12太監衙門權力巨大,其中一監建立於1384年,卻是掌管御批...
    明太祖朱元璋在擊敗元朝統治者,建立明朝便開始設立宦官組織作為服侍皇族的奴僕,是由於明朝皇帝與文官集團權力爭端激烈,造成了皇帝不得不藉助宦官力量,來對抗文官集團。有一些太監的權力甚至大過了內閣,甚至出現了太監可以代皇帝行「批紅」大權的情況,在皇帝懶於朝政的時候成為了實際上的一國之君,那麼明朝這種太監製度是如何形成的,小編和您聊一聊。明朝的宦官機構分為24衙門,這24衙門包括四司,八局、12監,,而十二監組織又分為司禮監、御馬監、尚膳監等12個部門。這12個部門中都有一個掌印太監,而這12個部門中權力最大的便是司禮監。
  • 《隱形守護者》:一部不可多得的互動遊戲影視劇
    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討論由來已久,過去技術不發達的年代,似乎也沒有太多例證能夠為這項娛樂的藝術地位發聲。而如今,隨著遊戲技術水平的升級,遊戲所能承載的內容也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遊戲品類作品都開始為「第九藝術」正名,而「互動影視遊戲」以堪稱藝術的劇本打磨、燒腦的劇情、爾虞我詐的人物較量,細膩專業的演技造就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做是離「第九藝術」最近的遊戲。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每周几几點播 權力的遊戲8美國北京具體更新時間
    等了那麼久的《權力遊戲第八季》終於播出了,據了解,《權力的遊戲》系列版權已被騰訊視頻拿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將在騰訊視頻獨播。那麼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每周幾播出?下面來看一下。《權力的遊戲》系列版權已被騰訊視頻拿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將在騰訊視頻獨播。第八季第一集已在國內4月15日早9點上映。第八季是其最後一季,陪伴了觀眾8年的史詩美劇終究還是畫上了句號。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回歸 粉絲:這是告別的一年
    粉絲扎心:這是告別的一年《生活大爆炸》劇照《權力的遊戲》第8季海報北京時間4月15日上午9點整,在一片期待聲中,「最終季」《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回歸了。權遊迷們激動又不舍地開始了新一輪追劇。
  • 一個人出一系列的《權力的遊戲》珠寶有多難?
    原標題:我把《權力的遊戲》裡的角色賦予新生命設計一系列的珠寶尚鼎 — 冰與火之歌熟悉《權力的遊戲》的人都知道劇中出現了好多象徵著權力的珠寶因為整個青春都是在追整部劇用了八年的時間,從一個高中生到研究生畢業再到成為一個珠寶首飾設計師八年的時間去沉澱,去積累然後用自己的設計語言去重塑《權力的遊戲
  • 《權力的遊戲》最精彩的15個瞬間|遊戲玩趣集|愛玩也...
    《權力的遊戲》第6季剛剛完結,而第7季要延期至明年更晚的時候才能面世,在空虛寂寞冷的盼望中,讓我們來回顧神劇的精彩瞬間!改編自喬治·R·R·馬丁的奇幻文學名著《冰與火之歌》的HBO劇集《權力的遊戲》可以說是當今玩家中(將「玩家」去掉也無不妥)收視率最高的美劇。
  • 美劇《權力的遊戲》經典臺詞:Hold the door!
    美劇《權力的遊戲》:「Hold the door!」   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現在已經到第七季了,連環殺手喬治.馬丁也都把很多我們心愛的角色殺死了,不知道在明年四月的第八季還會殺死多少人。
  • 明朝時期,錦衣衛與東、西廠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權力最大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大家知道,他們是明朝的特務機構。但是,他們成立的背景,隸屬關係,權力大小,很多讀者並不清楚,小編用這篇文章,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對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進行了巨大的改革。
  • 《權力的遊戲》的Now and Then
    《權力的遊戲》的Now and Then從11年《權力的遊戲》第一季播出開始,這部劇便深深地吸引了許多觀眾,成為美劇中的又一部神劇,並輕鬆突破此前其他美劇的一系列紀錄。《權力的遊戲》最終季雖然只有六集,但每集都有一個多小時,幾乎要趕上單部電影的度了。HBO執行長Richard Plepler接受Variety採訪時還說:「最新一季讓他覺得他正在觀看「六部電影」。而最終季的投入的確很大,共計耗資9000萬美元,,每集的製作費即總耗資除以6,大概也要1500萬美元。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重八重八,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就是十六,剛好明朝也正好只有十六個皇帝,有時候世事就是這麼的巧合。明朝十六個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朱元璋先前因為貧窮,為了有口飯吃,敲過木魚當過和尚拿過破碗當過乞丐。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把皇宮裡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菜。不愧是布衣皇帝,行事是如此的樸素。
  • 《權力的遊戲》:被毀掉的詹姆.蘭尼斯特
    《權力的遊戲》:被毀掉的詹姆.蘭尼斯特若是現在讓我給人推薦《權力的遊戲》的話,我或許會說《權力的遊戲》只有七季,因為第八季真的太讓人失望了,《權力的遊戲》這部劇好看的不僅僅是它跌撞起伏,猜不透的劇情,還有就是它的人物塑造上非常的精彩,每個人物都很立體,沒有臉譜化,所以你在這部劇中所看到的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
  • 正三品的按察使,直接對抗全省一把手,到底有多大的權力?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江蘇按察使黃倫受了江蘇鄉紳們的賄賂,開始一直為鄉紳們說好話,甚至不惜與巡撫大人李衛直接叫板。按照道理來說,李衛屬於全省的一把手,權力非常大。按察使屬於全省的三把手,三把手為何能夠與一把手對抗呢?
  • 《權力的遊戲》第五季回歸 拉明·賈瓦迪是靈魂人物
    原標題:是他,讓《權力的遊戲》好聽極了 第五季回歸,狼家兄妹昨天到北京宣傳 拋開劇情,有一個中年大叔才是本劇靈魂人物 是他,讓《權力的遊戲》好聽極了 本周一回歸的《權力的遊戲》第五季,這次搞大了為了迎接第五季回歸,昨天,狼家兄妹——扮演雪諾的基特·哈靈頓和扮演珊莎的索菲·特納特地趕到北京,參加《權力的遊戲》觀影會,索菲·特納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不過,今天我們不是來介紹劇情的,而是想聊聊《權力的遊戲》背後的那個男人——拉明·賈瓦迪。 《權力的遊戲》主題曲好聽吧?「紅色婚禮」上那首《卡斯特梅的雨季》是不是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