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麥當勞、阿迪達斯...你知道這些品牌名字的由來麼

2020-12-16 市場部網

10月11日晚,美國時尚集團Coach正式更名為Tapestry,後者是一種流傳於西方的掛毯藝術品。Coach,Inc.執行長Victor Luis用一個比較詩意的說法解釋了這個新名字的含義:「這是對我們價值觀的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各種獨特的色彩共同織就同一幅畫卷。」

為公司或品牌取一個既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有很好寓意,且能一直符合時代需求的名字是一門學問。不過那些著名公司或品牌名稱,有時得來的卻全憑意外。

可樂(Cola)來源於醫學術語

可樂長期以來被劃入「垃圾食品」的範疇,可是「可樂」這種飲料最先卻是由藥劑師發明的,與醫藥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可口可樂」直接來自於可樂藥水的音譯,而百事可樂的名字「百事」(Pepsi)的詞源則是來源於醫藥術語胃蛋白酶(pepsin),它們的起名都宣示了可樂與醫藥的淵源。這或許也是兩家公司雖然現在都在向「健康」轉型,但從沒想過換品牌名的原因吧。


麥當勞(McDonald’s)的名字並不來源於創始人

「麥當勞」(McDonald’s)聽上去像個人名,但它的創始人卻叫雷·克洛克(Ray Kroc),為什麼我們吃的是「麥當勞」快餐而不是「克洛克」快餐呢?事實是,雖然是克洛克一手創建了如今的麥當勞帝國,但在這之前,「麥當勞」的品牌就已經存在了。——對姓「麥當勞」(McDonald)的兄弟經營著這家同名的小規模漢堡店,當時還是一個落魄推銷員的克洛克發現了其中的商機,與麥當勞兄弟合夥經營了一陣後,克洛克終於在1960年代買下了「麥當勞」的全部生意,當時麥當勞已經小有名氣,為了鞏固現有的商業成果,克洛克選擇保留了這個名字。


阿迪達斯(Adidas)才是來源於創始人

很多人以為運動品牌阿迪達斯(Adidas)的名字是「All Day I Dream About Soccer」的縮寫,其實不然。「阿迪達斯」(Adidas)才是來源於創始人的名字。1920年,德國商人阿道夫·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從德國的赫爾佐格瑙拉赫起家,開始生產鞋類產品,「Adidas」是他的小名(Adi)和姓氏前三個字母(Das)的結合。


宜家(IKEA)來源於創始人及他生長的地方

除了創始人姓名,和創始人有關的其他方面也可能成為品牌名。比如「IKEA」,它並不是瑞典語。IKEA是瑞典品牌不假,但IKEA實際上是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出於對家鄉的眷戀,用他姓名的首字母和他長大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首字母結合而成的。這樣看來,IKEA的中文名「宜家」真的是很合適了。


Zara源自一個長鬍子的希臘大叔

品牌名還常常來自於虛構的人物。「Zara」名氣響亮,可是你聽說過「Zorba」嗎?著名快時尚服裝品牌「Zara」的名字正取自這個奇怪的希臘單詞「Zorba」。Zara的媒體總監Jesus Echevarria曾親口承認,品牌起名「Zara」的靈感來自1964年的電影《Zorba the Greek》, 「Zorba」是其中主人公——一個留鬍子的希臘農民的名字。但是創始人Amancio Ortega考慮到「Zorba」已經被商用,為了避免混淆,才改成了現在的「Zara」。


星巴克(Starbucks)來源於一個小說人物

類似的還有星巴克(Starbucks),這個名字來源於美國小說《白鯨》中愛喝咖啡的大副Starbuck。在商量起名時,星巴克的元老們更鍾情於小說中的捕鯨船名Pequod,但因為Pequod有時會讓人聯想到英文詞「小便」(pee),只好退而求其次,這才選中了「Starbuck」。現名「Starbucks」讓人聯想到一群熱愛喝咖啡的水手,正好與品牌形象和定位契合,星巴克著名的雙尾美人魚商標也是根據品牌名中的航海冒險元素最終確定下來的。


Google的著名拼寫錯誤

你也許已經知道技術公司巨頭Google的名字來歷了:Google本應該叫 「googol」,在英文中,「googol」指的是10的100次冪,本來這只是由美國數學家Edward Kasner九歲的侄子 Milton Sirotta為這個無限大的數隨便起的一個怪名,但隨後通過 Kasner 和 James Newman 合著的《數學與想像力》一書廣為流傳。「googol」正暗合了這家技術公司龐大的數據基礎和創始人的極客精神。

在1998年,未成形的Google還是斯坦福的一個名叫「BackRub」的研究生項目,要把這個項目推向市場,創始人們決定改名。拉裡·佩奇等人都很喜歡「googol」這個名字,但在最後敲定的時候,因為拼寫錯誤寫成了「Google」,也就只好將錯就錯了。


安德瑪(Under Armour)的命名是一場意外

收穫「美麗意外」的還有安德瑪,其創始人凱文·普蘭克曾在採訪中談到,Under Armour名字的由來實則是一起「美麗的錯誤」。原本普蘭克希望註冊的商標是Body Armour(意為「防彈衣」),但是這個名字商標管理部門不給通過。失落中,普蘭克在大哥比爾的建議下,把Body Armour改成了Under Armour(意為「鎧甲之下」),這一次成功了。

哈根達斯(Häagen-Dazs)是「偽」丹麥詞

不過也有的名字,本身就是無意義的。哈根達斯(Häagen-Dazs)聽上去像丹麥語,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拼接詞。創始人是波蘭人魯本·馬特斯,他仿照丹麥語生造了「Häagen-Dazs」出來,完全是為了營銷效果——他希望這個斯堪地那維亞似的名字可以喚起人們對新鮮、天然、健康及高品質的追求。


Lululemon:創始人這麼起名只是為了讓它難念而已

最任性的是加拿大的女性瑜伽用品品牌Lululemon,創始人Dennis J. Wilson說:「(這個名字)沒有任何意義。」還有一種說法是,Wilson起這個名字是為了開日本人的玩笑,因為日本人沒法發「L」音,Wilson就隨意湊了3個「L」在品牌名裡,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很難念。

END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ID:CBNweekly2008)

——

市場部網致力於好文推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市場部網——領先的市場人職業服務平臺,工作好幫手,職業助推器。關注市場部網微信公眾號:市場部網(ID:scbw2006),每日收市場資訊、營銷乾貨,與百萬市場人每日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品牌---你不知道的背後的故事
    品牌如何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可能沒有簡單的應用公式,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成分:一個殺手級的產品,在於不斷創新。在於擊敗對手的專注。在於社區立足下強大的根,是他們的以地理或利益為基礎。最重要的是,一個消費者的保證就是你這個品牌讓人們所記住的那一刻,那比任何都重要。
  • 為什麼麥當勞的可樂是最好喝的?關於可口可樂的8個瘋狂趣聞
    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在炎熱的夏天,這是最提神的飲料之一。這家公司起步很低,如今已經遍布全球,發展迅速。任何可口可樂的愛好者都會喜歡下面這些冒泡的趣聞!當可口可樂準備進口到中國的時候,他們必須找到一個適合中國大多數方言和語言的名字。最初,他們使用的是「 Kekoukela」 ,發音相似,但在某些方言中,翻譯過來就是「蝌蚪啃蠟」。
  • DHC、佳能…你知道這些日企名字的由來嗎?【3】
    DHC、佳能…你知道這些日企名字的由來嗎?【3】 2015年04月08日13: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日本企業名充滿了個性,由來也各不相同。
  • 新品周刊|可口可樂與時尚包袋品牌Kipling推出聯名系列;阿迪達斯...
    Kipling、可口可樂、VANS、THEY ARE、阿迪達斯、蔻爾珮、JOSPHERE、Fenty Skin、特碧潤、illombo發布新品。服飾Kipling X 可口可樂聯名系列比利時的時尚包袋品牌Kipling攜手Coca-Cola(可口可樂),凝聚樂觀積極、可持續環保的品牌態度,合作推出Kipling Coca-Cola聯名系列。該聯名系列包袋面料100%來自於可循環利用的塑料瓶,整個系列所使用的環保纖維讓約272,129個500ml 塑料瓶得以重生。
  •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 如果把其他品牌也改成接地氣的名字?
    看到這個接地氣的消息,小編決定冒著生命危險,YY一下其他品牌改名的樣子  阿迪達斯:三道槓
  • 麥當勞的可樂加冰,只是為了少放可樂?那你可能理解錯了
    麥當勞和肯德基,可以說是咱們國內最知名的2大洋快餐品牌,幾乎到了老少皆知的程度。每次去這倆快餐店,不少朋友的標配都是漢堡配可樂或者薯條配可樂。
  • 麥當勞的名字是McDonald's , 那它前面的Mc是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雖然前幾年,麥當勞的中國總部已經改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但麥當勞還是最為普遍的說法,麥當勞這個名字的由來我們一定要掌握。下面這些常見的英文姓氏詞綴,我們要記牢了。據說必勝客創辦人開的第一間必勝客餐廳外觀很像一間紅色的小屋,於是必勝客就叫Pizza Hut了,紅色屋頂也成為必勝客的品牌標誌。starbucks  [ˈstɑrˌbʌks] 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曾經在《白鯨記》中塑造了一個非常愛喝咖啡的角色,這個人的名字就是Starbucks,星巴克由此得名。
  • DHC、佳能…你知道這些日企名字的由來嗎?
    DHC、佳能…你知道這些日企名字的由來嗎? 2015年04月08日13: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日本企業名充滿了個性,由來也各不相同。DHC是哪些單詞的縮寫?
  • 肯德基與麥當勞的可樂為啥比外面的好喝?員工:我們加了這些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的城市之中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快餐行業,我們所熟知的就有肯德基、麥當勞和必勝客這些快餐店。其實炸雞漢堡之類的在其他的快餐店中也有賣,但是很多人如果想要吃炸雞漢堡的話,即使要花更多的錢,也一定要去肯德基和麥當勞,並且一定會點上一杯可樂,仿佛這裡面的可樂比外面的可樂要好喝的多。甚至有人專門來到店裡面就只是為了點一杯可樂。
  • 肯德基和麥當勞大比拼,從可樂到甜筒,差別竟然這麼大?
    肯德基麥當勞就像兩個親兄弟,如果你看到一家肯德基,那麼不出100米之外,絕對有一家麥當勞。兩個品牌都是快餐形式,那肯德基和麥當勞到底有什麼區別?吃了這麼多年,才知道這5點。可樂 肯德基的可樂是百事可樂,麥當勞的可樂是可口可樂。一般人嘗不出來什麼區別,但是資深吃貨們卻說。
  • 記者調查:國內麥當勞可樂為什麼不能續杯
    這些帖子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本報記者對北京的一些麥當勞、必勝客餐廳進行了一番調查。  在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麥當勞吃東西,可樂可以免費續杯。據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麥當勞香港員工講,「這一規定適用於全世界的麥當勞快餐連鎖店」,同樣國外的必勝客也沒有沙拉只能拿一次的規定,可到了中國內地,這些規定就走了樣,用在麥當勞打工的小夥子的話說:「要是可樂能續杯,我們不得賠死?!」
  • 新品周刊|斐樂推出貓爪鞋系列沿襲復古風潮;阿迪達斯攜手麥當勞...
    KILIAN凱利安、馥馬爾香水出版社、斐樂、阿迪達斯、麥當勞、良品鋪子發布最新產品。以透氣網眼材質打造親質透氣性鞋面,裝飾性抽繩鞋帶貫穿於鞋身側邊富有巧思的小三角幾何元素,搭配醒目電繡FILA品牌標誌,實現經典與時尚之間的完美融合,美感加分。微增高中底腳感舒適,並從視覺上延伸腿部線條,為穿搭造型比例加分。
  • 耐克和麥當勞這些大品牌為何熱衷造節?
    2016年香港Air Max Con 2016年香港Air Max Con 無論是「派day」還是Air Max Day,這些節日本身都是圍繞某個經典產品誕生的。比起成立一個麥當勞節或者耐克節,以經典產品為溝通媒介,更容易激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品牌忠誠。
  • 金拱門再尬 也比不上可口可樂當年「蝌蚪啃蠟」這個名字
    雖說麥當勞官方微博也說了,「麥麥的中國公司已經改名了,但只是證照層面上的,大家去餐廳還是認準麥當勞哦,」但還是讓吃瓜群眾們無法接受這麼土豪的名字。它的另一個名字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可口可樂。1927年就在上海街頭出現的一種飲料Coca-Cola,它呈棕褐色,甜中帶苦,還有打開瓶蓋後充盈的氣泡。這讓人看起來就覺得不敢嘗試的飲料在當時還有個很噁心的名字,沒錯就是——蝌蚪啃蠟。
  • 麥當勞的logo也分開了|疫情之下的品牌logo
    許多企業把自己的利益放一邊,在捐款抗疫的同時,也開始主動「跨界」,憑藉自己的力量呼籲民眾,讓人真正感受到品牌的力量。3月19日,麥當勞在其巴西的Facebook主頁上悄悄更換了頭像,引發網友們的熱烈點讚。金拱門從一個M分成了兩個N。
  • 可口可樂、麥當勞、雷蛇……疫情之下,品牌扎堆「玩」logo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為了鼓勵大家「乖乖待在家裡,儘量避免直接碰觸」,麥當勞、雷蛇、可口可樂等各大品牌借logo推出系列平面廣告,生動演繹「距離產生美」。麥當勞Separated for a moment to always be together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人人都愛麥當勞,但麥當勞也愛人人」。為了確保客戶和員工的健康,麥當勞宣布從3月23日開始關閉其巴西門店。
  • 麥當勞可樂分量「作假」?把小杯倒入大杯裡,這個結果讓人意外
    像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知名的快餐品牌,隨處可見連鎖店,而且還擁有著自己的粉絲。當然炸雞、漢堡、薯條等等雖然熱量很高,但是吃起來真的很香。 這也是為什麼難以抵擋這個魅力的緣故,而且這些品牌們為了迎合國人的口味,也是努力的開發中式口味的快餐。
  • 麥當勞拆成兩個n
    當然,這並不是說麥當勞原地解散,而是在他們的品牌商標上動了些手腳。 廣告牌中可口可樂的logo間距被擴大,還在下面配了句話:保持團結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距離。
  • 麥當勞請來TravisScott做啥?莫非是要出「倒鉤漢堡」
    提起球鞋,大家肯定對耐克AJ絕不陌生,而對更高階的球鞋玩家來說,Travis Scott這個名字肯定也不能落下,畢竟是最會玩兒「倒鉤子」的人,並且也是潮流界寵兒。他和耐克早合作過多款球鞋,每次一經發售都會被搶空,當然現在不僅僅是球鞋,去年和知名麥片品牌 Reese's Puffs 推出聯名款,上架後不到30秒就一售而空,這帶貨能力槓槓的,難怪連麥當勞都盯上了他。
  • 餓了麼「改名」、探探戀愛觀短片、臺灣麥當勞溫情廣告…| 項目精榜
    04餓了麼品牌升級,改了一萬個名字品牌主:餓了麼代理商:天與空未已:「用餓了麼三個字說服用戶,我們還能送別的。這事挺難辦的,要不然乾脆換個名字吧。」   不知道這段想像中的對話是否在提案時發生,但最終出街的改名廣告,直面了這次品牌升級傳播中最難的用戶認知挑戰。藉由生活中種種焦慮,讓人們意識到品牌升級後的諸多使用場景。買單如此直接的傳播,也很符合網際網路品牌一貫敢想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