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圓玄學院陳國超:淺談現代道教的發展路向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文化訊 10月24日,10月24日上午9點,在湖南衡山共和酒店的三層會議廳,以「尊道貴德,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11國際道教論壇第一場主論壇在各界道教、文化界、政府領導的參與關懷下展開。香港圓玄學院董事局副主席陳國超出席並演講,如下為演講實錄:

由太上道祖《道德經》成書作為一個開端,道教已然發展了超過二千五百多年。道教的種種信仰精神、教義與實踐,亦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之中傳承至今,其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令道教本身累積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滲透於中國社會各個文化領域之中。道教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遇到種種不同的挑戰,並作出不同的響應,這正是所謂研究道教的學者所描述的道教歷史中一種「變革與傳承、 容納與自淨」的現象。在道教的近代發展中,因為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和多元文化的衝擊之下,道教已往在中國傳統中的文化位置受到嚴重動搖,在漫長的歷史中確立於民間的信仰精神、存在於社會的宗教倫理教化、由道教信仰構成的文化心理和歷史記憶,在社會中的影響漸漸淡化,道教更失去原來穩定於社會文化中的獨特位置;這些出現於現下時代的種種挑戰,正是我輩現代道教的信仰者有必要作出響應的重點。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傳統道教在這些年間在國內開始恢復,在中國道教協會及各地各位同道、先進的積極努力之下,尤其是於近年,得到長足的發展:各地道教宮觀因為各方面的支持得到修復,更在國內的不同地區,開展切合傳統道教文化主題的宗教服務和文化推廣活動,務求將道教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文化位置再度確立起來,並且將道教的信仰主題,提倡和諧共融、濟世度人的教義教化,再度滲透於民間社會的意識型態之中,重構有利於建立和諧社會、關懷族群的宗教精神。2011年由中國道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國際道教論壇」中的論壇議題:「道法自然與可持續發展」、「貴生樂生與幸福人生」、「齊同慈愛與合作共贏」、「抱撲守真與心靈環保」,儼然切合現代道教的發展中,重視信仰精神與社會生活的融會,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人生、和諧生活。

在道教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其信仰精神和宗教實踐納百川而形成,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中形容道教的宗教實踐「雜而多端」,就是因為道教的宗教主題、其信仰與教義,在各種不同的實踐中具體的反映出來,甚至進一步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各個領域不同層面之中,如道教的教義與哲學思想、道教的醫學與養生實踐,節慶的慶賀與道教科儀、道教的善業與社會關懷等,構成道教傳統在中國文化中不同的吸引之處。

就本人近年以來的觀察,各地的道教團體都積極投入於道教的現代發展之中,就著道教的獨特信仰主題,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各式各樣的宣道弘教及文化推廣工作。縱使各地宮觀於不同地域發展,然而就本人的理解,其中有很大部分的道教宮觀,都不約而同集中以道教的養生實踐作為其弘道宣教的主題,例如設立基礎養生班,以道教醫學中的食療和基礎煉養功夫教導善信注意身體和生活習慣的平衡;有部分則進一步設立氣功及打坐活動,讓善信學習道教基本的修煉實踐,從而提升身體的機能、促進健康生命的發展;有部分更以道教的氣功為基礎,提供針對病患醫療及心理的治療,為善信提供宗教有關的服務。道教宮觀不約而同地集中以養生為題,開班授課,提供治療和輔導的服務,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人類重視個人的生命與健康,希望通過不同的方法,將身體的健康、壽命盡方法提升,而道教養生主題的宗教實踐,完全切合現代人的生命追求,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道教宮觀開辦有關養生的各類活動,絕對能夠吸引社會上不同類型、不同層面的人士參與,並將焦點放在道教的實踐方法之中,從而達到各地道教的宣道目的。其次,當中也有世俗上的原因:各地道教宮觀,開展以道教養生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付費的活動,營辦有關活動的單位,若然能夠凝聚一群長時間參與的人士,可以帶來可觀的收入。道教宮觀的收入主要來自善信的香火供奉,又或是透過提供功德科儀的宗教服務而來,善信之所以奉獻香油、付費要求道觀提供宗教服務,絕大部分都因應其個人或家庭的需要而來,而這些收入都不一定是所謂持續性的收入,相反,以養生主題吸引善信長時間付費參與活動,更可能為道觀帶來額外及穩定的收入。以上原因極可能是近年各地道觀流行以養生主題舉辦各類型活動的主要原因。

養生固然是傳統道教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切合現今社會所流行重視健康身體,提升生命壽元的情況。單以這個主題,作為道教的宣教弘道重心,可能為營辦活動的道教宮觀帶來更多收入,吸引更多的善信參與道教的活動,這些都是針對善信個人範圍的主題;然而有關道教教義的傳播、信仰精神的弘揚,乃至以往能夠融入民間社會意識型態,作為社會倫理教化、構成民族、社會和諧的重點,卻似乎有所忽略。近年國家領導人提倡促進民族、社會及家庭和諧是建構現代文明中國的一大重點,本人認為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作為民間信仰精神的基礎,更應該以這個重點作為發展路向的中心。

綜觀世界各大宗教,其所宣揚的教理教化,都會標榜其簡單易明的重點,教導信仰者以此為日常生活的基本,從而提升個人的素質,甚至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進行宗教倫理上的教化:例如中國佛教所標榜的慈悲喜舍、基督宗教所重視的慈愛精神等,往往能夠深入每一個信徒的心底,構成其反映於生活的宗教教義。

事實上,傳統道教的教義雖然博大精深,然而若我們加以整理,卻也不難構成一種能夠簡單直接讓善信接受的信仰精神,試以香港道教的活動為例:香港道教節由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辦,由當地各個道教壇堂宮觀合作開展各類型的慶賀活動,多年以來都以「和諧人生」為題提倡將道教的教化融入生活,建構和諧社會、和諧家庭,乃至和諧的日常生活。香港道教節各項活動的舉辦,旨在倡導世人在現代社會這種紛亂繁囂的環境中,以道家思想的教導、以道教教化反映的人生觀,追求生活上和諧與平衡,從而達到社會和諧寧靜的境界。也例如今次論壇議題所涉及的幾個主題:「道法自然」、「貴生樂生」、「齊同慈愛」及「抱樸守真」等,都是從傳統道教博大教義中整理出來,以切合國家進步、社會發展所需的重點,推廣道教教義中最能夠促進達致和諧的中心思想。

道教重視和諧,通過道教教義的現代詮釋,道教教化提倡我們不僅要達致身體中的和諧,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固然重要,我們更要推動社會中不同層面、不同範疇的和諧並存,而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也要重視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都需要一種和諧合作精神,例如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中表示,國家需要我們上下一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社會更加和諧,期望達致全國人民以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種局面可以鞏固和發展國家的民主團結、建立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推動社會各個範疇和諧並存,保持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穩定,由此可見,建構和諧是國家現時發展的重點。

道教的教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文化中這些可說是先賢針對社會生活的經驗歸納,是道教漫長歷史發展中的重要累積。先賢在很早以前已然知悉維持各方面的平衡,達致和諧狀態是提升與進步的重要原素,而道教的教義中,追求和諧是當中最重要的信仰精神,當中更有很多內容和實踐建議,直接指涉達致和諧的方法。現代道教的各位先進,都具有推動和諧社會的胸懷,若然將先賢確立的教義和信仰精神整理過來,以現代的方法進行宣傳和推廣,響應國家與社會的需要,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契機,將現代道教的發展推向新的發展路向!

相關焦點

  • 圓玄中學師生赴香港學習交流
    在香港圓玄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校以來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一中、二中、三中、陳呂重德紀念中學等四所中學結成姊妹學校,每年開展主題不一的文化交流學習活動,這次交流的重點是電子教學經驗和課程設置。10月19日下午1點,我校師生交流團來到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一中,先聽取了香港圓玄一中電子教學的情況介紹。
  • 穗港情 圓玄心:圓玄中學喜迎香港圓玄姊妹學校百餘名師生到訪
    11月24、25日,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四所學校(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三中學和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學校)近百名師生到訪我校
  • 屯門唯一的直資學校——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你真的了解麼?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創辦於2005年,位於屯門青山公路,男女校,辦學團體是保良局與香港道教聯合會,沒有宗教背景,是屯門區唯一的直資小學。以英語教學為主,全年學費不過萬,在芸芸直資學校中算是性價比最高的學校,可以說是「相當超值」。每年級4班,每班最多收33個學生。沒有一條龍中學。
  • 上海道教學院師生赴香港參加道教暑期研修班
    2016年7月11日至23日,上海道教學院學生十九人由副教務長王馳博士帶隊,受邀參加了由香港蓬瀛仙館與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一期
  • 香港小學開放日參觀之五: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創辦於2005年,位於屯門青山公路青海圍26號,男女校,辦學團體是保良局與香港道教聯合會,沒有宗教背景,是屯門區唯一的直資小學
  • 港胞捐資 江西安義縣圓玄學院南果僑心小學落成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江西省僑聯消息,11月16日,江西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周錦應邀出席了安義縣黃洲鎮圓玄學院南果僑心小學落成典禮。江西省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麗明陪同。 圓玄學院南果僑心小學是由熱心江西省公益事業的香港圓玄學院、香港皇后洋行公司副總裁湯修齊捐資修建的香港圓玄學院,以弘揚儒、佛、道三教為本,積極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為江西省扶貧、教育、公益、等方面捐款做了許多善事、好事和實事。當了解到黃洲鎮南果小學陳舊亟待改善教學條件時,湯修齊主動提出捐助一所僑心小學,為江西省的教育事業奉獻愛心。落成典禮儀式上,周錦作了講話。
  •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圓玄小學
    1999年,在花都區榮譽市民、香港圓玄學院董事長趙鎮東先生的熱心捐助下進行改建、擴建,並更名為新華鎮圓玄小學。原區委書記黃水記主持隆重奠基,趙鎮東先生親筆題寫校名。2003年4月,舉行了落成剪彩儀式。
  • 道教活動的中心和遊客遊覽觀光的勝地——圓玄道觀
    所以我們偶爾有空的時候總是喜歡去逛逛那些附近的景點,小編也來介紹一下那圓玄道觀,這是在花都區的那個新八景之一,這個地方也是坐落在廣東省新華鎮西面的畢村附近,同時它是一個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也是一個遊客遊覽觀光的勝地。而這個地方它的最初也是由香港圓玄學院去出資然後興建的,它是一個為非牟利慈善的福利機構。
  • 全國12所道教學院
    本文就是專門介紹目前的12所道教院校。12所中,已建成10所,在建2所。已建成的10所中,面向區域或全國招生,經批准設置為三年制大專層次、四年制本科層次、或三年制研究生層次的院校有8所,也就是有機會普惠到全國教青年的有8所。本文僅僅囊括了搜集到的國內12所道教院校的信息,包括新加坡道教學院、香港圓玄學院等海外道教院校,本文未加研究贅述。不到之處,望請海涵。
  • @圓玄中學的校友,你有多久沒回母校看看了?
    2015年12月19日(本周六)將舉行「紀念圓玄中學建校十周年暨2015校園體育藝術文化節活動」。屆時歡迎廣大校友前來共同參與。(母校喊你回家看看!)廣州市花都區圓玄中學創辦於2005年9月,是香港圓玄學院捐資與花都區政府共同興建的一所公辦完全中學。
  • 【聚焦】花都這6所學校與香港這幾所學校締結為姐妹花
    兩地學生以豐富的朗誦表演形式和有層次的朗誦技巧,時而慷慨激昂、鬥志昂揚,時而深情款款、感人肺腑,將誦讀之美與豐沛情感完美融合,將文化經典與文化自信淋漓展現,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讓傳統經典美文煥發新的光彩,進一步深化了穗港澳姊妹學校間的溝通交流,積極引導穗港澳青少年弘揚愛國情懷,傳承民族精神。
  • 中國道教學院的誕生與發展
    二    中國道協所辦道教知識專修班和進修班,為中國道教學院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準備了師資,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1990年5月5日中國道教學院正式成立了,它是中國道教史上一件大事。其辦學宗旨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堅持遵循國家憲法及道教教理教義進行教學。
  • 滬重建千年古觀作道教學院新址 將首次招收研究生入讀
    6月24日,上海道教學院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暨新校區、鶴坡觀奠基儀式在浦江鎮舉行,重建的鶴坡觀將作為上海道教學院的新址,開設大專、本科專業,還將首次招收研究生,學院新址可同時容納240名學生就讀。吉宏忠是上海道教學院第一屆畢業生和現任院長,他表示,人才的匱乏是道教衰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傳統師徒制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道教已開始借鑑社會教育模式,興辦現代意義上的宗教院校,以便系統化地傳承道教文化並培育新型道士。  1986年,剛剛成立不久的上海市道教協會,在西林後路的老白雲觀籌建了「上海道學班」,招收了第一屆學員。
  • 廣東省道教學院2020年度招生簡章
    本院開設思想政治、道教經典與傳統、管理與經營通識課程、道教與現代社會、中華文化與傳統醫學養生、知行實踐等六大類課程。1.思想政治類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概論、中國新發展理念概論、中國經濟概論、中國現行法律選講、宗教政策法規等;2.道教經典與傳統課程歷代道教藏書導學、道教經學研習、道教儀範、道教齋醮科儀、道教音樂、道教藝術等;3.管理與經營通識課程
  • 陝西道教學院2020級預修班招生簡章
    學院以「注重培養青年道教徒人格、闡釋道教義理思想,學修和弘揚道教精髓,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辦學宗旨,以塑造承古開新、愛國愛教的現代複合型道教人才為目標,是一所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綜合知識普及、道學義理經典研究、戒律科儀實踐與丹道功法實修等課程為一體的道教教育機構。為傳承道教叢林官學制度,弘揚道教傳統文化,提高青年道教徒道學修養和綜合能力,陝西道教學院擬舉辦首屆2020年道教經義預修班。
  •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舉辦「道教中國化略談」主題講座
    9月7日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邀請浙江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學院東西方文化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孔令宏教授作「道教中國化略談」主題講座。講座前,中央社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袁莎為孔令宏教授頒發「特聘教授」證書。
  • 網傳香港地鐵迷煙拐童案 警方調查與報案有出入
    網傳香港地鐵迷煙拐童案 警方調查與報案有出入     有家長在討論區聲稱兒子險在屯門西鐵站被男子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