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穩增長列首位提振社會信心
昨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作為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首,並把穩中求進作為經濟工作總基調,這對提振中國社會的信心將有重大作用。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在今年全面展現,引來一些擔心。中央對明年的經濟工作是什麼態度,是全社會預期明年的核心依據。每每面臨困難,中國社會對中央的信任和倚賴都是最高的時候。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描述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九大方面,以往不少人把新常態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央的解讀要豐富得多。九大方面既有問題,也充滿了機會,中國經濟「調速不減勢」的面貌變得更加可信。
官方昨天沒有宣布明年GDP的增長目標,但分析人士預期它將是7%至7.5%之間。這個數據低於2014年的增長目標。中國社會顯然正在接受、適應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中國人宏觀經濟觀念接近於完成關鍵性的過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全球大經濟體中宏觀指導性最強的年度會議,這是中國的一大特色,也是優勢。這些年市場經濟在中國全面發展,新的風險不斷出現、積累,這對政府的領導力和調控力形成考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總結、部署經濟工作行之有效的平臺。
中國發展和改革頭緒萬千,但全黨同時也在挽著褲腿同全社會一起拼經濟,而不是凌駕於經濟成就和困難之上的利益集團,這也是中國宏觀經濟面貌有別於其他社會的地方。從這三十幾年的實際效果看,這一體制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的動力與自下而上的民間經濟熱情高度呼應,中國經濟因此具有了特殊韌性。
討論經濟面臨的問題,是中國輿論最開放也最活躍的領域之一。這種情況下,社會尤其需要主心骨、定心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功扮演了這個角色。
中央能實現它向社會承諾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這已大體成為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很高的權威性,這是困惑和糾結普遍流行時代的中國社會之幸。
中國經濟的問題層出不窮,但一些大的條件十分清楚。第一,中國的城鎮化還遠沒有完成,即使中國大城市裡,全面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空間也很大。這一切匯成了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綿延不絕的動力。
第二,中國奉行改革路線,改革紅利不斷釋出,這使得經濟運行在長時間裡不斷優化成為可能。
第三,中國最高執政團隊有著豐富的實際經濟工作經驗,國家經濟政策的延續性強,很多政策能夠善始善終。
中國經濟不能指望一口氣吃個胖子,持久力對它來說更為可貴。我們需要通過改革逐步建立能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積極性的機制,同時要促成社會的一顆平常心,避免或減少公眾的忽悲忽喜,增加人們對一時具體困難的承受力。不難看出,這當中有一些是純經濟工作,有一些則不是,經濟工作的當代涵義一直在擴充。
明年GDP增長百分之幾並非不重要,事實上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不應是一匹黑馬,或者突兀的斷崖。它應是客觀現實與我們主觀努力的平穩對接。輿論今年以來不斷談論7%左右這個數字,如果它又是可以較寬裕實現的,那麼這樣的增長率就有了充分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