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菜研究院首家分院
在新北成立
為了更好地探索、挖掘和開發新北區地域食材、文化典故、工藝傳承和創新,助推「常州菜」傳承,在「食美常州、味在新北」的理念引領下,依託「中國烹飪大師」潘國慶工作室,常州菜研究院決定成立新北分院。6月12日上午, 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行。
▲常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張聖、常州菜研究院院長秦益霖為「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揭牌
常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張聖,新北區委常委、宣傳統戰部部長孫澤陽等領導出席,中國餐飲文化研究會專委會主任陸建芳、江蘇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於學榮等嘉賓應邀參加,久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文筆美林國際大飯店、銀絲麵館、江蘇省菜根香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等新北區企業家代表到場。
會上
陳相楠宣布「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組成人員名單,共13人。其中,潘國慶為院長,周紅衛、史建鋒為副院長,魏志國為辦公室主任,胡斌、陳振、李文中、孫炳群、惲盤方、周平凡、高崢嶸、李震和邱峰為研究員。
▲常州菜研究院院長為新北分院院長發聘書
據潘國慶介紹,依託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將從以下6個方面著力開展研究工作——一是新北地域食材和餐飲文化的人文研究;二是進一步加強「常州菜」的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三是市場信息的調查和研究。著重對新北區部分品牌企業、餐飲名店、地方特色菜餚進行調研,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四是打造國際化平臺。協助區商務局,組織企業讓新北餐飲走出常州,跨出國門,在品牌化、國際化進程中為全區招商引資打基礎、做貢獻;五是積極進行新菜、名菜、新品的研發;六是發揮地域特色。注重對江鮮、河鮮、湖鮮地方食材的研究,加強運河沿線美食的傳播交流。
▲新北分院院長為副院長、辦公室主任及研究員發聘書
潘國慶表示,他將帶領新北餐飲人,以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成立為新起點、新契機,踏上新徵程,開拓新局面,緊緊圍繞「綠色餐飲,健康餐飲」品牌理念,發揚常州菜文化,挖掘新北餐飲地域特色。在區委「堅守初心,逐夢前行」,創建「五大明星城」建設中,彰顯新北地域食材和餐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與新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相適應,打造新北餐飲的特色品牌。
孫澤陽對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的成立表示祝賀,對與會餐飲界專家、企業家表示感謝。他在講話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意味著人民生活必須高質量,提升餐飲質量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他還對新北分院提出希望,今年,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強力推進「五大明星城」建設,其中「文旅休閒明星城」就涵蓋了「美食餐飲」。為了更好地挖掘並發揚常州菜、新北菜,新北區也成立了工作專班,助推這項工作的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精心服務下,希望各界專家、企業家、餐飲人共同努力,通過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這個全新專業平臺,積極拓展並提升新北菜文化,勤出成果,做到有標準、有內涵、有傳承,讓常州菜在新北這片土地上發揚光大,弘揚真正優秀的中華餐飲文化。
細化常州菜區域文化基因
江南常州,素有「食在龍城」之美譽。但何為常州菜?具有怎樣的與眾不同之處?2014年前,並未有人說得清。
2014年,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常州菜研究院正式成立。6年時間裡,常州餐飲人深入挖掘菜品,潛心研究歷史,漸漸在常州菜的定義、特徵、文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成果。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常州菜研究院院長秦益霖介紹道,常州菜,也被稱為江南文人菜,詮釋其文人之韻的便是「十大常州美味」:有頭有面(魚頭、芋頭、銀絲面),薄酒淡飯(香糟扣肉、蘿蔔乾炒飯),一青二白(青蝦、白芹、百葉),卷舒(酥)自然(網油卷、大麻糕)。以這十道美味為代表,凸顯出了常州菜「本味見長、博採眾長、常推常新、長於服務」的特點,也樹立起了與城市品牌相符、具有代表性的常州美食名片,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應,甚至享譽國際。
對於常州菜研究院首家區級分院——新北分院的成立,秦益霖強調,這是個良好開端,為將來常州菜各區級分院的建立提供學習模式。他說,近幾年,新北菜可以說發展得有聲有色,然而自然屬性提升文化屬性,如何進一挖掘美食文化內涵,也是擺在新北餐飲人面前的實際問題。因此,搭建一個專業研究平臺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就顯現出來了。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是常州菜研究院從宏觀架構角度走向細分領域的堅實第一步,對於研究常州各區域地方民味、俗味等歷史文化基因起到了起始作用。
運河美食文化的積極串聯
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重點布局的五大文化形態之一。古老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千百年,孕育了無數名食名點。常州菜研究院新北分院成立後,也將對運河沿線新北區域的鄉鎮地方菜餚進行開發、研究及宣傳工作。
據了解,自去年央視「遠方的家」來新北區對地方食材進行特別報導後,新北這片被大運河哺育著的地方餐飲文化也逐漸引起人們關注。潘國慶指出,新北區地處龍城之北,頭枕長江之尾,在運河沿線名鎮及其名菜眾多,孟河鎮的「鱔絲面」、小黃山「養生菜」、「銀河江蟹」,奔牛鎮的「一品東坡肉」,西夏墅鎮的羊肉,奔牛鎮的九裡水芹、羅溪鎮的「阿婆鹹膩頭」等都是可以探究挖掘文化底蘊的地方特色美食。歷史前行過程中,運河在帶來商業文化的同時,沿線美食的傳播交流,使沿線餐飲互相影響、互相傳承,形成了以運河為淵藪的美食帶。
▲2019年11月13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長江行》攝製組走進新北區
「如今,『春嘗江鮮、夏食時蔬、秋品江蟹、冬吃羊肉』已成為其特色『標配』,通過新北分院的成立,我們將繼續深挖新北菜內涵,唱響運河新北沿線的文化美食,讓地域食材走進千家萬戶,把普通食材做精做細,並注重對地方食材的研究,提煉精品,服務百姓,讓運河文化得以發揚,進一步助推「常州菜」傳承,做大做強新北美食產業,推動新北餐飲美食行業發展,擴大新北區餐飲在全國的影響。」潘國慶說。
▲2019年常州市新北區「育霖杯」江蟹美食文化旅遊節
發揚和傳承運河美食是擺在每個江蘇餐飲人面前的重要責任,江蘇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於學榮表示,此次常州菜新北分院的成立作為一項新舉措,有利於進一步細化挖掘常州各地區的美食特色,從而帶動鐘樓區、天寧區,金壇等分院的成立,更加積極地把具有人間煙火味的常州菜餚挖掘出來。
他還強調,常州是江蘇運河城市,通過常州菜研究院及後續各個區級分院的成立,能夠有效地把各地「與運河遺蹟相關聯、與運河文化相結合、與運河特色物產相融合」的運河美食文化更鮮明地彰顯出來,對常州地區運河美食的傳承和發揚,對全國整個運河沿線美食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