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第二屆「熱血鑄劍·丹心衛民」
全國公安「百佳刑警」
推選宣傳活動結果揭曉
雲南三位優秀刑警上榜
全國公安「百佳刑警」
一位優秀刑警獲得提名獎
第二屆全國公安「百佳刑警」
何曉強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安局刑偵支隊
楊仕華曲靖市公安局刑偵支隊
段永康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公安局反詐中心
第二屆全國公安「百佳刑警」提名獎
張克富彝良縣公安局刑偵大隊
刑警
是一個有故事的群體
雲南這幾位獲獎刑警
都有什麼故事?
跟隨小布一起來看
何曉強
敢闖「鬼門關」的彝州神探
「哪裡發生刑案,他就往哪裡衝,
哪裡有危險,他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
他這人天生就是幹刑警的料。」
這是同事們對何曉強一致的評價。
30年的警營生涯
都奉獻給了刑偵事業
多次衝在一線,偵破大案要案
拼的就是一股不服輸不怕難的勁
堅毅果敢的何曉強
收穫了「拼命三郎」的稱號
一次,何曉強參加專案組行動,準備對一盜竊團夥的主犯李某實施抓捕,按照分工,他與另一名民警負責在嫌疑人住地蹲點守候。
可意外情況發生了。嫌疑人騎摩託突然返回,外圍民警還未就位,察覺到異常的嫌疑人立即返回家中拿出一把長刀衝了出來。眼看等待增援來不及了,何曉強向戰友一揮手,兩人跟隨追了上去,何曉強腿腳利索,跑得快,可另一名民警卻沒有跟上來。
10米、5米、3米,眼看快追上了,嫌疑人扭頭看到只有何曉強一人追來時,轉身揮刀朝他砍過來,何曉強毫不畏懼,憑著自己過硬的擒拿格鬥本領,徒手與犯罪嫌疑人展開搏鬥,他左閃右突,瞅準時機,從背後來了一招「餓虎撲食「,當場將犯罪嫌疑人撲倒。
待同事趕到時,何曉強已將嫌疑人制服,但自己身上卻血跡斑斑,被刀子劃傷多處,自己卻全然不知。
2016年,楚雄州雙柏縣發生一起強姦殺人案,省、州、縣三級聯合成立「12·5」命案專案組,由何曉強擔任專案組組長。
接受任務後,何曉強帶領專案組民警反覆奔波於雙柏、楚雄、昆明等地多方調查,輾轉行程2000多公裡。為找到案件突破口,他先後七次在深夜案發時段獨自一人重返案發現場,復原作案過程,分析作案動機,刻畫嫌疑人心理,往往在現場一蹲就是一個通宵,思索和親身體會嫌疑人作案時心態、有利地點選擇、作案軌跡、第一現場位置等可能因素,在反覆確證的基礎上,作出了嫌疑人是本地人的初步判斷,並結合現場分析再現了嫌疑人的作案過程,縮小了偵查範圍,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陳某,並將其抓獲歸案。
審訊中,犯罪嫌疑人陳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實。面對困境,何曉強組織專案組果斷改變偵查策略,採取外圍迂迴包抄的戰術,與犯罪嫌疑人陳某鬥智鬥勇,用高超的審訊技巧和審訊謀略,撕開了案件口子,在事實和證據面前,陳某隻好如實供述了殺害代某某的犯罪事實,但對其詳細過程卻避而不談,極力掩飾其真實的作案過程,試圖金蟬脫殼。
為將案件辦成鐵案,何曉強認真分析全案證據,提出解決方案和取證思路,獲取鐵證,形成證據鏈,提升了證據效力,後經楚雄州人民法院審理,犯罪嫌疑人陳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強姦罪判處其死刑,陳某本人對判決無異議,案件成功告破。
楊仕華
用方寸之物叩開真相的大門
「湄公河」大案中
他是預審小組組長
用刑警的沉著睿智
與毒梟鬥智鬥勇「8·01」特大盜槍案中
他是帶隊偵察員
120天內輾轉7省市,走訪排查2000餘人
他是法醫
500餘個案發現場奔波求證
用方寸之物叩開真相的大門
他也是偵察員
每一次「聞警即動」
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楊仕華有時候夜裡被緊急叫去出現場,參加案件偵辦總是日夜兼程、晝夜奮戰。「老楊就是一個低頭幹實事的人,一心為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再苦再累的任務都認真完成,專業精神和工作態度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標杆。」曲靖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刑事技術大隊教導員李鳴這樣評價。
楊仕華說平時工作太忙,對家人真的虧欠太多……
2003年,曲靖陸良縣發生一起重大案件,楊仕華以曲靖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偵查一大隊副大隊長的身份臨危參戰。此時,他的妻子有孕在身獨居在家,楊仕華無暇顧及火速奔赴一線,既當偵查員又當指揮員,和專案組駐紮在案發點周圍的山林中,一幹就是120餘天。整個偵破工作期間,中秋節、國慶節都在堅持工作,對懷孕待產的妻子只能打個電話問候安慰一下。
2012年參與辦理「10·5湄公河大案」期間,楊仕華78歲的老父親不慎摔傷,導致腰椎骨折住院,老人知道兒子被抽調外地參與專案偵辦,堅持不讓家人打電話告訴他。「不能拖累孩子的工作!」老人對兒子總是滿滿的支持和理解。
2017年,楊仕華的妻子又因病住院,經診斷必須儘快手術,而此時的他接到了去外地突審犯罪嫌疑人的緊急任務……「選擇一名公安法醫做丈夫,我身邊有很多人不解,大家對法醫還存在一些偏見和歧視,老楊最初吸引我的就是他身上那股敢於擔當的警察風採。」楊仕華的妻子說。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楊仕華被抽調專案偵辦的兩年時間裡,他幾乎都在出差,正在讀初中的兒子中考成績不甚理想。「為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只能顧大家舍小家。想想家人,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我心中真是充滿了自責。只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能對家人有一些彌補。」說起這些,楊仕華滿懷愧疚。
段永康
西雙版納「獵詐人」
深夜時分
他奮力敲擊著鍵盤
追尋著一個個騙局
背後的主謀
……
段永康,36歲,傣族,現任西雙版納州公安局反詐中心副主任。從警17年來,段永康一直從事刑事偵查和情報研判工作,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獎3次。
2019年初,西雙版納州公安局組建反詐中心,業績突出的段永康被任命為反詐分中心負責人。在他的激勵下,中心民警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系統研判為抓手,大力提升實戰運用技能,短時間內就將先進的反詐理念和高效的偵查思維融入日常工作中。
在2019年公安部「5·10」專案行動中,段永康深入虎穴對境外詐騙窩點開展了累計132天的線索偵查,先後與境外組織會談會晤37次,參與9輪境外集中打擊行動,搗毀電詐窩點50個,抓獲涉詐人員815名,查扣資金2000餘萬元,通過攔截勸阻為群眾挽回損失3100萬餘元。同時,他充分發揮熟悉境外情況的優勢,先後組織協調抓獲境外在逃嫌疑人157名,為「雲劍」行動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兩年來,段永康默默無聞地堅守在我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邊陲防線上,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今年上半年,在他的帶領下,西雙版納州反詐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破獲案件數同比上升了9.7倍,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上升了4.2倍,群眾財產損失數同比下降了8.49%。
張克富
「蹲」出火眼金睛,「宅」成行家裡手
從警三十年
他參與了無數與犯罪分子
鬥智鬥勇的暗戰
面對邪惡
他是一把尖刀,讓犯罪無處遁形
面對群眾
他像一束陽光,讓溫暖始終相隨
張克富,昭通彝良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室民警,時年53歲。
三十年來,張克富「蹲」在現場蹲出了火眼金睛,「宅」在技術室宅成了行家裡手,從一名平凡的部隊訓犬員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警隊痕跡技術員,從一名「門外漢」成長為能夠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的工程師,並帶領他的團隊獲得「國家一級加強型技術室」的殊榮。
「吃透現場,把現場上的每一個點、每一個部位都勘查到位,才能對得起每一位受害人」。三十多年來,張克富總是聞警而動,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從不退縮,踏遍了彝良山水,走遍村寨,頂烈日、冒風雪、爬山涉水勘查現場是他的日常。
2019年10月16日,彝良縣龍街鄉村民馮某來公安局報警,原來,其母親頭天被發現亡故在家中,家人以為是摔傷所致,但在幫老人清理時發現傷口有點不對勁,不太像摔傷,於是報警求助。接到報警後,張克富立即趕赴現場,經過現場勘驗和屍體檢驗,確認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
在現場勘察中,細心的張克富發現圍觀鄰居蘇某的衣服上有一塊褐色的斑,很可能是血跡!張克富及時對蘇某家進行搜查,在床下發現了一雙粘附有大量血跡的布鞋。經檢測,蘇某衣服上的褐色斑和鞋子上的血跡是馮某母親的血跡,警方隨即鎖定犯罪嫌疑人並將其抓獲,案件成功偵破。
2019年6月22日清晨,張克富像往常一樣跑步晨練,當他跑到彝良縣中醫院橋下面公路時,聽到公路邊的小米溪河中有微弱的呼叫聲,他,只見河水混濁湍急的小米溪河中有一名婦女不停在水中掙扎,再不救助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沒有半點遲疑,張克富毫不猶豫跳進河水中,一把拉起落水婦女,將其安全送到岸邊。
當蜂擁而至的媒體要採訪他救人事件時,固執的張克富一口回絕,「救人這件事我覺得沒什麼值得宣揚的,大家遇到了都會去做,更何況我是一名警察。」
在每一個萬家燈火的夜晚
他們
默默築起一道平安長城
在每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
他們
用忠誠守候履行肩頭職責
致敬!
全國16萬公安刑警
來源:雲南省公安廳
部分內容與圖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微刊法律顧問:李春燕、李燕良
【福利】晉寧大牌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