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12日),山東理工大學發布《山東理工大學關於陶東平張琳兩位工作人員職務任免的通知》,聘任:陶東平為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張琳為法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陶東平教授
陶東平,男,江蘇無錫人,1963年生。
曾任美國肯塔基大學應用能源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工程師、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肯塔基大學採礦工程系傑出教授、終身教授。
陶教授1983年獲北京科技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士學位,1986年獲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碩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採礦與礦物工程系博士學位,1989年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煤炭與礦物加工中心做訪問學者。
陶教授長期從事礦產資源與環境領域顆粒分離分選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和教學。研究領域包括表面化學;超細顆粒分選;浮選基礎理論、設備和藥劑;電磁選礦;納米礦物材料;潔淨煤技術;固廢和尾礦處理利用等。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SCI論文近90篇)。完成科研項目50餘項,科研經費一千多萬美元(美國)和二千多萬人民幣(中國)。獲遼寧省攀登學者、美國過濾協會資深科學家稱號,美國SME學會最佳論文獎,並多次獲肯塔基大學Wethington研究獎。
2016年11月,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人才優先戰略」,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學校「首要工程」,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2019年學校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部分學院院長,陶東平教授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加盟學校,受聘擔任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成為學校引進的首位具有「國家特聘專家」、「長江學者」雙重身份的高端人才。
張琳教授
張琳,男,1981年9月出生。山東濰坊人,博士生導師、法學省級一流專業負責人、山東省事業單位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理事。
張琳教授加盟山東理工大學前,曾先後任教於韓國高麗大學法學院和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獲評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和福建師範大學「寶琛計劃青年英才」,併入選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雙千互聘計劃」。曾任福建師範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校級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委、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委、福建省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委會評委、福建師範大學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委員會委員、福州市政府法律顧問智庫成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博士後出站於山東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經濟學和商法學。
張琳教授先後主持國內外縱橫向科研項目20餘項,各類項目累計經費200餘萬元。他在國際著名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和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英文專著2部,在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澳門大學、韓國李儁國際法研究院等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SSCI檢索收錄。張琳教授先後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參加學術會議,並作主題發言。受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委託,張琳教授參與起草了《福建省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受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邀請,張琳教授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專家論證會。
2019年12月19日,學校經研究決定成立法經濟學研究院,為校級科研機構,掛靠法學院。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統籌:崔文斐 來源:學校文件 編輯:遠 村 審核:崔文斐 總審:穆冠成